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PEST模型的国际咨询行业分析概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NSTRUCTION ECONOMY
2011年第10期(总第348期
发达国家的经验显示,总承包模式由于其综合程度高,因而对工程咨询业务的需求依赖度也相对较高,咨询业务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工程建设的质量,决定承包企业的利润和效益。
在国际市场上,工程咨询作为技术含量高的一项服务,对国际承包商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而且工程咨询行业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影响该国承包商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
因此,大力发展国际工程咨询业务,提升该领域的执业水平、执业声誉与执业影响力,对于开拓国际工程业务,意义不言而喻。
1我国国际工程咨询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与国外工程市场联系日益紧密,工程咨询行业也日益受到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影响,并不断发生深刻的变化。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将工程咨询界定为“智力密集型服务行业”。
此后虽然经历了2000年前后的工程咨询行业改制转企,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观念、体制、市场等多方面的原因,就国际工程咨询这一业务而言,其技术水平、企业和业务规模等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尚未形成独立的产业形态,其业务形式也只是表现
为中国工程咨询业中的涉外业务。
由于我国国际工程咨询起步晚,能力弱,也造成了我国施工企业在国际工程市场上许多项目承包,特别是一些大型、综合性项目总承包业务的机会流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我国海外工程承包业务的深层次开拓与发展。
然而从当前的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看,传统的低层次的劳务输出型工程承包正逐步让位于带资承包、咨询与技术承包、BOT等新兴承包方式。
而项目的规模化、综合化,对承包商的技术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战。
从标书文件编制到可行性分析,从项目设计到融资、建设、监理、运行等,与传统业务模式相比,承包商角色已经发生巨变。
国际工程由于其环境复杂,影响因素较多,导致发、承包商都对工程咨询业务有很强的依赖性。
就承包方而言,
甚至出现了与一些大型咨询公司相互融合的状况。
上述这些情况,都是我们在研究国际工程咨询时应予以注意的。
2
我国国际工程咨询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2.1
承包商对于国际工程咨询业务的认识不足
由于传统观念和市场条件的限制,加之对国际工程咨询业缺乏系统的研究,目前国内对工程咨询概念在认识与
[摘
要]
在分析我国国际工程咨询行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影响国际工程咨询发展的因素进行梳理,并结合运用SWOT-PEST矩阵分析,从政策支持、整合创新、提高国际化程度、加快适应性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发展国际工程咨询行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际工程咨询;SWOT-PEST ;分析;措施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nent development of uiteinational engineering consultation in China,anal -ys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ing SWOT-PEST matrix analysis,puts fbiwaid some unpiovement measures from the aspects of policy suppoitantegiation and umovationjncieasing the inteina -tional degree,suitability peisomiel tiaming.
Key words:inteinational engineeimg consultation;SWOT-PEST;analysis;measuie 冲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51X (201110-0017-03
基于SWOT-PEST模型的
国际咨询行业分析
■李
惟1,胡
杨2
(1•长安大学电控学院,陕西西安7100612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1(作者简介]
李惟,女,生于1969生,陕西西安人,工程师,教师。
行业发展论坛17
CONSTRUCTION ECONOMY
2011年第10期(总第348期
理解上都存在较大的局限性,社会和业主对工程咨询行业
的了解和认识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
相比国际工程承
包,国际工程咨询业务往往仅被视为工程设计的延伸。
一
些承包商不能全面理解国际工程咨询的涵义和优越性,
亦不能从开发项目的功能、结构、文化、生态、环境、环保、
交通等方面进行周详考量,仍停留在简单的工程施工承包思维上。
这显然不能适应国际工
程承包的发展趋势与现实要求,这对于获取准确的工程经济指标,辨别和规避项目承包风
险,较好把握投标报价以及掌控工程质量都是不利的。
2.2缺乏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业务能力偏低
国际工程咨询业务要求对承包工程全过程提供高层
次、高智力的咨询和管理服务,这就意味着其从业人员应该具有专业精、外语好、懂法律、熟悉国际规则的复合型素质。
一些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工程咨询企业,都拥有一批技术理论水平高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涉及项目规划、可行性研究乃至工程设计、设备采购、施工监理等各项业务,可提供制定招标文件,审查承包商的施工组织方案等全过程服务。
而在我国,由于高校专业设置、教育体制等原因,加之社会认识、企业人才培养与使用等方面的导向偏差,使得专业精、外语好、懂法律、熟悉国际规则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成熟较为艰难;国际工程咨询所需的高
素质工程项目管理人才、通晓国际标准的高级商务管理人才更是缺乏。
因此,就开展国际工程咨询业务而言,目
前我国很多咨询企业的现有工程技术人员远达不到国际工程咨询业发展的需要。
另外,由于国内相当一部分工程咨询专业人才缺少国际工程从业资质,无法参与国际工程,由此带来执业经验积累的欠缺,也妨碍了国际工程咨询业务的开展。
2.3企业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
工程咨询企业属于智力密集型企业、与传统意义的
施工企业有本质上的区别。
近年来虽然随着市场的发展和观念的逐渐改变,我国出台了相关工程承包贷款担保等一些优惠政策,在资金方面对开拓国际工程总承包市场形成一些支
持,但总的数额有限,加之社会对工程咨询企业定位理解上的偏差,贷款支持较难顾及咨询单位。
另外, 贷款审批程序复杂,耗时过长,一些制度安排不能适应境外企业对资金的要求,诸多原因造成国际工程咨询业务资金困难、对发展的约束较大。
2.4业务比较单一,企业信息不灵
我国的工程咨询业务一般停留在工程前期可行性报
告编制,招投标报价控制等业务方面,其范围相对国际工
程咨询的全过程服务活动,存在相对单一的问题。
另外,
咨询企业由于规模、实力等原因,少有驻外机构,与客户联系不足,信息获得渠道有限,加之外文翻译能力不足,从而造成信息不灵,信息滞后。
3国际工程咨询的SWOT-PEST分析
SWOT-PEST矩阵是一种战略分析方法,利用它可以把影响国际工程咨询发展的政治(P、经济(E、社会
(S、技术(T等因素放到统一的框架内进行系统的
SWOT分析(见表1,辨别出影响国际工程咨询发展的关键因素,从而为其发展提供战略性的决策,促进其发展。
对表1中影响我国国际工程咨询行业发展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可知:
①政策法规对于国际工程咨询行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行业发展的先决条件。
政府的调控以及外交政策、工程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规政策都直接影响着工程咨询行业的业务量及规模的大小。
②趋好的经济环境对于国际工程咨询业务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并有利于提
升业务量与行业利润,但由于我国大多企业受限于资金不足、
融资渠道狭窄等,对大型带资项目的承包存在一定的困
难。
③由于国际工程的特殊性,其工程所在国的社会文化
背景、风俗习惯等因素对于业务影响重大,往往成为决定工程承包成败的关键。
而工程咨询行业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也对我国工程咨询企业“走出去”并“立得住”提出表1国际工程咨询的SWOT-PEST分析
PEST
SWOT
政策法规因素
(Political
经济因素
(Economic
社会文化因素
(Social
技术因素
(Technological S(优势
2001年以来国家出台多项
鼓励政策。
国内经济发展快速,促进工程
咨询单位进一步发展。
对外承包工程业务量逐步增加,
工程咨询企业国际化程度提高。
w(劣势
国外政策缺乏宽松的协调
机制,要求严格。
工程承包单位在国际工程上利润低,对该类业务投入不大。
在国外受制约因素多,与国外大型咨询公司差距较大。
起步晚、内部体制问题较
多。
0(机遇
工程咨询人员充分利用国
内外市场发展的有利条
件,多方位开展咨询业务。
对外承包工程对咨询业务需
求量逐渐增大。
咨询业务经验逐渐得到积累、对
国外文化,语言,政策等了解增
多。
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技
术,加强适应性改革。
T(挑战
全面、系统、准确了解国外
政策环境、市场环境。
咨询行业融资受制因素较多,
业务运作风险较大。
行业竞争激烈,国际工程管理严
格。
行业整合、重组、形成强势
企业,培养核心竞争力。
行业发展论坛
18
CONSTRUCTION ECONOMY
2011年第10期(总第348期
了更高的挑战。
④在技术方面,我国工程咨询行业的劣势不容小觑,企业组织结构及经营机制问题以及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匮乏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但也应该看到我国工程咨询业
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国际工程经验的逐步积累,也存在一定的优势和机遇。
利用这些优势和机遇,加快国际化发展进程,通过整合、重组尽快完成企业转型,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以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是现阶段乃至未来—段时间我国国际工程咨询企业谋划的重点。
4
加快我国国际工程咨询业发展的对策
4.1
国家从宏观、政策层面加大对行业发展的支持
由于国际工程咨询业务的特殊性,需要国家从宏观层面对开展国际工程咨询业务给予必要的扶持。
如在贷款担保方面开设绿色审查通道,加快审批速度,帮助企业把项目投标、运行所需资金尽快到位。
其次,在工程咨询单位的设立条件、业务范围、经济权利及法律责任等方面制定更具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保证工程咨询业健康发展。
第三,鉴于国际工程咨询属于高层次知识服务行业,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应在促进国际交流、促进人才培养成长等方面提供政策指导与支持。
第四,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工程咨询协会利用其地位、声誉和影响,直接出面或组织会员单位承接咨询项目,行业协会的作用发挥得比较充分,我国可借鉴其成熟的经验,充分利用工程咨询行业协会的平台优势,在行业指导、监督、协调、管理方面发挥作用。
4.2
适应国际工程咨询发展趋势,加强行业整合
工程咨询企业以提供辅助决策、过程管理为其执业特色、其咨询活动既不同于项目建设主体的直接投资活动,也不同于承包商的直接生产活动。
主要发达国家的工程咨询业务活动,业务领域宽,从业人员数量多,有较为完善的行业法规。
与发达国家相对成熟的同业相比,我国工程咨询企业总体存在着规模偏小、专业不精、特色不够鲜明、创新不足等问题,与独立地提供全过程技术性、管理性服务的咨询服务主体的国际化定位存在一定的差距。
从业务规模看,我国工程咨询从业人员近百万人,但国际工程合同额、营业额、利润和国际市场占有率等、相对份额都偏小。
因此,加快行业的组织结构调整和行业
整合,按照有利于为项目全过程提供咨询服务的执业趋势与导向,尽快组建和扶持一批大型、实力型工程咨询公司,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实力集合,对我国开展国际工程咨询业务意义重大。
4.3
提高行业国际化程度,增强开拓国际咨询业务的能力
咨询行业的国际化程度与水平决定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能力,反映其能力与水平有三个重要指标G国际工
程咨询公司的国际化绩效(International Revenue as a peicentage of Total
Revenue ,IRTR o这一指标反映公司收入的国际化程度,以公司国际收入(International Revenue ,IR占总收入(Total Revenue ,TR比例作定量衡量。
(2公司的国际业务分布指数(Index of Busmess Distribute ,IBD,以公司经营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数量为计分指标。
(3公司的专业领域分布指数(Index of Specialized Fields ,ISF o即按公司涉及的每个专业为指标进行计算得出相应的指数[7]。
这三个指标之和即可反应该咨询公司的国际化程度。
根据上述指标分析可找出该公司在推行国际化战略中存在的不足,对症下药加以改进。
4.4
勇于、善于创新,提升快速反应能力
工程咨询服务是服务传递、知识流动的动态过程。
知识、
信息、人才是整个知识服务创新的三要素,这三要素相互促进和不断更新,推动行业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企业核心能力是在企业各种技术和技能有机组合与协调中形成的,因而,在工程技术寿命周期不断缩短和需求日益多样化的市场竞争中,只有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
工程咨询业务很容易受到来自政策、服务对象、竞争等关键因素的影响,因此,建立适应市场的快速反应机制,提升快速反应能力,是企业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和获胜的法宝之一。
鉴于此,企业在进行快速反应机制设计时应重点关注下列要素:一是关注政策、法制环境的变化;二是关注国际工程咨询对服务对象、服务形式、服务要求的变化;三是关注竞争对手的变化。
为确保国际工程咨询业务的开展,国际工程咨询企业还应建立健全快速的信息采集渠道,信息处理、应对与反馈机制,以支撑企业有效的决策与业务运行。
薑[参考文献]
[1]邓俊杰•浅论国际承包工程的市场开拓[J]•江西建材,2008(4:179-180. [2]陈英成.工程咨询企业“走出去”的现状与问题[J].国际经
济合作,2004(8:4-6.
[3]张爽.我国工程咨询国际化发展对策[J].交通科技与经
济,2005(5:64-65.
[4]彭伟.浅议宏观调控与工程咨询业的健康发展[J].中国工
程咨询,2004(5:12-13.
[5]李铭.工程咨询企业的竞争力分析[J].现代商业、2008
(5:84-85.
[6]雷全立,陈丽岩.中国工程承包公司国际化指标体系研
究[J]•建筑经济,2004(6:53-57.
[7]俞海彬.我国工程咨询企业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差距及相
应策略[J]•决策&信息,2008(&22.
行业发展论坛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