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设备综合效率提升的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铸造设备综合效率提升的途径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市场竞争已日益激烈。
若想获得铸造设备使用的高效率、高利润,必须加强挖掘并改善其维修与管理等。
作为“制造大国”的中国,效率是众多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但是,一些看似良好运作的铸造设备,实际上并不是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工作中,设备与操作人员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与空间,这在无形中给企业造成浪费。
为了有效改善这一问题,国际制造业提出了设备综合效率(OEE),OEE是一种简单实用的生产管理工具,已在欧美企业、跨国企业中等得以广泛应用,设备综合效率指数已成为衡量企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
1.铸造设备综合效率概述
铸造设备的综合效率提升是各个工厂积极开展提高设备性能、品质及成本的综合性改善活动,主要从产量与质量两方面确保设备的运行状态,争取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以提高附加值。
设备的综合效率定义为:设备综合效率=时间开动率×性能开动率×合格频率。
其中:时间开动率=(工作时间/负荷时间)×100%
性能开动率=(产量×计划节拍)/开动时间×100%
合格频率=合格品数量/产量×100%
1/ 5
此公式的意义在于,工厂在一定工作时间内,能否尽量减少故障停工的可能性,尽量发挥设备的最大功效,以生产出更多合格的产品,实现科学管理。
其中提升设备的综合效率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尽量减少设备的非运转时间,提高设备运转时间,提高单位产量;二是加强改善措施,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以铸造企业的自身特点出发,其展开的活动与其他企业不同,应在其运转时考虑到铸造企业的各种特点,促进各种运转活动的顺利开展。
2.影响铸造设备综合效率的六大因素
2.1设备的故障损失,可分为突发故障与慢性劣化故障两种情况,其损失为时间损失与品质不良损失。
2.2工艺与管理损失,在更换工、夹、模具的过程中,由某一产品的替换调整,到生产出合格产品的停机时间内,即工艺与调整的损失时间,如果生产管理或者调解不当,就会产生故障停机的损失。
2.3空转及短暂停机的损失,一般十分钟之内的停机时间即短暂停机,一般发生空转或者短暂停机并不一定是故障设备产生,而是由于外部因素导致。
或者由于设备内的无工件空转。
例如工件在传输带上没有运输到位,或者其被卡住,而导致临时停机,一旦将工件复位,就可恢复设备的正常运转。
2.4试生产损失,当新产品进行试生产时,第一件产品的稳定生产、合格,需要一个不断调整、试验及适应的时间段。
2/ 5
2.5速度的损失,设备生产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的差异称为速度损失。
2.6次品、废品的返修。
由于产品的质量不佳或者报废等原因造成返修,而浪费工时。
3.提高铸造设备综合效率的有效途径
3.1注重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可靠性主要取决于设备的设计制造水平与使用维修水平、工作环境。
前者为内在、固有因素,对设备运行起到决定性作用,即固有可靠性;后者则通过前者发挥作用,即使用可靠性。
通过有效维修保持可恢复其固有可靠性,但是并不能将原本可靠性差的设备提高,具体提高可靠性的措施如下:
3.1.1在设计中,应争取结构简单,减少零件数、与调整环节,确保联接可靠性。
3.1.2尽量提高设备中运转系数最低的零部件可靠性,选择可靠度高的标准件。
3.1.3减少使用容易产生疏忽或者操作失误的结构。
3.1.4制定合理的维修期,如果维修期过长,会降低可靠度,例如配合间隙过大、润滑油变质等。
3.1.5加设自动停机装置与过载保护装置。
3.1.6必要时,应选择备用设备,例如重要的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应具有两套系统。
3/ 5
3.1.7结构布置应便于直接检查与修理,例如油面指示器的位置应方便观察油面,并留有检查孔。
3.1.8加设监测系统,可对发生的故障及时报警,例如压力测试、温度测试等。
3.2加强设备管理
铸造设备的机械化程度持续提高,意味着停机的时间已成为浪费,如何减少停机损失、提高检修质量,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3.2.1提高设备运转的工艺规程与检修规程,制定检修、验收制度,确保设备的高质量。
3.2.2严格遵守备件的更换标准,确保备件合理使用,减少浪费行为。
3.2.3学习并掌握先进施工工艺与方法,如网络计划技术等,可提高检修速度。
3.2.4设备管理与检修相结合,对不合理的检修部位适当改进,以方便运行和维修,提高铸造设备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3.3做好保养维修
除了确保铸造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加强设备管理,定期保养与维修也十分重要。
3.3.1对铸造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与维修,以减少故障发生率。
从经济角度出发,应认识到“预防性维修周期”的重要性,通过正确操作、精心使用,再加上认真维护设备,可确保其始终处于良
4/ 5
好的运行状态,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并充分发挥各铸造设备功效,延长使用寿命。
3.3.2加强对备件、备品的管理,实行“修旧利废”,以降低铸造设备的周期寿命费用。
加强计划管理,实现设备与备件的标准化,同时准备好零件修复工艺,可确保企业在最少工时、最少材料消耗的情况下,实现对确定标准要求的已知失效零件的修复。
并在修旧过程中,提出零件修复的工艺与方法,明确修复系数与缺陷概率系数,可有效控制维修费用。
3.3.3提高维修的可操作性。
当故障发生后,维修人员检查、拆卸及修理过程中,可确保直接用眼睛看到、用手接触到,并具有足够的操作空间,这样符合工程心理学及人机工程标准,并留有通道取出零件。
3.3.4加强对操作工人的培训。
随着铸造设备工艺的不断提高,对操作者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精心维护,都需要工人与专业维修人员来实现。
如果他们的技术水平与熟练程度达不到要求,不仅无法发挥设备的应有功效,反而会损坏设备。
因此,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十分重要。
3.3.5提高维修的安全性,应确保维修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不会被锐边或者突起划伤,避免被重物砸伤、电击等危险,以提高维修效率。
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