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的意境》教案设计教案设计.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
北林区津河镇中学校陈继东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课,《山水画的意境》教
材分析:
山水画的意境是一篇文艺论文。
选自当代著名画家李可染的《漫谈山水画一文》。
文章探讨了山水画的历史,山水画创作中的
意境和意匠问题。
课文中节选的是作者集中探讨意境的部分。
文章
共10个段落。
开门见山,在第一段就明确地提出观点“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接下来,文章按照“是什
么一为什么一怎么样”的认识顺序展开论述。
第二段作者先用下定
义的方式做出界定,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生情。
之后第3、4段借助实例进行具体说明。
第5段开始,作者集中探讨“怎么样"的问题,这是文章论述的重点。
作者认为要获得意境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第6段举齐白石画虾的实例,论证了要深入全面的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第7段举毛主席《沁园春-雪》的例子证明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第8段作者借助自己的创作体会来谈。
作者指出中国画的独特之处,在于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
指出长期观察的重要性。
强调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会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情感,说假话不行。
最后在第9段探讨了意境与意匠的关系。
指出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设计意图:
二、通过课本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什么是议论,论述性的文字
的特点是什么。
区分观点课证据。
明确观点的证据之间的关系,为以后自主独立地阅读议论性文章打下坚实基础。
二、把握意境的内涵,了解创作意境的方式,帮助学生把握
古代文艺作品的创作规律,从而有效地鉴赏古代诗文及绘画、音乐艺术作品。
三、学习借鉴作者的论证思路,本文界定基本概念,再逐层论证,由理论探讨,实例分析逐步过渡到创作实践,思路清晰,可为学生写作提供借鉴。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议论性的文章,对于观点的证据,论证思路基本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他们在写议论文方面的不足也很多,比如对于议论的语言特点认识比较模糊,论证思路的把握不到位,写作实践能力较弱,缺少质疑问难。
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差。
本课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实例,逐步帮助学生解这些问题。
教学目标:
1、学会区分议论性文字与记叙性文字,初步了解并掌握议论文语言的特点。
2、把握本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文本的内容,分析所举事例,结合实例与作者观点关系
3、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观点。
'
4、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重点:
”'、1、区分议论性文字和记叙性文字,掌握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2、把握本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内容,分析所举是实例,体会实例与作者观点间的关系。
难点:
'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古诗词,经常会听到“意境” 这个词,比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一联画面开阔构成了一种雄浑的意境。
刘禹锡的《秋日》中的“晴空一鹤排云上,变引诗情到碧霄”一联构成了潇洒豪迈、洒脱的意境。
李商隐的《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联中话句画缠绵,构成的缠绵俳恻,无尽的缱绻意境等。
可以说,意境是一首诗成败的关键,今天李可染先生将通过山水画的角度为我们解读什么是意境。
二、教学新课:
()、认识作者: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
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自幼既喜欢绘画,13岁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
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
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画牛。
李可染先生曾在他的书里讲到,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的事物精粹的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音度的艺术加工达到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境界,就叫意境。
(二)、识记字音词义:
惆怅(ch 6 u ch a ng):伤感、失忆。
夔(ku 1 )州渲(xu d n)染
意匠:诗文,绘画等的构思布局。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睡眠的光掠过的影子一样, 一晃就消失。
富丽堂皇:形容宏伟华丽,气势宏大。
、
金碧辉煌:形容色彩并带华丽,光彩夺目。
(三)、文章初探:了解把握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初探课文,画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
归纳整理,说明议论性的语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四)、明确概念,梳理思路:
说明什么是“意境"。
明确意境就是景与物的结合,写景就是意境。
结合全文回答怎样才能获得意境。
明确:首先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悟,然后将这种感情与画作结合起来,将对象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
是否把握了意境以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作品。
明确:作者认为处理意境之外,还需要意匠,意匠就是加工手段,只有意境没有意匠,意境就会落空。
综合以上问题梳理文章结构:
提出观点:
1、画山水最重要的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1段)
2、什么是意境(2—4段)
3、如何获得意境(5—10段)
①要深刻认识对象(6-7段)
A、要全面的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B、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显示,这样来观察认识现
实,才能全面投入。
②要有强烈的“真挚的思想情感"。
(8段)
4、意境不够,还要有意匠。
(9—10段)
(五)、拓展阅读,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对文章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请同学帮助解决, 同学解答不出,老师帮助。
可能会有以下问题:
1、摄影、照相如此发达,山水画能否被淘汰。
2、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在第一部分大篇幅
分析诗歌的意境。
三、布置作业
运用课文有关意境的论述,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
赏析。
四、板书:
意境:
概念:景与境的结合
获得方法:要深刻认识对象
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要苦心经营意匠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
单位:绥化市北林区津河镇中学校姓名:杨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