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岗职业康复培训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岗职业康复培训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定崗职业康复培训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作用情况。

方法选择我院从2011年10月到2013年10月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

在观察组进行定岗职业培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干预前与干预后0.5年、1年以及2年的PSP总分情况。

结论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干预前与对照组患者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的评定(PSP)总分情况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后的0.5年、1年以及2年的PSP总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

结论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定岗职业康复培训具有比较明显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值得广泛运用。

标签:定岗职业;康复培训;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迁延性疾病,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大部分患者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情况[1]。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思维贫乏、情感冷漠以及意志活动衰退等认知功能以及社会功能的衰退[2]。

对于此类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并不能根治,只有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才是根本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研究分析采取定岗职业康复培训对于患者的训练效果。

现将研究资料结果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从2011年10月到2013年10月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

在观察组中,男20例,女15例。

患者年龄23~42岁,平均年龄为(33.5±5.3)岁。

患者病程6~14年,平均病程为(10.4±3.26)年。

住院时间为(78
2.4±98.5)d。

在对照组中,男19例,女16例。

患者年龄22~41岁,平均年龄为(34.8±6.7)岁。

患者病程7~15年,平均病程为(9.9±
3.44)年。

住院时间为(796.1±99.7)d。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情况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者都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标准CCMD-3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只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采取抗精神药物结合定岗职业康复训练。

观察组患者由经过培训的专职康复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为卫生保洁、洗衣缝纫、餐具清洁消毒等等,在患者培训后进行定岗职业康复训练。

1.3 疗效评定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的0.5年、1年以及2年进行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的评定(PSP)。

PSP有四个维度和一个总分。

四个维度分别评估患者四个功能:①社会中有用的活动,主要为工作和学习;②个人和社会的关系;③自我照料;④干扰和攻击行为[3]。

患者在完成了四个维度
的评定之后,得出PSP总分。

PSP为1~100分的单项评定量表,有相等的10个等级,从功能良好乃至优秀(91~100分)到完全丧失社会功能并有危险(1~10分)均可以使用。

分数越高,患者的人际社会功能越好[4]。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X±s表示,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干预前与对照组患者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的评定(PSP)总分情况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后的0.5年、1年以及2年的SPS总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

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PSP总分比较(X±s,分)
组别干预前治疗0.5年治疗1年治疗2年观察组(n=35)
37.4±9.66 49.7±11.56△61.4±13.56△73.5±15.07△对照组(n=35)
35.2±10.5 38.2±10.94 41.6±11.13 43.3±12.54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对患者精神健康造成很大伤害的精神性疾病,目前对于此类疾病大部分患者在治疗后,仍然会出现复发情况以及慢性进展现象。

患者通常表现为情感淡漠、思维贫乏以及意志减退等,从而进一步导致社会功能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的衰退,严重患者可能会导致精神残疾[5]。

以目前的医疗技术,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药物治疗仍然没有比较明显的效果,而本次研究采取定岗职业康复训练方法,通过对患者卫生保洁、洗衣缝纫、餐具清洁消毒等方面的培训,患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后的0.5年、1年以及2年的SPS总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

可见,定岗职业康复对于患者的社会功能具有很大的提高,在观察组的35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能够回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6]。

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训练主要在医院内或者社区内进行,发达国家的康复训练主要在社区内进行,我国因为国情等方面还主要为医院内进行康复训练,在院内可以模拟社会生活区来提高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7]。

综上所述,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定岗职业康复培训具有比较明显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值得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宋红,郭咏,万艳萍.定岗职业康复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宁夏医学杂志,2011,33(04): 371-372.
[2]蒋维维.小组工作中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人际能力训练改善康复生活质量作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4,07: 78-78,110.
[3]唐兢,吴克明,刘德安,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教育对患者精神症状和功能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3,12(03): 216-218.
[4]马厚辉,杨丽,周喜凤,等.希望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观察[J].内科,2013,8(06): 607-608.
[5]张倬秋,申文武,陈颖,等.精神分裂症“一体化”康复模式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康复, 2013,28(06): 477-479.
[6]唐兢,吴克明,刘德安,等.家庭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的研究[J].医药前沿,2013,01: 68-69.
[7]唐兢,吴克明,刘德安,等.社区-家庭康复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分析[J].上海医药,2013,08: 60-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