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含答案).docx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某同学做了以下的实验,其中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是
()
A.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激起了水花
B.把两个圆纸盒用棉线做成一个“土电话”,可以实现10米内的对话
C.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D.通过“随身听”,分辨乐曲中不同乐器的声音
2.小樱同学将耳朵贴在长长的铁质自来水管的一端,然后让另外一位同学在自来水管另一端敲一下,小樱能听到三次敲打声。
请按先后顺序判断三次敲打声分别是通过哪三种介质传播到人耳的()
A.铁管、水、空气B.水、空气、铁管
C.水、铁管、空气D.空气、水、铁管
3.如图是手机内置有超声波识别系统,手机发出超声波遇到手指上凸凹不平的指纹A、B、
C、D、E五个位置,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27ms、0.41ms、0.27ms、
0.41ms、0.19ms,可求出手指与手机平面的距离,则该处指纹的大致形状是
()
A. B. C. D.
4.上课时,物理老师听不清楚后排一位同学发言.走近这位同学后就听清楚了.这是因为老师走近这位同学后接收到该同学声音()
A.音调变高B.音调变低
C.响度变大D.音色变甜美
5.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西安分会场的表演吸引了全国观众的目光,尤其是男女老少观众与动画人物“李白”一起朗诵《将进酒》的场景。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们主要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分辨“李白”的声音
B.朗诵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观众一起朗诵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D.可爱的小朋友大声朗诵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
6.男女两位同学唱歌,其中一个声带每秒钟振动330次,另一个280次,正常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男生发声频率330Hz、音调高
B.女生发声频率330Hz、音调高
C.男生发声频率280Hz、音调高
D.女生发声频率280Hz、音调高
7.无忧鼓又叫钢舌鼓,是通过大小不同的音舌振动发声的乐器。
用无忧鼓能敲出磬、古琴、古筝等古典乐器的婉转灵秀,也能敲出时下流行的手鼓穿透力十足的声音,使得鼓声通透空灵、细腻悠扬。
关于无忧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忧鼓发出的声音是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无忧鼓发出的声音通透、空灵、婉转,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C.加大力度敲击无忧鼓,可以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D.无忧鼓的振动停止,鼓声的传播也会立即停止
8.声波能传递能量,下列不是对这一原理应用的是()
A.医生利用超声波给病人治疗结石
B.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情况
C.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
D.超声波通入水罐,剧烈振动使水破碎成小雾滴,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
9.听音棒是检查机器、设备故障,阀门漏水漏气,煤矿井下透水声的理想工具,它可以较
准确地判断问题部位。
听音棒有不锈钢材质、铜合金防爆材质。
如图所示,是工人在用听音
棒检测设备。
关于“用听音棒检测设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通过声音检测设备,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B.用听音棒检测设备,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C.用不锈钢材质、铜合金防爆材质听音棒听到的声音音色不同
D.如果设备有故障,声音在听音棒中传播的速度会变大
10.最近学校举行了科技节,国伟同学带来了自制的留声机,如图所示,当他一边大声说话一边摇动手柄,会引起纸杯底部的钢针振动,从而在锡纸上留下一条深浅不同的刻痕,再一次回转手柄就可以放出刚刚录制好的声音。
关于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国伟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
B.此留声机在月球上可以录音
C.国伟说话时引起钢针振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大声说话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
11.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A.甲图:抽出罩内空气,闹铃声减弱,表明真空可以传声
B.乙图:发声的音叉使小球弹起,表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C.丙图:航母舰载机引导员戴上耳罩,是为了消除噪声
D.丁图:吹笛子时,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响度
12.如图(a)所示,将甲音叉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输入手机中的噪声监测软件和示波器,同时在示波器上观察到如图(b)所示的波形,手机(位置也不变)软件显示音叉发出的声音
的响度为60分贝。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手机软件显示60分贝是指声音振动的快慢
B.波形中的“幅值”变小说明声音的频率减小
C.波形中的“幅值”与声音的音色有关
D.波形中的“幅值”变小说明声音的响度减小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24分)
13.口琴是用嘴吹或吸气,使金属簧片振动发声的多簧片乐器。
将口琴拆开后,其内部的琴芯结构如图甲所示,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
都不同的一排铜片,A区的较薄、较短,振动快,C区的
较厚、较长,振动慢。
①在口琴的同一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发生变化的是声
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②口琴的高音区为图甲中的(选填“A”“B”“C”)区,口琴的低音区为图甲中的(选填“A”“B”“C”)区;
③小德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如图乙所示。
吹哨子时,上下推拉活塞,音调最高的是图乙中的(选填“A”“B”“C”)。
14.云南北迁亚洲象群牵动全国人民的心,亚洲象迁移时象群之间通过频率小于20Hz
的相互交流,这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
15.如图是用一个纸盒、两支笔和a、b、c、d四根从窄到宽,宽窄不同的橡皮筋制作的“橡皮筋吉他”。
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橡皮筋,橡皮筋发声的不
同。
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四根橡皮筋,的音调最高。
16.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4年1月23日2时9分,新疆阿克苏
地区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
这是地震台通过地震时产生的(选填
“超声”或“次声”)波进行测定的,说明声音可以传递(选填
“信息”或“能量”)。
17.2023年5月28日,如图所示的国产大飞机C919首次执飞,此次航班从上海起飞,在首都机场平稳降落。
中国大飞机飞出安全、更飞出志气和希望。
为了
安静地休息,乘客带上了耳罩,这是在减弱噪声。
周围观看的
人们听到飞机的声音是由传过来的。
18.小亮演奏两种自制乐器时,发现声音都是由物体产生的;
两种乐器的波形图如图甲、乙所示,由图可知两种乐器
发出的声音具有相同的,
不同的响度和;小亮单独演奏乙时出现图
丙所示的波形图,是因为发生了改变。
(后三
空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5分,共27分)
19.某同学在探究影响音调和响度的因素时,做了以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梳子的齿上划过,划的速度越快,硬纸片振动得越______(选填“快”或“慢”),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______(选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______有关;
(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声音的响度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这说明响度与______有关。
20.小刚同学学习了声现象后,进行了一些探究:
(1)他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桌面上,用一根细线悬挂一个轻质小球贴近闹钟上方的铃铛,小球被弹开。
此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
(2)如图,他又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
音逐渐变小”,这是在描述声音的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当玻璃罩内被抽成接近真空,将几乎听不到铃声,这说明______不能传声;
(3)小刚将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
明______,小刚用两个棉球塞住耳朵,此时几乎听不到铃声,这一举措属于
在______处减弱噪声。
2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传播与特性”的实验中,用音叉和乒乓球进行了如下实验:
(1)如图1,轻敲音叉,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发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重敲同一音叉,听到的声音变大,同时发现______。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______。
(2)如图2,甲、乙是用大小不同的力分别敲击同一个音叉时,发出的声音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图,由此可知:轻敲和重敲同一音叉时发出声音的音调是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从物理学的角度讲,音叉发出的声音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噪声。
(3)如图3,用小锤敲右边的音叉时,发现挂在左边音叉旁边的小塑料球会一次次被弹起,这个实验除了能够说明空气可以传声外,还可以说明______。
四.计算题(22题6分,23题7分)
22.我国“探索一号”科考船携“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如图所示)进行海洋科考作业,到达某海域静止时,第一次用声呐从海面向海底发出超声波,经过15.01s声呐接收到回声信号。
然后“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从海水表面再次向海底发出超声波同时开始匀速下降15s后听到回声。
求:(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
(1)声呐发出的声音传播的路程;
(2)该海域的深度;
(3)“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下潜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23.国庆节期间,小明一家三口开车去旅游,汽车以某一速度正对一座高山匀速行驶。
在距离高山360m的A处鸣笛,2s后在B处听到回声(笛声从A点发出,经C处反射,到B处听到回声)。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求:
(1)2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
(2)A、B两点间的距离;
(3)汽车行驶的速度。
参考答案:1—5 AABCC 6—10 BCBCB 11—12 BD
13、(1)响度;(2)A;C;(3)A 14、次声波;信息15、响度;a 16、次声波;信息 17、人耳处;空气 18、振动;音调;音色;响度
19、(1)快;高;振动的频率;(2)变大;变大;振幅。
20、(1)振动(2)响度;真空(3)液体可以传声;人耳处
21、(1)振动;把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乒乓球被弹得更远;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2)相同,不是(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22、解:(1)第一次声呐传播的路程为:s=vt=1500m/s×15.01s=22515m;
(2)该海域的深度为:s
深=s
2
=22515m
2
=11257.5m;
(3)“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从海水表面再次向海底发出超声波,声呐发出的声音传播的路程为:s′=vt′=1500m/s×15s=22500m;
“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下潜的深度:h′=s-s′=22515m-22500m=15m;
“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下潜的平均速度:v′=ℎ′
t′=15m
15s
=1m/s。
答:(1)声呐发出的声音传播的路程是22515m;
(2)该海域的深度是11257.5m;
(3)“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下潜的平均速度是1m/s。
23、解:(1)由v=s
t
可知,2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s声=v声t=340m/s ×2s=680m;
(2)A、B两点间的距离:s A B=2s A C-s声=2×360m-680m=40m;
(3)汽车的行驶速度:v车=s AB
t =40m
2s
=20m/s。
答:(1)2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为680m;(2)A、B两点间的距离为40m;
(3)汽车行驶的速度为2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