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与反思大自然谢谢您部编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师:看,大自然用那么多的资源养育了人类,我们才看见了山清水秀、绿草鲜花的美景,才有了丰衣足食、富裕安康的生活,我们人类也应用自己的勤劳、智慧感谢大自然,回报大自然,对吗?
可是在我们身边,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充满感恩,大家来看看生活中不同的现象!(出示保护自然和浪费的几种不同现象)
2、师:孩子们,你们能够辨别是非,更懂得爱护大自然,这就是对自然的感恩呀!(板书:感恩)
4、组织学生观察,老师和学生互相交流、讲解
(强调仔细观察,认真倾听)
5、学生谈感悟。
1、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2、学生观看后谈感受。
3、学生交流后谈谈感受。
4、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交流,说说自己的感悟。
1、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学生到前面来判断一下,对的打“√”错的打“×”。
学生随着老师边听边舞,边感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与大自然的接触,感受生活中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提升自己对大自然的情感与认识,实现对日常生活的意义引导与建构。
四、现代信息技术资源:
(输入使用的课件、视频、幻灯片、一体机、无线wifi、移动终端等)
交互一体机、白板课件、多个视频、歌曲。
五、教学过程:(用红颜色作为教学亮点的画线)
5、师: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仅仅是大自然礼物中极少的一点点,大自然是最慷慨的、最无私的,我们的衣、食、住、行都来源于大自然最丰厚的馈赠,让我们对大自然说声——谢谢您!因为你给我们这么多美好的礼物。(板书:礼物)
1、你知道这些大自然的礼物是怎么来的吗?
2、我们吃的米饭是怎么来的?(播放《农民插秧、收割》的视频,以《锄禾日当午》的歌曲为配乐)
地球的孩子们,大自然是人类共同的家,希望你们懂得珍惜,懂得感恩,并用勤劳与智慧把她打扮得更加美丽,建得更加富饶!
1、学生将看到的景物做以汇报。
2、生自由回答
3、学生出示自己准备的礼物,先小组互相交流,然后选派代表汇报。
预设:礼物有大地的图片、树木等图片;大米、小米等五谷杂粮(实物);新鲜的海鲜,蚕等,还有其他大自然的礼物。
学生通过判断不同的对待自然的做法,进一步明辨是非,增强环保意识,培养感恩自然、回报自然的情感。
真切感受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深刻认识到美好的生活取决于人类对大自然的关心与保护,取决于人类的辛勤劳作、自律与节制。
课题:大自然,谢谢您
版本
人教版版
年级
一年级
学校
教师姓名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八课,分两个栏目:1、大自然的礼物2、大自然中的快乐。我上的是第一个栏目:大自然的礼物。
本栏目定位于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流与对话。教材通过双页对开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又从吃、穿、住的角度,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都来自自然;同时展现了人们的辛勤劳作,旨在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大自然的依存关系,以及由于人类的积极活动,使得大自然更加有生机与活力。
此处输入三段视频:
观察校园里的小蚂蚁
工人叔叔建实践基地种植园
欣赏杨树及槐树、赏花
55秒——3分04秒
此处播放两段视频:
1、《农民插秧、收割》
2、《蚕农剥茧抽丝》
第一段从22分15秒——24分24秒;
第二段从24分43秒——25分25秒。
出示建筑工人盖房子、果农侍弄苹果、
家乡的北海渔民捕鱼的课件
25分30秒——28分59秒
教师深情讲述:蚕农要采摘桑叶按时喂养蚕,养蚕十分辛苦。蚕吐出丝后抽丝,看,老奶奶抽出的一根根丝,将会织成衣服、丝巾、蚕丝被,哪一件丝织品不是蚕农的心血、汗水换来的啊!
4、我们的住的房子是怎么来的?(出示白板课件)
学生自由表达后,教师讲述,工人叔叔顶着烈日爬上高高的架子上辛苦地工作,有时会有些危险,但他们认真盖每一座房子,这样才有我们美好的家园。让我们对工人叔叔说声:您辛苦了!
1、师:孩子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热爱、感恩大自然,因为我们是地球的孩子。不要让浪费粮食、浪费水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不要让破坏树木,污染环境成为习以为常的做法。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她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家。现在,老师把《地球的孩子》这首歌送给你们,大家可以边听边舞,不过要用心去体会啊!
2、结束语:
(教师在音乐的意境中深情地讲述:农民伯伯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在土地上耕耘者。看,春天将秧苗插下去、打药、施肥,秋天收获、割下稻穗,再加工成大米,煮熟后就成了我们吃的米饭了。
看,一粒米来得多不容易呀,所以要珍惜每一粒粮食啊!因为是大自然给勤劳的农民伯伯的回报。)
3、我们穿的衣服是怎么来的?(播放《蚕农剥茧抽丝》的视频,以悠扬舒缓的调子为配乐)
4组织学生观察老师和学生互相交流此处输入三段视观察校园里的小蚂蚁工人叔叔建实践基地种植园欣赏杨树及槐树赏花55带领学生亲自到大自然中观察体验感受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感恩自然的情感充分体现了在生活中学习的教学理学生通过积累交流拓展认知有利于理解然是相互依存的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大自然,谢谢您》教学设计
2、教师适当的点评观察情况,并小结:高大的树木、鲜艳的花朵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礼物;工人叔叔也是在用大自然的礼物把校园打扮得更美。那么,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礼物?
3、展示实物,认识各种大自然的礼物。
4、老师准备的实物展示。
师:同学们如此用心收集礼物,还去了解了相关的知识,太棒了!你们出色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老师也要有礼物送该大家!想看看吗?(揭开遮盖实物上的棉布)这些都是大自然礼物,想再仔细看看,了解它们都是谁?
出示生活中各种珍惜资源和破坏浪费资源的现象图片。
29分39秒——33分10秒
歌曲《地球的孩子》
34分——37分
带领学生亲自到大自然中观察、体验、感受,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感恩自然的情感,充分体现了“在生活中学习”的教学理念。
学生通过积累、交流,拓展认知,有利于理解“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经历了半年的学习生活,对客观事物有一些粗浅的认知,有强烈的求知欲,对外界事物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但由于年龄偏小,而且大都居住在城镇,平日里接触的都是城市里的生活,置身于乡村的机会较少,所以对教材中出现的衣、食、住等图片了解不多。因此,课前我布置了收集大自然礼物的任务,学生积极地投入其中,在这种体验中真切地感知大自然。
5、展示果农们侍弄苹果的图片。
果农叔叔开春之前剪枝、捉虫、施肥,为了给大家奉献出绿色无污染的果子,秋天才会有如此香甜的果子。
6、展示家乡北海的风景图片和渔民们打来的各种海产品。
这是我们的家乡北海,每到开始捕捞的季节,渔民就会驾着小船顶着风浪,驶到很远的海面上,撒下网,打捞上来许多新鲜的海产品,让我们享用。所以在我们品尝每一道海鲜的时候,想想那些风里来,浪里去的渔民们!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大自然与人类衣、食、住等物质生活方面的密切关系,感悟大自然对勤劳的人们以丰厚的回报,关注人类自身的努力与付出。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观察与交流等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发现的能力,增强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领悟大自然的博大,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感恩,并懂得珍惜媒体(资源)
设计意图
一、走进自然,谈感悟。
2、感悟生活,体会大自然给予勤劳的人们丰厚的回报。
三、感恩自然,明辨是非,树立保护意识。
四、唱响歌曲,让感恩之情永驻心间。
1、播放视频,说说校园里的大自然礼物。
同学们,前几天,老师带领大家观察了校园里的景物,还拍摄了视频,你们想看看吗?(播放视频,教师以深情的语言引领大家进入回忆:请大家回顾当时的快乐情景,用心体会校园里的哪处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师的充分准备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认知空间,并在交流这样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感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
创设情境,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劳动者的辛苦,感悟大自然会给勤劳的人们以丰厚的回报。
同时,通过观看视频,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创设生活情境,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劳动者的辛苦,勤劳的人们才会得到大自然丰厚的回报,突破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
可是在我们身边,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充满感恩,大家来看看生活中不同的现象!(出示保护自然和浪费的几种不同现象)
2、师:孩子们,你们能够辨别是非,更懂得爱护大自然,这就是对自然的感恩呀!(板书:感恩)
4、组织学生观察,老师和学生互相交流、讲解
(强调仔细观察,认真倾听)
5、学生谈感悟。
1、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2、学生观看后谈感受。
3、学生交流后谈谈感受。
4、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交流,说说自己的感悟。
1、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学生到前面来判断一下,对的打“√”错的打“×”。
学生随着老师边听边舞,边感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与大自然的接触,感受生活中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提升自己对大自然的情感与认识,实现对日常生活的意义引导与建构。
四、现代信息技术资源:
(输入使用的课件、视频、幻灯片、一体机、无线wifi、移动终端等)
交互一体机、白板课件、多个视频、歌曲。
五、教学过程:(用红颜色作为教学亮点的画线)
5、师: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仅仅是大自然礼物中极少的一点点,大自然是最慷慨的、最无私的,我们的衣、食、住、行都来源于大自然最丰厚的馈赠,让我们对大自然说声——谢谢您!因为你给我们这么多美好的礼物。(板书:礼物)
1、你知道这些大自然的礼物是怎么来的吗?
2、我们吃的米饭是怎么来的?(播放《农民插秧、收割》的视频,以《锄禾日当午》的歌曲为配乐)
地球的孩子们,大自然是人类共同的家,希望你们懂得珍惜,懂得感恩,并用勤劳与智慧把她打扮得更加美丽,建得更加富饶!
1、学生将看到的景物做以汇报。
2、生自由回答
3、学生出示自己准备的礼物,先小组互相交流,然后选派代表汇报。
预设:礼物有大地的图片、树木等图片;大米、小米等五谷杂粮(实物);新鲜的海鲜,蚕等,还有其他大自然的礼物。
学生通过判断不同的对待自然的做法,进一步明辨是非,增强环保意识,培养感恩自然、回报自然的情感。
真切感受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深刻认识到美好的生活取决于人类对大自然的关心与保护,取决于人类的辛勤劳作、自律与节制。
课题:大自然,谢谢您
版本
人教版版
年级
一年级
学校
教师姓名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八课,分两个栏目:1、大自然的礼物2、大自然中的快乐。我上的是第一个栏目:大自然的礼物。
本栏目定位于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流与对话。教材通过双页对开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又从吃、穿、住的角度,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都来自自然;同时展现了人们的辛勤劳作,旨在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大自然的依存关系,以及由于人类的积极活动,使得大自然更加有生机与活力。
此处输入三段视频:
观察校园里的小蚂蚁
工人叔叔建实践基地种植园
欣赏杨树及槐树、赏花
55秒——3分04秒
此处播放两段视频:
1、《农民插秧、收割》
2、《蚕农剥茧抽丝》
第一段从22分15秒——24分24秒;
第二段从24分43秒——25分25秒。
出示建筑工人盖房子、果农侍弄苹果、
家乡的北海渔民捕鱼的课件
25分30秒——28分59秒
教师深情讲述:蚕农要采摘桑叶按时喂养蚕,养蚕十分辛苦。蚕吐出丝后抽丝,看,老奶奶抽出的一根根丝,将会织成衣服、丝巾、蚕丝被,哪一件丝织品不是蚕农的心血、汗水换来的啊!
4、我们的住的房子是怎么来的?(出示白板课件)
学生自由表达后,教师讲述,工人叔叔顶着烈日爬上高高的架子上辛苦地工作,有时会有些危险,但他们认真盖每一座房子,这样才有我们美好的家园。让我们对工人叔叔说声:您辛苦了!
1、师:孩子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热爱、感恩大自然,因为我们是地球的孩子。不要让浪费粮食、浪费水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不要让破坏树木,污染环境成为习以为常的做法。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她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家。现在,老师把《地球的孩子》这首歌送给你们,大家可以边听边舞,不过要用心去体会啊!
2、结束语:
(教师在音乐的意境中深情地讲述:农民伯伯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在土地上耕耘者。看,春天将秧苗插下去、打药、施肥,秋天收获、割下稻穗,再加工成大米,煮熟后就成了我们吃的米饭了。
看,一粒米来得多不容易呀,所以要珍惜每一粒粮食啊!因为是大自然给勤劳的农民伯伯的回报。)
3、我们穿的衣服是怎么来的?(播放《蚕农剥茧抽丝》的视频,以悠扬舒缓的调子为配乐)
4组织学生观察老师和学生互相交流此处输入三段视观察校园里的小蚂蚁工人叔叔建实践基地种植园欣赏杨树及槐树赏花55带领学生亲自到大自然中观察体验感受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感恩自然的情感充分体现了在生活中学习的教学理学生通过积累交流拓展认知有利于理解然是相互依存的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大自然,谢谢您》教学设计
2、教师适当的点评观察情况,并小结:高大的树木、鲜艳的花朵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礼物;工人叔叔也是在用大自然的礼物把校园打扮得更美。那么,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礼物?
3、展示实物,认识各种大自然的礼物。
4、老师准备的实物展示。
师:同学们如此用心收集礼物,还去了解了相关的知识,太棒了!你们出色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老师也要有礼物送该大家!想看看吗?(揭开遮盖实物上的棉布)这些都是大自然礼物,想再仔细看看,了解它们都是谁?
出示生活中各种珍惜资源和破坏浪费资源的现象图片。
29分39秒——33分10秒
歌曲《地球的孩子》
34分——37分
带领学生亲自到大自然中观察、体验、感受,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感恩自然的情感,充分体现了“在生活中学习”的教学理念。
学生通过积累、交流,拓展认知,有利于理解“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经历了半年的学习生活,对客观事物有一些粗浅的认知,有强烈的求知欲,对外界事物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但由于年龄偏小,而且大都居住在城镇,平日里接触的都是城市里的生活,置身于乡村的机会较少,所以对教材中出现的衣、食、住等图片了解不多。因此,课前我布置了收集大自然礼物的任务,学生积极地投入其中,在这种体验中真切地感知大自然。
5、展示果农们侍弄苹果的图片。
果农叔叔开春之前剪枝、捉虫、施肥,为了给大家奉献出绿色无污染的果子,秋天才会有如此香甜的果子。
6、展示家乡北海的风景图片和渔民们打来的各种海产品。
这是我们的家乡北海,每到开始捕捞的季节,渔民就会驾着小船顶着风浪,驶到很远的海面上,撒下网,打捞上来许多新鲜的海产品,让我们享用。所以在我们品尝每一道海鲜的时候,想想那些风里来,浪里去的渔民们!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大自然与人类衣、食、住等物质生活方面的密切关系,感悟大自然对勤劳的人们以丰厚的回报,关注人类自身的努力与付出。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观察与交流等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发现的能力,增强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领悟大自然的博大,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感恩,并懂得珍惜媒体(资源)
设计意图
一、走进自然,谈感悟。
2、感悟生活,体会大自然给予勤劳的人们丰厚的回报。
三、感恩自然,明辨是非,树立保护意识。
四、唱响歌曲,让感恩之情永驻心间。
1、播放视频,说说校园里的大自然礼物。
同学们,前几天,老师带领大家观察了校园里的景物,还拍摄了视频,你们想看看吗?(播放视频,教师以深情的语言引领大家进入回忆:请大家回顾当时的快乐情景,用心体会校园里的哪处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师的充分准备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认知空间,并在交流这样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感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
创设情境,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劳动者的辛苦,感悟大自然会给勤劳的人们以丰厚的回报。
同时,通过观看视频,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创设生活情境,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劳动者的辛苦,勤劳的人们才会得到大自然丰厚的回报,突破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