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溪、抚州、金溪地域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抚州市:
抚州市位于江西省东部,是江西省十一个设区市之一。
全市总面积18816平方公里,总人口383.78万,下辖一区十县,临川区是全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抚州地处鄱阳湖平原与雩山相接地带。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江西省粮食主产区之一,素有赣抚粮仓之称。
土特产以抚州西瓜、南丰蜜桔、广昌白莲和崇仁麻鸡等为著,生猪饲养居全省之冠。
工业拥有造纸、酿酒、建材、制药、机械、电力、家具、鞭炮、饲料、粮食、食品、竹木加工等企业,通讯、金融、卫生保健业发展迅速。
城南的金巢开发区、钟岭工业园和抚北工业园是抚州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窗口和基地。
抚州市交通便利,铁路有浙赣铁路由东至西通过境北,向(塘)乐(安)线从北向南贯穿境西。
计划兴建的向(塘)莆(田)铁路将从市区通过。
公路有316国道和已建成通车的京福高速公路和昌厦一级公路,临宁线和东临一级公路已全线开通,抚八线公路改造工程也在顺利实施。
95%的县乡公路、40%的乡村公路实现了路面硬质化。
全市公路建设总里程达1346公里,其中农村公路1006公里。
水运有抚河、崇仁河、宜黄水常年通航。
抚州市历史悠久,古代文明灿烂,名人辈出,素有“才子之乡”称谓,是一座名人云集、胜迹遗芳,风光绮丽的古城。
市内有人民公园、王安石纪念馆、汤显祖文化艺术中心、天主教堂、温泉疗养院胜地,有明代孔庙及庙前王羲之洗墨池旧址,城东横跨抚河的“文昌桥”,是省内有名的宋代石桥,还有风景如画的“灵谷峰”,是当年北宋的王安石寒窗苦读之地。
近年来市中心城区框架逐渐拉大,羊城广场、湖滨公园、河滨公园、迎宾大道相继竣工,市容市貌得到有效整治,城市面貌有了明显改观。
抚州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2007年取得了经济的平稳、持续和健康发展。
据抚州市统统计局发布的《抚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示,全市生产总值实现31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增幅连续四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1.5亿元,增长4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64亿元,比上年增长33.8%;财政总收入20.54亿元,比上年增长33.8%。
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合同引进外资26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84.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1729万美元;全市外贸出口总额1307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1.3%。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32元,比上年增长12.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67元,比上年增长10.3%。
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5.26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04%,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0.2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2%,城市居民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
抚州市房地产业近年来也取得蓬勃发展,房地产价格顺应全国总体发展趋势稳中有升。
但经过国家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运行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中的非理性行为有所减少,逐步走向良性发展,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正在得到遏制。
通过加强金融监管,银行要加强对房地产贷款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信贷管理,防范贷款风险。
这些强有力的措施必将确保房地产市场稳健运行,使房地产价格遵循客观市场经济价值规律规范运作。
南城县:
南城县,位于赣东中部,县域面积1698平方公里,辖8镇4乡150个村,总人口31万。
这是一片神奇秀美的土地。
千年古邑、历史悠久的南城,汉高祖5年(公元前202年)建县,迄今2208年,是江西省建县最早的18个古县之一。
素有“赣地名府、抚郡望县”之称。
明太祖朱元璋六世益端王朱佑槟曾就藩于南城,历史上称建昌府。
文物名胜,流光溢彩的南城,有着丰富的古代遗存和风景名胜,著名的明代益王的墓葬群遗址,江西省现存最长的明代石拱桥万年桥,最完整的长达1500米的宋代古城墙等,素有“秀出东南、洞天福地”之美称的麻姑山,神话传说“麻姑献寿”、“沧海桑田”就缘出于此。
还有风光秀丽的洪门水库、从姑山、毕姑山等与古老的万年桥、聚星塔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一幅秀美的山水画卷,被国家旅游局辟为全国31条旅游热线之一。
南城“踞八闽之咽喉,控百粤之襟带”,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境内206、316国道、昌厦一级公路和福银高速公路交汇贯穿,在建的向莆铁路和济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规划中的阜鹰汕铁路及吉武铁路与向莆铁路在南城接轨,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全县有3460辆货运车常年奔走南北,形成物流大军。
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中,南城已显示出独有的魅力,形成了冶金机械、食品加工、建筑建材、服装鞋帽、医药化工等五大支柱产业,支撑着工业经济的提速发展。
这是一艘扬帆远航的大船。
南城县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
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37.75亿元,增长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7亿元,增长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亿元,增长24%;财政收入3.28亿元,增长3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16亿元、增长27.3%;实际利用外资
1234万美元,增长20.8%;外贸出口创汇达4432万美元,总量连续多年居全市前列;农民人均纯收入5174元,增长15.5%。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4.17亿元,增长27.3%;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22.6:40.2:37.2调整为20.7:44.3:35。
近年来,南城县先后被列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生态示范县、农村能源建设和长江中下游防护林工程重点县,1995年成为全省第一个“吨粮田”县。
这是一幅恢宏绚丽的画卷。
围绕“全力主攻两区(工业园区、城区),推进三大建设(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执政能力建设),三年确保财政收入翻番,五年实现全面进位”的目标,南城县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思路,大力实施“赶超型”发展战略,用如缘之笔描绘南城未来更加美好的蓝图;经过几年的努力,力争把南城建设成为人气旺盛的赣东商贸物流中心,富有特色的加工业制造基地,底蕴丰厚的文化名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山水城市。
南城县房地产业近年来也取得蓬勃发展,房地产价格顺应全国总体发展趋势稳中有升。
但经过国家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运行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中的非理性行为有所减少,逐步走向良性发展,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正在得到遏制。
通过加强金融监管,银行要加强对房地产贷款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信贷管理,防范贷款风险。
这些强有力的措施必将确保房地产市场稳健运行,使房地产价格遵循客观市场经济价值规律规范运作。
资溪县:
资溪县位于江西省东部、武夷山脉西麓,与福建省光泽县、本省资溪县、黎川县、金溪县、贵溪市相邻,介于北纬27°28′~27°55′、东经116°46′~117°17′之间,国土总面积1251平方公里,辖5镇2乡和5个国有林场,70个行政村,总人口12.6万人,人口密度87人/平方公里,是全省人口密度最小的县。
资溪方言属赣方言抚广片。
资溪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7.2%,生态环境极为优越,经中国环境监测中心站评价,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名列全国第7位。
境内有面积5.1万亩的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和总面积近30万亩的马头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近年来,资溪相继被评为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县和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绿色小康县、中国面包之乡、中国虎野化放归先锋保留地、中国生态旅游大县、中国十佳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大县、中国十佳原生态旅游大县,被专家誉为“华夏翡翠、人类绿舟”。
此外,大觉山景区入选“新赣鄱十景”,马头山自然保护区、大觉山大峡谷漂流入选“江西百景”,《江西省资溪县生态县建设规划》已正式通过省环保局组织的专家组论证。
资溪县房地产业近年来也取得蓬勃发展,房地产价格顺应全国总体发展趋势稳中有升。
但经过国家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运行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中的非理性行为有所减少,逐步走向良性发展,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正在得到遏制。
黎川县:黎川县位于江西省中偏东部,武夷山脉中段西麓(lù),与福建省的光泽、邵武、泰宁、建宁及本省的南城、南丰、资溪等七县(市)毗邻,福银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由赣入闽的东大门之一。
面积1728平方公里,辖6镇、8乡、1个垦殖场,总人口24.6万人,其中县城人口7万余人。
黎川资源丰富,现有耕地38万亩,林业用地19 0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66%,宜渔水面7.5万亩。
矿产资源以瓷土、花崮岩最为丰富,且品质优良,瓷土储量1200万吨,花岗岩储量300多万立方米,水能蕴藏量2.6万千瓦。
黎川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速生丰产林基地县”、“瘦肉型生猪基地县”、“优质水产基地县”、“食用菌生产基地县”,每年可提供商品粮10万吨、木材8万立方米、生猪18万头、水产品1万余吨。
黎川风景秀丽,素有“钟灵毓秀,黎明山川”之誉。
境内自然和人文景观奇特,岩泉国家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植物王国,动物天堂”;十里长街明清建筑保存完好;洲湖百年“船形古宅”国内罕见;福山寺、妙法寺、寿昌寺、喜山寺等福禄寿喜四大古寺和新丰桥、横港桥等景观建筑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文物保护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近年来,全县以福银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为契机,着力实施“突出一个重点(主攻工业、决战园区)、实现三大突破(工业化、城市化、新农村建设)、建设五大基地(承按闽台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盛地、日用陶瓷生产基地、服装鞋业生产基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沿海发达地区旅游休闲度假基地),确保财政收入三年翻番,五年翻两番,实现黎川在赣闽边际地区快速崛起的发展主战略,努力打造“实力黎川、活力黎川、魅力黎川、和谐黎川”,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2006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2%;财政总收入1.0968亿元,增
长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9亿元,增长3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2亿元,增长13.1%;农民人均纯收入3708.7 8元,比上年增加338.78元。
工业经济迅猛发展。
陶瓷、服装鞋业食品、木竹加工、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
县工业园区作为省级园区,规划面积13000亩,按照“两轴六园”的格局发展产业集群,规划陶瓷、服装鞋业、食品、医药、机械制造、高新技术等专业园,目前基本形成陶瓷园、鞋业园、食品园。
陶瓷工业是黎川的优势产业,全行业年产值达2.8亿元,有“江西第二瓷都”之称。
全县现有陶瓷企业16家,其中环球瓷业公司已成为全省陶瓷行业单个出口量最大的企业,康舒陶瓷公司生产的耐热瓷煲产量居全国第二位,九州陶瓷公司生产的卫生洁具填补了全省空白,目前,全行业拥有“江西省著名商标”2件、“江西省名牌产品”1个。
鞋业是黎川新兴的产业,近两年来,全县共引进制鞋企业12家,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安排就业上万人,年产值达5亿元。
农业产业化进程步伐加快。
种养殖业规模较大,以优质稻、烤烟、毛竹、食用菌、鳗鱼养殖为主的特色农业已具规模,尤其是烤烟生产从无到有,发展迅速,2007年,全县栽种烟叶14000余亩。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近年来,依托福银高速公路建设,黎川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按照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全县正着力推进国安大型生态旅游开发、城市新区等重点工程建设,城市框架迅速拉大,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切实加强城市综合管理,积极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连续四届获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县城”称号和首届“全省园林城市”称号。
进入“十一五”时期的黎川,正在赣闽边际地区快速崛起。
黎川县房地产业近年来也取得蓬勃发展,房地产价格顺应全国总体发展趋势稳中有升。
但经过国家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运行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中的非理性行为有所减少,逐步走向良性发展,房
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正在得到遏制。
通过加强金融监管,银行要加强对房地产贷款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信贷管理,防范贷款风险。
这些强有力的措施必将确保房地产市场稳健运行,使房地产价格遵循客观市场经济价值规律规范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