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综合练:《短文二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二篇》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B.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ǔ)其奇(qí)者。
C.怀民亦未寝(qǐn),相(xiāng)与步于中庭。
D.晓雾将歇(xiē),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
2.下列加粗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欣然起行康肃忿然
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反溯流逆上矣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D.夕日欲颓欲壑难填
3.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中藻、荇/交横
B.实是/欲界之仙都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答谢中书书》的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宋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
B.《答谢中书书》中的第二个“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C.《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D.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表达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阅读理解与欣赏
5.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全文抓住哪一个字来写?文中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在描写上有哪些特点?
2.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的例子有什么深意?
6.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是脍炙人口的写月名句,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加以品析。
2.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
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两个句子,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3.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
三、填空题
7.课下未注释的重点词。
(1)解衣欲睡欲:________________
(2)月色入户户:________________
(3)欣然起行欣然:________________
(4)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________________
(5)水中藻、荇交横交横:________________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闲人:________________
8.课下注释的重点词。
(1)念无与为乐者念:_______________
(2)相与步于中庭相与:_______________ 中庭:_______________
(3)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_______________
(4)盖竹柏影也盖:_______________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_______________ 耳:_______________
9.课下未注释的重点词。
(1)古来共谈共:________________
(2)高峰入云入:________________
(3)四时俱备俱:________________
(4)晓雾将歇将:________________
(5)沉鳞竞跃竞:________________
(6)实是欲界之仙都实:________________
(7)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奇:________________
10.课下注释的重点词。
(1)五色交辉交辉:_____________
(2)四时俱备四时:_____________
(3)晓雾将歇歇:_____________
(4)夕日欲颓颓:_____________
(5)沉鳞竞跃沉鳞:_____________
(6)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_____________ 仙都:_____________
(7)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与”应读yù。
2.答案:D
解析:A.……的样子。
B.于是。
C.只是。
D.快要/欲望。
3.答案:A
解析:正确的停顿应为:水中/藻、荇交横。
4.答案:A
解析:“南宋思想家”有误,陶弘景是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5.答案:1.全文抓住“美”字来写。
写了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
这些景物的特点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2.谢灵运。
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解析:
6.答案:1.首先,作者用积水比喻月光,用藻荇比喻竹柏的影子,虽未着一个“月”字,却处处见月光;其次,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庭下如积水空明”是正面描写,“水中藻、荇交横”是侧面描写,为读者创设了一个冰清玉洁的空灵世界,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①“遂至承天寺”,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②“怀民亦未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
③“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命运相同。
3.“闲人”一词,表面上是自嘲,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但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赏。
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的自慰罢了。
解析:
7.答案:(1)想要,打算
(2)门
(3)高兴的样子
(4)就,于是
(5)纵横交错
(6)清闲的人
解析:
8.答案:(1)考虑,想到
(2)共同,一起院子里
(3)形容水的澄澈
(4)大概是
(5)只是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解析:
9.答案:(1)共同
(2)耸入
(3)皆,都
(4)将要
(5)争相,争着
(6)实在
(7)奇丽的景色
解析:
10.答案:(1)交相辉映
(2)四季
(3)消散
(4)坠落
(5)指水中潜游的鱼
(6)这里指人间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7)参与。
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