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3份集锦》衡水市达标名校2018-2019学年中考物理一模物理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2022年北京将举办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我国提出“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的目标.图是滑雪运动员从山上滑下的情景,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员加速下滑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
B.运动员穿上滑雪板,是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力
C.运动员穿加速下滑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
D.运动员下滑过程中滑雪板所受的重力与地面对滑雪板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C
【解析】AC.运动员加速下滑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增大,运动员的动能增大,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运动员加速下滑是因为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不是由于惯性,故A错误,C正确;
B.运动员穿上滑雪板,增大了与雪地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了对雪地的压强,故B错误;
D.滑雪板受到的重力和雪地对滑雪板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2.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密度和体积都不同的盐水,将同一个小球先后放入杯中,当小球在盐水中静止时两杯中的液面相平,如图所示.则()
A.小球在甲杯中受到盐水的浮力大于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
B.小球在甲杯中受到盐水的浮力小于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
C.甲杯中盐水的密度大于乙杯中盐水的密度
D.图中,盐水对甲杯底的压强小于盐水对乙杯底的压强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鸡蛋在甲、乙两杯中分别处于漂浮和悬浮状态,根据物体漂浮或悬浮的条件浮力和重力的关系知,物体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相等,所以同一个小球在两杯中受到的浮力相等,都等于小球的重力,故A、B错误;根据浮沉条件密度的关系可知:小球漂浮时ρ甲>ρ球,小球悬浮时ρ乙=ρ球,所以ρ甲>ρ乙,故C正确;两杯中液面相平根据p=ρgh可知:p甲>p乙,故D错误.
【考点定位】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
3.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
A.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②⑤B.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③
C.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答案】A
【解析】(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2)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3)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能成倒立的实像.
【详解】①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
②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③放大镜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④电影银幕上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观后镜是凸面镜,所以它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综上所述,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②⑤,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③④,属于实像的是①④,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⑤,所以A正确.
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闭合开关S后,发现两灯都不亮,电流表的指针几乎指在零刻度线,电压表指针则有明显偏转.经检查除小灯泡外,其余器材的连接良好,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A.灯泡L2短路
B.灯泡L2断路
C.灯泡L1断路
D.两个灯泡都断路
【答案】B
【解析】本题涉及的知识是故障电路分析.“当闭合开关S后,发现两灯都不亮,电流表的指针几乎指在零刻度线”说明电路故障是断路,“电压表指针则有明显偏转”说明与电压相连的电路是接通的,发生断路的是灯泡L1.
5.在太阳系中,地球属于
A.恒星B.卫星C.行星D.彗星
【答案】C
【解析】地球不能发光,围绕太阳这颗恒星运行,所以地球是行星.故选C.
6.端午节期间,我省多地举行了赛龙舟活动,比赛中队员们喊着号子,和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用力
向前划桨,场面非常热闹。

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鼓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鼓声属于超声波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调分辨出鼓声和号子声的
【答案】A
【解析】A. 声音由振动产生,所以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产生声音,故A正确;
B. 通常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所以鼓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是最大的,故B错误;
C. 超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所以鼓声不属于超声波,故C错误;
D. 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和号子声的,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注意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虽然在其它介质中的声速我们不会全记住,但要知道:在固体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的特征。

7.如图所示的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开关S拨到a时,电磁铁的左端为S极
B.当开关S拨到a时,小磁针静止时B端为N极
C.当开关S拨到a,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电磁铁的磁性增强
D.当开关S由a到b,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示数不变,则电磁铁的磁性增强
【答案】B
【解析】A.从图可知,当开关S拨到a时,电流从螺线管的右端流入,左端流出,根据安培定则可知,螺线管左端是N极,右端是S极,故A不符合题意;
B.由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知,小磁针静止时B端为N极,故B符合题意;
C.当开关S拨到a,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流变小,电磁铁的磁性减弱,故C不符合题意;
D.将开关S由a换到b时,调节变阻器的滑片P,保持电流表的示数不变,即电流不变,将开关S由a 换到b时,线圈匝数减少,则电磁铁的磁性减弱,故D不符合题意。

8.小明同学在“探究串联电压规律”的实验中,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物,闭合开关,发现灯L1和L2都不亮,排除接触不良的因素后,小明用电压表逐一与元件并联,以查找故障。

测量得出Uab=0;Ubc=0;Ucd=6V;如果电路只有一处故障,则故障可能为
A.L1断路
B.L1短路
C.L2断路
D.L2短路
【答案】C
【解析】如果电路只有一处故障,分别分析如下:
A. 若L1断路,电压表并联在bc两点间时,应该有示数,故A错误;
B. 若L1短路,则L2应该会发光,故B错误;
C. 若L2断路,电压表并联在cd两点间时,电压表两端到电源两极是通的,所以电压表有示数,电压表连接在ab、bc两点间时,因为L2断路,电压表无示数,即电路故障为L2断路,故C正确;
D. 若L2短路,则则L1应该会发光,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重点是根据欧姆定律判断电路故障,要理解电压表与断路的灯泡并联时,电压表实际串联在电路中,由于电压表的电阻很大,所以另一灯不会亮,但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

9.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
B.“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性“音调”高
D.“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答案】B
【解析】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
B、孤帆相对于江岸有位置的变化,是运动的,故是以江岸为参照物,故B正确;
C、“高声语”是指大声说话的意思,所以是指响度大,故C错误;
D、桃花红的原因是反射了红光,它本身并不发光,不是光源故D错误.
10.如图所示,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A.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均变大
B.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均变小
C.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不变
D.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小
【答案】C
【解析】根据题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情况是”可知,本题考查动态电路的分析,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由电路图可知,电阻R1、R2串联,电压表与被测电路并联,因此测R1滑片右端部分和R2两端的总电压,电流表测串联电路的电流。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R1连在电路中的电阻不变,电路的总电阻不变,所以电流大小不变,电流表的示数不变;
因为电压表并联部分电阻变小,根据U=IR可得,电压表示数变小;
故C正确,选项ABD错误。

二、填空题
11.如图,重为50 N的物体挂在杠杆B点,OB=0.4 m,OA=1 m,在A端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F,当F =_______N(杠杆自重忽略不计)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测量质量的工具托盘天平也是杠杆,它属于_______(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
【答案】20 等臂
【解析】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F=OB×G/OA=0.4m×50N/1m=20N,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比较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可以判断杠杆类型,托盘天平属于等臂杠杆.12.图甲是汽车自动测量油箱内油量的简易装置R是阻值均匀的变阻器,它的滑片连在杠杆的一端,当油箱内油面发生变化时,浮标通过杠杆使滑片P在电阻R上滑动,引起油量表的指针偏转.油量表实际上是一个有“0~0.6A“和“0~3A两个量程的电流表电源电压为12V且保持不变,R0=10Ω.当长方体油箱中有55升汽油时油量表的指针满偏,此时R0两端的电压为6V;当油箱中的汽油还有5升时,滑片P刚好在R的中点,油量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报警电路(图中未画出)开始自动报警提醒司机尽快加油.油箱中汽油的体积V和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R的关系如图丙所示.问:
(1)油箱装满汽油时,R 0消耗的电功率_____;
(2)电流表量程选用_____档,变阻器R 的总电阻______;
(3)当油量表的示数为0.4A 时,油箱里还有多少升汽油________?
【答案】3.6W 0~0.6A 220Ω 50
【解析】(1)油箱装满汽油时R 0两端的电压U 0=6V ,
则R 0消耗的电功率:P 0=200U R =2
(6V)10Ω
=3.6W ; (2)油箱装满汽油时电路的电流I 1=00U R =6V 10Ω
=0.6A , 所以,油量表使用的量程是“0~0.6A ”;
根据图乙知当油箱中的汽油还有5升时电路中电流为:I 2=0.1A ;
根据I =U R
可得此时R 0两端的电压: U 0′=I 2R 0=0.1A ×10Ω=1V ,
根据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可知:
变阻器R 两端的电压U 2=U ﹣U 0′=12V ﹣1V =11V ,
根据I =U R 可得,变阻器R 连入电路的电阻:R 2=22U I =11V 0.1A
=110Ω, 由于此时滑片P 刚好在R 的中点,则R 的总电阻R =2R 2=2×110Ω=220Ω;
(3)当油箱装满汽油时,根据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可知:
变阻器R 两端的电压:U 1=U ﹣U 0=12V ﹣6V =6V ,
根据I =U R 可得,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R 1=11U I =6V 0.6A
=10Ω, 根据图象丙可知,V 与R 成一次函数关系,设V =kR+b ,
将(55,10)和(5,110)代入V =kR+b ,解得:k =﹣0.5,b =60,
所以,V 与R 的关系式为:V =﹣0.5R+60;
当电路中的电流I =0.4A ,根据I =
U R 可得电路的总电阻: R 总=U R =12V 0.4A
=30Ω,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
R3=R总﹣R0=30Ω﹣10Ω=20Ω,
根据V=﹣0.5R+60可得油箱内剩余汽油的体积:
V3═﹣0.5×20+60=50(升).
13.我国传统文化中古诗词不仅词句优美,而且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

“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花气袭人”是_____现象;“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的运动是以_____为参照物。

【答案】扩散高山
【解析】花气袭人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造成的,属于扩散现象;坐在船上的乘客随船一起运动,山和轻舟之间的位置有变化,所以以高山为参照物,轻舟是运动的。

14.如图所示,给装有少量水的试管塞上塞子,并对其加热,塞子蹦出的过程相当于汽油机的_____冲程。

【答案】做功
【解析】塞子蹦出时,水蒸气对塞子做功,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该过程相当于汽油机的做功冲程,都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5.小明坐在天津到北京的动车上,透过车窗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后移动,他是以_____为参照物;该车仅用30min跑完120km的全程,其平均速度为_____km/h.
【答案】动车;240
【解析】(1)以火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相对与火车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所以他是以火车为参照物.(2)t
=30min=0.5h,v=
120km
0.5h
s
t
==240km/h.
点睛: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择一个参照物,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物体是运动的,否则就是静止的.知道从任丘到北京用的时间和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火车全程的平均速度.16.明参加校运动会百米赛跑,站在起跑线上静止时所受重力与________是一对平衡力;鞋底上有许多花纹是为了________摩擦;起跑时用力蹬地是利用了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跑完全程用时13.5 s,他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支持力增大相互的7.4
【解析】小明站在起跑线上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鞋底上有许多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起跑时用力蹬地的同时,地对小明也有力的作用,这是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他的平均速度v==≈7.4m/s.
17.几种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
(1)图甲中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___cm;
(2)图乙中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______℃;
(3)图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__N.
【答案】2.65 -4 3.4
【解析】(1)图甲中刻度尺分度值为1mm,所以读数应估读到mm值下一位.物体右边缘读数为3.65cm,左边缘读数为1.00cm,则物体长度为3.65cm-1.00cm=2.65cm.
(2)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为零下,则读数为-4℃.
(3)图丙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则示数为3.4N.
18.木块在大小为5牛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牛,木块与地面摩擦后温度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这是通过_____改变了木块的内能。

【答案】5 升高做功
【解析】木块在5N的拉力下,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拉力和摩擦力相等,等于5N。

木块与地面摩擦,木块克服摩擦做功,温度升高,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19.中考考场为了杜绝利用无线通讯设施进行舞弊,采用了高科技手段来屏蔽______的传递.英语听力练习时每班教室里的扬声器同时发声,听力结束时又同时关闭,各教室内的扬声器是______联的.扬声器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
【答案】电磁波并联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
【解析】考场为了杜绝利用无线通讯设施进行舞弊,采用了高科技手段来屏蔽无线电通信的载体−−电磁波;每班教室里的扬声器同时发声,又同时关闭,但各教室内的扬声器工作情况是互不影响,所以各教室内的扬声器之间是并联;
扬声器内部有一个永久磁铁和一个通电螺线管,当螺线管中通过变化的电流时,由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故该螺线管会在永久磁铁的磁场的作用下受力振动,即将电流转化为声音,故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原理来工作的.
三、作图题
20.画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虚像.
(________)
【答案】
【解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先作出物体A、B端点AB的像点A′、B′,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
2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有一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上.补上后要求:闭合电键S,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流表示数变小.
(_______)
【答案】
【解析】如图灯与电流表已组成完整电路,要使闭合电键S时,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流表示数变小,滑动变阻器应与灯并联,且向右移动滑片时,电阻变大,所以连接滑动变阻器的左下接线柱到电流表的“-”接线柱,如图:
四、实验题
22.13班勤学好问的成喆和赖乐怡同学学习了“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后,做了如下实验:同种材质且体积相等、质量都为600g的A、B两个木块,放在一长木板上进行实验,实验中保证水平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g取10N/kg)
(1)测量摩擦力大小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1,图乙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2,实验过程中,关于v1和v2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v1一定大于v2B.v1一定小于v2
C.v1一定等于v2D.v1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v2
(3)图丁中拉动物体A、B一起匀速运动,拉力F的大小为__________N.
(4)比较甲、丙或乙、丁,可以得出:B的表面比A的表面更________________.
(5)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两个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比值称为这两个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用符号μ表示木块A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大小为_________.已知A、B两个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大小为0.4,在如图丁所示实验中,若用拉力F水平向左作用在A上使其位置保持不变,用拉力F4′将B 匀速抽出,则拉力F4′的大小为________N(提示:B的上下表面均存在滑动摩擦力).
【答案】二力平衡 D 4.4 粗糙0.3 6.8
【解析】(1)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摩擦力与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它们大小相等;
(2)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运动速度无关,所以甲图中物体运动的速度v1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乙图中物体运动的速度v2,故选项D正确;
(3)由于木块A、B材质、体积、质量都相同,由图可知乙图中摩擦力的大小是甲图中摩擦力的2倍,所以丁图中摩擦力大小应是丙图中摩擦力的2倍,即拉力F大小为2.2N×2=4.4N;
(4)通过比较甲、丙或乙、丁,可以看出F3>F1,F4>F2,说明B的表面比A的表面更粗糙;
(5)木块A对接触面的压力F=G A=0.6kg×10N/kg=6N,木块A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大小是:
f F =
1.8N
6N
=0.3;因为A、B两个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大小为0.4,所以AB间的摩擦力为f1=0.4×6N=2.4N,
图丁中B与木板间的摩擦力f2=4.4N,所以F4′=f1+f2=2.4N+4.4N=6.8N.
23.在“测量牛奶密度”的实验中。

大山先将牛奶倒入量筒,如图所示,则牛奶的体积为______ cm3;接着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调节_______,使天平平衡;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3g,然后将量筒中的牛奶全部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所示,则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_______g。

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出牛奶的密度为_______kg/m3,用该方法测得的牛奶的密度比真实值偏
_______。

(选填“大”或“小”)
【答案】40平衡螺母73.81.02×103小
【解析】(1)如图所示,则牛奶的体积为40mL=40cm3;
接着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m总=50g+20g+3.8g=73.8g;
(2)根据可得,牛奶的密度,
用该方法测牛奶的密度,体积是准确的,由于部分牛奶附着在量筒上,使得所测质量偏小,由密度公式
可知,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点睛】
本题考查测量液体密度实验步骤和误差分析,为了减小误差,不可把量筒中的液体全部倒入烧杯,否则会导致所测质量偏小,密度偏小;实验时要注意知识的积累,重点是记住测量密度的原理和实验步骤。

五、计算题
24.【答案】
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电阻1R 的阻值为02R ,2R 的阻值为0R ,R 的阻值一定但未知.当单刀双掷开关S 掷向a 时,电压表示数为02U ;再将开关S 掷向b 时,下列关于电压表示数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大于0U
B .小于0U
C .等于0U
D .无法判断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下列关于电压表示数的判断正确的是”可知,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本题无法直接求出电压表的电压值,只是求可能的值,故可通过列出表达式后利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最后的结果.
【详解】由电路图可知,当单刀双掷开关S 掷向a 时,R 1与R 串联,电压表测R 1两端的电压,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电路中的电流:001100
22U U U I R R R ===,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电源的电压:()()0100
2U U I R R R R R =+=+, 当单刀双掷开关S 掷向b 时,R 2与R 串联,电压表测R 2两端的电压,此时电路中的电流:2U I R R '=
+, 此时电压表的示数:()()0000022200200
22U R R U R R R U U I R R R U R R R R R R ++==⨯=++'=+>,故A 正确. 2.清洁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以下几种能源中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A .天然气
B .煤
C .石油
D .太阳能
【答案】D
【解析】A 、天然气燃烧生成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不属于清洁能源,故A 错误;
B 、煤在燃烧时能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不属于清洁能源,故B 错误;
C 、石油在燃烧时能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烟尘等空气污染物,不属于清洁能源,故C 错误;
D 、太阳能不会产生任何污染,属于清洁能源,故D 正确.
故选D .
3.扬州四季分明,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 .河面上的“热气”
B .树叶上的露珠
C.窗户外的雾D.草地上的霜
【答案】D
【解析】A. 河面上的“热气”是小水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 “露”是液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 “雾”是液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 “霜”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故D符合题意。

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的阻值大于R2。

当电键闭合后,有两个电表的示数为0.12安和0.36安。

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A1表示数一定为0.12安
B.A2表示数一定为0.12安
C.A1表示数一定为0.36安
D.A表示数一定为0.36安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电阻R1和R2并联,电流表A1测R1电流,电流表A2测R2电流,电流表A测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特点可知:R1、R2两端电压相等,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因为R1的阻值大于R2,所以电流表A1示数小于电流表A2示数,所以电流表A1示数最小,题中有两个电表的示数为0.12安和0.36安,假设电流表A1为0.12A,电流表A2为0.36A,此时电流表A示数为0.12A+0.36A=0.48A,符合题意;电流表A1为0.12A,电流表A为0.36A,则电流表A2为0.36A-0.12A=0.24A,符合题意;假设电流表A2为0.12A,电流表A1为0.36A,不合题意;电流表A2为0.12A,电流表A为0.36A,则电流表A1为0.36A-0.12A=0.24A,不合题意;故A正确,BCD错误。

5.夹子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物品,图中给出了夹住物品和用手捏开时的两种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手将其捏开时.它是省距离的
B.用其夹住物品时,它是费力的
C.无论将其捏开还是夹住物品时.它都是省力的
D.无论将其捏开还是夹住物品时,它都是费力的
【解析】用手捏开夹子时,夹子的手柄部分比较长,在使用的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是省力杠杆.夹子夹住物品时,钢圈产生的力是动力,被夹物体产生的力是阻力,夹子的转轴处是支点,阻力臂大于动力臂,所以是费力杠杆.
故B正确.
6.下列有关热和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块 0℃的冰熔化成 0℃的水后,温度不变,内能变大
B.墙内开花墙外香是扩散现象,它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
C.内燃机的压缩冲程,通过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夏天在室内洒水降温,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
【答案】A
【解析】A 0℃的冰熔化成0℃的水,虽然温度不变,但是要吸收热量,所以内能变大;故A正确;
B. 墙内开花墙外香是由于花的香味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墙外的原因,不能说明分子间有引力;故B错误;
C. 内燃机的压缩冲程,活塞压缩气缸内物质,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燃气的内能,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错误;
D. 夏天在室内洒水,是因为水汽化吸收热量,起到降温的作用,不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故D错误。

7.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台形容器重为G,以不同方式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盛有深度相同的水,如图所示.某物理兴趣小组在学习了压力和压强知识后提出了如下三个观点:①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 a一定小于F b;②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 a′一定小于F b′;③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 a一定大于p b.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1)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有两种计算方法:①先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求压强,再根据F=pS 计算压力.②以底为准向上作垂线到液面,所围的“液重”.
(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水的重力,求出容器a和b内是的质量关系,然后可得出两容器底部的压力的大小关系,分别根据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判断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关系.
【详解】(1)因为容器内盛有深度相同的水,即h相同,
所以根据ρgh可知,水对容器底压强p a=p b,
(2)观察原图可知,b容器中的水体积较大,故b容器中的水质量较大,
因为G=mg,所以G a水<G b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