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超声成像的物理原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场作用到特定的材料两端产生电位差,通过接 收器转换成电信号,是正压电效应过程。
4).压电材料 能够产生压电效应的材料。 ◆ 无机材料:压电陶瓷构成 主要包括钛酸钡、钛酸铅、锆钛酸铅等。 ◆ 有机材料 主要由聚偏氟乙烯(PVDF)构成,材料声阻抗
与人体接近。 ◆ 混合材料 由压电陶瓷和有机压电材料混合构成,机电耦
超声波长与声速和频率满足关系式:
cf
4)超声声束的空间分布:声场
声束 在一个有限的立体角内传播的超声 。
声轴 声束的中心线。
近程区:近场 靠近探头区域,声束等宽 近场区L=r2/ λ
远程区:远场 远离探头区域,声束发散
• 超声声束空间分布示意图:
近程区
横
向
分
远程区
辨 力
*--------------*
学习目标
一、掌握:
超声波的定义、C=f×λ 超声的产生(正、逆压电效应)
二、熟悉:
人体组织与入射声束的相互作用 超声诊断的安全性、注意事项
三、了解:
超声的特性、超声诊断仪的一些主要部件
一、超声成像的物理基础
1.超声波的定义:
超声波:机械波 纵波 可于介质中传播 频率大小:次声波<可听声波< 超声波
绕射、干涉、共振、多普勒效应等现象;
◆超声波在液体介质中传播时,会在界面产生冲击 和空化现象。
3.超声的产生与接收
1).压电效应 是电能与声能相互转换的过程。
2).超声的产生:逆压电效应(电能→声能) 电场作用到特定的材料两端引起振动,在周围介
质中传播形成超声,是逆压电效应过程。 3).超声的接收:正压电效应(声能→电能)
三、超声对人体组织的作用
1、超声生物效应:P10 概念:超声波在生物体内传播 超声→←生物组织,→→生物体的功能、结 构、状态变化
1)热效应 2)机械效应 3)空化机制 4)化学作用
1)热效应 超声在介质中传播时,会有一部分能量被介质
吸收而转化为热量,引起介质温度升高,称之。 超声声能转换成生物组织的热能 理疗、加温治癌
16~20000Hz 超声诊断原理:
利用特定频率的超声波作为信息载体,将人体内部组织 结构的声学特性以图形、曲线、其他数据的形式表现出来, 用于临床分析及诊断。 临床诊断用频率:0.5~60MHz;常用:2~14MHz
2.超声波的特性
纵波
◆ 传导性:超声波可在气体、液体、固体等介质中 传播;
◆方向性:超声波可以朝一个方向传递很强的能量; ◆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产生反射、折射、散射、
决于信噪比和像素大小。采取低噪音高增益放大电路等提 高。图像层次
二、人体组织对超声的作用
1、声阻抗及界面:
1)声阻抗(声特性阻抗 z)介质的密度(ρ)与声速(c)的 乘积,不同组织的声特性阻抗不一样。z=ρc
千分之一
2)界面 两种具有不同声阻抗的介质的接触面;
大界面:界面尺寸大于超声波长 反射折射 小界面:界面尺寸小于超声波长 反射散射
2).安全声强(美国FDA,我国超声标准化委员会推荐) 空间峰值时间平均声强:小于100毫瓦/平方厘米
3.超声诊断的注意事项
(1) 只有在医学上具有明确理由时,才对人体使用诊断超 声; (2) 以商业显示和获得实验图像为目的时,不应把超声用 于辐照人体,特别是辐照孕妇; (3) 在保证获得良好图像质量和取得必要的诊断信息前提 下,应使超声诊断设备的输出强度尽可能小。 ⑷超声探测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 三个条件:同一平面、位于法线两侧、入射角与折 射角满足下列条件: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为一常数, 等于界面两侧介质的声速比;
◆ 注意:第二种介质的声速大于第一种时,则折射角大 于入射角;如果折射角大于90°时,入射声能全部返回, 称全反射。 全反射对声像图的影响:折射声影/侧后声影,全反射在 胃肠及肺探测时,难辨别脏器声像图。
人体软组织及脏器结构声阻抗的差异→多界面→折射、 散射→各层组织回声信息→声像图
2.反射与折射 1)反射:入射声束与大界面的作用,一部分超声能量
会返回到原来的介质中
◆ 三个条件:同一平面 位于法线两侧
入射角与反射角相等 ◆ 界面的反射信号是声像图的主要组成部分
• 反射的示意图
2)折射:入射声束与大界面作用时,一部分进入的另一面 的介质
• 新生儿超声探测
颅脑——1min 心脏——2min
小结
• 知识点:超声波的定义 正压电效应 逆压电效应 衰减
• 重点:超声对人体的作用 超声安全性问题
• 难点:人体组织对超声的作用
课后思考
一、超声的产生和接收
二、波长、频率、声速的关系 cf
三、衰减、多普勒效应、超声生物效应的概念 超声生物效应包括哪些内容?
轴向分辨力
*-----*
5)分辨力
概念:超声能够发现最小障碍物的能力,称之。 评价声像图质量的重要技术指标
◆空间分辨力:能够辨别两个细小目标空间位置的能力。 ◆ 纵向/轴向分辨力:调节脉冲宽度提高;深浅精度 ◆ 横向分辨力:增加换能器直接和采取声透镜方式提高;
切面真实度
◆ 侧向分辨力(厚度分辨力):电子聚焦方法提高。 ◆对比度分辨力:在灰阶或亮度上分辨不同目标的能力。取
超声探测应遵循的原则
• 在明确诊断目的的情况下,应积极使用超声诊断技术 • 在超声诊断过程中,必须坚持最小剂量原则
即在保证获得必要诊断信息的前提下,应采用最小超声强 度和最短辐照时间
• 拒绝一切与诊断无关的胎儿超声显像 • 对早孕胚胎不做或少做超声探测,对3个月以上的胎儿定
期超声探测时,应控制在3~5分钟之内完成
超声生物效应,会导致人体组织的损伤。
低声强长辐照时间————热效应 高声强短辐照时间————空化效应 两者之间————机械效应
2.超声诊断的安全性
非电离辐射 能量作用于人体产生作用 1).超声强度的计算方式
空间平均时间平均声强; 空间峰值时间平均声强; 为多个国家和组织采用 空间平均时间峰值声强; 空间峰值时间峰值声强。
2)机械效应 在超声传播过程中,所经过的生物组织会在声 场作用下产生剧烈机械运动,由此对生物组织的结构、功 能、生理活动产生影响,称之。 超声声能转换成生物组织的机械能
3)空化机制 超声声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气泡活性改变,从而产生局部
高压、高温、放电现象,称之。 造影 4)化学作用 增加化学反应速度,促进氧化、分解。
4)绕射 入射声束与界面(界面尺寸与超声波长大小相当)的作用, 又称衍射。 绕射使入射声束发生方向偏转
散射示意图
5)衰减
超声在介质内的传播过程中,声波能量随传播距离的增大 而逐渐减少的现象,称之。
◆ 主要原因:大界面的反射 小界面的散射 介质的吸收 声束的扩散
◆不同组织,吸收系数不同,衰减程度不同。蛋白质衰减 比水大,含水多的组织衰减小; ◆相同组织,入射深度越大,衰减越大; ◆相同组织,入射超声频率越高,衰减越大;。。。。 ◆仪器调节时,可以调节“深度增益补偿。”
4.超声的传播
1).声速 (c):超声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由传播介质决定,与介质的密度及弹性系数有关。与密度
成正比。不同人体组织器官的声速不同,平均声速为1540 米/秒,其中空气最小(350米/秒),骨骼最大(3850米/ 秒)。 2).超声频率 (f):声源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 由探头中压电材料决定,在~10兆赫兹范围。 3).超声波长 (λ):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相邻两个波峰的距 离。
折射声束可作为入射声束进入下一种介质,多次折射过 程会产生折射声影效应,此时产生的声像图与实际情况有 误差。
• 折射的示意图
3)散射 超声波在传播中遇到粗糙面或极小的障碍物时,将 有一部分能力被散射 散射波可组合,等频同相波叠加后能量增加,等频反向波 叠加后能量减弱。 入射声束与小界面的作用 红细胞是散射体,其背向散射是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基础。
(5)超声探的注意事项
• 成人超声探测 每一固定切面持续检查时间 颅脑——2min 眼球 卵巢、睾丸——1min
• 产科超声探测 1.<3M(早孕)孕妇——不作为常规检查;
2.习惯性流产/先兆流产症状者,3个月内不建议 做超声探测;必须要进行超声探测时,应控制时 间(1min); 3.>3M胎儿——脑、心、眼、脊髓(2分钟), 其他脏器可适当延长。检查时不断移动探头。
四、超声探测注意事项?——时间限制。。。
合系数大,适宜制作宽带换能器。
5).换能器 (探头) ◆ 结构
面材(匹配层/保护层)、压电材料、背材 , 核心是压电材料。
◆ 种类 1、体表检查用探头:凸阵探头(腹部、妇产
科检查),线阵探头(外周血管、浅表小器官) 相控阵探头(心脏),容积探头(三维、四维)
2、手术用探头;
3、体腔检查用探头:环阵扇形探头。
4).压电材料 能够产生压电效应的材料。 ◆ 无机材料:压电陶瓷构成 主要包括钛酸钡、钛酸铅、锆钛酸铅等。 ◆ 有机材料 主要由聚偏氟乙烯(PVDF)构成,材料声阻抗
与人体接近。 ◆ 混合材料 由压电陶瓷和有机压电材料混合构成,机电耦
超声波长与声速和频率满足关系式:
cf
4)超声声束的空间分布:声场
声束 在一个有限的立体角内传播的超声 。
声轴 声束的中心线。
近程区:近场 靠近探头区域,声束等宽 近场区L=r2/ λ
远程区:远场 远离探头区域,声束发散
• 超声声束空间分布示意图:
近程区
横
向
分
远程区
辨 力
*--------------*
学习目标
一、掌握:
超声波的定义、C=f×λ 超声的产生(正、逆压电效应)
二、熟悉:
人体组织与入射声束的相互作用 超声诊断的安全性、注意事项
三、了解:
超声的特性、超声诊断仪的一些主要部件
一、超声成像的物理基础
1.超声波的定义:
超声波:机械波 纵波 可于介质中传播 频率大小:次声波<可听声波< 超声波
绕射、干涉、共振、多普勒效应等现象;
◆超声波在液体介质中传播时,会在界面产生冲击 和空化现象。
3.超声的产生与接收
1).压电效应 是电能与声能相互转换的过程。
2).超声的产生:逆压电效应(电能→声能) 电场作用到特定的材料两端引起振动,在周围介
质中传播形成超声,是逆压电效应过程。 3).超声的接收:正压电效应(声能→电能)
三、超声对人体组织的作用
1、超声生物效应:P10 概念:超声波在生物体内传播 超声→←生物组织,→→生物体的功能、结 构、状态变化
1)热效应 2)机械效应 3)空化机制 4)化学作用
1)热效应 超声在介质中传播时,会有一部分能量被介质
吸收而转化为热量,引起介质温度升高,称之。 超声声能转换成生物组织的热能 理疗、加温治癌
16~20000Hz 超声诊断原理:
利用特定频率的超声波作为信息载体,将人体内部组织 结构的声学特性以图形、曲线、其他数据的形式表现出来, 用于临床分析及诊断。 临床诊断用频率:0.5~60MHz;常用:2~14MHz
2.超声波的特性
纵波
◆ 传导性:超声波可在气体、液体、固体等介质中 传播;
◆方向性:超声波可以朝一个方向传递很强的能量; ◆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产生反射、折射、散射、
决于信噪比和像素大小。采取低噪音高增益放大电路等提 高。图像层次
二、人体组织对超声的作用
1、声阻抗及界面:
1)声阻抗(声特性阻抗 z)介质的密度(ρ)与声速(c)的 乘积,不同组织的声特性阻抗不一样。z=ρc
千分之一
2)界面 两种具有不同声阻抗的介质的接触面;
大界面:界面尺寸大于超声波长 反射折射 小界面:界面尺寸小于超声波长 反射散射
2).安全声强(美国FDA,我国超声标准化委员会推荐) 空间峰值时间平均声强:小于100毫瓦/平方厘米
3.超声诊断的注意事项
(1) 只有在医学上具有明确理由时,才对人体使用诊断超 声; (2) 以商业显示和获得实验图像为目的时,不应把超声用 于辐照人体,特别是辐照孕妇; (3) 在保证获得良好图像质量和取得必要的诊断信息前提 下,应使超声诊断设备的输出强度尽可能小。 ⑷超声探测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 三个条件:同一平面、位于法线两侧、入射角与折 射角满足下列条件: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为一常数, 等于界面两侧介质的声速比;
◆ 注意:第二种介质的声速大于第一种时,则折射角大 于入射角;如果折射角大于90°时,入射声能全部返回, 称全反射。 全反射对声像图的影响:折射声影/侧后声影,全反射在 胃肠及肺探测时,难辨别脏器声像图。
人体软组织及脏器结构声阻抗的差异→多界面→折射、 散射→各层组织回声信息→声像图
2.反射与折射 1)反射:入射声束与大界面的作用,一部分超声能量
会返回到原来的介质中
◆ 三个条件:同一平面 位于法线两侧
入射角与反射角相等 ◆ 界面的反射信号是声像图的主要组成部分
• 反射的示意图
2)折射:入射声束与大界面作用时,一部分进入的另一面 的介质
• 新生儿超声探测
颅脑——1min 心脏——2min
小结
• 知识点:超声波的定义 正压电效应 逆压电效应 衰减
• 重点:超声对人体的作用 超声安全性问题
• 难点:人体组织对超声的作用
课后思考
一、超声的产生和接收
二、波长、频率、声速的关系 cf
三、衰减、多普勒效应、超声生物效应的概念 超声生物效应包括哪些内容?
轴向分辨力
*-----*
5)分辨力
概念:超声能够发现最小障碍物的能力,称之。 评价声像图质量的重要技术指标
◆空间分辨力:能够辨别两个细小目标空间位置的能力。 ◆ 纵向/轴向分辨力:调节脉冲宽度提高;深浅精度 ◆ 横向分辨力:增加换能器直接和采取声透镜方式提高;
切面真实度
◆ 侧向分辨力(厚度分辨力):电子聚焦方法提高。 ◆对比度分辨力:在灰阶或亮度上分辨不同目标的能力。取
超声探测应遵循的原则
• 在明确诊断目的的情况下,应积极使用超声诊断技术 • 在超声诊断过程中,必须坚持最小剂量原则
即在保证获得必要诊断信息的前提下,应采用最小超声强 度和最短辐照时间
• 拒绝一切与诊断无关的胎儿超声显像 • 对早孕胚胎不做或少做超声探测,对3个月以上的胎儿定
期超声探测时,应控制在3~5分钟之内完成
超声生物效应,会导致人体组织的损伤。
低声强长辐照时间————热效应 高声强短辐照时间————空化效应 两者之间————机械效应
2.超声诊断的安全性
非电离辐射 能量作用于人体产生作用 1).超声强度的计算方式
空间平均时间平均声强; 空间峰值时间平均声强; 为多个国家和组织采用 空间平均时间峰值声强; 空间峰值时间峰值声强。
2)机械效应 在超声传播过程中,所经过的生物组织会在声 场作用下产生剧烈机械运动,由此对生物组织的结构、功 能、生理活动产生影响,称之。 超声声能转换成生物组织的机械能
3)空化机制 超声声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气泡活性改变,从而产生局部
高压、高温、放电现象,称之。 造影 4)化学作用 增加化学反应速度,促进氧化、分解。
4)绕射 入射声束与界面(界面尺寸与超声波长大小相当)的作用, 又称衍射。 绕射使入射声束发生方向偏转
散射示意图
5)衰减
超声在介质内的传播过程中,声波能量随传播距离的增大 而逐渐减少的现象,称之。
◆ 主要原因:大界面的反射 小界面的散射 介质的吸收 声束的扩散
◆不同组织,吸收系数不同,衰减程度不同。蛋白质衰减 比水大,含水多的组织衰减小; ◆相同组织,入射深度越大,衰减越大; ◆相同组织,入射超声频率越高,衰减越大;。。。。 ◆仪器调节时,可以调节“深度增益补偿。”
4.超声的传播
1).声速 (c):超声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由传播介质决定,与介质的密度及弹性系数有关。与密度
成正比。不同人体组织器官的声速不同,平均声速为1540 米/秒,其中空气最小(350米/秒),骨骼最大(3850米/ 秒)。 2).超声频率 (f):声源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 由探头中压电材料决定,在~10兆赫兹范围。 3).超声波长 (λ):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相邻两个波峰的距 离。
折射声束可作为入射声束进入下一种介质,多次折射过 程会产生折射声影效应,此时产生的声像图与实际情况有 误差。
• 折射的示意图
3)散射 超声波在传播中遇到粗糙面或极小的障碍物时,将 有一部分能力被散射 散射波可组合,等频同相波叠加后能量增加,等频反向波 叠加后能量减弱。 入射声束与小界面的作用 红细胞是散射体,其背向散射是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基础。
(5)超声探的注意事项
• 成人超声探测 每一固定切面持续检查时间 颅脑——2min 眼球 卵巢、睾丸——1min
• 产科超声探测 1.<3M(早孕)孕妇——不作为常规检查;
2.习惯性流产/先兆流产症状者,3个月内不建议 做超声探测;必须要进行超声探测时,应控制时 间(1min); 3.>3M胎儿——脑、心、眼、脊髓(2分钟), 其他脏器可适当延长。检查时不断移动探头。
四、超声探测注意事项?——时间限制。。。
合系数大,适宜制作宽带换能器。
5).换能器 (探头) ◆ 结构
面材(匹配层/保护层)、压电材料、背材 , 核心是压电材料。
◆ 种类 1、体表检查用探头:凸阵探头(腹部、妇产
科检查),线阵探头(外周血管、浅表小器官) 相控阵探头(心脏),容积探头(三维、四维)
2、手术用探头;
3、体腔检查用探头:环阵扇形探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