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美学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美学分析
分析美学是20世西方分析哲学的分支,将分析哲学的观点和方法运用于美学的产物,同语义哲学有密切联系,其特点是怀疑和取消长期以来给艺术或美下定义的必要,把美学限制在澄清语言、消除语言误解以及理解语言的特殊作用、意义和方法上面,主要是从否定方面对艺术和美作语义上的分析。

分析哲学和美学的创始人,最早可追溯到英国哲学家摩尔。

成就、影响最大的首推维特根斯坦。

前期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论述了三个领域:世界领域或事实领域,思想领域或命题领域,神秘的不可说的领域,三个领域之间层层推进。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取消“形而上学”的口号,认为人们能够谈论的问题即符合给可说的东西所作的规定的,只有自然科学的问题。

而以往一切“形而上学”的问题,都不是有意义的命题,也就应该完全取消。

这是因为所有的形而上学命题要么是不合乎命题的逻辑要求,要么就不具有作为意义标准的可证实性,既不能为人的经验证明也不能为人的经验推翻。

所有关于美是什么之类的命题,都属于不可证实的形而上学命题之列,无意义。

美学和哲学、伦理学的问题一样,大都是不可表述、说不清楚的。

原因就是这些命题和问题都是超验的,无法在事实中得到证明,因此就没有意义,甚至荒谬。

维特根斯坦并不认为美学问题因其无意义就不能存在,关键就是不把它们当作有意义命题划在知识的范围之内,只是靠人生自身去显
示,前期,把命题和语言局限在自然科学范围,后期开始关注普通的日常生活语言。

运用日常语言去进行语言游戏,并对语言游戏作语法分析。

强调语言意义的非指称性、多义性和约定性。

将语言研究扩大到一切知识领域,尤其重视对人的日常生活的人的意志、情感等精神生活的研究,并通过对私人语言存在的可能性的否定,使语言、思维和经验都社会化了。

哲学观发生了根本转变,并影响到美学思想。

不再认为语句的意义在于它是反映事实的图式,而主张语句的意义即在于其用法。

“用法即意义”不再以世界的确定性来定义和限定语言的确切意义,不再用语言与世界的精确关系使语言科学化,从而使思维和思想科学化。

它让语言的意义取决于使用语言的环境,同一个词、同一句话,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中具有不同的意义。

因此,语言的意义是变易的,依赖于环境和用法。

语词的用法和游戏极为类似,“语言游戏”就是指人用语词进行的一种现实的活动,像游戏一样没有本质,其中不同的语词有不同的作用,同一个词在不同的上下文中也有不同的作用,词的用法十分复杂和多种多样,虽然如何使用词或语言有一定规则,但规则在一定意义上又是随意的。

各种游戏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语言游戏的关系是“家族相似”,即交叉和重叠的相似性。

在此基础上,“美的”是个形容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完全不同的用法,本身并没有确定的含义。

所谓“美的特质”并不存在,而人们把对事物的形容当作事物的
属性,认为事物具有某种美的性质,也就完全是一种对语言的误解,是一种化虚为实、以假为真的行为。

我们之所以可以将众多的事物称为美的,不是因为它们一定有一个共同的规定性、共同的美的本质。

美的事物只是有相似之处,这种相似并不是由一个本质统帅的相似,而是家庭相似,美的世界只是一个相似家庭。

共同点不断出现和消失。

我们看的这些现象没有一个共同的东西使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表示
所有这一切现象,但这一切现象却可以用许多不同的方式相互联系起来,正因为这些联系,我们才把这一切现象都叫做美。

因为,美的事物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共同本质,也不能下一个适应一切的定义,它们只是一个开放性的家族。

后期认为什么是美、什么是艺术等问题不可界定的原因并不是由于前期所认为的“不可表述”,而是因为这些概念同其概念一样都处在语言游戏之中,在语言游戏中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意义。

这些概念只具有家族相似性,并没有共同性,没有统一的本质,因此是不可界定的。

反对对这些没有统一意义的问题作形而上学的本质探讨,主张对大量的审美问题和艺术问题作恰当的描述。

这就是的美学研究方法。

还认为,文化、环境和生活形式环环相扣,一定的生活形式与一定的环境相关联,一定的环境又与一定的文化相关联。

所谓生活形式是指人的活动,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语言活动、心理活动等。

作为语言游戏的美感描述所以具有多义性,就因为它是一种活动,是与人的完整的生活形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们要通过语言来描述审美经验,就必须同时描述与语言游戏相关联的生活形
式。

人的生活形式处于一定的环境和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中,而任何文化都是一定民族和一定时代的文化,因而要描述人的审美活动就必须描述审美活动所处的环境和文化背景,就必须注意和描述审美活动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人的审美活动和美感描述是人的生活形式的一部分,因此它必然渗透着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它必然按照整体的文化精神来工作。

人只要描述了审美经验,也就描述了与之相关的环境和文化。

注意到了审美欣赏和美感描述的个性和社会性。

即个人与文化的关系。

肯定、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审美独特性,但更强调审美的普遍性和社会性。

个性并不是私人性,而是一种社会性,是一种受社会限制的个性。

主张个人在审美活动中应遵循一定的规则,正是这种人们在共同实践约定的规则的社会性,才保证了审美经验和美感描述的普遍可传达性。

这一看法是深刻的、辩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