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中山学院针灸推拿针灸治疗----07级重修辅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7年级 针灸推拿 专业 针灸治疗学(重修辅导)试卷 套
命题单位: 中医 教研室 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
一、填空题。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本大题共7小题,共20分。
) 1、八纲辩证为 ; ; ; 。
2、胎位不正可取 。
3
、五输穴中,井主心下满,荥主治 、输主治 、经主治 、合主 。
4、治疗以下三病的经验效穴,消渴病
、黄疸 、 痛经 。
5、治疗面瘫时应以 为主。
6、根据《灵枢·经脉》篇论述,针灸治疗原则是:盛则 之,虚则 之,热则 之,陷下则 之,不盛不虚 取之。
7、嗜睡宜补 泻 (补阳泻阴)。
8、针灸治疗的作用 ; ; 。
9、八纲辩证为 ; ; ; 。
10、治疗以下三病的经验效穴,消渴病 、黄疸 、 痛经 。
11、在对孕妇进行针灸治疗时,孕妇禁刺穴位为(举2穴即可) 、 。
12、治疗面瘫时应以 为主。
6、根据《灵枢·经脉》篇论述,针灸治疗原则是:盛则 之,虚
则 之,热则 之,陷下则 之,不盛不虚 取之。
13、五输穴中,井穴主治心下满,荥穴主治 、输穴主治 、经穴主治 、合穴主治 。
14、针灸扶正祛邪作用的实现,除了与补泻手法有关外,还与部分腧穴的 性能有关。
15、《灵枢·根结》篇曰:“用针之要,在于知调 。
”
1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善用针者, , 。
” 17、针灸调和阴阳的具体方法既可以 、 ,而从阴阳互根的角度考虑,又可以采取 、 之法。
18、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与 密切相关。
19、针灸的治疗作用实质上就是对机体的一种 作用。
20、根据“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之意,治疗胁痛取 ( )穴可和胃消痞。
二、单选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
1、治疗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的穴位首选()
A. 郄门
B. 天池
C.内关
D.心俞
2、胃痛首选()
A. 梁丘
B.血海
C. 三阴交
D.足三里
3、咽喉肿痛首选()
A. 少冲
B.中冲
C. 少商
D.商阳
4、治疗高热的首选穴()
A.大椎
B. 内庭
C.鱼际
D. 后溪
5、外感风邪壅遏经络造成耳聋、耳鸣,除取主穴外可选用()A.风池、风府B.风池、曲池
C.曲池、外关D.外关、合谷
6、失眠性头痛可选用()
A.人中、合谷、太冲B.心俞、脾俞、内关
C.肝俞、太冲、太溪D.安眠、神门、三阴交
7、风热感冒的首选穴位()
A.十二井穴
B.合谷
C.列缺
D. 大椎
8、中风闭证昏迷的最佳处方()
A. 水沟、中冲、百会、太冲
B. 下关、颊车、合谷、风池
C. 中冲、太冲、丰隆、合谷
D. 合谷、百会、颊车、太冲9、以大椎、风门、少商为处方,其作用为()
A.祛风平喘
B.宣肺解表
C. 通经止痛
D.温经散寒
10、治疗行痹,宜加用的穴位为()
A.大椎、曲池B.膈俞、血海
C.肾俞、三阴交D.曲池、阳陵泉
11、头晕、神疲、肢冷、滑精、腰膝酸软无力脉虚弱的最佳处方是()A.委中、风府、环跳、肾俞
B.太溪、肾俞、命门、志室
C.气海、百会、关元、照海
D. 百会、肾俞、水沟、阿是穴
12、饮食停滞引起的腹痛最佳处方是()
A.内关、期门、中脘、足三里
B.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
C.中脘、章门、内关、足三里
D. 中脘、气海、天枢、足三里、内庭
13、患者经行不畅,少腹胀痛,胸胁满闷,脉弦,应选处方为()A.中极、命门、肾俞、太溪
B.血海、太溪、大敦、关元
C.脾俞、肝俞、肾俞、膈俞
D.中极、地机、次髎、行间
14、小儿遗尿的首选穴位是()
A.肾俞B.京门
C.中极D.三阴交
15.应用子母补泻治疗肝经实证应取()
A.曲泉B.行间
C.大敦D.中封
16、治疗胃经实证,用子母补泻当泻本经()
A.井穴B.荥穴
C.输穴D.经穴
17、应用近部取穴治胃痛时取()
A.丰隆——足三里B.上脘——气海
C.冲阳——解溪D.中脘——梁门
18、应用循经取穴治疗腹痛时取()
A.委中B.太溪
C.足三里D.合谷
19、应用对症取穴治昏迷时取()
A.上星B.头维
C.印堂D.水沟
20、应用脏腑辩证取穴治肾阳虚取()
A.太溪B.三阴交
C.然谷D.照海
21、治疗痢疾的首选穴()
A. 腹结
B. 大横
C. 足三里
D.天枢
22、治疗行痹,宜加用的穴位为()
A.大椎、曲池
B.膈俞、血海
C.肾俞、三阴交
D.曲池、阳陵泉
23、某患者、不寐、梦魇、易醒、头晕、心悸、健忘、易出汗、脉细弱。
应选处方()
A.内庭、神门、三阴交、丰隆、大肠俞
B.三阴交、肾俞、足三里、隐白、内关
C.三阴交、大敦、关元、百会、肝俞
D.神门、三阴交、心俞、脾俞、隐白
24、肝阳上亢头痛,取哪组最佳()
A.百会、通天、上星、头维、天柱
B.合谷、曲池、内庭、足三里、天枢
C.风池、肾俞、百会、上星、肝俞
D.风池、百会、悬颅、侠溪、行间
25、治疗不寐的主穴为()
A.心俞、厥阴俞、脾俞
B.太溪、百会、肾俞
C.胃俞、足三里
D.神门、三阴交
26、治疗癃闭的主穴为()
A.中极、膀胱俞、三阴交、阴陵泉
B.气海、关元、肾俞、太溪
C.膀胱俞、肾俞、足三里、小肠俞
D.归来、太冲、三阴交、合谷
27.针灸治疗原则中,“热则疾之”是指( ) A.施灸壮数多
B.急吹其火
C.拔罐速度快
D.拔罐火力强
E.毫针点刺疾出少留或不留针
28.下列与“热则疾之”无关的是( )
A.浅刺疾出
B.热病可灸
C.少留针
D.泻法
E.点刺出血
29.根据《灵枢·经脉》篇提出的针灸治疗原则,寒则( ) A.除之
B.疾之
C.补之
D.泻之
E.留之
30.针灸治疗原则中,“寒则留之”是指 ( )
A.艾灸时间长
B.艾灸量大
C.寒证留针时间长
D.坐罐
E.都不是
31.最能体现“寒则(温之)留之”治疗原则的是( )
A.埋针法
B.艾炷灸
C.拔罐
D.温针灸
E.火针法
32.久泄、久痢以致脱肛宜用( )
A.实则泻之
B.宛陈则除之
C.陷下则灸之
D.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E.都不对
33.适宜于胃阴不足证的是( )
A.针灸并用
B.重用灸法
C.针补加灸
D.泻法
E.平补平泻
34.取心经、心包经和督脉穴为主可用于( )
A.心气不足证
B.心血亏虚证
C.心火亢盛证
D.痰蒙心窍证
E.心脉瘀阻证
35.穴取关元、足三里、下巨虚,针灸并用、施行补法适宜于( ) A.大肠虚证
B.大肠寒证
C.小肠虚寒证
D.小肠气滞证
E.都不对
36.针灸并用、泻法适宜于( )
A.肝血不足证
B.肝脉寒滞证
C.肝阳上亢证
D.肝气郁结证
E.肝风内动证
37.要求针灸并用并强调重用灸法的是( )
A.气虚证
B.气滞证
C.气逆证
D.气陷证
E.都不是
38.针灸并用、补法适用于( )
A.肺气上逆证
B.胃气上逆证
C.肝气上逆证
D.肾不纳气证
E.都不对
39.只针不灸、平补平泻适宜于( )
A.气不摄血证
B.血热妄行证
C.阴虚火旺证
D.瘀血内积证
E.气滞血瘀证
40.按辨位归经,偏头痛属于( )
A.阳明头痛
B.太阳头痛
C.少阳头痛
D.厥阴头痛
E.少阴头痛
41.哪一种“经络现象”不属于经穴压诊范畴( ) A.敏感
B.麻木
C.结节
D.丘疹
E.凹陷
42.脏腑病远端取穴应首选( )
A.头面
B.胸腹
C.腰背
D.四肢肘、膝关节以上
E.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43.下列属随症选穴的是( )
A.肝阳上亢取太冲
B.发热针曲池
C.心肾不交灸神门
D.五更泄灸命门
E.脾虚腹泻针足三里
44.百会、长强、足三里治痔疮属什么配穴法( )
A.局部
B.远端
C.上下
D.三部
E.前后
45.下列属表里配穴的是( )
A.合谷、偏历
B.孔最、列缺
C.内关、外关
D.合谷、太冲
E.太溪、太冲
三、多选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几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
1、呃逆可选的穴位是()
A.攒竹
B.中脘
C.足三里
D.内关
E.大椎
2、胃痛可选的穴位是()
A.中脘
B.梁丘
C.足三里
D.合谷
E.太溪
3、下列各组穴中,哪组是原络配穴()
A.太白、公孙
B.腕骨、支正
C.合谷、列缺
D.太渊、偏历
E.神门、通里
4、以下配穴,哪组是俞募配穴()
A.大肠俞、天枢
B.肝俞、京门
C.心俞、巨阙
D.胆俞、日月
E.脾俞、章门
5、下列各穴,既是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的是()
A.列缺
B.照海
C.内关
D.外关
E.公孙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8分,共16分。
)
1、针灸配穴处方原则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8分)
2、什么是俞募配穴法?并举例说明。
(8分)
3、何谓主客配穴?试举一例说明。
4、何为“三部配穴”法?以眼病和胃病为例说明之。
5、举例说明左右配穴法的临床应用。
五、问答题。
(本大题共1小题,共9分。
)
1、试述中风、中经络的辩证分析、治疗原则和针灸处方?
2、气不摄血、血热妄行、阴虚火旺引起的出血证在针灸治则中有何不同?
3、《四总穴歌》是什么选穴法的典范?
4、治疗肠道病的处方选曲池、中脘、天枢、三阴交、上巨虚、大肠俞体现了哪些配穴方法?
六、论述题。
(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
1、李某某、40岁、女、教员,1998年12月28日来诊。
患者上腹部疼痛反复发作已有两年,近日来腹痛加重,疼痛多发生在进食后,发作时间较长。
伴恶心、呕吐、吞酸、嗳气,今日由于生气上腹部疼痛来诊,腹胀痛向胁肋放散,苔薄白,脉弦沉。
要求:诊断(分型)、治则、取穴、方义。
2、王某,男,56岁,干部,2000年1月22日初诊。
患者有头晕病史多年,数月一发或一月数发不等,发则头晕眼花,自感灭旋地转,耳鸣如蝉噪不休,须闭日仰卧。
体位稍稍更动则头旋加剧,胸闷恶心,呕吐痰涎,口粘纳差,舌淡、苔腻,脉弦滑有力。
试析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
3、、孙某,男,17岁,2003年4月6日初诊。
前额头痛2个月,旁及两侧太阳穴处。
痛时面红筋胀,甚则恶心呕吐,日晡头痛加剧,不思饮食,小便色黄,大便正常。
服西药过敏,中药服10余剂未效。
查:血压108/60mmHg,舌前布小红点、舌苔微黄,脉弦滑数。
试分析本病的诊断、证型、治则、处方及方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