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中的护理疗效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
中的护理疗效评价
摘要:目的:对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中的具体应用效果进行详细分析。
方法:为了将当前脑动脉瘤患者的护理效果提升,首先就需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开展对比实验,将本院收治的84例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患者纳入研究中,进行双盲分组后分别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即临床护理路径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
结果:经过比较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明显存在较大的护理差异,观察组各项数据相比对照组更加优异(P<0.05)。
结论: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治疗过程中,为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后患者的护理质量会得到显著提升。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护理疗效
引言:脑动脉瘤是当前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该疾病在当前社会中发病率还在不断的提升。
患者一旦出现脑动脉瘤需及时进行治疗,如没有进行及时的治疗就可能会出现颅内病灶破裂的现象,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该疾病在多囊肾患者群体中发病率远高于其他群体,在患者患病期间,并无法准确的判断其瘤体破裂时间,因此患者也面临着比较突然的颅内出血风险。
针对该疾病,要尽早的实施有效的治疗措施,而介入手术是对瘤体出血采取微导管技术进行抑制的一种手术类型,在手术后,所取得的效果也是比较理想的。
但是在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需要为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才可以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患者治疗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针对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分别是研究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就这一期
间收治的84例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患者进行分组后比较其一般资料,并将比
较结果通过表1进行显示。
1.2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即常规护理和临床
护理路径,而常规护理的主要护理内容分别包含了术前检查、生命体征的监测以
及术后药物护理等等,观察组详细护理步骤如下:
(1)组建护理小组。
首先在科室内,需组建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小
组的主要成员包括科室内的护士长、责任护士以及主治医师等等,护士长作为小
组长带领组员开展护理服务[1]。
定期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培训工作,提升小组护理
能力和护理技巧掌握水平。
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后,护理人员需及时为患者建立
个人档案,并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病情状况等等,在更加了解患者情况后才可
以为患者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服务。
同时还需及时观察患者的病症变
化情况,如在护理期间患者出现异常便于及时给予急救治疗,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2)术前安抚。
在手术开始前,护理人员需要将手术的相关内容和
注意事项充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将手术治疗可以达到的效果以及术后可能会出
现的并发症充分的让患者了解后,和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有效的交流来对
患者术前的恐惧和焦虑情绪进行安抚,也可以向患者介绍主治医师的治疗成功率
以及科室内治疗成功案例,通过这种方式来改善患者的治疗信心,使患者保持良
好的情绪状态面对治疗[2]。
(3)术中护理。
在手术期间,护理人员需要配合医师完成相应的治
疗过程,并在手术期间充分观察患者的状态和意识,可以适当的和患者进行聊天,并使用肢体动作或语言来安抚患者的情绪。
如在术中发现患者情况异常需及时告
知医师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4)术后指导。
在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并定期调整患者的体位,将患者的头部抬高,患者手术类型更加适合仰卧,
在卧床期间,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的呼吸情况和肢体活动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
定期对引流管处进行清洁。
为患者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正确的饮食结构,在手
术后尽量以流食逐渐向正常饮食过度,从而促进患者的恢复速度[3]。
在出院后,
可以为所有患者发放健康护理手册,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更好的改善其预后。
1.3观察指标
以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以及日常生活活动和精神状态评分作
为对比依据,日常生活活动和精神状态分别采取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表(ADL)和
简明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评估。
1.4统计学处理
为了提升研究的准确性,统计学处理是非常必要的步骤之一,本次研究采用
的是统计学软件SPSS 22.0来进行数据处理,在进行分析处理后,会对计量和计
数进行不同方式的表达,分别是±标准差和n(%);其次对数据进行检验会采用
t和X2进行。
经对比后,组间差异较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则视为(P<0.05)。
2 结果
2.1表1为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情况。
表 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情况(x±s,n,%)
组别例数年龄
跨度
(岁)
平均年龄
(岁)
性别(例)
男女
观察组4234~
79
55.49±2.
43
2418
对照4235~54.89±2.2517
组8012
X2/t
值
0.68590.5483
P值>0.05>0.05
2.2表2为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对比情况。
表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对比(x±s)
组别
例
数
耳鸣二次
出血
肝脏
异常
肢体
麻木
总发
生率
观察组421
(2.38)
(0.00)
(0.00)
1
(2.38)
2
(4.76)
对照组422
(4.76)
1
(2.38)
2
(4.76)
2
(4.76)
7
(16.66)
X2值
16.54 33
P 值
<0.05
2.3表3为两组患者护理前后ADL评分和MMSE评分对比情况。
表3两组患者护理前后ADL评分和MMSE 评分对比(x±s)
组别例数ADL评分MMSE评分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观察组4215.34±
2.34
27.34±
3.22
1.23±
0.87
3.98±
1.21
对照组4215.53±
2.46
21.65±
3.48
1.25±
0.67
2.22±
0.76
t值0.8276 5.47380.6473 4.5837 P值>0.05<0.05>0.05<0.05
3 讨论
脑动脉瘤是当前临床中常见疾病类型,该疾病的发生主要和动脉血管损伤有直接联系,且在中老年群体的发生几率更高,该疾病一旦发生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状态[4]。
该疾病在初期并不会表现出非常显著的症状和特征,而随着患者的病情不断严重,肿瘤面积随之增加,因此患者也会逐渐的出现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症状。
针对该疾病,需尽早的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才可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避免动脉瘤出血。
因此护理质量也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临床护理路径是以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标准化护理过程开展的护理干预服务,以患者为中心,确保患者在手术后可以尽快恢复生活能力,并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加速患者康复速度。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对比数据明显存在较大差异(P<0.05)。
综上所述,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患者治疗期间,为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杨红.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快速康复临床护理路径的初步构建及应用[D].南昌大学,2018.
[2]蔡云超. 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D].长江大学,2018.
[3]许晨丽. 加速康复外科临床护理路径在结直肠癌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9.
[4]李素文,程玉海. 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应用效果的meta 分析[J]. 中国卫生统计,2021,38(05):716-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