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枣庄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6题;共32分)
1. (2分) (2019高三上·哈尔滨月考) 1mol白磷(P4 , s)和4mol红磷(P,s)与氧气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E表示能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P4(s,白磷)=4P(s,红磷) ΔH>0
B . 以上变化中,白磷和红磷所需活化能相等
C . 白磷比红磷稳定
D . 红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4P(s,红磷)+5O2(g)=P4O10(s) ΔH=-(E2-E3)kJ/mol
2. (2分) (2016高二下·大连开学考) 对于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温度、压强一定时,放热的熵减小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B . 温度、压强一定时,焓因素和熵因素共同决定一个化学反应的方向
C . 反应焓变是决定反应能否进行的惟一因素
D . 固体的溶解过程与熵变无关
3. (2分)25℃时,关于①0.1 mol.L﹣1的NH4Cl溶液②0.1mol.L﹣1的NaOH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若向①中加适量水,溶液中的值减小
B . 若向②中加适量水,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C . 若将①和②均稀释100倍,①的pH变化更大
D . 若将①和②混合,所得溶液的pH=7,则溶液中的c(NH3 . H2O)>c(Na+)
4. (2分) (2018高二上·思南期中) 0.3mol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O2中燃烧,生成固态B2O3和液态H2O,放出649.5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 B2H6(g)+302(g)═B2O3(s)+3H2O(l)△H=2165 kJ•mol﹣1
B . B2H6(g)+3O2(g)═B2O3(s)+3H2O(l)△H=﹣2165 kJ•mol﹣
C . B2H6+3O2═B2O3+3H2O△H=﹣2165 kJ•mol﹣1
D . B2H6(g)+3O2(g)═B2O3(s)+3H2O(g)△H=﹣2165 kJ•mol﹣1
5. (2分) (2016高二上·广平期中) 工业上,利用CO和H2合成二甲醚:3CO(g)+3H2(g)⇌CH3OCH3(g)+CO2(g)在合适的温度下,研究者进行了多次实验,每次实验保持原料气组成(3molCO,3molH2)、体积(10L)、反应时间等因素不变,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X,Y两点对应的CO正反应速率相等
B . 合成二甲醚的正反应△H<0
C . 反应温度应控制在260℃~280℃之间
D . 选择合适催化剂,可以提高CO转化率
6. (2分) (2016高二上·襄阳开学考) 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A(s)+3B(g)⇌2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②混合气体的密度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④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⑤
C . ①③⑤
D . ①④⑤
7. (2分) (2016高二上·成都期中) 有等体积、等pH的Ba(OH)2、NaOH和NH3•H2O三种碱溶液,滴加等浓度的盐酸将它们恰好中和,用去酸的体积分别为V1、V2、V3 ,则三者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 V3>V2>V1
B . V3=V2=V1
C . V1=V2>V3
D . V3>V2=V1
8. (2分) (2018高二上·北京期中) I2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I﹣(aq) I3﹣(aq),某I2、KI混合溶液中,c(I3﹣)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反应 I2(aq)+I﹣(aq) I3﹣(aq)△H>0
B . 若温度为T1、T2 ,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 ,则K2>K1
C . 若T1时,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一定有υ正>υ逆
D . 状态a与状态b相比,状态b时I2的转化率更高
9. (2分) (2015高三上·泰兴期中) 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食盐水的示意如图,图中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e电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B . H+在f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C . 精制饱和食盐水从图中b位置补充
D . 离子交换膜的作用只是防止生成的Cl2与H2发生反应
10. (2分) (2020高二上·宣城月考) 某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反应过程b有催化剂参与
B .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热为
C . 加入催化剂,可改变该反应的活化能
D . 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等于
11. (2分)下列有关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一定温度下,向0.1mol/L的醋酸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一直减小
B . 已知Ksp(BaSO4)=1.07×10﹣30 , Ksp(BaCO3)=2.58×10﹣9 ,所以不能将BaSO4转化为BaCO3
C . 用弱酸溶液滴定强碱溶液时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D . 已知电离常数HCN:Ka=4.9×10﹣10 , H2CO3:Ka1=4.3×10﹣7 ,Ka2=5.6×10﹣11 ,则KCN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时的离子方程式为2CN﹣+H2O+CO2═2HCN+CO32﹣
12. (2分)(2018·全国Ⅰ卷) 硫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硫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B . 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
C . “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
D . 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
13. (2分)室温下,柠檬水溶液的pH是3,其中的c(OH-)是()
A . 0.1mol/L
B . 1×10-3 mol/L
C . 1×10-7 mol/L
D . 1×10-11 mol/L
14. (2分) (2016高二上·包头期末) 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可以发生如下反应:
Cd(OH)2+2Ni(OH)2 Cd+2NiO(OH )+2H2O
由此可知,该电池充电时的阳极是()
A . Cd
B . NiO(OH)
C . Cd(OH)2
D . Ni(OH)2
15. (2分) (2017高二上·宁城期末) 在一定温度下,向体积恒定为2L的密闭容器里充入2mol M和一定量的N,发生如下反应:M(g)+N(g)⇌E(g);当反应进行到4min时达到平衡,测知M的浓度为0.2mol•L﹣1 .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4min时,M的转化率为80%
B . 4min时,用M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8mol•L﹣1•min﹣1
C . 4min后,向容器中充入不参与反应的稀有气体,M的物质的量减小
D . 2min时,M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6mol•L﹣1
16. (2分)符号为N的能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
A . 18
B . 32
C . 50
D . 72
二、解答题 (共6题;共43分)
17. (5分) (2016高一下·杭州期中) 甲醇(CH3OH)是一种优质燃料,
(1)已知一定条件下88gCO2和足量氢气完全反应三可生成气态甲醇(CH3OH)和水蒸汽并放出98kJ的热量.请回答:
①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若生成3mol甲醇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
(2)为探究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的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请回答:
①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反应速率:v(H2)=________.
②下列措施中能使v(CO2)增大的是________.
A.加入催化剂 B.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 D.升高温度
③能够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
A.恒温、恒容时,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B.恒温、恒容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C.一定条件下,CO2、H2和CH3OH的浓度不再变化
D.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消耗3molH2的同时生成1molCH3OH.
E.有2个C=O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18. (5分) (2016高一下·海南期末) 反应A(g)⇌B(g)+C(g)在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A的初始浓度为0.050mol/L.温度T1和T2下A的浓度与时间关系如右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的温度T1________T2 ,平衡常数K(T1)________ K(T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若温度T2时,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A的转化率为70%,则:
①平衡时体系总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②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③反应在0~5min区间的平均反应速率v(A)=________.
19. (12分) (2017高二下·淄川期中) 某同学想通过如图装置实验,探究SO2与Na2O2反应的产物.
(1)Ⅰ.检验反应中是否有O2生成的方法是________;若有O2生成,请写出装置C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Ⅱ.A中盛装H2SO4溶液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D装置除起了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与Na2O2反应作用外,还可以________.
(2)Ⅲ.①C中固体产物可能只有Na2SO3、只有________、Na2SO3和Na2SO4两种都有.
②若Na2O2反应完全,为确定C中固体产物的成分,该同学设计如下,请您利用限选试剂和仪器帮助他完成该探究过程,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限选试剂和仪器:0.1mol/LKMnO4酸性溶液、0.01mol/LKMnO4酸性溶液、0.1mol/LBa(NO3)2溶液、0.1mol/LBaCl2溶液、1mol/L HNO3溶液、1mol/L盐酸、试管、胶头滴管.
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C中固体产物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蒸
固体完全溶解,得到无色透明溶液馏水、搅拌溶解,分别取少量于A、B试管中.
若________;
步骤二:取试管A,向溶液中加入________,振荡,观察
溶液颜色变化.
则________.
产生________,
步骤三:取试管B,向其中先加入________,振荡;再加
入________,振荡.
再加入另一试剂看到产生白色沉淀,
则固体C中还含有________.
20. (6分) (2019高二下·台州期中) 工业上一般以CO和H2为原料合成甲醇,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O(g)+ 2H2(g) CH3OH(g) △H
(1)已知CO(g)、H2(g)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H=-283kJ•mol-1 ,△H=-286kJ•mol-1 ,且
CH3OH(g)+3/2O2(g) CO2(g)+2H2O(l) △H=-761kJ•mol-1;则CO(g)+ 2H2(g) CH3OH(g)的△H=
________。
(2)为了提高CO和H2制备甲醇生产效率和产量;工业生产中通常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写出两点)(3)实验室模拟用CO和H2反应来制甲醇,在250 ℃下,将一定量的CO和H2投入10 L的密闭容器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变化如下表所示:
2 min 4 min 6 min
CO0.070.050.05
H2x0.100.10
CH3OH0.030.050.05
①25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②在图1中画出反应开始至第6 min时H2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曲线,并标出合适的纵坐标。
________
(4)利用电解甲醇水溶液制备氢气最大的优点就是需要的电压低,装置如图2,写出阳极电极反应方程式________,电解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1. (8分)常温下,将某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浓度和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如下表,请回答:
实验编号HA物质的量浓度(mol·L-1)NaOH物质的量浓度(mol·L-1)混合溶液的pH
甲0.20.2pH=a
乙c0.2pH=7
丙0.20.1pH>7
丁0.10.1pH=9
(1)不考虑其它组的实验结果,单从甲组情况分析,如何用a (混合溶液的pH)来说明HA是强酸还是弱酸
________。
(2)不考虑其它组的实验结果,单从乙组情况分析,C是否一定等于0.2________(选填“是”或“否”)。
混合液中离子浓度c(A-)与 c(Na+)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3)丙组实验结果分析,HA是________酸(选填“强”或“弱”)。
该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4)丁组实验所得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________mol·L-1。
写出该混合溶液中下列算式的精确结果(不能做近似计算)。
c(Na+)-c(A-)=________mol·L-1 c(OH-)-c(HA)=________mol·L-1
22. (7分) (2018高一下·北京期中) 下图是无机物A~F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
其中A为气体;A~F都含有相同的元素。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________、F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
③________,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3)铜与E的浓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4) 25.6g铜与含有1.4 mol E的浓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最终得到气体的体积为(标准状况下)________L。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6题;共32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考点:
解析:
答案:4-1、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答案:12-1、考点:
解析:
答案:13-1、考点:
解析:
答案:14-1、考点:
解析:
答案:15-1、考点:
解析:
答案:16-1、
考点:
解析:
二、解答题 (共6题;共43分)答案:17-1、
答案:17-2、
考点:
解析:
答案:18-1、
答案:18-2、考点:
解析:
答案:19-1、
答案:19-2、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