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鸡泽县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鸡泽县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李暖暖从家里跑了。

②李暖暖是跟她爸赌气走的。

原因很简单,她已经快混完大学,马上就可以拿到毕业证了,理所当然地要求她身份显赫的爸爸给她找一份好工作。

李暖暖的爸爸说:“你做梦吧。


③李暖暖去的地方,是甘肃和青海交界的一个小地方。

那也不是李暖暖盲目跑去的,学校早就动员他们去西部做志愿者,李暖暖只是一赌气报了名而已。

④半年后,在李暖暖她妈也就是我二婶的要求下,我决定趁着出差的机会去看看她。

可以想像我的行李有多重,大包小包的包裹里,竟然还有果冻和巧克力。

李暖暖的妈妈说,那是李暖暖最爱吃的。

没办法,我就拖着几大袋子的零食上火车,下火车,转大巴,下大巴,再转小公共汽车,结果还要步行三公里。

那里全是土路,又刚刚下过雨,泥泞得根本抬不动脚。

⑤而就在我决定扔掉那个装果冻的袋子时,碰到一个赶着毛驴车的男人,得知我找李暖暖,他二话没说就把我连人带东西全放在毛驴车上。

剩下的那两公里路,他一直在跟我说李暖暖,恭敬地一口一个小李老师。

半个小时后,他将我带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镇,来到了李暖暖教书的学校。

⑥下课了,许多孩子跑出来。

男人跟一个孩子说了什么,那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小男孩飞快地跑进一间教室,拉了一个女孩出来。

⑦女孩穿简单的黑色纯棉T恤和黑色牛仔裤,乌黑的头发短而整齐。

她抬起头来看我。

那个瞬间,我看清了女孩的面容。

我心疼了。

我的堂妹李暖暖,她黑了,瘦了,她还剪掉了她一直最最喜欢的长头发。

⑧“李大强!”李暖暖在呆了片刻后大喊一声,一把就抱住了我。

身边那些孩子不明所以然,在我们拥抱的时候,哄笑着围在了一起。

等李暖暖终于从我怀里抬起头时,我看到她哭了。

⑨那天下午,李暖暖在镇上最好的一家饭店招待了我,还有她的三个学生。

李暖暖说,他们是班上最穷的孩子,可能只有春节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肉。

那顿饭,我几乎吃不下去,只陪她一起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地吃着。

我说再要两个菜,却被她制止了,她小声说:“我不想让他们知道别人可以生活得很优越,也不想让他们为此过早地自卑。


⑩吃过饭,李暖暖叮嘱几个孩子回家,然后我们回到了她的宿舍。

李暖暖说,这是全校最好的房子,窗子是玻璃的。

墙壁显然是刚刷过不久,不均匀的白色石灰覆盖不住曾经的许多污渍。

“暖暖,”我说,“反正也快半年了,你跟我回去吧。

”她摇头,很坚决地说:“不行,我答应了这些孩子,一定把他们送到初中!”
⑾李暖暖的班里有32个学生,从她上课的第一天起,第一排的第一个孩子,拿了一个鸡蛋给她,说是她妈让拿的。

第二天,第一排第二个孩子也拿了一个鸡蛋给她,那是个羞涩的男孩,给她鸡蛋时脸红红的,不说话……结果32个孩子每天都轮流着拿鸡蛋给她。

她以为鸡蛋都是大人让拿过来的,直到有一天,她收到第34个鸡蛋的那天,那个羞涩的不说话的男孩第二次给她鸡蛋,而男孩的奶奶找到了学校告状,说孙子偷家里的鸡蛋。

这时她才知道了真相:为了留住她,那些孩子商定,每天送她一个鸡蛋。

那个男孩叫路生,早早就没了父母,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
⑾那天,她抱着那个脏兮兮的男孩放声大哭。

在牛奶巧克力中长大的李暖暖,隐藏在心底23年的爱心,被34个鸡蛋瞬间唤醒了。

⑾晚上,我和李暖暖在屋里分那些果冻和巧克力。

她分得非常仔细,专注的样子很像一个给孩子分食物的母亲。

⑾第二天,李暖暖把我送到车站。

在车站,李暖暖一直叮嘱我回去要给她集资,说:“越多越好,没钱给东西也行,给什么要什么。

”然后,依旧怨怨地说:“跟我爸要,就说我需要20万赎身。


⑾我答应着,心里始终酸酸的。

李暖暖,她认真了,她在认真地过着她现在的生活。

我知道有一天,李暖暖会离开那里,回到她曾经生活的地方,可是回来的,已经不会再是曾经的李暖暖。

她爸说,等到暖暖回来,我要让她去她想去的地方……
⑾我把这话传给李暖暖,她呵呵地笑,说:“这老头,我原谅他了。


(有删减)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细腻、生动的笔触,叙述了大学生李暖暖的支教经历,娓娓道来,情节看似简单,但蕴含着-种温暖人心的正能量。

B. 李暖暖制止“我”再点两个菜,突出了她心思细密的特点,也清晰地反映了她对社会上的极度贫富不均怀有深深的怨愤。

C. 小说标题简洁醒目,吸引读者,“在她收到第34个鸡蛋的那天”,谜底揭开,孩子们的行为感动了李暖暖,使她决心留下来。

D. 李暖暖说:“跟我爸爸要,就说我需要20万赎身。

”其实她并不是真的感觉被这里拘禁,而是想给当地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第一段单句成行,为下文情节的发展设置了悬念,也为主人公李暖暖后来的性格发展奠定了基调。

B. 小说采用了有限视角,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李暖暖的故事,使事件真实可信,拉近了小说和读者的距离。

C. 小说巧用插叙,补充情节,“原本,李暖暖和她爸爸赌气……”这一部分,交代了李暖暖决心支教到底的原
因。

D. 小说以小见大,现实性强。

主要扣住当前青年人心理成长过程中的叛逆问题,也涉及父母对孩子如何教育的问题。

3. 小说第四五两段写到了“我”去看李暖暖时的路途境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 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意图,有人认为抒写的是师生情的真挚,有人认为反映的是青年人的成长。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鲁迅历时十余年完成的《中国小说史略》(以下简称《史略》),是中国学术史上较早的古代小说专门史之一。

除了继承中国传统学术的校勘考证方法之外,《史略》还对西方近现代学术方法进行了有效借鉴。

首先,鲁迅重视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尝试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分析中国古代小说的某些现象。

对于《世说新语》,鲁迅认为“汉末士流,已重品目,声名成毁,决于片言”,正因为这样的社会环境,《世说新语》才会“成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关于宋传奇与唐传奇的不同,鲁迅认为前者“大抵托之古事,不敢及近”,因为“宋好劝惩,摭实而泥,飞动之致,眇不可期,传奇命脉,至斯以绝”。

正是由于宋朝较唐朝重理念,尚说教,好教训,所以宋传奇必然立论“高尚”,强求劝诫,缺少世俗气和人情味,缺少唐传奇的生气和活力。

其次,鲁迅重视核心概念的阐释。

在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中,他在考证的基础上率先阐明了小说概念的内涵。

他认为中国古代小说的概念到了唐传奇时才真正孕育成熟,“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鲁迅认为唐传奇真正具备了小说“有意识地讲故事”的特征,而且为了讲好故事,开始注重语言和修辞的“文辞华艳”“叙述宛转”等“主体性”元素,并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文体。

再次,鲁迅运用西方近代科学研究的归纳方法,对中国古代小说进行较为科学的分类并总结其特点。

对于魏晋六朝小说,鲁迅用“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进行分类;对宋代的短篇白话小说,用“话本”和“拟话本”予以命名;对明清小说,则用“人情小说”“神魔小说”“讽刺小说”“狭邪小说”和“谴责小说”分类。

这样的归纳,不但对浩繁的中国古代小说进行了区分,而且较为准确地概括了中国古代小说内容或形式上的特点。

鲁迅对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阐明了小说与社会的关系,厘清了古代小说概念内涵,归纳分析了其类型和特点,从而使中国古代小说史的书写核心概念明确,研究体系规范,学科意识突出。

鲁迅在《史略》中所形成的方法论,对其后的中国文学史撰写和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现代学术意义上的中国文学史学科的建立做出了贡献,可谓泽被后世。

游国恩的《中国文学史讲义》就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史略》方法论的影响,也注重社会环境对文学现象和文学风格的影响,游国恩认为,谈玄之风的流行导致了魏晋文学重辞藻、尚韵律的诗赋风格。

今天,鲁迅当年所期盼的“大家动手,研究戏剧的写戏剧史,研究诗的写诗史,研究汉的写汉,研究唐的写唐”之局面早已实现,在中国文学史的撰写、出版和研究已经呈现出雨后春笋般的繁盛局面时,在当下中国文学史研究面临着“文学史研究立足中国本位”的命题时,我们不应忘记《史略》在中国文学史发韌期所做出的贡献。

(摘编自刘东方《<中国小说史略>的传世价值》)
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略》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学术的校勘考证方法,还融合了西方各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对此后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B.鲁迅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分析《世说新语》成为“名士教科书”的原因,认为是当时“读书人非常重视品评声名的好坏,全在于只言片语”的社会环境使然。

C.鲁迅厘清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概念内涵,较为准确地概括了中国古代小说内容及形式上的特点,明确了古代小说史书写的核心概念。

D.游国恩在《中国文学史讲义》中对魏晋文学诗赋风格形成原因的分析,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史略》方法论的影响。

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主体部分分论点层层递进,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史略》对西方近现代学术方法的有效借鉴。

B.文章第二段采用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手法,列举了宋传奇的一些缺点,进而阐述了唐传奇比宋传奇更富有生气和活力。

C.文章第四段通过引述鲁迅对古代小说分类或命名的具体做法,论证了鲁迅运用西方归纳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小说是具有价值的。

D.文章结尾着重分析了《史略》的研究方法对后世中国文学史撰写和研究的重要影响,凸显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史略》是中国学术史上最早的论述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的专著,为中国文学史学科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B.古代小说从六朝的粗陈梗概演进到唐传奇的“文辞华艳”“叙述宛转”,标志着古代小说从萌芽走向成熟。

C.鲁迅历时十余年完成的《史略》对中国古代小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此中国古代小说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D.当下中国文学史研究面临着“立足中国本位”的命题,需要我们从《史略》中获取启示,思考其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迟桂花
郁达夫
刚在北平住了个把月,重回到上海的翌日,收到一封从杭州翁家山翁某某所发的挂号信。

我立时就想起了那位多年不相闻问的旧同学老翁。

家里的人劝我上杭州去旅行一趟,去吃吃他的喜酒。

第二天午后两点钟的时候,我已经到了杭州城站,雇车上翁家山去了。

我到了四眼井下车,从背后吹来了一阵微风,里面竟含满着一种说不出的撩人的桂花香气。

我惊异起来:“原来这儿到这时候还有桂花?”
约莫离他家还有半箭路远时候,我就喘着气放大了喉咙叫了起来:“喂,老翁!老翁!则生!翁则生!”
开门出来答应的是一个比翁则生略高三五分的,身体强健,两颊微红,看起来约莫有二十四五的一位女性。

她脸上涨起了一层红晕,一双大眼睛眨了几眨,很腼腆地对我一笑。

当然她是则生的妹妹无疑了。

忽而背后门外老远的就飞来了几声叫声:“老郁!老郁!你来得真快!”
在则生的娘端给我的茶里,我又闻到了一种令人欲醉的桂花香气。

则生对我说:“这茶叶里的还是第一次开的早桂,现在在开的迟桂花,才有味哩!因为开得迟,所以日子也经得久。


我们两人谈谈笑笑,我就提到了他的这一回的喜事。

“在我是无可无不可的,对这事情最起劲的,倒是我的那位年老的娘。

可是我妹妹莲儿,近来,似乎是很不高兴的样子。

她看到了我们这里的婚事热闹,无论如何,总免不得要想起她凄凉的身世的:她的丈夫染上了恶习,后来染了疾病死掉了,她还多了个克夫的罪名。

并且最重要,仿佛是她觉得自己今后的寄身无处。

你来得正好,顺便也可以劝劝她。

我想明朝一早就叫她陪你出去玩去,省得她在家里一个人在暗中受苦。

第二天吃过了早餐,我让则生的妹妹带路,走出了他们的大门。

早晨的空气,实在澄鲜得可爱。

太阳已经升高了,山路两旁的细草上,露水还没有干,而一味清凉触鼻的绿色草气,和入在桂花香味之中,闻了好象是宿梦也能摇醒的样子。

因为今天有一天的时间,可以供我们消磨,所以我就走得特别的慢。

这里看看,那里看看的看个不住。

我们慢慢的谈着天,走着路,爬上了龙井狮子峰下的一处平坦的山顶。

我在一块大岩石上坐下,凝视着苍空的一角,痴想了许久。

我想起小说中的一个极可爱的生长在原野里的天真的女性,而她的结果却不大好。

“你一声也不响的在那里想什么?”“是在想我的将来如何的和他们同住么?”
她的这句反问,又是非常的率真而自然,满以为我是在为她设想的样子。

我沉默着把头点了几点,而眼睛里却酸溜溜的觉得有点热起来了。

我说:“以后请你当我作你大哥一样那么的看待,你若有急有难,有不了的事情,我总情愿代替着你。


“好,我们是已经决定了,我们将永久地结作兄妹。


我侧眼向她一看,像发现奇迹一般,忽而在她的脸上看出了一层一点儿忧虑也没有的满含着未来的希望和信任的光耀来。

她腼腆地开始问我说:“那我以后叫你什么呢?”
“你叫则生叫什么,就叫我也叫什么好了。


“那么———大哥!”
大哥这两个字,是很急速的紧连着叫出来的,听到了我的一声高声的“啊!”的应声之后,她就涨了脸,大笑着跑上前面去了,一面跑,一面她又回转头来,“大哥!”“大哥!”的接连叫了我好几声。

回到翁家山的时候,太阳已经悬在北高峰与天竺山的两峰之间了。

他们的屋里,早已挂上了满堂的灯彩。

九月十二的那一天结婚正日,大家整整忙了一天。

婚礼上,媒人硬要拖我出来,代表来宾,说几句话。

我推辞不得,就恭祝他们:
“则生前天对我说,桂花开得愈迟愈好,因为开得迟,所以经得日子久。

现在两位的结婚,比较起平常的结婚年龄来,似乎是觉得大一点了,但结婚结得迟,日子也一定经得久。

等到明年这个时候,再一同来吃他们的喜酒。


当这一日的中间,我时时刻刻在注意偷看则生的妹妹的脸色。

她笑的时候,真是乐得难耐似的完全是很自然的样子。

翌日,我离开翁家山去乘早上的特别快车赶回上海。

火车微动了,他们兄妹随车往前走了许多步,我叫他们说:
“则生!莲!再见,再见!但愿我们都是迟桂花!”
(有删改)
8.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品以细节传神,文中“她脸上涨起了一层红晕”“眼睛里却酸溜溜的觉得有点热起来了”,都是以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心理。

B. 则生想让“我”劝劝莲儿,以免莲儿触景生情,内心感伤,而“我”内心也愿意,“我”和则生都替莲儿着想,表现了人物的善良。

C. 在则生的婚礼上,媒人硬要拉“我”出来代表来宾讲几句,既说明他清楚“我”和则生的关系亲密,又说明当地人思想陈旧。

D. 作品叙述舒缓,表达质朴自然,语言具有散文般的清新和流畅,但叙述中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

9. 文中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0. 小说以“迟桂花”为标题,有什么深刻意蕴?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广家世世受射。

孝文帝十四年,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

取旗,显功名昌邑下。

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

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

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

”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令士皆纵马卧。

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夜半时,引兵而去。

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

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

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

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广必生致之。

”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

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

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于是至汉。

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

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减)
11.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天下无双,自负其能秦贪,负其强
B. 单于素闻广贤素与副张胜相知
C. 夜半时,引兵而去引赵使者蔺相如
D. 大军不知广所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射,古代“六艺”之一,即《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

“射”是杀敌卫国的技术,也是修身养性的活动。

B. 孝文帝,北魏拓跋宏谥号。

谥号是古代根据帝王、诸侯、大臣、后妃等人的生平事迹和品德修养给予的褒贬性评价。

C. 转,古代官职调动的术语,表官职变动的词还有“迁”“徙”“调”等。

如《张衡传》“再迁为太史令”的“迁”意为升任。

D. 平旦,是古代十二时辰的称谓之一,指3时至5时。

古人根据天色把夜间分为黄昏、人定、夜半、鸡鸣、平旦五个时辰。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广擅长骑射。

具有一身高强的射技,从军抗击匈奴,因善于骑射而杀敌颇多;在后来的战场上,他的射箭技能也常发挥作用。

B. 李广有勇有谋。

跟随太尉攻打吴楚叛军,夺得叛军旗帜;何奴入侵上郡,他让士兵们都放开马迷惑胡骑,临危不乱,胆略超人。

C. 李广遭际不顺。

雁门关兵败,被匈奴活捉,后凭借胆识,逃脱归汉;因军队损失惨重,被处以死刑,后经他人帮助被贬为庶民。

D. 李广仁爱士卒。

他廉洁爱人,得到赏赐总是分给部属;生活中先人后己,尤其是与士卒同甘共苦,是颇受官兵爱戴的将领。

1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2)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3)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5.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 首联写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从仰视和俯视的角度写出秋天的萧杀与空旷。

B. 颈联概括了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的生活,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落笔表达出诗人长年飘泊孤独悲秋之情。

C. 尾联写白发日多,因病断饮,时世艰难是诗人潦倒不堪的根源,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跃然纸上。

D. 本诗前四句重在写景,后四句重在抒情。

全诗画面凄凉,不见亮色,语言凝练,情感深沉。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陈情表》里李密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__。

”来表现自己的“孤苦伶仃”。

(3)《归去来兮辞》深信自己为官错误,归隐正确之语的句子是“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7.为组织好研讨活动,年级学生会决定邀请本校相关研究领域的老师给予指导,下面是其邀请函正文的部分内容,其中有四处表达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①为提升同学们的文学鉴赏能力,②陶冶审美情操,③我们将围绕以“列夫·托尔斯泰小说”研究为主题,④操办一场专题研讨会。

⑤您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在贵校获得了极高的声誉,⑥深受学生喜爱和敬佩。

在此,⑦我们特邀您担任此次活动的指导老师,⑧衷心希望您能从百忙之中拨冗抽身出席,⑨恭候您莅临指导。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8.下图是某市水务局的标识,请根据这一标识,完成下列题目。

(1)用简洁语言描述图案。

(2)概括该标识所蕴含的寓意。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假期里,来自北京中学、北京市第十三中分校、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等七所学校的几名学生发出倡议,号召广大中小学生“放下手机、拿起纸笔、见字如面”,用文字表达对师长、对亲友的情感,分享、体悟、传递祝福。

倡议发出后,出现了各种声音。

有同学认为:提笔写信,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沉潜的态度。

有同学认为:提笔写信,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丰盈的心灵。

也有同学认为:时代在发展,通信方式在进步,一个电话、一条短信就能解决的问题,何必要大费周章呢?还有同学认为:写信只是一种通讯方式而已,写信要费时,送信要费力,收信要等待,这种费时、费力、费工夫的事不做也罢。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