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高一高中地理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高一高中地理期中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读下图“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中,各序号所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
A.①地月系B.②银河系
C.③太阳系D.④河外星系
2.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的监测显示,2012年2月15日上午10时左右,太阳爆发了一次X 2.2级耀斑(X为最高级别)。

结合“太阳大气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太阳黑子和耀斑( )
A.都发生在①层B.分别发生在①层和②层
C.都发生在②层D.分别发生在②层和③层
【2】此次太阳耀斑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可能包括( )
A.出现“磁暴”现象,使罗盘等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B.许多地区的有线电通信中断
C.我国上海地区上空出现极光
D.全球许多国家出现强烈地震
3.某地北京时间6月22日6时左右日出,13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

回答下列各题。

【1】该地的经度是 ( )
A.东经135°B.东经120°
C.东经105°D.东经115°
【2】该地日出时,布宜诺斯艾利斯(西四区)的区时约为( )
A.6月21日9时B.6月21日18时
C.6月22日9时D.6月22日18时
4.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各圈层的正确叙述是( )
A.A为水圈B.B为生物圈
C.C为大气圈D.E.F合为岩石圈
【2】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 )
A.下地幔B.软流层
C.图中D层D.图中G层
5.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当地球位于图示位置时,太阳直射点所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
A.北半球,向北移动B.北半球,向南移动
C.南半球,向北移动D.南半球,向南移动
【2】当地球公转经过乙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
B.正是到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
C.正值我国喜迎国庆佳节
D.北极点附近极昼的范围呈扩大的趋势
【3】当地球位于图示位置时,地球上两地A(36゜N,128゜E)和B(36゜S,128゜E)相比( ) A.自转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
B.地方时和日出时间都相同
C.日期相同,季节不同
D.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6.关于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图天气系统控制下多晴朗天气
B.B图中甲地风向为东南风
C.C图中乙地多阴雨天气
D.D图天气系统控制下多连续性的降水天气
7.下图表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连续三天的天气状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11月4日白天云层的主要作用是( )
A.保温作用B.反射作用C.吸收作用D.散射作用【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1月4日平均气温最高
B.11月5日昼夜温差最大
C.11月6日最容易出现霜冻
D.三天中气温最低都出现在子夜时分
8.下列热力环流形式中不正确的是 ( )
9.下图是“地球上某风带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风带为( )
A.北半球信风带B.南半球信风带C.北半球西风带D.南半球西风带【2】图中30°附近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是( )
A.炎热干燥B.高温多雨C.寒冷干燥D.温和湿润
10.某同学在北半球某地利用日影测量当地的经纬度,当竖直的竹竿影子朝正北时,北京时间正好是12点40分,
日影与竹竿正好等长。

下图是这一天的光照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A.(0〬,120〬E)B.(0〬,110〬E,)
C.(10〬S,120〬E)D.(10〬S,110〬E)
【2】该同学所在的地理坐标为( )
A.(45〬N,120〬E)B.(35〬N,110〬E)
C.(45〬N,110〬E)D.(35〬N,120〬E)
【3】此时20〬S的昼夜状况是( )
A.昼长夜短B.昼短夜长
C.昼夜平分D.无法确定
11.读“北半球某地的天气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图中C、D两地,从气流运动状况看:C是;D处在垂直方向上空气运动;天气晴朗的是(C、D),气温日较差较小的是(C、D)。

(2)风向:A ,B 。

(3)12月25日哈尔滨人度过了一个雪花飞舞的圣诞节,雪后温度继续下降,请判断当日影响哈尔滨的天气系统为,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可能为哈尔滨的是。

该天气系统过境后哈尔滨的天气状况为:。

二、综合题
1.读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问题。

(12分)
(1) 此图反映的节气是,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4分)
(2)A点的日出时间为。

(2分)
(3)B点的昼长为,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把图中A、B、C、D、M各点排列为。

(4分)
(4)此时全球与M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面积 ( ) (2分)
A.等于1/2 B.等于1/3
C.小于1/2 D.大于1/2
2.读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8分)
(1)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
(2)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环流模式。

(3)在图中画出高空的等压面分布状况。

(4)图中,甲、乙两地之间的风向为________。

3.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此图表示北半球的(冬、夏)季气压分布状况,判断理由是。

(2)图中B表示的气压中心为 ,它将气压带切断,北太平洋上的气压中心A的名称是。

(3)此时意大利罗马的气候特点是。

(4)图中C处季风的风向为 , 成因是 ,D处季风的风向为,成因是。

江西高一高中地理期中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读下图“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中,各序号所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
A.①地月系B.②银河系
C.③太阳系D.④河外星系
【答案】C
【解析】
根据天体系统结构,最高一级的是总星系。

总星系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其中银河系又包括太阳系和其它恒星系,太阳系包括地月系和其它行星系。

所以①银河系,②河外星系,③太阳系,④地月系,C对。

【考点】天体系统的等级关系。

2.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的监测显示,2012年2月15日上午10时左右,太阳爆发了一次X 2.2
级耀斑(X为最高级别)。

结合“太阳大气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太阳黑子和耀斑( )
A.都发生在①层B.分别发生在①层和②层
C.都发生在②层D.分别发生在②层和③层
【答案】B
【解析】根据太阳外部大气结构,从内向外的太阳大气层依次是①光球、②色球、③日冕层。

太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

分别发生在①层和②层,B对。

【2】此次太阳耀斑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可能包括( )
A.出现“磁暴”现象,使罗盘等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B.许多地区的有线电通信中断
C.我国上海地区上空出现极光
D.全球许多国家出现强烈地震
【答案】A
【解析】太阳耀斑暴发的强烈带电粒子流,引起地球电离层、磁场的扰动,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可能包括出现“磁暴”
现象,使罗盘等不能正确指示方向,A对。

无线电通讯中断,不影响有线电通信,B错。

极地地区出现极光现象,
C错。

出现强烈地震无关,D错。

【考点】太阳大气结构,太阳活动类型、分布球层,对地球的影响。

【名师】熟悉太阳外部大气结构分层,掌握各层主要的太阳活动类型,能区分不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差异。

极光在高纬地区极夜时明显,中、低纬度地区看不到。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产生的现象,不是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3.某地北京时间6月22日6时左右日出,13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

回答下列各题。

【1】该地的经度是 ( )
A.东经135°B.东经120°
C.东经105°D.东经115°
【答案】C
【解析】根据题目,某地北京时间13时,太阳高度角最大,即地方时是正午,经度每15°,时间相差1小时,可
以计算出该地的经度是东经105°,C对。

【2】该地日出时,布宜诺斯艾利斯(西四区)的区时约为( )
A.6月21日9时B.6月21日18时
C.6月22日9时D.6月22日18时
【答案】B
【解析】该地日出时,北京时间是22日6时,布宜诺斯艾利斯(西四区)的区时与北京时间相差12小时,位于北京西边,即比北京时间晚12小时,约为 6月21日18时,B对。

【考点】地方时、区时计算。

4.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各圈层的正确叙述是( )
A.A为水圈B.B为生物圈
C.C为大气圈D.E.F合为岩石圈
【答案】B
【解析】读图,根据地球内部、外部圈层结构分析,图中各圈层 A为大气圈,A错。

B为生物圈,B对。

C为水圈,C错。

E、D合为岩石圈,D错。

【2】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 )
A.下地幔B.软流层
C.图中D层D.图中G层
【答案】B
【解析】结合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分析,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上地幔的软流层,B对,A错。

图中D层是地壳,C错。

图中G层是地核,D错。

【考点】地球的内部、外部圈层结构,岩石圈,主要分界面。

【名师】地球的圈层结构不难记住,容易出错的是地壳和岩石圈部分,图中E、D间虚线是莫霍面,该虚线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

E、D位于软流层以上,合为岩石圈。

另一易错点是生物圈,不仅指地表的生物,而是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三个圈层的生物。

5.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当地球位于图示位置时,太阳直射点所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
A.北半球,向北移动B.北半球,向南移动
C.南半球,向北移动D.南半球,向南移动
【答案】C
【解析】读图,根据公转方向,图示为北极上空的地球公转运动俯视图,左侧是远日点,右侧是近日点。

当地球位于图示位置时,根据图中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结合公转方向,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冬至和春分之间,所处位置在南半球,移动方向是向北移动,C对。

【2】当地球公转经过乙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
B.正是到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
C.正值我国喜迎国庆佳节
D.北极点附近极昼的范围呈扩大的趋势
【答案】D
【解析】结合前面分析,当地球公转经过乙处时,应位于春分和夏至之间,我国北方是春季,A错。

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北半球冬季,B错。

我国国庆佳节是10月1日,秋分后,C错。

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北极点附近极昼的范围呈扩大的趋势,D对。

【3】当地球位于图示位置时,地球上两地A(36゜N,128゜E)和B(36゜S,128゜E)相比( )
A.自转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
B.地方时和日出时间都相同
C.日期相同,季节不同
D.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答案】C
【解析】当地球位于图示位置时,地球上两地A(36゜N,128゜E)和B(36゜S,128゜E)相比,纬度相同,自转角速度相同,线速度相同,A错。

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日出时间不相同,B错。

同一经线上,日期相同,分别位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C对。

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只有太阳直射赤道时相同,其它时间不相同,D错。

【考点】地球公转、自转的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6.关于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图天气系统控制下多晴朗天气
B.B图中甲地风向为东南风
C.C图中乙地多阴雨天气
D.D图天气系统控制下多连续性的降水天气
【答案】D
【解析】
读图,A图天气系统是气旋,控制下多阴雨天气,A错。

B图是高压中心,图中甲地风向由高压吹向低压,为偏北风,B错。

C图是冷锋天气系统,图中乙地位于冷锋锋前,冷锋降水在锋后,多晴朗天气,C错。

D图天气系统是暖锋,其控制下多连续性的降水天气,D对。

【考点】常见天气系统及特征。

【名师】能够根据图形判断常见天气系统,区分不同天气系统特征的差异。

低压中心是上升气流,控制区多雨。

高压中心是下沉气流,所以控制区多晴天。

冷锋是冷气团推动前进,移动速度快,控制区多短时间的雷雨大气天气,暖锋由暖气团推动前进,一般移动速度较慢,多持续性阴雨天气。

7.下图表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连续三天的天气状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11月4日白天云层的主要作用是( )
A.保温作用B.反射作用
C.吸收作用D.散射作用
【答案】B
【解析】11月4日,白天云层的主要作用是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云层主要是反射作用,B对。

夜晚云层主要
是保温作用,A错。

吸收作用、散射作用不是云层的主要作用,C、D错。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1月4日平均气温最高
B.11月5日昼夜温差最大
C.11月6日最容易出现霜冻
D.三天中气温最低都出现在子夜时分
【答案】B
【解析】11月4日阴天,白天温度低,平均气温不是最高,A错。

11月5日昼夜都是晴天,昼夜温差最大,B对。

11月6日夜晚阴天,不容易出现霜冻,C错。

三天中气温最低都出现在日出前时分,D错。

【考点】大气的热力作用,云层的主要作用,气温日较差,影响气温日变化的因素。

【名师】大气的削弱作用有三种表现,吸收、反射、散射。

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气温高。

夜晚大气的保温效应差,地面辐射热量散失快,气温低,所以昼夜温差大。

阴天时,白天的削弱作用强,温度不会太高。

夜晚的保温效应强,温度不会太低,所以昼夜温差较小。

8.下列热力环流形式中不正确的是 ( )
【答案】A
【解析】
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受热处空气气流上升,遇冷处气流下沉。

读图,受热处气流下沉,A不正确,选A。

图B夜晚陆地气温低,气流下沉,B正确。

白天同一高度的山坡温度升高快,同一高度的谷中空气升温慢,气流由山谷吹向山顶,是谷风,C正确。

城市气温高于乡村,城市处气流上升,D正确。

【考点】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热力环流模式。

9.下图是“地球上某风带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风带为( )
A.北半球信风带B.南半球信风带
C.北半球西风带D.南半球西风带
【答案】C
【解析】读图,根据纬度,图中风带为北半球的西风带,C对。

北半球、南半球信风带位于低纬度范围内,A错。

根据纬度,赤道在图示区南边,该地在北半球,D错。

【2】图中30°附近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是( )
A.炎热干燥B.高温多雨
C.寒冷干燥D.温和湿润
【答案】A
【解析】图中30°附近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对气候的影响是,炎热干燥,A对。

B、C、D错。

【考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位置及影响。

【名师】熟记气压带、风带的纬度分布规律及特征,根据图中纬度判断南北半球。

注意同样的风带,在不同半球风向的差异。

如北半球的西风带盛行的是西南风,南半球的西风带吹的是西北风。

其它风带也是风向有差异。

10.某同学在北半球某地利用日影测量当地的经纬度,当竖直的竹竿影子朝正北时,北京时间正好是12点40分,
日影与竹竿正好等长。

下图是这一天的光照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A.(0〬,120〬E)B.(0〬,110〬E,)
C.(10〬S,120〬E)D.(10〬S,110〬E)
【答案】D
【解析】读图,图中80〬纬线出现极夜现象,判断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10〬S。

当竖直的竹竿影子朝正北时,当地是正午12时,此时,北京时间正好是12点40分,可以计算出直射经线的经度是110〬E,所以太阳射
点的地理坐标是(10〬S,110〬E),D对。

【2】该同学所在的地理坐标为( )
A.(45〬N,120〬E)B.(35〬N,110〬E)
C.(45〬N,110〬E)D.(35〬N,120〬E)
【答案】B
【解析】此日,日影与竹竿正好等长,说明正午太阳高度是45〬,结合直射点纬度,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
计算出该同学所在的纬度是35〬N,所在地理坐标为(35〬N,110〬E),B对。

【3】此时20〬S的昼夜状况是( )
A.昼长夜短B.昼短夜长
C.昼夜平分D.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结合前面分析,此时太阳直射10〬S,根据昼长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是夏半年。

此时,
南半球是夏半年,昼长夜短,20〬S的昼夜状况是昼长夜短,A对。

【考点】日照图判读,时间与经度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1.读“北半球某地的天气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图中C、D两地,从气流运动状况看:C是;D处在垂直方向上空气运动;天气晴朗的是(C、D),气温日较差较小的是(C、D)。

(2)风向:A ,B 。

(3)12月25日哈尔滨人度过了一个雪花飞舞的圣诞节,雪后温度继续下降,请判断当日影响哈尔滨的天气系统为,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可能为哈尔滨的是。

该天气系统过境后哈尔滨的天气状况为:。

【答案】(1)反气旋,上升,C, D(4分)
(2)偏北风(西北风),偏南风(西南风)(2分)
(3)冷锋,甲,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4分,后一空2分)
【解析】
(1)读图,根据气压值分析,图中C地是高压中心,从气流运动状况看,C是反气旋;D是低压中心,D处在垂
直方向上空气上升运动;天气晴朗的是C,气温日较差较小的是D。

(2)风向是由高压垂直于等压线吹向低压。

读图,根据等压线数值,结合地转偏向力影响分析,A吹偏北风或是
西北风,B吹偏南风,或是西南风。

(3)根据材料,当日影响哈尔滨的天气系统为冷锋。

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可能为哈尔滨的是甲。

乙、丙位于
暖气团一侧,不易降雪。

丁位于暖锋前,降水为主。

该天气系统过境后,哈尔滨有受冷气团控制,天气状况为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考点】常见天气系统及特征,风向判断,
二、综合题
1.读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问题。

(12分)
(1) 此图反映的节气是,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4分)
(2)A点的日出时间为。

(2分)
(3)B点的昼长为,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把图中A、B、C、D、M各点排列为。

(4分)
(4)此时全球与M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面积 ( ) (2分)
A.等于1/2 B.等于1/3
C.小于1/2 D.大于1/2
【答案】(1)冬至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4分)
(2)6时(2分)
(3)24 小时 A=C>D>M="B" (4分)
(4)D(2分)
【解析】
(1)读图,根据经度的变化特点,此图是南极为中心,南极圈有极昼现象,反映的节气是冬至,此日太阳直射南
回归线,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A点位于赤道上,是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日出时间为6时。

(3)B 点位于南极圈上,是晨昏线与南极圈的切点,昼长为24 小时,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把图中A、B、C、D、M各点排列,根据各点的纬度位置,和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特点,由大到小依次为A=C>D>
M="B" 。

(4)结合前面分析,M点位于90°W经线上,此时是12点,可以计算出90°E的时刻是0点,是一条日期分界线,A点所在经线是180°,是国际日期变更线。

此时,全球与M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面积占全球的3/4,大于
1/2,D对。

【考点】日照图基本知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地球自转特征,日期分界线,日照图中的特殊点及特殊现象。

【名师】对于日照图试题,一定要注意图示中包含的信息,极圈上的昼夜现象,赤道与晨昏线的交点时间,图中的经线或纬线的等份关系等。

有利于帮助判断日期、直射点的位置或进行时间计算等。

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根据变化规律判断即可,注意极点没有线速度和角速度。

两条日期分界线,一个是固定的180°经线,一个移动的,时刻
为0点的经线。

2.读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8分)
(1)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
(2)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环流模式。

(3)在图中画出高空的等压面分布状况。

(4)图中,甲、乙两地之间的风向为________。

【答案】(1)甲>乙>丙>丁
(2)标成逆时针环流(画图略)
(3)画成与近地面凹凸方向相反(画图略)
(4)东南风(以上每小题2分)
【解析】
(1)读图,根据等压面形态,在同一水平方向上,等压面向上凸,区域气压高。

等压面向下凹,气压低。

所以甲
气压比乙高。

在竖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乙气压高于丙。

高空的气压高低与近地面相反,丙气压大于丁。

所以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的大小关系为甲>乙>丙>丁。

(2)标成逆时针环流,甲处下沉气流,乙处是上升气流。

水平方向上,甲吹向乙,丙吹向丁。

(3)图中高空等压面,理论与近地面相同,形态画成与近地面凹凸方向相反。

(4)图中,甲、乙两地之间的风向为由甲吹向乙,南半球向左偏,吹东南风。

【考点】热力环流模式图及原理,气压高低的判断,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形态差异,风向判断。

3.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此图表示北半球的(冬、夏)季气压分布状况,判断理由是。

(2)图中B表示的气压中心为 ,它将气压带切断,北太平洋上的气压中心A的名称是。

(3)此时意大利罗马的气候特点是。

(4)图中C处季风的风向为 , 成因是 ,D处季风的风向为,成因是。

【答案】(1)夏;亚欧大陆被低压控制(言之有理即可)
(2)亚洲低压(或印度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威夷高压(或北太平洋高压)
(3)炎热干燥(或高温少雨)
(4)东南风,海陆热力差异,西南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形成)(以上小题每空1分)
【解析】
(1)读图,图示亚欧大陆受低压中心控制,此图表示北半球的夏季气压分布状况。

(2)图中B表示的气压中心为亚洲低压(或印度低压),它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北太平洋上的气压中心A的
名称是夏威夷高压,或叫北太平洋高压。

(3)此时北半球是夏季,意大利罗马的气候特点是炎热干燥,或高温少雨。

(4)图中C处位于东亚地区,夏季季风的风向为东南风,成因是海陆热力差异,D处位于南亚地区,夏季季风的
风向为西南风。

夏季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形成西南季风。

【考点】全球大气活动中心及成因,季风环流的风向特点及成因,区域特征。

【名师】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于海洋,形成低压中心。

冬季相反,陆地形成高压中心。

这些气压中心切断了全球性气压带的分布,导致大陆东岸形成季风环流,形成季风气候。

特别注意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成因,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密切相关,主要是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