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索洛尔辅治老年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浆中NT-proBNP和hs-CRP水平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索洛尔辅治老年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浆中NT-proBNP
和hs-CRP水平的影响
陈玲;赵虹
【摘要】目的:探讨比索洛尔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中 N 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和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鞍山市灵山医院诊治的11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

两组均采取卧床休息、吸氧、醛固酮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利尿剂、强心剂等常规性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比索洛尔递增剂量治疗,达到维持剂量,共治疗3个月。

比较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浆中 NT-proBNP和 hs-CRP的水平以及治疗后心脏功能的疗效。

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心率、NT-proBNP和hs-CRP 低于对照组[(64±5)次/min比(74±5)次/min,(240±124) ng/L比(421±105) ng/L,(4.2±1.3) mg/L比(7.8±1.7)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8%(55/58)比79.3%(4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比索洛尔辅治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有优势,而且能有效降低血浆中NT-proBNP和hs-CRP的水平,适合临床积极采
用。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bisoprolol in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nd the influence on the levels of 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 NT-proBNP) and 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 in plasma.Methods Total of 116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in Anshan City Lingshan Hospital from Jun.2013 to Jun.2014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lottery method: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58 cases in each group.Both groups adopted bed rest, oxygen uptake, aldosterone antagonists, angiotensin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ing agents,diuretics,digitalis and other conventional selective treatment.On the basis of using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increasing doses of bisoprolol treatment to maintenance dose for 3 months in total.The changes of hs-CRP and NT-proBNP in plasma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 were compared,and the effica-cy of cardiac function after treatment was compared too.Results 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HR,NT-proB-NP and hs-CRP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64 ±5) times/min vs (74 ±5) times/min,(240 ±124) ng/L vs (421 ±105) ng/L,(4.2 ±1.3) mg/L vs (7.8 ±1.7) mg/L],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94.8% (55/58) vs 79.3% (46/58)],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bisoprolol have an advantage in clinical effect,an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levels of NT-proBNP and hs-CRP in plasma,thus is suitable for active clinical use.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16(000)003
【总页数】4页(P569-571,572)
【关键词】老年心力衰竭;比索洛尔;超敏C反应蛋白;N-端脑钠肽前体
【作者】陈玲;赵虹
【作者单位】鞍山市灵山医院内科,辽宁鞍山 114042;鞍山市第三医院妇科,辽
宁鞍山11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2
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老龄化,老年心力衰竭的发病率日益增高,有资料表明,>65岁的老年人心力衰竭发病率是45~60岁的4~10倍[1]。

因此,老年心力衰竭的治疗已成为临床的重要课题之一。

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剂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肾上腺素能受体,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减少心肌耗氧量,防止儿茶酚胺对心脏的损害,改善左心室和血管的重构及功能。

其中,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在高血压、心绞痛、心力衰竭等的治疗中,对降低血压和改善心功能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研究表明,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和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在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重要意义[2-3]。

本研究主要观察比索洛尔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患者
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中NT-proBNP和hs-CRP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 年6 月至2014 年6月在鞍山市灵山医院诊治的116 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诊断标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采用Framingham诊断标准,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呼吸困难)、心电图改变、胸部X
线片(肺淤血征象)以及超声心动图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综合评价后进行诊断[4]。

纳入标准:年龄≥60岁;均为器质性心脏病;符合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分级标准至少达到Ⅱ级以上。

排除标准:排除房
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排除血压较低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及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排除近3个月内规律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
疗的患者。

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8 例,其中男31 例,女27 例;
年龄60~83岁,平均(70±4)岁;病程3~8年,平均(5.7±1.1)年;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分级:Ⅱ级15 例,Ⅲ级31 例,Ⅳ级12 例。

对照组58 例,其中男33 例,女25 例;年龄62~86 岁,平均(73±6)岁;病程3~9年,平均(5.1±1.4)年;NYHA分级:Ⅱ级16 例,Ⅲ级 28 例,Ⅳ级14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选择应用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方法:卧床休息、吸氧、
醛固酮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利尿剂、洋地
黄类强心剂等常规性治法。

观察组加用比索洛尔递增量治疗,比索洛尔(商品名:
博苏,北京华素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21124) 初始服用剂量为2.5 mg,每日1次,根据心功能情况1~3周递增1次用量(如心功能2级,1周递增
1次;心功能3级,2周递增1次),根据每例患者的耐受情况和临床表现,调整其
自身的最大用量,最高用量为10 mg/d,然后每日维持剂量服用。

共治疗用药3个月。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患者在入选时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血压、心率等
基本生命体征。

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次日清晨空腹采取静脉血5 mL,血浆 NT-proBNP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hs-CRP检测采用激光散射比浊法测定,尽可能由同一技师完成检测,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操作流程进行,以降低检测误
差。

1.4 疗效判断标准疗效评定采用3级评定法:治疗后心功能恢复到Ⅰ级或心功能改善Ⅱ级提示为显效;心功能改善Ⅰ级,但未能达到Ⅰ级提示为有效;用药前后心功能分级无变化提示为无效[5]。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100%。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Mann-Whitney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观察指标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心率、NT-proBNP和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心率、NT-proBNP和hs-CR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心率、NT-proBNP和hs-CR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其储备功能下降明显,加上心肌张力改变,心排血量减少,使老年心力衰竭发病率不断增高[5]。

同时由于老年心力衰竭的病因多样性,心脏老化,基础疾病比较多,病情不稳定,症状不典型,治疗依从性差等各个方面的因素造成了诊断治疗困难。

心力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就是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此过程伴随着细胞因子的激活和神经内分泌物质的参与。

NT-proBNP检测作为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导以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已在临床广泛应用,血浆NT-proBNP水平可以直接反映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是评估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的较客观的指标[6]。

其主要在心室的心肌细胞中合成,以前体形
式存在于心肌细胞的分泌颗粒中,当心室壁张力增大,心肌受到牵张时,储存的pro-BNP被释放,并分解成无活性NT-proBNP和有生物活性的BNP。

另外,NT-proBNP的半衰期相对较长,大约为2 h,浓度也相对比较稳定,有效检测时间长,血液中含量相对较高,检测相对较为容易,精密度和敏感性更高,尤其适合早期诊断。

郭华涛等[7]在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研究中报道,NT-proBNP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658,P<0.01),NT-proBNP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608,P<0.01),不同NYHA分级患者的NT-pro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王涛等[8]研究报道,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在院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组的NT-proBNP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患者(P<0.01);并通过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NT-proBNP评价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结果显示NT-proBNP曲线下面积为0.871,最佳临界点是15 000 ng/L。

由此可见,NT-proBNP检测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较高。

hs-CRP是近些年倍受关注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急性期非特异性标志物,是预测心血管事件有效的因子之一。

冯晓波[9]在对16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指标研究中得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hs-CRP较健康人群显著偏高,且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CRP与心功能分级显著相关(r=0.365,P<0.01)。

李霞等[10]对不同程度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研究中得出,NYHAⅠ级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s-CRP水平显著低于NYHAⅣ级患者(P<0.01),随着NYHA级别的增加,hs-CRP水平升高,hs-CRP水平的变化与老年慢性左心衰竭的发生、发展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可以检测出血清中较高水平hs-CRP的表达,并且hs-CRP可诱导激活补体系统和凝血系统引起机体凝血、纤溶机制失衡,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11-12]。

临床研究证实,β受体阻滞剂可以拮抗交感神经系统,改善心室结构,改善心室重构,降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及病死率[13]。

比索洛尔是一种高度选择性β1受体阻
滞剂,其具有明确的负性肌力作用和负性频率作用。

比索洛尔对支气管和血管平滑肌的β1受体有非常高的亲和力,而对支气管和血管平滑肌和调节代谢的β2受体的亲和力非常低。

因此,比索洛尔通常不会影响呼吸道阻力和β2受体调节的代谢效应,比索洛尔在超出治疗剂量时仍具有β1受体选择性作用。

由此可见,比索洛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提高了药物的安全性。

由于比索洛尔具有选择性高、疗效确切、不良反应更少、半衰期长、肝肾双通道排泄等优点,比索洛尔已经被多数国家批准用于慢性稳定性中重度心力衰竭的长期治疗。

比索洛尔长期应用后,可减慢心率,略降低收缩压、舒张压,降低慢性稳定型心力衰竭的总病死率[14]。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心率、NT-proBNP和hs-CRP低于对照组
(P<0.01),说明比索洛尔可以降低血中NT-proBNP和hs-CRP的表达,比索洛尔能通过降低患者血浆中NT-proBNP和hs-CRP的表达,证明比索洛尔对保护心脏功能、改善心力衰竭具有重要治疗意义。

同时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疗效优势明显。

总之,比索洛尔在辅治老年心力衰竭中的疗效明显,且能有效下调血浆中NT-proBNP和hs-CRP水平,进而保护心脏功能,改善心力衰竭,可以积极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相关文献】
[1] 陈维杰,李微,李瑾.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2(6):77-80.
[2] 张芳,黄东博,解卫春,等.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对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18):3538-3541.
[3] Buss DD,Watts JD.Acromioclavicular injuries in the throwing athlete[J].Clin Sports Med,2003,22(2):327-341.
[4] 李瑞杰.心力衰竭诊断标准(Framingham标准)[J].临床荟萃,2006,21(13):932.
[5] 符荣莲,彭斌.老年心衰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J].当代医学,2010,16(2):65.
[6] 曾秀清,冯永坤,黄丽华.急诊检测N末端B型利钠肽在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价值探讨[J].内蒙古
中医药,2014,8(4):93-94.
[7] 郭华涛,徐丽华,张远卓,等.血浆NT-proBNP在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9):1181-1183.
[8] 王涛,秦俭,邢绣荣,等.床旁检测NT-proBNP对急性心衰患者早期进行风险评估的意义[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2):194-195.
[9] 冯晓波.BNP、hs CRP与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级相关性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
疗,2014,25(6):1351-1352.
[10] 李霞,郭殿选,李侠,等.不同程度老年慢性左心衰竭患者CD42b、hs-CRP和CD61的表达[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5):2737-2738.
[11] Windram JD,Loh PH,Rigby AS,et al.Relationship of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to prognosis and other prognostic markers in out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J].J Am Heart,2007,153(6):1048-1055.
[12] 陈颖,边平达,李秀央.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相关因素的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9,34(1):114-115.
[13] Hall SA,Cigarroa CG,Marcoux L,et al.Time course of improvement in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mass and geometry in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treated with beta-adrenergic bloc-kade[J].J Am Coll Cardiol,1995,25(5):1154-1161.
[14] 赵书玲.比索洛尔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9):79-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