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某校2021-2022学年-有答案-七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惠州市某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一、选择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做事情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找准重点和着力点。

B.教学中,老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洗耳恭听。

C.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对家庭成员行为、作风、操守的
有效约束。

D.中国历来不乏出色的工匠,如游刃有余的庖丁,刻木成鸟的鲁班……他们不仅是工
艺纯熟的技者,还是明法通道的智者。

2.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珠算“申遗”成功后,不少网友认为,珠算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是中华民族智慧
的结晶,应该加以发扬和传承。

(将“发扬”与“传承”互换位置)
B.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
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

(把“刻画”改为“描绘”)
C.我国自行设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在抗震救灾中大显身手。

(在“准确及时”后加上“的特点”)
D.《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
套汉语学习资料。

(删去“为”)
二、字词书写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kuān chang(________)。

(2)后来发生了fēn qí(________):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3)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dūo dūo bī rén(________)。

(4)尽头有一口shuǐ bō lín lín(________)的鱼塘。

三、句子默写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
(2)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

(《峨眉山月歌》)
(3)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夜上受降城闻笛》)
(4)《观沧海》抒发诗人吞吐日月星宿的万丈豪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次北固山下》中暗示世间新旧事物更替快的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表达
仿写句子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秋天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
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期
行________

至________
(2)去后乃

(3)相委
而去________

之________
(4)下车引

(2)“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
(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六、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
溥①幼即嗜学。

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以此也。

溥诗文敏捷。

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节选自《明史•列传》)
【注释】①张溥:明代著名文学家。

一生著作宏丰,精通诗词,尤擅散文、时论。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溥幼即嗜学/好学不倦
B.所读书必手抄/七手八脚
C.日沃汤数次/不见天日
D.如是者六七始已/大势已去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3)选文给你什么启示?用自己的话说说。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
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
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
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
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
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乡下去,小路上,
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

他们的
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选文第③④⑤⑥段描绘的依次是:春草图、_______________、春风图、
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中把“钻”改为“长”好吗?为什么?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
①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

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
因此更重了。

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
以及学杂费。

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
到学校去。

这一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竞赛费,所以父亲晚上又摸黑砍了一担
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到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②“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

”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

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听
了已经不下百遍了。

一阵阵轻微的冷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

有柔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疏忽就不见了。

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
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

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有些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

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山路静谧
而空蒙。

③不知不觉间,县城到了。

④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

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找买主。

由于担心耽
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了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

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

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
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

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

”“什么?昨天不还是
四块吗?”那人瞟了一眼父亲。

“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厚重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

“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让你搞这么厚重。

”那人没
有丝毫加钱的意思。

“今天下雪了,您看我多不容易,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
的口吻了。

⑤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那
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⑥风裹挟着雪吹过来,纸钞落到门槛前父亲的脚下。

父亲怔怔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
还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

等我走过去刚要把地上的钱捡起来,父亲忽然把我
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纸钞拾了起来,揣在怀里。

父亲弯腰
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一个零度角,头几乎触到了地上。

父亲站
起身来,对那人说:“多谢了!”然后转身拉着我默默离开。

⑦“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父亲。

因为要挑担,父亲出门的时候穿的有点少。

“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


⑧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了一片银白色。

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
送到学校去。

“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参加那个什么竞赛的。

可是老师说了,要
是获得好名次,将来能保送上北京的大学。

”眼看快到学校了,我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
里话。

我有点想哭了,眼睛湿湿的。

“竞赛好啊,爹和娘支持你。

要是能保送上大学,
那真要感谢老祖宗了。

”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这个愿望你
能帮我实现了。


⑨到了学校门口,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生怕它会飘
走似的,使劲地把书包捏了又捏。

“孩子,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精神与以往
大不一样,“等你将来有钱了,假使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
⑩“什么,爹?”
⑪“在你面前低头弯腰。


(1)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结合全文,根据例子填写下文。

第一部分(①),交代家境以及此次回家的原因;
第二部分(②~⑥),①_____________,并为一元钱而在买柴人面前失去尊严;
第三部分(⑦~⑪),叙述父亲一路送“我”到学校,不断的叮嘱“我”要好好学习,
②_____________。

(2)体会下面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那
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②到了学校门口,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生怕它会飘
走似的,使劲地把书包捏了又捏。

(3)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文中多次写到“风雪”,请说说设置这样的自然环境有何作用。

八、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母亲的爱,像一条长河。

她恬静,偶尔会泛起微微的涟漪;她清澈,可以看得见河底
的块块卵石;她轻柔,如春风缓缓送我前行。

请以“母爱”为话题,写出真情实感,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九、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

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
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

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

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
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

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
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

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
说空话。

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
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

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
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
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

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
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

(1)本段文字选自《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______》。

《朝花夕拾》是鲁迅描
写_______________(填内容)的散文,共_______________篇。

(2)作者在文中写“虫蛆”“鸷禽猛兽”的目的是什么?
(3)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这篇文章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广东省惠州市某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
【答案】
B
【考点】
成语的使用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

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
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

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
不符等。

【解答】
ACD.正确。

B.有误,洗耳恭听:恭敬地聆听,敬辞,用错了对象。

2.
【答案】
D
【考点】
病句修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D项,修改错误,本句属于句式杂糅,应去掉“为”“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资料”或者去
掉“的主要读者”,意思是:《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标准汉语》是为……编
写的一套汉语学习资料。

二、字词书写
【答案】
(1)宽敞
(2)分歧
(3)咄咄逼人
(4)水波粼粼
【考点】
字形
常见易错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需要注意“歧”的字形与“岐”区分开,“咄咄”和“粪粼粼”的偏旁可以结合意思识记。

三、句子默写
【答案】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2)思君不见下渝州
(3)不知何处吹芦管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此题考查的是名句的默写。

需要注意“藤”、“州”、“芦”的书写。

理解型默写(2)抓关键词“吞吐日月星宿的万丈豪情”,
(3)的
关键词是“新旧事物更替快”。

四、语言表达
【答案】
秋天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充满诗情画意;秋天就像上帝赋予人类的礼物,洋溢丰收的喜悦;
【考点】
文言文比较阅读
标点的辨析与用法
记叙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这道题既是续写又是仿写,要求学生对句子进行仔细分析品味,揣摩出句中所阐明的意义。

还要把握仿句的比喻修辞。

抓住前
例句“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的句式结构。

要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赞美春天充满活力
,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内容要与前一句相谐。

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五、课内阅读
【答案】
(1)(1)约定(2)才(3)舍弃(4)拉,牵拉
(2)“君”表示对对方的尊称,您。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家君”是谦称,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考点】
文言实词
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

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
要写出来。

“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为“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期”意思是“约定”。


去后乃至”翻译为“离开后朋友才到”,“乃”意思是“才”。

”相委而去”翻译为“却丢下别人
自己走”,“委”意思是“舍弃”。

“下车引之”翻译为“下车去拉元方”,“引”意思是“拉,牵拉”。

(2)此题考查的是对文言称谓的理解。

“君”表示对对方的尊称,可以翻译为“您”,
“尊君”表示对对方父亲的尊称,“家君”属于谦辞,是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这些都是
需要识记积累的。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

文中元方适时适当地指出了父亲友人的错误“日中
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有理有据,于是让父亲的友人意识到了自己
的错误,变得非常惭愧。

据此理解作答。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

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六、文言文阅读
【答案】
A
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只要勤奋苦学并持之以恒,终会有所成就。

【考点】
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
参考译文:
张溥从小就热爱学习,他所读过的书一定亲手抄写,抄一遍再朗读一遍,读过之后就
把它烧掉,再抄,这样持续了六七遍才停止。

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

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浸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

张溥写
诗作文思路敏捷,各方人士问他索取诗文,他不打草稿,当着客人的面挥笔就写,一
会儿就写好了,因为这个原因他在当时很有名气。

【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
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

A.学习/学习;
B.用手/手;
C.每天/太阳;
D.停止/已经。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

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
子割裂开。

句意为:他不打草稿,当着客人的面挥笔就写,一会儿就写好了,因为这
个他在当时很有名气。

故句子断为: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

从文章介绍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张溥的成功与他年幼时
的抄录书本是离不开的,他用这种反复抄录的方法,达到记忆深刻的效果,所以阅读
的启示可围绕着成功与辛苦的付出来阐述。

如:我们要学习张溥,勤奋学习,认真刻
苦等。

答案:(1)A(2)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3)只要勤奋苦学并
持之以恒,终会有所成就。

七、现代文阅读
【答案】
(1)春花图,春雨图
(2)拟人、反复。

表达了作者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和春天即将到来时的喜悦心情。

(3)不好。

“钻”字用得好,表现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

将“钻”字换成“长”字就平淡了,既没有顽强的生命力了,语言也不形象生动了。

【考点】
记叙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修辞手法及作用
春(朱自清)
赏析文章语言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阅读选段可知,第③段描绘了春天小草的生长,描绘了一幅春草图;第④段着力描绘了春天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景象,描绘了一幅春花图;第⑤段描绘了春风的轻柔、温暖,描绘了一幅春风图;第⑥段主要描写了春天的雨细密、连绵,还有雨中的人,写出春雨中和平安宁的气象,渲染了春雨沐浴的温馨,描绘了一幅春雨图。

(2)“盼望着,盼望着”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突出强调了作者盼望春天到
来的急切心情;“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天拟人化,
突出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因春天即将到来而喜悦的心情。

(3)从“钻”字的表达效果上来分析,“钻”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草破土而
出的挤劲,表现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长”字只是表达一般的生长状态,体现不出这
个效果。

将“钻”字换成“长”字就平淡了,既没有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形象生动。

因此,“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中把“钻”改为“长”不好。

【答案】
(1)①叙述父亲带着“我”求人买柴,②并诉说了他渴望得到尊重的愿望
(2)①运用“掏”“摸”“抓”“扔”运用了动作的细节描写,准确传神地写出了买柴人给父
亲钱时的不耐烦及对父亲的不满、冷漠和鄙薄,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小气、无礼的小市
民形象。

②运用了动作的细节描写,准确传神地写出了父亲对钱的重视和细心,刻画了一个关
爱儿子的父亲的形象。

(3)①父亲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

他靠砍柴、卖柴给孩子赚生活费和学杂费,不辞辛苦。

②父亲是一个坚忍的人。

他为给孩子挣竞赛费,恳求买柴人;面对鄙薄,仍弯腰
捡起扔在地上的钱,能委曲求全。

③父亲是一个教子有方的人。

他懂得保护孩子的自尊,鼓励孩子好好读书,教育孩子尊重他人,重言传身教。

(4)①对故事情节的展开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②为父子二人的活动提供了特定背景。

③间接地烘托了父亲的人物形象。

④营造出清冷、凝重的氛围,增强了文章的感
染力。

【考点】
环境描写方法及作用
鉴赏文学形象
梳理故事情节
赏析文章语言
小说阅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根据文章第④段“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找买主”“今天下雪了,您看我多
不容易,就加一块吧”以及第⑥段“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一个零度角,头几乎触
到了地上”可知第②~⑥段叙述父亲带着“我”求人买柴,并为一元钱而在买柴人面前失
去尊严;从第⑧段“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实现了”可知第⑦~⑪段叙述父亲一路送“我”到学校,不断的叮嘱“我”要好好学习,并诉说了他渴望得到尊
重的愿望。

(2)①画线词语“掏”“摸”“抓”“扔”都是动词,写的是买柴人给父亲钱时的动作。

“摸”
动作缓慢,显示他掏钱很不情愿;而从父亲手中取过钱的“抓”,可看出动作迅速而有
力度,且带有几分怒气;再到“扔”,则怒火完全表露,且带有对父亲的鄙视,表现的
是对父亲的冷漠和轻视,从中也能看出买柴人的轻慢和无礼。

据此结合句子分析即可。

②画线词语“掏”“塞”“捏”都是动词,运用了动作的细节描写,写的是父亲对钱的重视和细心。

“好像生怕它会飘走似的”给“塞”赋予了一层“重视”的含义,“捏”可以看出父亲的重视。

准确传神地写出了父亲对钱的重视和细心,刻画了一个关爱儿子的父亲的形象。

(3)细读文章,从父亲“砍柴、卖柴”的行为可看出他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从父亲面
对买柴人轻慢、无礼的态度而忍辱负重可看出他是一个为了孩子能够委曲求全的人;
从父亲鼓励“我”好好读书和“你最好不要让他……在你面前低头弯腰”的教育可看出他
还是一个教子有方的人。

(4)文中多次写到“风雪”,题干已指明是自然环境描写,因此要结合自然环境描写的
一般作用(渲染、烘托、反衬等),再联系本文的主题、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作者的情
感倾向去正确解答。

首先“风雪”这种恶劣的天气正是父子二人活动的特定背景;其次
也正是因为风雪天气,才更能体现父亲卖柴赚钱这一举动的感人以及父子二人所处环
境氛围的清冷、凝重;最后父亲的形象也更多的是从卖柴这件事中体现出来的。

如文
中的第②段“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有些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就以雪大
来衬托父亲卖柴路上的艰辛。

第⑧段“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了一片银白色”
与前文呼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衬托了父亲对“我”深沉的爱。

据此分析该环境描写
的作用即可。

八、作文
【答案】
符合题意即可。

范文:
品读母爱
亲情,人间至情,母爱,人间至爱。

充满母爱的日子里给了我无尽的感动,它像一首
悦耳的音乐,那动听的旋律流入心底
的刹那,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感觉。

总以为母亲不爱我,总以为母爱实在遥不可及,好想投入母亲的怀抱,好想投入母亲
的怀抱,好想再去寻找幼时的温暖
,然而事事不一定如人所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