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培训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话培训教案
普通话培训教案
一、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民族共同语。
它的语音系统包括声母、韵母、声调、音节及轻音、儿化、变调等。
二、普通话水平测试
普通话水平测试分为三级六等,测试项目包括语音、语调、语速、语音准确度和语音流畅度。
测试流程包括听力测试、口语测试和笔试测试。
评分标准按照不同等级进行评分,分数越高等级越高。
常见问题包括测试难度、测试时间、测试内容等。
三、普通话知识要领
一)语音性质
语音具有物理性、心理性、生理性和社会性四种属性,其中社会性是语音属性的本质属性。
二)人的发音器官
人的发音器官包括肺、支气管和气管,肺是发音的主要基地,气管和支气管是输送能源的管道。
三)声母和韵母
普通话的音节构成由声母和韵母两部分构成。
传统汉语语音学将韵母划分为“四呼”概念,即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和撮口呼。
按照正确的拼和,可以得到400个左右的音节。
四)轻声和儿化
轻声是指在某些情况下,某些字音不发音,儿化是指在某些情况下,某些字音发生变化。
四、普通话辨证训练
普通话辨证训练包括发音要领、辨析记忆方法、寻找规律、常见问题、辨音练读、测试指导和模拟测试。
五、应试技巧及指导
应试技巧包括备考规划、模拟测试、错题集中、弱项攻克等。
指导包括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方面的指导。
六、模式测试
模式测试包括听力测试、口语测试和笔试测试,测试内容和流程与普通话水平测试相似。
模式测试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语言水平,为提高语言能力提供参考。
普通话语音中有37个韵母,它们可以分为单元音和复合
韵母两类。
单元音是由一个元音音素构成的,而复合韵母则由两个元音音素组合而成。
下面将对这些韵母进行简要介绍:
1.单元音:
a: 发音时口型放松,舌头放在口腔底部,声音低沉。
o: 发音时口型略微收紧,舌头放在口腔底部,声音较a音高。
e: 发音时口型略微收紧,舌头放在口腔中部,声音较o音更高。
i: 发音时口型收紧,舌头抬高,声音清晰明亮。
u: 发音时口型收紧,舌头放在口腔底部,声音浑厚有力。
ü: 发音时口型收紧,舌头抬高,声音清晰明亮。
2.复合韵母:
ai: 由a音和XXX组合而成,发音时先发a音,再发i音,声音较为明亮。
ei: 由e音和i音组合而成,发音时先发e音,再发i音,
声音较为清晰。
ui: 由u音和XXX组合而成,发音时先发u音,再发i音,声音较为圆润。
ao: 由a音和o音组合而成,发音时先发a音,再发o音,声音较为宽松。
ou: 由o音和u音组合而成,发音时先发o音,再发u音,声音较为圆润。
iu: 由XXX和u音组合而成,发音时先发i音,再发u音,声音较为明亮。
ie: 由XXX和XXX组合而成,发音时先发i音,再发e 音,声音较为清晰。
üe: 由XXX和XXX组合而成,发音时先发ü音,再发e 音,声音较为圆润。
er: 发音时口型略微收紧,舌头向后卷曲,声音较为轻柔。
3.韵母的拼写规则:
在拼写韵母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u行韵母与j、q、x拼写时,要省略u上的两点,写成XXX、qu、xu。
2)声调符号要标在音节的主要母音上,如果主要母音是a,则标在后面的e、o、i、u上。
3)如果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时,需
要用隔音符号“,”隔开,以免发生混淆。
以上是普通话语音韵母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大家研究普通话语音有所帮助。
单韵母(单元音)是指发音时舌位、唇形和开口度始终不变的元音。
普通话有10个单韵母,其中6个是“舌面元音”(a、
o、e、e、i、u、u),其他3个是特殊单韵母(单元音):前i、后i和er。
每个单韵母的发音特点都不同,如a不圆唇元音,发音时口大开,舌尖微离下齿背,舌面中部微微隆起和软腭后部相对。
复韵母(复合元音)是由两个元音组合而成的音节,共有13个。
前响复韵母有4个(ai、ei、ao、ou),其特点是舌位
由低向高滑动,开头的元音是腹,响亮清晰,收尾的元音轻短模糊。
后响复韵母有5个(ia、ie、ua、uo、ue),其特点是
舌位由高向低滑动,韵头是高元音,i、u发音轻而短,后面的a、o、e是韵腹,发音响亮清晰。
中响复韵母有4个(iao、iou、uai、uei),其特点是舌位由高向低,再由低到高滑动。
开头的元音(韵头)短促而不响亮,在音节中特别是在零声母中有轻微的摩擦。
中间的元音(韵腹)响亮清晰。
收尾的元音(韵尾)轻短模糊。
鼻韵母是由元音和鼻辅音尾构成的韵母,共有16个。
以
n为韵尾的有8个(an、en、in、un、ian、uan、uen、uan),
叫前鼻韵母;以ng为韵尾的也有8个(ang、eng、ong、ing、iang、iong、uang、ueng),叫后鼻韵母。
声调是依附于音节上、用声调的高低升降等变化来辨义的语音现象。
普通话有四个声调,分别是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和第四声。
每个声调都有特定的调值和调类,如第一声调值为55,调类为阴平;第二声调值为35,调类为XXX;第三声调值为214,调类为上声;第四声调值为51,调类为去声。
声调的正确使用是普通话发音的重要方面。
调值标记通常使用“五度标记法”,即使用一条竖线表示高音,线上平均分为五个点,从下到上分别为“低、半低、中、半高、高”等。
(见第24页图)
二、声调练
1.单个字的声调练(见第72页)
2.双音节词汇的声调练(见第72至73页)
3.四字句子的声调练(见第73页)
三、方言声调修正
三、普通话知识要点
一)声母纠正
1.舌尖前音z c s和舌尖后音zh ch sh
普通话中有舌尖前音z c s和舌尖后音zh ch sh(r另作说明)两组声母,也称为平舌音和翘舌音。
武汉方言大多只有平舌音,没有翘舌音,例如大三(dasan)——大山(dashan),小草(xiaocao)——小炒(xiaochao),木材(mucai)——
木柴(muchai),每组读音没有区别。
少数地方的方言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但与普通话中的不一致。
在3500个常用字中,声母为z c s zh ch sh的字有888个,约占常用字总数的四分之一。
这两组声母的字在口语表达中出现频率很高,而且在普通话测试中所占的比重也很大。
准确发音的翘舌音zh ch sh,分
辨平舌音声母的字是我们研究普通话的难点和重点。
发音要点
这两组声母的主要区别在于发音部位不同。
z c s是舌尖向门齿背接近或接触构成阻碍;zh ch sh是舌尖向上齿龈后部接
触或接近构成阻碍。
发zh ch sh时,要注意两点:①找准发音部位,避免舌尖靠前发音不到位,或者舌头靠后发成卷舌音;
②将上下齿打开,口腔开合度要比发平舌音时略开些,以便让舌尖自如翘起。
这样发出的翘舌音就会准确、自然。
发音训练
1)对比辨音练
木材——木柴
鱼刺——鱼翅
自理——治理
栽花——摘花
早稻——找到
赞歌——战歌
小草——小炒
五岁——午睡
操纵——超重
桑叶——商业
两层——两成
字纸——制止
推辞——推迟
粗布——初步
总帐——肿胀
私人——诗人
死人——史人
2)绕口令
①四是四,十是十
十四是十四
四十是四十
要想说对十
舌头别伸直
要想说对四。
舌头碰牙齿
②三山撑四水,四水绕三山,三山四水春常在,四水三山好风光
③操场前有三十三棵桑树,操场后有四十四棵枣树,
XXX把三十三棵桑树认作枣树,XXX把四十四棵枣树认作桑树。
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剔除格式错误,重新改写每段话:
1.“我说你就这么着,我说你就那么着,我说你就怎么着。
这么着,那么着,怎么着;这么着,那么着,怎么着……” 这段话没有明确的意义或上下文,因此删除。
2.辨别记忆汉语声母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一种方法是利用
形声字声旁类推。
例如,汉字中有大量形声字,其中声旁相同的字通常具有相同的声母,或者声母的发音部位相同。
例如,“子”、“孜”、“仔”和“字”都具有相同的声母“z”。
但是,也有一些例外,例如“寺”、“诗”、“侍”和“恃”都具有不同的声母,尽
管它们的声旁相同。
3.另一种辨别汉语声母的方法是记少不记多。
普通话中有
些韵母既与平舌音相拼,也与翘舌音相拼,但是平舌音字很少。
只要记住这些极少的平舌音声母的常用字,就可以推知大量的翘舌音声母的字。
例如,“zen”(怎)和“zhen”(振)都具有
相同的声母“z”,因此我们可以推知其他具有“z”声母的字。
如果结合形声字声旁类推,只要记住平舌音中可以用来作声旁类推的代表字,就能记住决大多数平舌音声母的字。
在快捷记忆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准确分辨平翘舌声母的字了。
4.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多听、多读、多查等方法来加强对汉语声母的辨别记忆。
汉语常用字中,z、c、s声母的字有264个,而zh、ch、sh声母的字有624个。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记忆平舌音声母的字,以少数推知多数。
结合形声字声旁类推和其他记忆方法,我们可以更轻松地辨别汉语声母。
武汉方言中n和l的发音基本相同,有些地方只有n没有l,有些地方只有l没有n,还有些地方两者混合成鼻化音。
研究这组声母,可以练发音并区分记忆n和XXX的字。
发音要点:
n和l的发音部位相同,都是舌尖与上齿龈构成阻碍,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气流通道不同。
鼻音n:发音时,舌尖及两侧与上齿龈形成闭合,堵住到达口腔的气流;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道;声带振动,气流从鼻腔透出成声。
边音l:发音时,口腔开度比发鼻音n时稍大,舌尖与上
齿龈的接触面尽量小些;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道;声带振动,气流从舌头与两颊内侧形成的空隙通过而成声。
发音训练:
1.练鼻音:舌尖及两侧与上齿龈闭合,上下齿也闭合,振
动声带,发出的声音即是气流从鼻腔透出的鼻音;保持状态,打开上下齿,振动声带,再除阻,发出的就是鼻音n了。
可以利用韵尾是“-n”的字引导,如“温暖”,先把“wen”读到位,利
用“wen”的收音状态顺势带出“nuan”。
练时尽量托长慢读。
2.练边音:可以借助元音体会软腭提升的状态,练时尽量
扩大口腔的开合度。
3.对比辨音训练:可以通过对比辨音来加深记忆。
4.绕口令和词语练读:可以通过绕口令和词语练来加强发
音的准确性。
记忆方法:
可以利用形声字偏旁类推来辨别和记忆n和XXX的字。
汉语中,l声母的字有287个,而n声母的字只有85个。
我们可以结合形声字的偏旁来推记n声母的常用字,同样也可
以用这种方法来记忆l声母的字。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情况
是例外的,比如“良”可以读作“liang”,但在“粮”、“踉”、“莨”、“浪”、“狼”、“朗”、“琅”等词中则读作“lang”,只有“娘”和“酿”中读作“niang”。
以下是一些帮助你快速记住大部分n声母的字的话:
男孩儿女孩儿,大牛二妞。
都是山南农奴。
那年过年。
他们在暖房内碾米,酿米酒,念儿歌。
农奴主XXX那逆贼,蹑手蹑脚。
拿走了他们的牛奶、糯米和嫩鸟。
弄满一囊,捏捏扭扭,闹的满身油腻。
凝在泥淖里,反而恼羞成怒。
大牛再也不能忍耐,撵到聂家村。
捺住头,拧住脚,看你难走不难走。
这回饶不了你这孽狗。
还有一些需要个别记忆的字,比如“疟”和“虐”。
形声字的声旁的声母读翘舌音的是n声母,例如“粘”、“碾”、“扭”、“妞”、“纽”、“尿”、“萘”、“腻”、“溺”、“诺”等。
形声字声旁的韵母以i开头的是n声母,例如“挠”、“拟”、“蔫”、“拗”、“凝”等。
除了n声母和l声母外,还有舌面音j、q、x和舌尖后音zh、ch、sh。
在武汉方言和普通话中,这些声母的读音并不完
全相同。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方言与普通话一致的读音也改变了。
调。
例如,“我是中国人”中的“是”字,由于前面的“我”是
第四声,所以“是”字的声调变为第二声。
又如,“你好吗?”中
的“好”字,由于后面的“吗”是轻声,所以“好”字的声调变为第
三声。
研究普通话时,需要注意这些变调规律,才能正确地表达语意。
2.轻声
普通话中有一种特殊的音节叫做轻声,它没有声调,但在语流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我不知道”中的“不”字,就是
轻声。
在快速说话时,轻声的发音很短,几乎没有声音,但在表达语意时,轻声的使用非常重要。
3.“啊”的变读
在普通话中,有些音节在语流中会发生变化,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啊”的变读。
例如,“好啊”在快速说话时,可能会变成“好嘞”,“不错啊”可能会变成“不错嘞”。
这种变化在口语交流
中很常见,但需要注意不要过度使用,以免影响语言的准确性。
4.儿化
普通话中的儿化现象是指在一些音节后面加上“儿”音,例如“一点儿”,“好吃儿”,“快点儿”。
这种现象在北方方言中比
较常见,但在南方方言中较少。
研究普通话时,需要掌握儿化的规律,以便正确地使用。
总之,在研究普通话时,需要不仅掌握声韵调系统,还要注意语流音变的规律,才能流利自然地运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
普通话中存在着变号调或连续变调的现象。
根据拼音规则,变调需要标注原调符号。
普通话的调类有四个,分别是XXX、
XXX、上声和去声,它们的基本调值分别为【55】【35】【214】【51】。
在语流中,由于相邻音节的影响,基本调值有时会发生变化。
一个音节单念时的调值叫本调,音节相连时本调发生变化的叫变调。
一般情况下,拼写时只标原调,不标变调。
在查阅字词典、阅读拼音读物以及普通话训练材料时,需要注意这一点。
音节变调多数是受后一个连续音节的影响而引起的。
在普通话中,常见的变调有下列几种:
1.上声变调:上声音节只有在单念句中停顿或在句末尾时才读本调,其他场合都读变调。
上声的变调有几种。
一是上声+上声阳平+上声;二是上声+非上声半上+上声;三是半上+轻声(原声调非上声);四是上声+轻声XXX(原调上声)。
多个上声音节连续时,可根据意义分成单双格,再按上述规律变调。
2.“一”的变调:一是单念或在句末尾,以及在序数中,读阴平本调;二是在非去声前读去声;三是在去声前读XXX;四是在重叠动词中间读轻声。
3.“不”的变调:一是单念或在词句末尾,以及非去声之前
读本调去声;二是去声前变XXX;三是在词语中间读轻声。
4.“啊”的辨音。
1、使用“啊”的不同情况
在汉语中,当一个单词的末尾音节是a、o、e、i、u时,
我们通常会把“啊”读成“ya”,也可以直接写作“呀”。
例如:
“他的胆子真大啊(呀)!”、“怎么不写啊(呀)?”、“你我
他啊(呀)听歌啊(呀)”。
当一个单词的末尾音节是u、ao
或iao时,我们会把“啊”变为“哇”,也可以直接写作“哇”。
例如:“为什么哭啊(哇)?”、“好苦啊(哇)”、“多美可笑啊(哇)!”、“多好啊别跳啊”、“真巧啊还小啊”。
当一个单词
的末尾音节是n时,我们会把“啊”变成“哪”,也可以直接写成“哪”。
例如:“这面红旗多么鲜艳啊(哪)!”、“我看不见啊(哪)!”、“快看啊真甜啊”、“好狠啊”。
当一个单词的末尾
音节是ng时,“啊”读nga。
例如:“大家尽情唱啊(nga)!”、“这样做行不行啊(nga)?”、“真冷啊一样啊”。
当一个单词
的末尾音节是i或er时,“啊”读ra。
例如:“有这么回事啊(ra)!”、“同志啊”。
2、轻声
汉语中的轻声是指在语流中,某些音节由于连读受到前面音节的影响而改变了原来的调值,变成了轻短模糊的调子。
例如:“玻璃”、“喜欢”、“我的”,它们的第二个音节都要轻读,
而不是四声之外的第五个独立的调类,而是四种声调在语流中的一种音变。
轻声没有固定的调值,它的调值取决于前一个音节的声调。
大体上,阴平+轻声(半低2)对应“珠子”
(zhu55zi2),阳平+轻声(中3)对应“竹子”(zhu35zi3),上声+轻声(半高4)对应“主子”(zhu214zi4),去声+轻声(低1)对应“柱子”(zhu51zi1)。
在方言区,人们读双音节
词语中的轻声音节时,会出现轻化不够或本调无法丢失的毛病。
轻声的特点是音长较短。
初学时,我们应该尽量延长前一音节的时长,两个音节的时长可以分配为1半拍和半拍。
由于后一音节时长压缩了许多,原音高形式就变得轻短模糊。
在汉语中,轻声与语法和词义有关。
下面这些成分在普通话里都应该读成轻声:1)助词“的、地、得、着、了、过、们”等,例如:“绿的叶慢慢地干得好”、“吃过了去吧”、“我的轻
轻地唱得好”、“想着走了看过同学们”;2)语气词“啊、吧、呢、吗、了”,例如:“唱歌啊”、“说呀”、“知道啦”、“走吧”、“好啊”、“他呢”、“去吗”;3)动词、形容词后的趋向动词,
例如:“回来”、“跑出来”、“热气来”;4)名词后面表方位的“上、下、里”,例如:“天上”、“乡下”、“屋里”、“桌上”、“床下”、“那边后面”;5)附加式合成词中虚词语素“子、儿、头”(构成词的后缀),例如:“甜头”、“桌子”、“笛儿”、“孩子”、“椅子”、“石头”、“木头”、“斧头”。
1.叠音、重叠构成的名词及动词重叠式的第二个音节,例
如姥姥、爸爸、姐姐、妈妈、走走、说说、听听、讨论、星星等。
2.与词义有关的轻声音节,在部分词语中具有区别意义和
词义的作用。
例如舌头(辨味、帮助咀嚼和发音的器官;为侦讯敌情捉来的敌人)、蛇头(蛇的脑袋;偷渡的组织者)、报酬(因使用别人的劳力、物件而付给别人的钱或物)、报仇(打击仇敌)、大方(不拘束,不吝啬,不俗气;专家,内行人)、大意(疏忽,不注意;主要的意思)、地道(真正的,
纯粹的,实在的;地下坑道)、地方(某一区域,部位,部分;与中央相对的各级行政区域,本地,当地)、精神(表现出来的活力,活跃,有生气;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宗旨)、东西(指两个相反的方向;指物品或骂人)、是非(指正确和错误;指纠纷)、买卖(动词,指买和卖;名词,指经商)、人家(指代自己或别人;住户,家庭)等。
3.一批双音节词的第二个音节按照惯读成轻声。
P173中
的轻声词语除口语化色彩较浓外,很难找到规律,只有通过培养语感,在语言实践中逐步掌握。
4.语气词“啊”的音变。
语气词“啊”在句中或句子末尾时,
常因与前一音节末尾音素连续而产生同化或增音等变化。
前一音节末尾音素“啊“的音变汉字写法例如:-i【za】啊写字啊、-i、r【za】啊是啊、i、a、o、e【ja】呀真美呀、XXX呀、
学呀、u(ao、iao)【wa】哇好哇、别哭哇、n【na】哪小心哪、不安哪、ng【ηa】啊行啊、真清啊。
5.儿化。
普通话里有两个“儿”。
一个有具体的意义,如
“健儿、男儿、胎儿”的“儿er”,自成音节。
还有一个,如普通
话里的“花儿huar”的“儿”,它是一个没有具体意义的后缀,语
音上失去了独立性,只保持一个卷舌动作。
后一个“儿”的作用就是与它前面音节的韵母构成一个整体,使这个韵母带上卷舌
动作,这种现象叫“儿化”,带上卷舌色彩的韵母叫“儿化韵”。
拼写带儿化韵的音节只需在原音节后加一个字母r,这个r只表卷舌动作。
儿化音的发音规律与韵尾或韵腹是否易于卷舌有关。
具体规律如下:
1)以a、o、e、i、u 结尾的音节,直接卷舌发音,如“冰碴儿”、“豆角”等。
2)以i、-i、u、-n、-ng结尾的音节,需要先增加或减少音,再卷舌发音。
如“宝贝儿”、“小曲儿”等。
3)舌尖元音母-i的音节,原韵母变为er,如“咬字儿”、“树枝儿”等。
要正确发音,需要学会卷舌韵母er,并进行自我检测。
儿化音不仅是一种语音现象,还有区别词义、词性和表达感情的作用。
比如,“眼”和“眼儿”、“盖”和“盖儿”等可以区分词义和词性,而“小辫儿”、“胖墩儿”等可以表示感情色彩。
读者需要注意最容易读错的字,如“似”、“色”等。
儿化音的发音规律取决于韵尾或韵腹是否便于发生卷舌动作。
具体规律如下:
1)以a、o、e、i、u 结尾的音节,韵母直接卷舌发音,
例如“冰碴儿”、“豆角”等。
2)以i、-i、u、-n、-ng 结尾的音节,需要先增加或减少音,再卷舌发音。
例如“宝贝儿”、“小曲儿”等。
3)舌尖元音母-i的音节,原韵母变为er,例如“咬字儿”、“树枝儿”等。
为了正确发音,需要学会卷舌韵母er,并进行自我检测。
儿化音不仅是一种语音现象,还有区别词义、词性和表达感情的作用。
例如,“眼”和“眼儿”、“盖”和“盖儿”等可以区分
词义和词性,而“小辫儿”、“胖墩儿”等可以表示感情色彩。
读
者需要注意最容易读错的字,例如“似”、“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