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C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共3题;共36分)
1. (9分) (2016高二下·瑞昌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人类要求装饰的动机,人类学家认为是最原始的。

人类学家以这样的事实告诉我们:在大多数原始民族中,有不穿衣服的民族,而没有不装饰的民族。

我们人类在年幼的时候,喜欢在颈项上围着草珠,或野花环之类的东西,在帽子上插一片羽毛,在身上涂些泥土或色彩。

人猿在行走的时候,带着一根绳子,一块破布,一片草皮,或一条枝杈。

他们使用此种“挂布披荆”的办法,以增加自身的快乐。

无疑的,他们这种举动,与人类具有同一目的——是对于装饰发生兴趣的表示。

人类喜爱装饰的倾向,不但在增加自身的快感,还在扮演一个角色,如同做一种游戏般,激动一些群众,博得同情。

这种美化自己,以引起别人的赞慕的行为,为装饰的主要目的。

但是除了满足自己快乐之外,还含有供人欣赏,以激起人与人间之感情交流的作用。

这种原始民族和年幼儿童,无意为了名誉金钱,而获得的愉快之情,是最初的艺术表现。

这个装饰的动机,渐渐普遍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时候,就产生艺术运动。

这种艺术运动,有静的和动的两类,腓赫纳说:“前一类的艺术,是经过静态去求快感的,另一类的艺术是经过动态或转变的形式去求快感的。

所以在前者,是借着静物的变形或结合,来完成艺术家的目的,而后者,是用身体的运动和时间的变迁,来完成艺术家的目的。

”我们现在就是从静的艺术——造型艺术中的装饰艺术,来做一番研讨。

人既直立了,两手就可以用来抓东西撕东西,同时也就感觉到了东西的质的坚柔,形的大小的区别,并且可以用手将东西堆、砌、聚、散。

久而久之,就有人在坚柔、大小、堆砌、聚散之间,加以变形或结合。

另外一方面,人的两手养成了拥抱、推拒、攀援、攻击的能力,这些举动一有节奏,就能唤起运动的快感。

我们现在要研究的是前一种,用手在东西的坚柔、大小、堆砌、聚散之间,加以变形或结合的艺术。

我们晓得,虎和鹰,也能用爪抓东西撕东西,猿和熊,也能用足拥抱、推拒、攀援、攻击,但是它们的动作,仅止于此。

不能有意识地,按照美的法则,加以变形或结合,更不能自主地去产生一种有节奏的运动。

人就不同了,除了生存之外,还要求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下去。

因为狩猎和日常操作的训练,从劳动中感到力的均衡,和肌肉的有节奏的运动,所以在工作停止之后,假使身体中蓄积的力量无处发散的时候,就想要摇动身体,手舞足蹈起来,以求满足均衡和节奏的快感。

单是手舞足蹈,还不够满足“自我扩张”的心理欲求,必须要有悦目的形色,悦耳的声音,伴衬起来,方可在自然界中显出人的伟大。

于是在装饰方面,第一步先让自己的身体满足这个要求。

最初以动物的皮毛之类,来补缀心灵上的缺陷。

然而人的自尊心,使他发觉了这样的装饰,至多是与禽兽为伍,而不够表现主宰者气魄的时候,智慧的艺术家们,发明了裸体上涂绘色彩的手法,虽然还是模拟着禽兽的羽毛、斑纹、色彩,但已非完全模仿,而是将原形加以变化和结合。

人类狂热的理想,超出自然之限止,用燧石贝壳等尖锐之物,在肌肤上割划,形成了点子和曲直线的浮像。

这种惊人的装饰方法,表示出人类的克服自然的坚强意志和有意识的创作的力量。

这种为了装饰而愿意忍受痛苦的欲求,可以说是人类向自然环境示威的一种自大心的透露。

人没有禽兽般美丽的皮和羽毛,是人类的缺点。

也就是因为有了这个缺点,才会激起装饰的欲求,而发展为最高的理想。

假使我们人类没有这种理想,那我们的生活方式,到现在依然在阴暗的壁洞中,茹毛饮血做万世的野人,所以说人类之有装饰,是人类进化的表象。

(选自雷圭元《图案与人生》,有删节)
(1)
下列和“装饰”相关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人类学家认为人类要求装饰的动机是最原始的,这一点可以从大多数原始民族中各民族都有装饰的行为上得到证明。

B . 人类喜爱装饰的倾向,不仅可以增加自身的快感,还在于可以如同做一种游戏般扮演一个角色,激动一些群众,博得同情。

C . 最初的艺术表现是一种原始民族和年幼儿童无意于名誉金钱的愉快之情。

当装饰的动机,渐渐普遍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时候,就产生了艺术运动。

D . 装饰具有供人欣赏,以激起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的作用。

它的目的就是为了美化自己,以引起别人的赞慕。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虎和鹰,猿和熊等动物能完成人类的一些动作,但不能按照美的法则有意识地变形或结合,因此,也就不能自主地产生一种有节奏的运动。

B . 艺术运动分成动和静两种形式,造型艺术中的装饰艺术属于后者,借着静物的变形或结合来完成艺术家的
目的。

C . 人猿会使用“挂布披荆”的办法,来增加自身的快乐,这种举动与人类具有同一目的,也就是表示对装饰发生兴趣。

D . 为了满足均衡和节奏的快感,在工作停止之后,假如身体中蓄积的力量无法发散,人们就会想要手舞足蹈起来。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艺术家们并不是完全模仿禽兽的羽毛、斑纹和色彩,而是将原形加以变化和结合,但是用这种裸体上涂绘色彩的手法,还不够表现主宰者的气魄。

B . 手舞足蹈不够满足“自我扩张”的心理欲求,只有悦目的形色,悦耳的声音,才可以显出人的伟大。

在装饰方面,首先就是让身体满足这个要求。

C . 为了向自然环境示威,人类甘愿忍受痛苦,用燧石贝壳等尖锐之物在肌肤上割划,形成了点子和曲直线的浮像。

D . 人类拥有装饰是人类进化的表象,人类对装饰的最高理想,是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的条件之一。

2. (12分) (2019高二下·淄川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共享经济”的概念早在1978年就由美国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和琼•斯潘思提出,最近几年这一经济现象开始流行,主要包括一个由第三方创建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市场平台。

这个第三方可以是商业机构、组织或者政府,个体借助这些平台,交换闲置物品,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或者筹集资金。

(摘编自曾响铃《“共享经济”改变了什么》,《大众日报》2015年7月22日)
材料二:
共享经济的本质,是借助互联网手段,满足迥异的个性化需求,最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不难看出,创新的不只是交易方式、交易对象,更是共享的价值理念。

因而,同传统经济模式相比,共享经济带有天然的社交和情感方面的需求,同时也蕴藏由此而生的风险。

有调查指出,约39.9%的受访者对拼车服务的安全有所顾虑;在私厨服务
领域,69.1%的受访者表示不相信陌生人。

信任和理解,已经成为共享经济成长过程难以回避的命题。

单车的乱停乱放,让中国再一次成为“自行车王国”;网约车与传统出租车的利益纷争,在多个城市的街头上演;知识的分享,对原创内容的保护和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等等。

共享经济的发展,给治理带来了更多的难题。

(摘编自盛玉雷《共享经济如何优雅走向明天》,《人民日报》2017年1月19日)
材料三:
图1: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重点领域市场交易额增速
图2: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主要领域融资额
(摘编自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共享经济:从起步期向成长期加速转型——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8)》,《光明日报》2018年3月29日)
材料四:
共享经济是近年来的经济亮点。

以共享住宿领域为例,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共享经济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共享住宿发展报告2018》,目前我国主要共享住宿平台的房源数量已达300万套,去年接待房客7600万人次。

平台
上的房东、管家、摄影师等服务者人数约为200万人,基本上每增加1个房东,就能带动2个兼职就业。

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乡村民宿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之一。

(摘编自佘颖《共享经济需厘清行业底线》,《经济日报》2018年5月18日)
材料五:
虽然欧盟多次强调对于共享经济要予以支持,但是现实情况中各地对共享经济的接受程度各不相同。

比如,伦敦对共享经济的包容程度就远高于其他地区。

根据每日邮报的报道,英国拥有全球十分之一的共享经济业务,高于法国、西班牙和德国的总和。

与英国不同,欧洲一些国家因为缺少适用于共享经济的监管条款,而抵制了共享经济的扩张。

其中,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等地的法院宣布,对Uber这类非专业司机驾驶服务的推广是违法的。

此外,巴黎、阿姆斯特丹等地也已开始针对“共享住宿”收取税费。

(摘编自《共享经济治理:历史镜鉴与域外经验》,《国家治理周刊》总第137期2017年5月7日)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本质上,共享经济能满足迥异的个性化需求,最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但未必创新交易方式、交易对象。

B . 共享经济可以被理解为,个体借助机构、组织和政府等第三方平台,交换闲置物品、分享经验或筹集资金。

C . 从交易额增速和融资额来看,知识技能、生活服务和房屋住宿位居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众多领域前三甲。

D . 共享住宿以300万套房满足7600万人住,不仅盘活了现有房源,而且吸纳了管家、摄影师等人员就业。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共享经济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在欧洲地区,英国共享经济业务领先于法国和德国。

B . “共享经济”这一概念由外国学者提出,但跟欧洲一些国家相比,最近几年我国共享经济实践较为丰富。

C . 在2017年,医疗分享的融资额相对较小,但是其交易额的增速却较快,这显示出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D . 共享经济比传统经济更具有社交和情感方面的需求,其生产、销售等环节都带有体验并及时改进的优势。

(3)对于我国发展共享经济,你认为应如何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 (15分) (2019高二上·北仑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缙云的古风
鲍尔吉·原野
①在缙云,我喜欢仰面看天空的云。

这里多山,朵朵白云围绕山峰,缠绵不走。

虽然我知道缙云的地名不关云的事,它是轩辕黄帝的号。

史记记载,黄帝又曰缙云氏。

当年黄帝氏族从西北高原迁移到古越族聚集的浙江中部,建立了以缙云为名的方国。

唐武周时代,即公元696年,县名改为缙云。

但是地名有云,来客难免要往天空张望。

这几天雨歇,天上一派好云。

白云似城垣,如马队,浩浩荡荡地川流而过。

它们在地上的随从则是迂回奔走的好溪。

好溪也是一个好名字,在江河前面直接加一个好字,恐怕只有缙云。

水利万物而莫争,当然好。

②前面说黄帝在这里建立了缙云国,是传说。

而史书记载,三国时期,公元239年,缙云人在海拔1200多米的古方山上修建了一口方塘,即水库,距今已有1700多年,是浙江最早的山区水利工程。

你没法想象,在那么高的地方,人们穿过陡峭的山路去修一个水库。

③缙云人崇拜山,当地方言把山称作山娘,他们把崇山峻岭看做母亲。

乡间秋收,农民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祭山娘。

筑路造屋,开工之前也要祭山娘。

缙云人认为,山上的鸟兽草木是山娘的子孙,土地是山娘的皮肉,不得随意毁伤。

这真是可爱的传统,用现在的话说叫做环保,实为共生。

在这里,哪家人屋里如果爬进了蛇,当地人不会把蛇打死,而要点上熏香把它熏跑。

缙云人上山垦田,人站高处,锄头放在下面,由下往上挖;而不能对着山头举起锄头,以兹表达对于山娘乃至大地的崇敬。

④说到缙云的山,自然要说鼎湖峰。

传说轩辕黄帝当年来此地,相中的就是这座鼎湖峰,于是定居于此,并把这座山命名为缙云山,也就是黄帝山。

黄帝在鼎湖峰顶上铸鼎炼丹,最后驾龙升天去也。

之后,缙云成为古时江南祭祀轩辕黄帝的中心。

⑤鼎湖峰拔地而起,上下同圆。

它固然是一座山,但把它叫做石柱更合宜。

在苍翠的山峦之中,在好溪的喧哗声里,突兀而立的鼎湖峰引人遐想。

我第一眼看到鼎湖峰,便觉人类的渺小,只能站在地面上仰之望之,如果环绕此峰观察一下该有多好。

再一想,飞鸟幸福啊,它们可以围着鼎湖峰飞无数圈,累了在上面栖息。

⑥期望环峰飞翔的人,不光我一个。

宋代诗人柳绅初到缙云时,惊叹于鼎湖峰的雄奇,留下一首诗:“独出诸峰表,周围百丈圆。

千寻雄镇地,万仞上摩天。

湖浪动星际,莲花生日边。

终当驾云鹤,绝顶会群仙。

”他想象自己骑着云中的仙鹤,到达鼎湖峰绝顶,去拜会群仙。

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也曾为鼎湖峰所倾倒。

南朝宋永初三年,谢灵运出任永嘉太守。

他赴任路上经过缙云,改乘竹筏,走好溪水路。

他在《归途赋》中叹曰:“漾百里之清潭,见千仞之孤石。

历古今而常在,经盛衰而不易。

”在《游名山志》中,谢灵运再度写到鼎湖峰“缙云山孤石干云,可高三百丈,黄帝炼丹于此”。

好风景经过谢灵运的夸赞,传播士林,咏叹缙云的诗篇越来越多。

李白在长诗《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的开篇写道“缙云川谷难,石门最可观。

瀑布挂北斗,莫穷此水端”。

神往鼎湖峰的大
诗人还有白居易。

唐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来缙云一游。

他听说鼎湖峰顶有黄帝置鼎而塌陷形成的湖,湖上生莲。

他想,倘若劲风吹过,峰顶的湖水会不会随风而落,形成高天散雨的奇观呢?白居易为此留下一首诗:“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

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

”我做不出这样的好诗,但比古贤幸运的是可以坐缆车观望鼎湖峰。

缆车在山峰后方,一路攀升到山顶,可窥见鼎湖峰顶全貌。

放眼望去,几近梦幻。

⑦鼎湖峰边上的苍龙峡口,东晋时即建有祭祀黄帝的缙云堂,它是有史记载以来江南最早祭祀黄帝的建筑。

唐乾元间,经缙云县第一任太守李阳冰奏准,缙云堂改名黄帝祠宇,李阳冰题写篆额。

李阳冰的篆书与李斯并称“小篆二李”。

这些年,逢清明节与重阳节,当地都要举办规模宏大的祭祀。

重阳节由地方政府主持公祭,清明节则是民祭黄帝的节日。

⑧我喜欢考究方言,尽管并没有语言学的基础。

我十分崇拜被称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的赵元任,他同时又是音乐家与作家。

他写的自述,让人百读不厌。

赵元任通33种汉语方言,可以用口技的方法,模仿一个人从北京出发,周游全国,从东北返回的经历,用各地方言表述那里的风土人情与特产。

方言实为历史的活化石。

我跟缙云人聊天,发现这里的方言遗存着明清之前的古语,或许还有古越国的语言。

比如他们把“人”称之为“丁”,一如汉代的称呼。

小伙子,他们称“后生丁”。

“大丁”指成年人,“老髯丁”是老人。

称“女孩子”为“婉转尼”,过门的新媳妇叫“新妇”,与《陌上桑》的称谓一样。

唐宋时期的词语也保留在当地农民的言谈中。

“走过去”这句话,当地人发音“往过克”。

“去”的读音为“克”,这是明代以前的发音。

明清之后的汉语,名词后面爱加“子”字,比如桌子,椅子。

而缙云只叫桌、椅,不加“子”,保留明代以前的读法。

从他们语言的古朴,想到缙云的百姓把山称之为山娘,认为鼎湖峰是黄帝炼丹的道场;而他们的语言中又保留着好多古音,这就是文化,文化应该源远流长,有山水和人的血脉气息。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07月06日第11版)
(1)全文为什么以缙云的地名开头?
(2)简析文中第六段的写法。

(3)分析本文语言上的特征。

(4)分析标题中“古风”的具体内涵及作为标题的好处。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共3题;共34分)
4. (19.0分) (2019高三上·广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温峤,字太真。

性聪敏,有识量,博学能属文。

风仪秀整,美于谈论。

散骑常侍庾敳有重名,而颇聚敛,峤举
奏之,京都振肃。

后举秀才。

属二都①倾覆,社稷绝祀。

元帝初镇江左,乃以为左长史,檄告华夷,奉表劝进。

后迁太子中庶子。

及在东宫,深见宠遇,太子与为布衣之交。

明帝即位,帝亲而倚之,甚为王敦所忌,因请为左司马。

敦阻兵不朝,多行陵纵。

峤知其终不悟,于是谬为设敬、综其府事干说密谋以附其欲。

会丹杨尹缺,表补丹杨尹。

峤得还都,乃具奏敦之逆谋,请先为之备。

及敦构逆,王含、钱凤奄至都下,峤烧硃雀桁以挫其锋,帝怒之,峤曰:“今宿卫寡弱,征兵表至,若贼豕突,危及社稷,陛下何惜一桥?”贼果不得渡。

峤自率众与贼夹水战击王含败之复督刘遐追钱凤于江宁事平封建宁县开国公赐绢五千四百匹进号前将军帝疾笃,峤与王导、郗鉴、庾亮等同受顾命。

时历阳太守苏峻藏匿亡命,朝廷疑之。

峤闻苏峻之征也,虑必有变,求还朝以备不虞,不听。

未几而苏峻果反,遣督护王愆期、西阳太守邓岳、鄱阳内史纪瞻等率舟师赴难。

及京师倾覆,峤闻之号恸。

人有候之者,悲哭相对。

俄而庾亮来奔,宣太后诏,进峤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峤曰:“今日之急,殄寇为先,未效勋庸而逆受荣宠,非所闻也。

何以示天下乎!”固辞不受。

时亮虽奔败,峤每推崇之,分兵给亮。

遣王愆期等要陶侃同赴国难,侃恨不受顾命,不许。

峤初从之,后复固请侃行。

侃许之,遣督护龚登率兵诣峤。

及贼灭,拜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封始安郡公,邑三千户。

(节选自《晋书·温峤传》)
【注释】二都:指晋朝的洛阳、长安二都。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峤自率众与贼夹水战击王含/败之/复督刘遐/追钱凤于江宁/事平/封建宁县开国公/赐绢五千四百匹/进号前将军/
B . 峤自率众与贼夹水战击/王含败之/复督刘遐追钱凤于江宁事/平封建宁县/开国公赐绢五千四百匹/进号前将军/
C . 峤自率众与贼夹水战/击王含/败之/复督刘遐/追钱凤于江宁/事平/封建宁县/开国公赐绢五千四百匹/进号前将军/
D . 峤自率众与贼夹水战/击王含/败之/复督刘遐追钱凤于江宁/事平/封建宁县开国公/赐绢五千四百匹/进号前将军/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社稷,土神和谷神的合称。

古代君主每年要祭土神和谷神,后来“社稷”就借指国家。

B . 华夷,原指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族与其周边的少数民族,后来也借指中国和外国.
C . 顾命,指新帝登基后托以辅政重任的大臣,他们手握大权,甚至可以决定新帝的废立。

D . 三司,在唐代之前,指太尉、司徒、司空三公,是当时朝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温峤为人刚正,无惧权势。

面对声名威重的权贵,他虽身无功名,却毅然检举上报以匡正清明,此举使得京都之人大受震动.
B . 温矫机智聪慧,颇有军事才能,无论是王敦构逆还是苏峻谋反,他都提出要提前防备,都能身先士卒,巧用计策,大败叛军。

C . 温峤忠心为国,不重名利。

苏峻反叛,他马上派部驰援;京师沦陷,他恸哭;太后嘉赏他,他以大敌当前,功业未建为由推辞。

D . 温峤顾全大局,颇有识量。

庾亮兵败而来,温峤仍敬重他,并分派兵卒给他;陶侃因己私推却责任,温峤劝说他承担救国大任。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及在东宫,深见宠遇,太子与为布衣之交。

译文:等到他到了东宫,深受太子宠信重用,太子和他建立了平民一般不分尊卑的友情。

B . 于是谬为设敬,综其府事,干说密谋,以附其欲。

译文:于是伪装对他敬重,综理他府中的事务,进言献计献策,来附和他的想法.
C . 峤闻苏峻之征也,虑必有变,求还朝以备不虞,不听。

译文:温峤听到了苏峻出兵了,担心会有变故,请求回朝以防不测,不能听任事态发展。

D . 今日之急,殄寇为先,未效勋庸而逆受荣宠,非所闻也。

译文:今日这样危急,应以消灭贼寇为先,我未能呈献功勋而蒙受荣宠,这是从未听闻过的。

5. (9.0分) (2019高二上·宾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和无咎韵(注)
陆游
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韩元吉,字无咎,南宋许昌人,与陆游友善,多有唱和。

陆游通判镇江时,韩无咎从江西来镇江探母,陆游与其交游两月。

《浣溪沙》作于韩无咎即将离开镇江之际。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玉瓶”指酒瓶,首句是说因为将要与友人分别,词人就邀约友人一起话别、喝酒。

B . “夕阳”是所见之景,“吹角”是所听之声,视听结合,定格离别的画面。

C . “吹角”点出了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正与金对峙。

D . 尾句中的“客”指词人自己客居镇江,“无伴怕君行”点出诗歌写作主题。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6. (6分)(2017·浙江模拟)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靡有朝矣。

(《诗经•氓》)
(2)
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驽马十驾,________。

(荀子《劝学》)
(4)
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___。

(张溥《五人墓碑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共3题;共20分)
7. (9分) (2016高三上·德州月考) 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杜甫和白居易的对联。

要求:上下联各为12字,语意连贯,符合人物和对联的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只填序号。

①诗史数千言②浔阳千尺水③春水群鸥野老心④怅触天涯迁谪恨
⑤草堂三五里⑥枫叶四弦秋⑦秋天一鹄先生骨⑧勾留江上别离情
(1)
杜甫上联________ 下联________
(2)
白居易:上联________ 下联________
8. (5分) (2019高三上·浙江模拟) 筷子,不光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常用的餐具,它还是中国人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

如送朋友,寓意“平等友爱、和睦相处”。

请根据筷子的外形、功用等特点分别写出筷子“送新婚夫妇”“送合作伙伴”的寓意并说明理由。

①送新婚夫妇
②送合作伙伴
9. (6分) (2020高二上·荔湾期末) 根据甲、乙两图,补写出下面语段中的两处句子。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20个字。

在传统消费链路中,从产品研发到销售,①________,影响力有限;而在消费者导向消费链路中,②________,起主导作用。

四、写作(60分) (共1题;共60分)
10. (60分)(2019·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