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I)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I)
一、单项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道路旁植树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
C.正常的人耳只能听到20Hz~2000Hz之间的声音
D.声源的振幅相同,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响度也相同
2.下列关于运动的描述,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
A.地球绕着太阳转
B.太阳从东方升起
C.跳伞运动员看着大地向自己飞来
D.坐在车上的小明同学看着树木向后移动
3.如图所示的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B.白光通过三棱镜
C.手影的形成D.水中倒影
4.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
C.秋天,早晨草木上露珠的形成
D.冬天,湖面的水结成冰
5.小猫在平静的池塘边欣赏自己在水中的像,图中正确的是()
6.下列关于自然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
B.夏天的傍晚,草叶上的露珠是熔化形成的
C.秋天,浓雾消散是汽化现象
D.北方的冬天,树枝上的雾凇是凝固形成的
7.下列现象中,对关于紫外线应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人民币的防伪利用了紫外线的荧光作用
B.适当照射太阳光可以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
C.经常在太阳光下晒晒衣物,可以起到杀菌消毒作用
D.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紫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1分,满分21分)
8.汽化的两种方式是和,汽化要热.
9.如图所示,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平面镜放在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过去,镜子比白纸(选填“亮”或“暗”),这是由于光在镜子上发生了反射的原因(选填“镜面”或“漫”).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反射的缘故.
10.实施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是飞机在高空撤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于是高空水蒸气便成小冰晶或
成小水滴,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1.冬天,用手握着温度计底部测量气温,可能会使测量结果偏(选填“高”“不影响”或“低”).几种常见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如表所示,在测量沸水的温度,可选择(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在测量黑龙江省冬季气温,可选择(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
物质水银酒精
熔点/℃﹣39 ﹣117
沸点/℃357 78
12.(2015•佛山)如图所示是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中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其物质的熔化过程需要min.
13.如图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的像.
14.如图所示是电冰箱工作原理图.电冰箱工作原理是利用制冷剂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冷冻室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边.制冷剂在冷冻室中发生,在冷凝器中发生(填物态变化名称),并在冷凝器中(填“吸热”或“放热”).
三、作图题(共1小题,满分8分)
15.(1)在图甲画出中入射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2)如图乙,S为某发光点,SO是它发出的其中一条光线.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入射光线SO的反射光线.
(3)如图丙所示的光路图中,分别填入合适的透镜.
(4)如图丁所示,请根据已知光线,完成光路图.
四、实验题(共3小题,满分22分)
16.如图所示的是小刚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的实验装置.
(1)选用的实验器材除平面镜、纸板、激光电筒、彩笔外,还需要,小刚同学利用器材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入射角i 反射角r
1 30°30°
2 45°45°
3 60°60°
(2)从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至少写出两条);
①;②.
(3)当把纸板B向后折时,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内.
(4)如果入射光线垂直射向镜面,则反射角是.如果让光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镜面上,那么它被反射后就会逆着用原来的入射光的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5)光的反射现象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请你列举一例:.
17.(6分)小东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甲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3)分析图丙所示图象,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4)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5)小东觉得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偏长,请你给她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6)实验完成后,小东撤去酒精灯,发现水未立即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合理即可).
18.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B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B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像与物大小.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白纸板做光屏,则光屏上(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 的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填“虚”或“实”).
(4)如果将蜡烛A 向靠近玻璃板的方向移动,则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为使实验顺利进行,镜面与桌面必须,最好在(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6)实验结束后,小明无意间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的电子钟的像如图乙所示,这时的时间是.
五、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8分)
19.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约需2.6s,则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20.(5分)2016年1月10日,将开行珠海到桂林的动车,车次为D2368.发车时间为08:50,到达时刻12:50,里程为560千米.求:
(1)动车全程用时是多少h?
(2)动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六、综合能力题(共3小题,满分20分)
21.(6分)根据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我们总结出了“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某同学利用水槽、光源、光屏作了几次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根据该同学的探究结果,可总结出:
(1)比较图A、B、C、D可得: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填“同侧”或“两侧”).
(2)比较图A、B、C可得:折射角随入射角增大而(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比较图C、D可得:在折射现象中;
(4)图E说明:当光垂直入射时折射角为.
(5)鱼儿在清澈的河水里游动,有经验的渔民应该用鱼叉瞄准看到鱼的(选填“上方”或“下方”)位置,才能将鱼叉到;在下列图3中能正确解释刺到鱼的光路图是.
22.(6分)夏天,小明到小丽家去玩,小丽从冰箱里拿出饮料倒入纸杯里请小明喝.不一会,小明发现纸杯壁上有一些小水珠.
(1)纸杯壁上出现小水珠的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2)请简单解释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
(3)下面事例与(1)中属同种现象的是.(填字母代号)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成水 B.夏天,揭开冰棒纸后看见冰棒冒“白汽”
C.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D.夏天的清晨,河面上会出现雾气.
23.我们已经学习了凸透镜成像知识,请回答下列相关的问题.
(1)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它的焦距是cm.
(2)照相机是日常重要的光学设备.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镜,光屏照相机胶卷上所成的像是、的像;将照相机远离物体时,胶卷上所成的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B.虚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等大的;
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
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不可以是缩小的.
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石桥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第二次段考物理试卷(12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道路旁植树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
C.正常的人耳只能听到20Hz~2000Hz之间的声音
D.声源的振幅相同,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响度也相同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分析】①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植树造林是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
②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响度不但与振幅有关,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正常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之间的声音.
【解答】解: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大于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故A错误.
B、道路旁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故B正确.
C、正常的人耳只能听到20Hz~20000Hz之间的声音,而不是20Hz~2000Hz.故C错误.
D、声源的振幅相同,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响度不一定相同,因为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学一些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综合题.也是中招的热点.
2.下列关于运动的描述,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
A.地球绕着太阳转
B.太阳从东方升起
C.跳伞运动员看着大地向自己飞来
D.坐在车上的小明同学看着树木向后移动
【考点】机械运动.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然后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再看哪个物体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
【解答】解:
A、地球绕着太阳转,地球是研究对象,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
B、太阳从东方升起,太阳是被研究的物体,太阳和地面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太阳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符合题意;
C、跳伞运动员看着大地向自己飞来,被研究的物体是地面,是以运动员自己作为参照物的,不符合题意;
D、车内的小明看到树木后退,被研究的物体是树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树木和地面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树木是静止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根据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会选择参照物;根据参照物会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3.如图所示的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B.白光通过三棱镜
C.手影的形成D.水中倒影
【考点】光的反射.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①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②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③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解:A、放在水中的笔看起来向上弯折,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光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B、白光通过三棱镜,属于光的折射原理,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不符合题意.
D、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包括: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等;光遇到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射:平面镜成像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钢笔错位、筷子变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4.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
C.秋天,早晨草木上露珠的形成
D.冬天,湖面的水结成冰
【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专题】应用题.
【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
汽化的生成物是气态的,是由液态形成的,据此进行判断.
【解答】解:A、冰雪是固态的,消融是变为了液态,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熔化;
B、湿衣服上有很多水分,变干就是变为了水蒸气消散在空中,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
C、露是液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D、水结成冰,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
故选B.
【点评】判断物态变化现象首先要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根据定义做出判断.
5.小猫在平静的池塘边欣赏自己在水中的像,图中正确的是()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平池塘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可使小猫通过水面成像,并且它的像与本身关于湖面对称,通过观察,只有选项C符合这一特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6.下列关于自然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
B.夏天的傍晚,草叶上的露珠是熔化形成的
C.秋天,浓雾消散是汽化现象
D.北方的冬天,树枝上的雾凇是凝固形成的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A、春天,冰雪消融是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
B、夏天,夏天的傍晚,草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化形成的,故B错误;
C、秋天,大雾消散是小水滴汽化后,形成水蒸气散在空气中,是汽化现象,故C正确;
D、北方的冬天,树枝上的雾凇是凝华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物态变化知识也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7.下列现象中,对关于紫外线应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人民币的防伪利用了紫外线的荧光作用
B.适当照射太阳光可以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
C.经常在太阳光下晒晒衣物,可以起到杀菌消毒作用
D.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紫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考点】紫外线.
【分析】紫外线的用途:能使荧光物质发光;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消毒作用.
【解答】解:A、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人民币的防伪利用了紫外线的荧光作用.不符合题意.
B、紫外线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太阳中有紫外线,适当照射太阳光可以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不符合题意.
C、紫外线有消毒作用,太阳中有紫外线,经常在太阳光下晒晒衣物,可以起到杀菌消毒作用.不符合题意.
D、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发光二极管发出不同的红外线制成的.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掌握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用途.红外线和紫外线是看不见的光,它们遵循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1分,满分21分)
8.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解答】解: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故答案为:蒸发、沸腾、吸.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汽化,以及汽化吸热的了解和掌握.
9.如图所示,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平面镜放在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过去,镜子比白纸暗(选填“亮”或“暗”),这是由于光在镜子上发生了镜面反射的原因(选填“镜面”或“漫”).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考点】镜面反射;漫反射.
【专题】应用题;比较思想;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镜面反射是指反射光有确定方向的反射,一束平行光射到平面镜上,则反射光也是平行的;漫反射是指反射光向四面八方反射.
【解答】解:手电筒的光是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因为平面镜发生的是镜面反射,所以所有的反射光都垂直镜面竖直向上.因为人是从侧面看的,所以镜面反射的光几乎没有进入眼睛,故看到镜子是暗的;而入射到白纸上的光会发生漫反射,会向四面八方反射,即使人站在侧面看,也会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眼,所以人看到白纸是亮的.
故答案为:暗;镜面;漫.
【点评】本题考查了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区别,解答本题不能只凭自己平时的经验去判断,需要用知识去进行分析.不要误认为镜面反射一定是亮的,要看镜面反射的光是否进入人眼,如果不进入人眼,反而比漫反射更暗.
10.实施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是飞机在高空撤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升华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于是高空水蒸气便凝华成小冰晶或液化成小水滴,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应用题.
【分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
【解答】解:固态干冰变成气态二氧化碳是升华过程,升华过程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
水蒸气变成小冰粒的过程是凝华过程,水蒸气变成小水滴的过程是液化过程;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液化.
【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生活中的液化、升华和凝华现象进行分析解答,是中考热点.
11.冬天,用手握着温度计底部测量气温,可能会使测量结果偏高(选填“高”“不影响”或“低”).几种常见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如表所示,在测量沸水的温度,可选择水银(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在测量黑龙江省冬季气温,可选择酒精(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
物质水银酒精
熔点/℃﹣39 ﹣117
沸点/℃357 78
【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熔点和凝固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1)用温度计测气温时,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室外空气充分接触,冬天人手的温度高于气温,手握温度计玻璃泡会影响测量准确性.
(2)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选择温度计的原则是:温度计内的测温物质的凝固点应该比被测温度低,沸点应该比被测温度高.
【解答】解:(1)冬天人手的温度比气温高,手握温度计底部,受人手温度的影响,测量结果偏高.
(2)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酒精的沸点低于100℃,水沸腾前,酒精已经汽化,可选用沸点高于水的沸点的水银;
黑龙江省最低温度为﹣40℃,这个温度下,水银已经成固态的了,所以不能用水银制成的温度计;此时酒精还是液态的,所以可以用酒精温度计.
故答案为:高;水银;酒精.
【点评】(1)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
(2)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判断在所测温度下温度计内的物质是否为液态.
12.(2015•佛山)如图所示是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中乙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70 ℃,其物质的熔化过程需要10 min.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否有熔点(凝固点),晶体在熔点(凝固点)阶段,温度是一个固定数值,表现在图象上就是一段水平线段.
【解答】解:分析图象可知,甲物质从一开始加热温度一直升高;
乙物质加热10分钟后温度达到70℃开始保持不变,此为晶体的典型特征,然后开始熔化,由固态逐渐转变为液态,一直到20分钟,熔化结束,物质完全转变为液态,温度继续升高,所以乙物质是晶体,熔点是70℃,该晶体熔化过程用时:20min﹣10min=10min.
故答案为:乙;70;10.
【点评】注意熟练掌握晶体的温度变化曲线,此题考查通过图象获取信息的能力.
13.如图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图析法;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之一:
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解答】解:投影仪就是根据凸透镜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所以凸透镜的作用就是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故答案为:倒立;放大;实.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投影仪的制作原理及成像特点,知道投影、幻灯都是利用物距处于1倍、2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14.如图所示是电冰箱工作原理图.电冰箱工作原理是利用制冷剂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冷冻室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边.制冷剂在冷冻室中发生汽化,在冷凝器中发生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并在冷凝器中放热(填“吸热”或“放热”).
【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冰箱的原理是利用氟利昂一类的物质,容易汽化和液化,汽化要吸热而液化要放热,从而将冰箱内部的热量搬运到冰箱的外部,起到制冷的目的.
【解答】解:当电冰箱工作时,制冷剂在冰箱冷冻室内发生汽化而吸热,使冷冻室温度降低;在外面冷凝器中发生液化而放热,将热量散失在空气中.因此制冷剂起到把“热”搬运到冰箱外,使冷冻室长期保持低温.
故答案为:汽化;液化;放热.
【点评】物理知识是要应用于生活的,我们要学会使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这也是中考时的一个重点.
三、作图题(共1小题,满分8分)
15.(1)在图甲画出中入射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2)如图乙,S为某发光点,SO是它发出的其中一条光线.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入射光线SO的反射光线.
(3)如图丙所示的光路图中,分别填入合适的透镜.
(4)如图丁所示,请根据已知光线,完成光路图.
【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透镜的光路图.
【专题】作图题;图像综合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