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生物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课第1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生物新课标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生物和生物圈”、“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基础上,让学生了解生物圈中的植物类群,教材内容在编排上遵循从细胞到个体再到群体、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材根据植物不同类群的繁殖特点和分类地位,将本章内容分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两节,因此学习《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节内容,不仅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同时也为今后的“光合作用”、“生物多样性”、“生物的分类”、“生物进化”等教学奠定了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初中生物教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本节课各个环节的知识结构相似,通过“生活环境──形态结构──与人类关系”这一主线将教学内容联成一体,教学内容与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紧密相联,[学情分析]
对农村的学生而言,绿色植物是生活环境中常见的,即使是藻类、苔藓和蕨类这三类低等植物,他们也不陌生,但是对于它们三者之间在形态和结构上有什么不同,与人类的关系如何却了解不多;再者,七年级学生刚接触生物学不久,
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都需进一步培养和改进。
因此,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农村乡土资源,让学生学之有物,进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将是本节教学的一大重点。
[设计思想]
按照课标“呵护好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生物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生物知识,树立开放的课程资源观念”这一要求,针对本节教材内容和农村学生的特点,本课教学采取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从大自然中来,到大自然中去”,体现乡土特色。
通过“课前采集──教师引导──实地教学──学生自学”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们在“观、思、探、读、讲、练”的课堂结构中轻松掌握基础知识,充分感受生物科学的无穷乐趣,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实验观察、自主探究、分析比较、提出问题、综合归纳、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情感目标
树立生物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增强爱护绿色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突出生物圈中,不同环境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
基本特征。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对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不同绿色植物的理解。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
能力。
[教法选择]
直观教学法、推理法、类比法、观察法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资源利用]
1、学生准备
(1)课前利用课余时间到大自然中观察各种绿色植物的生存状况和生存环境,并采集一些实物标本。
(2)搜集一些有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方面的资料。
2、教师准备
(1)泡涨海带、紫菜,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实物。
(2)制作ppt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
导学生
的苔藓植物,讨
引导学生认真观看并上台
物圈环境附:练习题
1、属于单细胞的藻类是()
A、衣藻
B、水绵
C、海带
D、紫菜
2、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是()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藻类植物
D、种子植物
3、某种植物体已经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但是不结种子,它应该归为()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种子植物
D、藻类植物
4、最容易找到苔藓的环境是()
A、向阳潮湿、无污染
B、背阴潮湿、无污染
C、背阴潮湿、有污染
D、向阳干燥、有污染
5、下列植物中植株比较高大的是()
A.衣藻
B. 墙藓
C. 葫芦藓
D.胎生狗脊
7、_______植物具有假根;__ _植物的茎大多横卧在地下生长;___ _____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板书设计]
藻类、苔藓、蕨类植物
环境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知识与农村生活较为贴近且知识点明确,知识内容相对较容易理解,农村生物教学资源丰富,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优势,让学生在宽松、民主、和谐的环境中自主性的构建知识,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又能充分领略大自然的奥妙,体会它们的神奇和美丽,也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然进行野外实地教学,安全是我们预先要考虑周全的问题。
针对农村中学的学生大多偏于胆小不善表述的特点,让他们尝试自己充当小老师上台讲述,既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又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但七年级的学生特别是农村校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还比较弱,教师要预先务设好一些人选,在没有人愿意主动当“小老师”的情况下,可采用提名推荐。
另外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问题的预设,特别是农村学生对蕨类植物的药用了解较多,教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
作为农村中学如何充分利用好自然资源,调动他们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改变生物学学习方式,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是作为一名农村生物教师要不断积极探讨和思考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