【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
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B. 戏剧人物的塑造,大都通过人物的语言,包括对话、独白、旁白来进行。

C. 普希金,俄国诗人,其诗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憧憬。

D. 老舍,原名舒庆春,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其代表作《雷雨》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答案】 D
【解析】【分析】D项,老舍,原名舒庆春,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

《雷雨》是话剧作家曹禺的话剧。

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注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辨析判断。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B. 莫泊桑,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巴黎圣母院》等。

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我的叔叔于勒》。

C. 《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文集》,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D. 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多才多艺,但他首先是诗人,他的代表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采果集》等。

【答案】 B
【解析】【分析】B.《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所著。

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按内容可以分为“风”“雅”“颂”,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B. 贺敬之的《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体现出诗人一种“大我”的革命感情。

C. 古代的年龄称谓,按从小到大排列有:始龀、弱冠、豆蔻、而立、知命、耳顺等。

D. 阿西莫夫,美国作家,是世界知名的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代表作《基地》《新疆域》等。

【答案】 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体常识文学常识和古代年龄称谓的识记。

文学常识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平时学习加强记忆。

始龀:七八岁刚换牙的小孩儿,泛指童年。

如:龀童(七、八岁的小孩),龀年(童年),龀岁(童年)。

弱冠:男子二十岁;豆蔻:指少女十三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而立:男子三十岁。

知命:是古人的形容人到了五十的事情,大雅的叙述方法。

“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

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

耳顺:耳顺是六十岁的代称。

是指个人的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

是听得进逆耳之言,詈骂之声也无所谓,无所违碍于心。

六十岁也可称“花甲”、“杖乡”(还乡之年)。

所以按从小到大排列有:始龀、豆蔻、弱冠、而立、知命、耳顺等。

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体常识文学常识和古代年龄称谓的识记。

答题时应注意,文化常识大概包含八个方面: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和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刑法,古代音乐,古籍注释体例。

从小到大排列有:始龀(7、8岁)、豆蔻(12、13岁)、弱冠(20岁)、而立(30岁)、知命(50岁)、耳顺(60岁)。

4.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长河落日圆”“饮于河渭”“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几句诗文中的“河”指的是“黄河”。

B. 《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里面的父亲指的就是曹操。

C.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一篇《五猖会》,文章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的一场微妙的冲突,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父子之间的隔膜。

D. 《傅雷家书》凝聚了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傅雷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对待生活。

【答案】 B
【解析】【分析】B项“父亲指的就是曹操”有关文学常识表述错误。

“一门父子三词客”中的“三父子”中的父亲指的是宋代的苏洵。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与辨析能力。

解答文学文化常识类试题,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

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即可。

“一门父子三词客”中的“三父子”指的是父亲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

5.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的。

他身上凝聚了那个时代最美好的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

B. 乔纳森·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描写小人国利里浦特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高跟党”和“低
跟党”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实际上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

C. 《童年》的整体基调虽然严肃、低沉,但小说以一个小孩的眼光来描述,给一幕幕悲剧场景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读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D. 小说《简·爱》所述故事主要发生在桑菲尔德庄园,因为简·爱以家庭教师身份为罗切斯特的女儿阿黛勒授课,她的生活在桑菲尔德庄园与罗切斯特产生交集,但最终她与罗切斯特分道扬镳。

【答案】 D
【解析】【分析】D项,《简·爱》故事的结局是圆满的,简·爱虽然与罗切斯特有过长时间的分离,但她最后又回到了主人身边并和他结了婚。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外国文学常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根据作品名称可以回忆作品内容、中心思想、主要故事情节以及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从而了解作者的性格特征以及作品人物的形象特点。

作者的国籍、作品年代等信息可以通过技巧加以辨析,识记。

6.在下列文段空白处填入的词语,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王義之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他的书法从总体上说,刚健而________、朴素而________、真率而________、飘逸而________,多种似乎矛盾的艺术特色都在这里汇合交融,达到炉大纯青、尽善尽美的境界。

①精巧②端庄③娟秀④含蓄
A. ①③④②
B. ②①④③
C. ③①④②
D.
③①②④
【答案】 C
【解析】【分析】王羲之,东晋最杰出的书法家,有“书圣”的赞誉,晚年书法炉火纯青,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兰亭序》就是他晚年的得意之作。

王羲之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是极具有美的观赏性的。

C项正确,注意前后词语的意思相反。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以及对书法常识的了解。

答题时应注意,必须准确理解词语的意义,可从范围、轻重、感情色彩等辨析,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

王羲之书法风格刚柔相济,博大精深,比如刚健而娟秀,从相对的角度选择。

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沁园春·雪》是古典诗词,“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B. “鸟”是诗人常用的意象。

如“杨花落尽子规啼”中的“子规”指的是杜鹃鸟。

C. “乡愁”是中国诗歌中最发达的主题,很多优秀作品流传至今。

D.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四月”正处于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

【答案】 D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知识的积累。

D项错误。

“春分”应该是每年的3月21日,不是四月。

四季的划分应该是:三、四、五月是春季;六、七、八月是夏季;九、十、十一月是秋季;十二、一月、二月是冬季。

故答案为:D
【点评】做此题时,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知识的积累一定要多,所以平时要多看课外书籍,多积累,才能顺利故好此题。

有关四季划分的内容一定要了解。

8.下列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欧阳修,文章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遭受打击的复杂感情。

B. 《岳阳楼记》的作者是范仲淹,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为一体,其中写景是全文的中心。

C. 《湖心亭看雪》的作者张岱在沉沉夜色中乘舟独往西湖,看到雪中的西湖风光不凡。

D. 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

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便作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一首诗答谢。

【答案】 B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知识的积累。

B项中的“ 其中写景是全文的中心”一句错误。

应该是“议论部分是全文的中心,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故答案为:B
【点评】做此题时,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知识的积累一定要多、准。

包括名篇的作家作品以及作品的内容都要有了解。

对一些名人事迹也要有了解。

所以平时要多看课外书籍,多积累,才能顺利做好此题。

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曾作为独立的文章发表。

文中“海燕”象征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

B. 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其中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依次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C. 《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谈读书》《屈原》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德国的培根、中国的郭沫若。

D. “赠序”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散文文体,一般是在送朋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是一些安慰,勉励的话,如《送东阳马生序》;“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如《出师表》。

【答案】 C
【解析】【分析】C、应是:英国的培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
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10.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一部纪传体史书,共三十三篇。

B.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收录了《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藤野先生》等作品。

C.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D. 《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

作品塑造了夏洛克这一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

【答案】 A
【解析】【分析】A项有误,“纪传体史书”错误,《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

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

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

《战国策》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名著知识关键在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内容。

11.阅读课文《“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完成小题。

(1)课文原题为《“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说说这个标题属于哪一类。

(2)本文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试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1)“飞天”凌空为主标题,“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为副标题。

(2)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作用: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托”字,静静停留在空中,与“疾如流星”形成强烈反差。

插入碧波的身体,与悄然不惊的水花,以及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构成动与静的协奏曲,用静反衬动,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解析】【分析】⑴标题是文章的眉目。

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及核心。

标题一般分为主标题、副标题和分标题几种。

本文标题“飞天”凌空为主标题,“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为副标题。

⑵动静结合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手法。

它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它能使文章活泼生动,给静态的事物以生命和活力,活灵活现,直观形象地给读者以栩栩如生的印象。

如文中句子:她
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托”字,静静停留在空中,与“疾如流星”形成强烈反差。

插入碧波的身体,与悄然不惊的水花,以及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构成动与静的协奏曲,用静反衬动,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故答案为:⑴“飞天”凌空为主标题,“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为副标题。

⑵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作用: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托”字,静静停留在空中,与“疾如流星”形成强烈反差。

插入碧波的身体,与悄然不惊的水花,以及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构成动与静的协奏曲,用静反衬动,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新闻标题的掌握能力。

根据平时的文学常识积累回答即可。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回答此题首先要理解这种写作手法。

12.秦琼是哪回戏里的人物?()
A. 《一箭仇》
B. 《二进宫》
C. 《三家店》
D. 《四进士》
【答案】 C
【解析】【分析】京剧《三家店》又名《秦琼发配》。

说的是隋末,秦琼被靠山王杨林提至登州问罪,押解途中宿于三家店,思念亲朋,不胜愁闷。

差官罗周为罗艺(罗成之父)的养子,秦琼嗟叹中道出罗成姓名,罗周始知与秦琼为姑表亲。

此时瓦岗寨的史大奈奉命来探,遇秦、罗,共同定计,由秦琼修书,史带回音信,约期攻打登州。

故答案为:C
【点评】201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唱《明星反串闹新春》,陈羽凡、胡海泉表演京剧《三家店》选段。

13.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简·爱》中,简·爱的经历是:在舅妈家,简·爱直斥骄横凶暴的表哥,她的刚烈令人敬佩;在慈善学校,简·爱深夜去看望病重的海伦,她的善良令人感动;在桑菲尔德庄园,简·爱大胆表白自己的爱恋,她的勇敢令人赞叹。

B. 宋词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分婉约和豪放两大派别,其中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苏轼和辛弃疾。

C. 古代有很多运用借代的词语,如:“桃李”指学生,“烽烟”指战争,“丝竹”指音乐,“婵娟”“嫦娥”指月亮,“汗青”指历史,“须眉”指男子,“手足”指同学,“伉俪”指夫妻等。

D.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用寓言阐述道理是其一大特色。

《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都选自此书。

【答案】 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文学和文化知识的掌握能力。

其中C项是考查古代的一些运用借代修辞手法的词,现在一般变成一种特殊称谓,“手足”应该指“兄弟”,不是指
同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文学和文化知识的掌握能力。

解答此题时,要求学生把握作品的人物及故事情节;对一些文学及文化常识要了解。

如:宋词的按照词风分的派别豪放派、婉约派;古代因运用借代而逐渐演化而来的一些特殊称谓等。

14.请选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
A. “美好的事物都有强大的感染人心的力量。

”这句话的主干是“事物有力量”。

B.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并称“四书”。

——这句话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C. 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

D. “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运用能力。

A项,句子的主语是“事物”,谓语是“有”,宾语是“力量”;“...的”结构的都是修饰语,故不符合题意。

B项,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四书”是特定称谓用引号,句尾用句号,所以标点符号无误,故不符合题意。

C项,“纪传体通史”应为“编年体通史”,故符合题意。

D项,根据“就像”可知运用了比喻,根据“骂一天”可知运用了夸张,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悉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

比如,书名号并列时不用加顿号、比喻和夸张的基本特点等,这些都可以通过理解加记忆掌握好。

15.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鼎湖山听泉》作者是谢大光,按照作者的游山踪迹来写作,把山泉当作山的灵魂来写,从自己对泉水的喜爱之情的不断升华之中,透露出作者对人生的见解: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

B. 前苏联作家普里什文在《林中小溪》中通过对小溪流过森林全程表现出来的冲决一切障碍,非到达自由水域不可的顽强精神的描写,透露了融入自然,亲近自然的感情,表现出作者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C. 《陈涉世家》这篇课文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客观地记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的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在一定程度上赞扬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反映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肯定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作用。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至春秋时的诗歌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类,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所谓兴,即“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答案】 D
【解析】【分析】考查对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理解。

D错,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识记及理解的能力。

解答时需要平时进行积累,并结合所学的内容进行分析。

注意细节。

16.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 “白发三千丈”和“黄河之水天上来”这两句诗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 “市民可以在手机上申请车牌摇号。

”这句话的主干是“手机申请摇号”。

C. 关联词考察:“即使……但”(原题未全)。

D. 《史记》中“世家”是用来记述平民的,陈涉出身农民,所以记录在世家中。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

要考平时的积累,对语文知识要重视,字词句,修辞手法、文学常识、语法常识等方面,多积累联系,及时纠错巩固提高。

B主干应为“市民申请摇号”;
C项关联词语没有成套的使用。

改为“即使……也”或“虽然……但”。

D“世家”主要是诸侯传记,不是平民。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

答题时应注意,语文基础知识和运用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做题时调动知识储备,又要小心仔细,认真辨析比较,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B项“市民可以在手机上申请车牌摇号。

”这句话的主干是“市民申请摇号”。

“可以在手机上”是谓语“申请”的状语。

D项《史记》中“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包括《孔子世家》、《陈涉世家》。

17.下面是椰海职业学院写给椰海市公交集团公司的一封表扬信,请仔细阅读,按要求答题。

表扬信
椰海市公交集团公司:
①我校学生张悦,于今年2月25日乘坐贵公司13路公交车前往学校,下车前发现身上携带的2万元学费被偷。

②多亏司机孙师傅火眼金睛,在众人的帮助下将已下车的小偷抓住,追回了被偷走的2万元,替她挽回了损失。

③孙师傅这种见义勇为令我校师生十分感动。

④_________________。

此致
敬礼
2018年3月1日
椰海职业学院(1)这封信格式上有一处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2)这封信中的第________句有语病,应改为________。

(3)这封信没有交代写信的目的,请在横线上补充完整。

【答案】(1)署名和日期交换位置。

(2)③
;孙师傅这种见义勇为的精神令我校师生十分感动
(3)建议贵公司对孙师傅给予表扬。

【解析】【分析】(1)不管是什么应用文,署名和日期必须放在右下角,且一定要记住:署名在上,日期在下。

(2)修改语病。

第③句成分残缺,残缺主语,所以要在“令”之前加上“的精神”。

(3)题干要求写出写信的目的。

“表扬信”,特向被表扬者所在单位或其上级领导致信,以期使其受到表彰、奖励,使其精神发扬光大。

所以既然是“表扬信”,就应该要建议孙师傅的所在公司对孙师傅给予表扬。

同时要运用敬辞“贵”等。

故答案为:(1)署名和日期交换位置。

(2)③;孙师傅这种见义勇为的精神令我校师生十分感动;(3)建议贵公司对孙师傅给予表扬。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表扬信格式的把握能力。

一般格式为:①标题,写成"表扬信"即可;②称谓,一般写给被表扬人的上级领导单位;③事迹,一般要写清楚被表扬人的姓名、单位,或标明身份;表扬内容,要写清楚为什么表扬(原因),表扬他什么(经过),向他学习什么(表扬目的);④落款,署名、日期,写在稿纸右下方。

18.下面是一位同学的习作片段,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①青春给予我们激情,我们就要热烈地拥抱生活□青春给予我们勇气,我们就要无畏地接受挑战。

②世上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事,只要有_______(不管前面的困难有多大,阻力有多大,都要义无反顾地前行)的勇气。

③我们是青春的拥有者,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勇气是号角,让等待观望的人信心满怀;它就像是给人力量的强心剂,让许许多多精神萎靡的人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它也是向前奔腾的激流,推动徘徊犹豫的人勇往直前。

(1)句①的“□”中应加上的标点是________。

(2)如用格言警句来替换句②括号中的内容,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D.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3)修改习作片段中的画线部分,使句③结构整齐,表达简洁流畅。

勇气是号角,让等待观望的人信心满怀;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答案】(1);(分号)
(2)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