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完整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 从理论上来看,50年代以后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哲学思 潮,其中既有积极的成果又有对理论的背离。特别是 在80年代以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指导思想上由教 条主义走向背离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加之西方资本主 义国家实施的“西化”政策导致了苏联解体和东欧巨 变。无产阶级政权失而复得,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面 临严峻的考验。。在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纠 正了指导思想上的错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 践相结合,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 主义哲学。
教学计划
• 绪论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形成(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产
生的历史条件、理论来源及其形成标志,并探讨马 克思和恩格斯在这个历史时期所实现的世界观的转 变)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欧洲革命时期的运用、验 证和发展(资本论的形成及其重要思想)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化及其在欧洲的传播 •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国(苏联)的传播和发 展及其战后在苏联和东欧的曲折发展
绪论
•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特点与学习方法
• 特点: • 第一,马哲史与革命史、国际工运史紧密相连。因
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哲学、实践 的哲学,从根本上说,它是在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实 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又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和 建设实践服务。 • 第二,马哲史的发展总是与革命领袖的名字紧密相 连。
绪论
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特点: 第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与邻近学科(马克思主 义哲学原理、马克思哲学原著选读)的关系来看: 与邻近学科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关系,但因有 其各自特定的内容和任务,因而又有区别与其他学 科的自身的特点。
• 马哲原理侧重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来研究构成马克思主义 哲学体系的概念、范畴、原理及其内在联系;原著主要是学习和 研究若干哲学著作写作的历史背景、基本内容及其理论意义和现 实意义
• 资本主义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世界市场 的建立和国际交往的扩大,大批了民族的局限性和狭 隘眼界。这就使人们有可能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民 族的社会历史的比较研究,解释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 规律。
•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不是它的创始人主观臆 想的产物,而是由于时代的发展们首先是社会经济的 发展,为它提供了客观的依据。它根植于现实基础之 中,首先根植于经济事实之中。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理论来源
• 一、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 相对地说,哲学是一种更为远离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
但是,归根结底它也根源于经济事实之中。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产生是以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大生产为物质 前提的。 • (一)“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 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 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厂手工业的产业革命不仅使生 产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跃,而且也引起了社会生产关系 的重大变革,从而把资本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 (二)马克思哲学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 •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对工场手工业和分散的小生产取
代,使人类的实践活动(首先是物质生产活动)在深 度和广度上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作为历史主体的 人的能动性得到了空前的发挥,资产阶级以其所创造 的巨大生产力“第一个证明了,人的活动能够取得什 么样的成就”《马恩选集》1卷 • 产业革命深刻而迅速地改变了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 生活和经济生活,物质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日 益明朗,从而使科学地解释社会形态的物质基础发展 的动力成为可能。
绪论
• 第三时期:20世纪4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 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各国的研究和曲折发展
• 从社会历史实践来看,二战结束以后,世界进入 相对和平和发展的时期,科技革命取得了巨大成 就,人类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另一方面,战后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得到恢复,并在科技革命 的推动下,取得了迅速的发展,资产阶级政府采 取改良措施,使阶级矛盾有所缓和,同时在东欧、 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指导思 想,并指导工人阶级取得政权并走上了社会主义 道路而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巨大成就。
绪论
• 从理论上来看,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在世界各国广泛 传播,并在理论上合指导实践中都取得了巨大胜利, 尤其是在俄国革命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指导了第一 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使其宣扬的科学社会主义由 理想变为现实,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到了列宁 阶段。斯大林尽管在贯彻列宁路线的过程中犯有严重 的错误,但领导苏联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和社会主 义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我国,共产党人在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成功地运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 主义哲学,形成了毛泽东哲学思想。
教学计划与要求
•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和课外阅读要求学生掌握马哲史 教材和马克思哲学著作选读中给出的基本知识。
• 通过学生选题研究并撰写有创见的小型论文,并在课 堂上进行演讲和对话,培养学生独立研究理论问题和 进行文字、口头表达及应变的能力。要求学生每周课 外进行本课程的阅读和写作等。希望每个学生上课前 预习并带着自己的问题和疑难到课堂上来,我们欣赏 恶化鼓励同学们以书面、口头或任何形式提出的问题 和见解,鼓励同学进行主动和创造性的学习。
绪论
• 第一时期:从19世纪40年代中期——19世纪末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发展及其在欧洲的传播。
• 从社会历史的实践来看,一方面,产业革命及其 电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在70年 代后期,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另一方面,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 制度固有的矛盾日益暴露,并导致阶级矛盾、民 族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激化。在欧洲 爆发了1848年欧洲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 而且在亚洲也接连发生了反对殖民主义的起义和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
参考教材
• 北京大学哲学系黄楠森主编:《马克思主 义哲学史》一卷本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人民出版 社
参考阅读
• 马克思传、恩格斯传、列宁传、斯大林传(任何版 本都可以)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四卷) • 《列宁选集》(四卷) • 《斯大林文集》(1卷) • 北京大学哲学系黄楠森 主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 在这期间,马克思主义得到日益广泛的传播,并成 为国际工人运动中占主导地位的指导思想。而且马 恩的战友和学生狄慈根、拉法格、梅林、考茨基、 拉布利奥拉等,在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发 挥了重要作用。
绪论
• 第二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40年代中期:马克 思主义哲学在世界各国的传播和发展
• 从社会历史的实践来看,一方面,19世纪末20世纪 初,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相对论的创立和 量子力学的诞生,改变了科学技术的面貌并推动了生 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伴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 资本主义的转变,社会的矛盾更趋激化,帝国主义国 家为了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
•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于19世纪40年代。“由于欧洲 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情况进到看资本主义高度发展 的阶段,生产力、阶级斗争和科学发展到了历史上 未有过的水平,工业无产阶级成为历史发展的最伟 大的动力,因此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 宇宙观。”(《毛泽东选集》1卷)毛泽东的这段论 述,概括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形成时代的主要特征, 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客观可能性和历史必 然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教学计划与要求
• 教学目的和要求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马克思
主义学说在各个发展时期、各主要代表人物的活 动、主要著作和思想。本课程除了要求学生形成 对马克思主义学说各理论环节之间动态联系的理 解之外,还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的泛读课性 质。这样能为今后的研究生学习或理论教学研究 工作打好基础。
• (一)“工业革命”与阶级斗争的新特点 • 在资本主义早期,雇佣工人反对资本家的斗争是自发
和分散的进行的,斗争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工资、改善 劳动条件等经济要求。两个阶级也不是在严格的意义 上对立。
• 二、阶级斗争的新特点
•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一对孪生子,作为剥削者和和 被剥削者,它们始终存在着阶级利益的对立和斗争。 18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不仅创造了一个大工业 资本家阶级,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与大工业相联系的近 代无产阶级,从而使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 进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一系列不同于以往 一切阶级斗争的新特点,并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提供了阶级基础。
绪论
• 学习方法: • 第一,要采取“史”与“论”结合的方法。因为,马
哲史不仅是一门历史科学,而且也是一门现实性很强 的理论科学,因此,我们要通过对“史”的研究,来 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的理 解,并挖掘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发展中具有现实意义 的思想,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第二,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把马克思主义形成、发展 变化的过程同它所处的历史环境结合起来加以考察, 而且要结合当代的社会实践和科学事实对历史上的哲 学思想做出事实求是的评价
绪论
• 马哲史不但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而且还 要研究其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中的哲学思想, 但它绝不是原著思想的汇编,而是把这些著作放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中,考察 其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
第二、从马哲史研究对象的内容来看,马哲史侧重从 运动变化的形态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 范畴、原理以及整个理论体系的形成、变化和发 展的过程及其规律性,并依据当代社会实践和科 学事实,对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思想做出实事求是 的分析和评论。
绪论
•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历史分期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根据世界历史时代进行分期,
这种分期的主要依据是: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经 历的各个历史时期经济、政治、科学文化和无产阶 级解放斗争等发展的特征;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本 身发展的特点。 •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迄今 已有150年的历史。按照上述分期的依据,我们可 以将其分为各约50年的三个时期:
• 资本主义及其工业的社会化生产,使资产阶能够通过对现实社会各种关系和结构的理解,去透 视一切已经覆灭的私有制社会的结构和生产关系;另 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化所建立的物质基础和资本主 义固有矛盾的暴露,又为预测历史发展的方向提供了 客观依据,因而也就可能揭示出社会形态的发展和更 替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8卷本9册 • 徐重温著《西方马克思主义》 • 曾盛枝著《二十世纪末国外马克思主义纲要》 • 孙正聿等人合著《马列著作学习旨要》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对象和特点
任何一门独立的学科都有自己特殊的研究对象,马克 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对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变 化和发展的历史。但是作为哲学史的课程它除了反映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及其概念、范畴和原理的产生、 变化和发展的历史之外,还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历史线 索的叙述上,它更应该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变 化和发展过程及其规律。
绪论
•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来看,在40年代马恩创立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且在这期间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了马克思哲学理论。而且在70年代以后,马克思继 续从事《资本论》的写作和研究并开始了对东方社 会发展道路的探索(卡夫丁峡谷理论)。恩格斯则 在确立辩证唯物自然观和使马克思哲学的系统化、 完善化中作出重大贡献。
绪论
• 第三,采取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既要解释马 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历史过程,又要 逻辑地把握它的内在联系,探究它的发展规律。
• 第四,采取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既要把握马克 思哲学革命的、批判的本质,又要把握其实事求是 的精髓。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形成(1836——1848)
•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历史上任何一种哲学学说, 都是以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为前 提,为表达和满足一定社会需要而产生的。马克思 主义哲学作为一种崭新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 是自己所处时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和升 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