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智慧,做教师中的智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寻智慧,做教师中的智者
教师的教学境界可分为三种:即以教谋生和养家糊口的生存型,即我们常说的“教书匠”;体验人生和品味幸福的享受型,即“能师”;服务杜会和完善自我的发展型,即“人师”。

而所谓的能师,便是智慧型的教师,而要想达到如此境界,就需要教师不仅要有学问,而且具有教育智慧,在课堂上能够吃透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众所周知,智慧不同于理论,一般难以传授,也不同于技能,一般不能通过训练来学习。

因此,智慧是一种很特殊的才能。

要想拥有智慧,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做一个心态阳光的教师,能从教学中体验到幸福和快乐
教育教学工作很繁琐且单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

单调清苦的工作磨蚀了大多数教师的激情。

如果我们能换一种心态看生活:既然改变不了环境,那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因为不管什么工作,机械性的作业永远也做不出成绩来,机械的结果只能使工作越发无聊。

要想做出滋味做出成就来,就得用上智慧。

用上我们的智慧,让我们的价值在学生身上得到体现。

学生一个豁然开朗的眼神,家长一道道信任的目光,领导一句句肯定的话语,常常让我们感受到成就。

节日里学生的深情的问候,贺卡上学生真挚的祝福,马路上学生亲切的呼唤,时时让我们体会到幸福。

二、做一个知识专业的教师,能准确深入的把握教材
在教材的把握方面,智慧型的教师一般能做:深刻、独到、广博。

1、深刻。

表现在能够独立钻研、分析教材,能挖掘出教材的内涵。

只有深入,才能浅出。

把教材钻得深,道理就透彻,讲起课来就简单明了,能讲在点子上,正所谓一语解惑。

它决不是把教学简单化了,而是高效化了。

教书匠常常就不是把课上简单,而是上复杂了,常常把学生弄得无所适从。

2.独到。

独到者,独具慧眼也。

对教材有真知灼见,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

3.广博。

广博者,知识广阔博大也。

能师不仅是某一门学科领域的专家,也是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各个学科他都有所涉猎。

这样,讲起课来就会旁征博引,妙趣横生,时时让学生感受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奇效。

三、做一个有灵性和悟性的教师,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在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方面,主要表现为:
1.巧启发。

启发是有条件的。

就事论事、照本宣科,是谈不上启发的。

只有智慧的教师才善于激疑布惑,诱导学生向着未知领域探幽发微,把学生带进”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然后或抛砖引玉,或点拨指导,,或取喻明理,使学生对问题心领神会,如入幽微之境,突见”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2.富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

课堂教学充满变化和问题,任凭事先如何周密地设计,教师总会碰到许多新的”非预期性”的教学问题,若是对这些问题束手无策或处理不当,课堂教学就会陷入困境或僵局,甚至还会导致师生对抗。

面对偶然性问题和突发的意外情况,富有教育智慧的教师总能灵感闪现,奇思妙策在瞬间激活,从而机动灵活地加以处理。

教育机智就其实质而言乃是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技巧,其要诀是避其锋芒,欲扬先抑,欲进先退,变换角度,以智取胜。

表现在语言艺术上则是直话曲说,急话缓说,硬话软说,正话反说,严话宽说。

3.有绝招。

智慧型教师常常身怀绝招,其绝招是教学特长中的特长,是某种教学技艺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是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的境界。

如有的教师上数学课从不需要圆规、三角板,但能画出十分标准的几何图形;有的教师能信手在黑板上画出中国地图,令学生十分惊叹;有的教师幽默风趣、妙语连珠,常引得学生忍俊不禁,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领悟深刻的哲理,步入知识的殿堂。

4.善交流。

交流就是互相学习、共同讨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善于学习,善于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是智慧型教师的一大亮点。

共同讨论交流,益处很多。

首先,讨论交流交有助于相互启发,集思广益。

讨论中别人新颖的观点、奇特的思路都能给人以启迪。

其次,讨论交流有助于激发灵感。

讨论是思想的交换,在思想的碰撞之中能够产生灵感的火花,长期因扰个人的问题和疑惑往往在讨论之中迎刃而解。

最后,讨论交流有助于锻炼和提高思维能力。

在讨论中,激烈的思想交锋能够快速有效地增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敏捷性。

四、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底蕴
国家提出“科教兴国”,学校提出“科研兴校”、“把教育教学纳入科研轨道”,教师应该怎么办呢?如果只是单纯为了完成工作量,像传声筒一样去传递知识,死板地按照一个模子去塑造人,那自然就成了“教书匠”。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不断地探索钻研教材,那就是在研究教学内容;经常地了解学生,就是在研究学生;千方百计想办法把学生教会,培养好,就是在研究教育、教学规律。

如果能坚持把这些经验写下来,整理归类,那实际就是踏上了通向“科研型”的教师的道路。

另外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就是要多读书。

有人说:“读书不可以增长人生的长度,却能增长人生的宽度;读书不可以改变人生的起点,却能改变人生的终点。

” 要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必须多读书,读一些历史名著,读一些教育专著,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慢慢地欣赏,慢慢地吸收,让自己悄悄地成长。

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理想的教育世界是一个智慧的世界,理想的教师就是智慧的使者,它不但拥有智慧,而且慷慨地付出智慧,他在智慧的付出中收获智慧,他在教育的世界中收获人生的境界。

” 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追寻智慧,做一位富有智慧的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