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人教版《文章的写作与修改》课时作业:3.3 培养创新意识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呀!我今儿个真高兴,真呀么真高兴……
(黄鼠狼上)
黄鼠狼:哎哟哟,啧啧,公鸡大哥,你今儿可真是雄姿勃发,潇洒威猛,高雅绝伦……(做拜倒状)
(公鸡眼珠子一转,暗地里寻思:都说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不知他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黄鼠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鸡:(做慌忙状)这……这我可不能收,我们有纪律。

(公鸡的心跳在加快)
黄鼠狼:啧啧!小小意思,怎么能算行贿呢?只不过过年送点礼嘛!
答案:哎哟哟,啧啧啧,公鸡大哥,今儿是大年三十,我在这里给您拜个早年。

这是“朴欣口服液”,专为您的儿子买的,儿童发育期可不能缺它;这是“静心口服液”,给您太太买的,女人更年要静心;当然还有你的,你瞧,“七匹狼”男士夹克,尽显男士风采……
4.阅读下面的材料,请从不同角度立意,以拓展写作思路。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

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

”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

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教授被驳得哑口无言方面立意:
(1)理论与实践脱离。

得出: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

(2)具体问题不能具体分析。

得出: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说话过于绝对。

得出:学会全面分析问题或说话不能过于绝对。

从青蛙把教授给驳倒方面立意:(1)勇于质疑;(2)敢于挑战权威。

从动物们反驳教授方面立意:教授只信自己,小看他人。

得出:要看到别人的长处。

5.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不同角度进行拓展创新立意训练。

两座悬崖,中间隔着一条又深又宽的峡谷。

女巫站在这边,秃鹫站在那边。

秃鹫不断召唤女巫跳到它那边来。

女巫说,峡谷太宽,她跳不过去。

秃鹫对女巫说,不要用消极的思想打败自己,只要她有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就能做成任何事情。

女巫在秃鹫煽动下,热血沸腾起来,她真的开始感到世界上没有她做不到的事,于是,一挺胸,一弓腰,向对面的悬崖猛冲过去。

结果,女巫并没有跳过峡谷。

秃鹫看着掉入峡谷的女巫,自言自语道:看来,光鼓动她的热情是不够的,还得教她如何锻炼腿部肌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秃鹫的角度:引导别人要根据其实际进行。

不切实际的鼓动会酿成悲剧。

狂躁的激情要不得。

不要等悲剧发生了才反思。

及时总结教训。

女巫的角度:不能偏听偏信,要有自知之明。

认清自己。

抵达目标、实现理想,光有头脑中的热情、胆量和勇气是不够的,更多的时候,还得从脚下的事情做起,从最基础的事情做起,努力锻炼“腿部肌肉”,不断提高自己跨越障碍、战胜困难的能力和水平。

注重平时的锻炼积累,才能跨越障碍,取得成功。

6.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不同角度进行拓展创新立意训练。

生活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峡谷中的雕用一种特殊的树枝筑巢。

这种被称为“铁树”的树枝不但十分坚硬,而且还生长着许多刺,使得雕巢能够牢固地建在峡谷的悬崖上,巢建好后,雌雕还要在上面铺上树叶、羽毛、杂草,防止幼雕被刺扎伤。

随着幼雕的渐渐长大,雌雕开始撤去巢内的树叶、羽毛等物,让树枝的尖刺显露出来。

巢变得没从前那么舒适了,幼雕纷纷躲到巢的边缘。

这时,雌雕就逗引它们离开巢穴。

一旦幼雕离巢后向下坠落,它们就拼命地扑打着翅膀阻止坠落,接下来的事情对于雕来说再自然不过了——它们开始飞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材料内容可从三个角度思考。

一是从雌雕如何教育引导幼雕的角度,雌雕保护、引导幼雕,从“防止扎伤”到“逗引出巢”,可以说明在不同的教育阶段,需要不同的方法。

从“逗引出巢”可以看出,放手也是一种爱,是成长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所以,面对磨难,正确引导,才能使孩子得以成长;反之,一味溺爱,不肯放手,会使孩子失去发展机会,难
以成才。

二是从幼雕能够飞翔的角度,幼雕只有离开巢穴,向下坠落时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展翅飞翔。

告诉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勇敢面对挫折和挑战;生命在逆境中崛起,在困难中成长;生命不能拒绝困难和挑战。

三是从雌雕和幼雕综合起来看,生命是在艰难和逆境中闪光的。

7.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不同角度进行拓展创新立意训练。

水从高原流下,自西向东。

渤海口有一条鱼逆流而上,它越过浅滩,冲过急流,穿过湖泊中层层的渔网,躲过无数水鸟的追逐,飞上湍急的壶口瀑布,越过山涧,挤过石罅,终于游上高原。

然而,它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瞬间就被冻成了冰。

若干年后,一群登山者发现它还保持着游的姿态。

一位年轻人感叹说:“这是一条勇敢的鱼,它逆流而上,冲破重重阻碍,终于到达了自己的目的地,虽死无憾。

”一位老者叹息说:“这的确是一条勇敢的鱼,然而它只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伟大的目标,它极端逆向地追求,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是一则寓言性质的新材料作文。

材料本身分为两部分:首段生动形象地叙述了这条鱼逆流而上的经过;第二部分表面写年轻人与老者的言行,实则是两人对此事不同的认知与情感态度。

据此,我们可以直接去把握第二部分的议论和关键词。

年轻人对鱼的“感叹”寄寓着无限的赞美,其观点是“勇敢”到达“目的地,虽死无憾”。

老者的“叹息”发出的显然是声声无奈,而其认为鱼“只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伟大的目标”,也就只能面临死亡了。

进一步概括,两人其实都是在谈“勇敢精神”与“理想目标”的问题。

抓住这一关键点,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思想认识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角度与立意了。

如果从年轻人的角度看,可以支持其赞美的勇敢追求精神,因为理想栖息的地方,地狱也是天堂;也可以对其进行矫正或批评,因为在年轻的战场上,年轻却不应也不能轻狂。

若从老者的角度思考,可以赞同老者既要有精神也要有目标的观点,因为一个人总是要仰望点什么,有目标才有方向,有目标才有动力,才能更坚强更执著,有目标也才可能有成功,才会走得更长更远。

一个民族亦是如此,要学会仰望星空,才会有未来。

再深入来看,我们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都有勇往直前的勇气,有时只是由于灵魂迷失,才失去了自我,从而导致最后的极端与失败。

当然,我们还可以对老者缺少的献身精神进行分析与讨论等。

8.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不同角度进行拓展创新立意训练。

一位老人临终前将自己珍存多年的一件礼物送给了他的侄子,那是一个棒球,上面有波士顿棒球队全体队员的签名。

年轻人将棒球视若珍宝。

后来,他4岁的儿子很想玩这个棒球,却被他生气地制止了。

他严肃地告诉孩子说:“我们不能碰这个棒球!永远不能碰!”孩子非常困惑:“为什么不能碰这个棒球呢?”他自然不可能对一个4岁的孩子讲解关于这个棒
球的来历,只是说:“你看,这个棒球上面有签名呢!我们不可以拿上面签了名的棒球来玩。

”几周之后,他儿子兴奋地问他:“爸爸,我们是不是可以玩棒球了?”爸爸想要重复他讲过多遍的话语,不想,孩子居然说:“我们现在可以玩了,我已经把上面的签名全都擦掉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从成人的角度。

棒球身上值钱的签名其实是一种负累,可以从“懂得越多,负累越重”的角度进行立意。

(2)从小孩的角度。

孩子将这些值钱的名字视若仇敌,在他看来,正是这些可恶的名字在妨碍着他滚动、投掷这个棒球,于是,他毅然将那些多余的东西涂掉了。

可以从“童心无忌”“按照自己心灵的指引做事”等角度进行立意。

9.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不同角度进行拓展创新立意训练。

灰尘和污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甚至会改变生活中的我们。

有的人每天照一次镜子,看看脸上有没有灰尘和污物。

端盆热水,洗去征尘,容光焕发地继续上路。

有的人每天照十次镜子,躲在屋里不敢出门,生怕沾染上灰尘。

有的人十天也不愿照一次镜子,只顾埋头赶路。

弄得灰头土脸,没人愿与为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灰尘和污物”可以实指,如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雾霾、污染现象等。

但在这里更倾向于虚指,既可以指社会中客观存在的不良现象、制度、风气,阻碍个人发展的绊脚石等,也可以指个人主观上遭遇的挫折和困难,心灵的盲点和污点,发展中的误区和疑惑,主观条件的不足和贫乏,意志品质上的缺陷等内容。

材料中的“镜子”象征着自我反思。

材料中第一种人代表生活中及时反思,进而洗去尘埃,勇敢前行的强者。

第二种人代表反思不当,逃避生活的弱者。

第三种人代表着不作反思、不洗尘埃的盲目行动者。

对三种人进行对比,只有第一种人能认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观照,因此应肯定第一种人的行为,否定后两种人的行为。

作文立意可从肯定第一种人的角度正面展开,也可从否定后两者的角度反面展开,还可从整体出发,进行对比,确定思路。

较好的立意有:(1)洗去尘埃,勇敢前行;(2)正确对待前进路上的挫折;(3)学会在反思中前行;(4)不做环境的俘虏;(5)对待不幸与苦难的三种态度等。

一些立意出现偏差,主要是对材料中的“镜子”理解有偏差。

材料中的“镜子”主要指自我反思,并不是材料最核心的词语。

但有学生会认为第一种人照镜子适当适量,第二种人照镜子次数太多,第三种人不照镜子,次数不够;所以确定立意为“做事情要适度”。

这种立意未注意到材料的整体性,对材料进行断章取义,是审题时容易犯的误区。

这也提醒我们,在审题时要注意对材料中关键词的理解,注意从材料整体的角度着手分析立意。

10.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不同角度进行拓展创新立意训练。

成功,是这个时代最引人注目的话题。

一闭眼,我们眼前就会跳出无数个“成功者”的
模样,对一个又一个成功者的故事我们更是耳熟能详。

然而,成功的标准是什么?成功的标准由谁给出?对“成功”在这个时代的特殊面貌,我们是否有更清醒的认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

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谈话的内容,谈话的由头。

围绕着所给话题,也就是围绕着所给谈话中心,谈话内容,谈话由头写成的文章,便是话题作文。

一般情况下,话题作文的要求只规定话题范围,而不限定作文的主旨。

考生在题目、选材、文体、想象空间上有极大的自由性和自主性。

话题作文缩小了对考生的限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和想象空间。

考生可以在作文中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长处,写出自己的个性,体现出自己的创造力。

“成功”这个概念本来就是朴素的,它绝不专属于古今化装舞会里的虚荣皇后、名利战场上的得意赢家。

今日的成功理应回到更接近其本义的位置上来,即在努力之后获得成就感、实现感。

如此,向往成功就会从心底里尊重劳动,即使那劳动非常卑微;就会尊重创造,即使那创造未必能够致富;就会尊重自由,即使自由的代价是一无所有。

关于“成功的标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层各不相同,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

如成功就是要成为人上人,拥有地位和金钱。

成功就是生活的健康、自由、快乐。

名利的成功与人格的成功,永远的存在,持续的发展,才是成功。

一个人通过自己的行为和努力,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看到了自己的内心,就会获得美的成功愉悦。

成功的标准不是私利,而是有利于他人和社会,人生高尚的追求和价值等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11.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不同角度进行拓展创新立意训练。

漏洞是在硬件、软件、协议的具体实现或系统安全策略上存在的缺陷,黑客和病毒制造者利用漏洞让病毒或木马侵入他人电脑,从而在未被授权的情况下访问或破坏系统。

扫描电脑,就是为了修复漏洞,保护电脑,使其不出故障。

那么我们的内心是否也需要扫描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电脑系统有漏洞,需要不断修复,人的心灵也一样。

在每个人的生命旅程中,成见、猜疑、懦弱、浮躁、嫉妒、仇恨等都是心灵的漏洞,需要经常“扫描”和“修复”,这样才能使心灵变得越来越美好,使人生变得越来越美丽。

心灵有漏洞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有漏洞却不去修补。

可围绕“修复心灵的漏洞”构思成文。

以下思路供参考:
(1)不为“漏洞”所累,保持心灵纯净和健康。

人们越来越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却忽视了对自我心灵环境的保护。

每个人的心灵原本都是鲜活纯净的,由于存在不同“漏洞”,而常常受到攻击,导致心灵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心灵的纯净与健康关系一个人生命的品质,而保持心灵的纯净与健康需要对心灵“扫描”,从而进行修复和保护。

(2)构筑心灵防线,识别和抵制诱惑。

事实告诉我们,心灵变化是由量变到质变、由渐变到突变的过程。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生活五彩缤纷,各种诱惑无处不在。

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保持清醒的头脑,常念“慎独”之经,常存“慎独”之心,严格自律,牢筑长堤,慧眼识别,自觉抵制,才能修复心灵“漏洞”。

(3)善于反省与解剖,修复心灵“漏洞”。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每个人的心灵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漏洞”,不断反省,自我检查,才能及时发现不足;勇于解剖自己,才能
不断匡正自己的行为,从而健康成长。

(4)良好心态、果敢品质、进取精神等是修补“心灵漏洞”的最好补丁。

既不能对“漏洞”视而不见,也不能对“漏洞”望而生畏。

修复心灵的“漏洞”需要过程,也很困难。

良好的心态,果敢的品质,进取的精神,有了这些,心灵的“漏洞”就会从有到无,从而确保心灵系统的完美与纯净。

1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狼王,当遭受攻击时总是习惯从后面攻击而转身反抗。

食狼鹰也正是利用了狼的这一习惯,用利爪刺进狼的双眼,从而轻易捕杀了无数的狼。

对它们来说,用一只利爪抓住狼的脖子,逼狼反身是最自然的捕杀方式。

于是,这也成了它们猎杀狼的一个习惯。

但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就有这样一匹狼,在它还是幼崽的时候,目睹了母亲被食狼鹰捕获的过程,它侥幸逃脱。

当成年的它再次遭遇食狼鹰时,被食狼鹰抓住脖子时,它吸取前车之鉴,强忍着钻心的疼痛,竭力不依照自己的习惯转身反抗,而是向不远处的灌木丛狂奔。

食狼鹰是一种体型庞大的飞禽,待它发觉猎物的险恶用心时,已来不及起飞了,刹那间,灌木丛中一片血肉模糊。

不久,这匹狼便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狼王。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
守旧创新两重天
在广阔的草原上,有一对天敌,那就是食狼鹰与草原狼。

食狼鹰捕食草原狼的时候,通常是用一只爪子抓住狼的后背,待狼回头一看,草原鹰就用另一只爪子戳瞎狼的双眼。

鹰用这个方法百发百中,捕食了许多草原狼。

可有一只善于改变的狼,它被袭击后偏偏不回头,而墨守成规的鹰一直在等待草原狼回头,狼跑向灌木丛,致使鹰无法飞翔,顷刻间掠食者变成了掠食对象——狼的口中餐。

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选择创新图变是多么的重要啊!
墨守成规者死。

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世界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很多人死守的规则和教条早已经不符合这个社会的实际需要,跟不上社会的步伐。

慢慢地那些墨守成规的人就被甩在了时代的后边,永远不能超越。

就像著名画家张大千说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你可以向别人学习,但不能一味机械地模仿别人,不知变化和创新,只有死路一条。

墨守成规不仅决定个人的生活,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埃及和伊拉克,作为古代文明的象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世界在前进,可这两个国家却因墨守成规而停滞不前。

动乱与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正如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所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不积极发展科技与经济,不与世界保持同步,只能被甩在时代的后边。

改变创新者生。

这个世界不会去适应你,更不会因为你的习惯而改变。

想要生存就必须改变自己,超越教条,勇于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

中国航天总设计师王永志在青年时期并不受人重视。

在一次火箭发射任务中,火箭总是射不到目标,当所有人都在考虑增加助推剂量时,他经过大胆的想象和科学的计算,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改变惯常思维——继续往火箭添加燃料。

而是他认为应该卸下600公斤燃料才能射到目标,在钱学森的支持下,经过试验,卸下600公斤燃料的火箭果真三发皆命中目标。

王永志善于创新思维,被钱学森看重,进而造就了他的后来的辉煌业绩。

继承创新不可少。

墨守成规不善于创新只会在社会上无立足之地,但一味地改变不继承又会缺乏依据,成为无本之木,无水之源。

因此继承与创新并用才能更好地发展。

中国与印度分别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他们都有着人口众多,经济与科技发展较晚的弱势。

但与埃及不同的是,他们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打开国门,吸收国外的技术和理念。

他们的继承与创新使原来古老的国家焕发了青春和活力,在某些领域走进了世界前沿。

因此继承是实现超越的基石,是进步的踏板,在继承之上勇于创新,才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青年朋友们,我们要做那匹勇于改变的狼,将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才会立足于社会。

点评:题目是作文的眼睛。

“守旧创新两重天”十分切题,起到点睛作用。

中间三段,分别运用三个分论点,将总论点层层切分,层次清晰,结构严谨,分总对比。

首尾照应,深化升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