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文化战略与文化外交_詹德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国文化战略与文化外交
*
詹德斌**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韩建交后韩国主流对华认
知的转变与对华政策研究”(批准号13CGJ003)的阶段性成果,并得到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085工程建设项目资助。
**作者单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国际战略与政策分析研究所(讲师)。
①参见신변동,白승흠,“韓國과日本의文化政策에관한硏
革적比較”,『스포츠와法』第12卷第3號(通卷第20號),2009,8,pp.253-260;李동연,“文化社會를準備하는文化政策의展
望-參與政府의文化政策평가를중심으로”,『民主社會와政策硏究』通卷6號,2004年,p.189.
②“祖國의先進化위해선和合·科學·文化立國서둘러야”,『京鄕新聞』,1986年10月31日;鄭哲秀,“文化部元年‘새집짓기’한창,”『京鄕新聞』,1990年1月9日.
冷战结束后,韩国历届政府都致力于发展文化,逐渐确立了文化立国的方针。
韩国政府一方面努力将文化实力转换成外交力,将文化外交视为与经济和政治并行的三大外交主轴之一;另一方面又借助文化外交推动文化大国建设,改善国家整体形象,并取得了良好成绩。
本文将系统梳理历届韩国政府的文化战略和政策,探讨韩国对文化外交的认知和实践,在此基础上分析韩国文化外交的机制和特点,解读朴槿惠政府的文化外交构想及其对华文化外交政策。
一、韩国文化政策与文化立国战略
在韩国,无论是文化政策,还是文化立国战略,其提出与形成都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
韩国有学者根据文化行政机构的职能转变进行划分,也有学者根据政策的内容进行考察。
综合起来看,韩国的文化政策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①
第一阶段是1948年至20世纪70年代,即李承晚与朴正熙政府时期。
这个时期可被称为韩国文化政策的“胎动期”,也是文化审查政策最严厉的时期。
从大韩民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韩国极度贫困,绝大多数人都忙于生计,文化上的渴求不强烈。
而韩国文化政策的根本目标也主要放在反共方面,以确立国家的合法性。
到了70年代,朴正熙政府在将文化视为反共和维护政权稳定工具的同时,开始意识到文化是实现经济增长的辅助手段。
1972年8月制定的《文化艺术振兴法》可以说是韩国
近代以来真正的文化政策的起点。
次年,韩国发表了首个比较系统的文化艺术综合计划——《文艺振兴五年计划》,并成立了韩国文化艺术振兴院,1974年设立了文化振兴基金,文化政策终显雏形。
不过,当时的文化政策仍然是审查的工具,或是缓解政权暴力性的工具。
而文化政策的核心也放在艺术创作者身上,并停留在支援艺术家和艺术团体的创作活动,以及保护文化遗产、进行广播电视宣传等少数几个方面。
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即全斗焕和卢泰愚政府时期。
这个时期可以称为韩文化政策的“跳跃期”。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韩国经济持续增长,国民收入大幅增加,文化需求也随之激增。
在此期间,韩国政府不仅将文化视为统治政策的手段,也开始将其视为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1986年10月,国会议员李相宰就曾提出韩国先进化的三个基本方案,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立国”。
韩国媒体也呼吁政府要为21世纪头十年实现
文化立国打下基础。
②1983年发表的《第五个经济社会发展五年修订计划》和1985年发表的《文化发展长期政策构想(1986—2000)》,明确规定了文化政策的性质,并将文化政策的对象从文艺创作者转向文化消费者,文化政策的领域也扩大到了体育、青少年、观光等方面。
到了80年代后半期,韩国社
会开始讨论“文化福利”问题,并将文化与国家发展战略联系到一起,韩国政府制定了《文化发展十年计划(1990—1999)》。
这一时期,“文化主义”成为新的文化理念和文化战略,文化政策也从过去的文化控制转向了文化艺术的参与、振兴和帮扶。
①在此期间,韩国对文化的投资大幅增加,达到政府总预算的0.6%—0.7%。
韩国不仅新设了独立的文化部负责文化领域的行政业务,而且成立了国语研究院和韩国艺术综合学校等文化人才培养机构。
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历经金泳三、金大中、卢武铉和李明博政府。
这个时期是韩文化政策的发展期,也是“自律期”。
从90年代后期开始,韩国开始认识到文化的经济价值。
韩国文化政策也不再是单纯的传统文化和艺术的保护,而是注重如何通过文化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从政策层面促进文化和观光的产业化,通过文化推动地区发展等,文化政策的地位和作用因而日渐提高和扩大。
②
金泳三政府效仿法国模式,注重扩大民众的文化享受权,并制定《文化畅达五年计划(1993—1997)》,强调文化的产业化概念。
③这表明文化在国家发展中所占地位大幅提高。
也就是说,文化不仅具有满足国民需求和教育的效果,还可以创造经济效益。
正因为在此期间韩国实现了从文化消费到文化产业的认识转变,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培育文化产业的政策和法律,所以有的韩国学者认为韩国真正的文化政策始于金泳三政府。
④
韩国政府对文化的经济价值的认识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得到进一步深化。
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宝钢铁、三美、真露、起亚等一批家族式大企业纷纷破产,韩国人均GDP从当年度的11779美元大幅跌落到1998年的7724美元,失业率从2%猛增至8%。
韩国不得不全盘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制定的一揽子改革方案以获得美元救助。
此举被一些韩国学者鄙为开启了韩国的“经济托管”时代。
⑤
为尽快摆脱经济危机,韩国政府认为需要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并阻止外汇过度外流,而文化与观光被认为是经济复兴的动力所在。
1997年10月金
泳三政府发表的《文化愿景2000》就是这种认识的产物。
巧合的是,1997年是韩国的大选年,文化成为朝野争相利用的一张王牌。
金泳三政府发表文化新政之际,在野党候选人金大中也前往正在举办的釜山电影节现场,宣布将通过振兴电影产业开启
21世纪的文化大国之路。
⑥1997年也是韩国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实现朝野政权交替的年份。
在此情况下上台的金大中总统宣布废除针对文化艺术的审查制度,最大限度地保障创作和表达的自由。
金大中上任当年政府就出台了《国民政府的新文化政策》,正式提出文化立国方针,预示着韩国文化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韩国政府的文化预算在2000年首次突破政府总预算的1%,集中投资于扩充文化基础设施和培育文化创意产业(culture contents industry),其中用于观光和文化产业的预算增加了三倍。
1999—2001年,韩国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立法和具体计划,如《文化产业促进法》、《文化产业发展五年计划》、《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1世纪文化产业构想》、《电影产业振兴综合计划》等等。
韩国政府宣布,自2001年起用五年的时间,把韩国文化产业产值占世界市场的份额由1%提高到5%,海外出口额增加到100亿美元,使韩国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业强国,最终目标是把韩国建设成为21世纪文化大国和知识经济强国。
卢武铉政府的文化政策基调与金大中政府的一样,就是为了确保文化产业的世界竞争力,但更强调文化需求的多样化,产业与艺术的均衡发展。
⑦
①李병량,“韓國文化政策의컨텐츠에對한考察-文化豫算을中心으로”,『韓國政策學會夏季學術大會論文集』,2004年, p.288.
②李병량,“韓國文化政策의컨텐츠에대한考察-文化豫算을中心으로”,p.299.
③李동연,“文化社會를準備하는文化政策의展望”,p.190.
④裵관표,李민아,“韓國文化政策의對象과戰略의變化”,『韓國政策學會報』第22卷1號,2013.3,p.1.
⑤李주천,“IMF와金大中政權의向方”,
『歷史와社會』第21卷,1998.12,p.1.
⑥강한섭,“文化進化論과金大中政府의映畵政策”,
『韓國映畵敎育學會지』第4卷,2002年,p.6.
⑦李동연,“文化社會를準備하는文化政策의展望”,pp.188,193.
作为韩国进步势力的代表,卢武铉政府倡导文化民
主主义和文化社会,实行五日工作制,缩短了劳动
时间,使得国民的余暇时间增多。
卢武铉上台后的
次年政府就出台了《创意韩国》和《新艺术政策》构
想,此后又推出《文化强国(C—KOREA)2010》愿景,
出台了《文化愿景中长期基本计划》。
这些文件成
为卢武铉政府文化政策的基本指针,提出了培育创
意性文化市民、多元文化社会、活力文化国家等多
层次目标,确定了包括将文化作为国家发展的新成
长动力、增进文化交流等五大基本方向和24个具体
课题。
①作为具体的落实措施之一,2006年韩国政府发表了“韩国电影中长期发展方案”,计划设立总
额达6403亿韩元的电影发展基金。
作为前述中长
期计划的完善,文化部还召集56名来自各文化艺
术、文化产业、体育部门的专家、未来学家、经济学
家等组建了政策咨询委员会,出台了《未来文化战
略2020》报告。
总体来看,卢武铉政府的文化政策
一直受经济逻辑推动,文化产业被视为未来经济发
展的动力,是国家的战略产业。
如卢武铉政府出台
了《下一代成长动力事业(2004—2008)》规划,挖掘
在5—10年后具有高附加值潜力的成长动力产业作
为国家战略产业。
在上述计划期间,韩国政府集中
投入5331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0亿元)用于发展创
意产业,包括出版、漫画、音乐、游戏、电影、卡通、广
告、广播电视、角色、知识信息和创意解决方案等11
个方面。
②截至卢武铉离任前的2007年,韩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已经名列世界第九位。
③
李明博政府接过了卢武铉政府的接力棒,决定
在2012年前将韩文化产业打造成世界五强之一。
在“建设先进一流国家”的口号下,李明博政府确定
将建设“具有强大软实力的创造文化国家”作为文
化政策的目标。
④2008年底,李明博政府发表了《文化愿景(2008—2012)》,提出要打造一个“有品格的
文化国家——大韩民国”。
在此愿景下,韩国政府
设定了四大目标,即“俊美的韩国人——创造性的
文化艺术之国”、“富足的韩国人——创意产业且富
有的国家”、“多情的韩国人——世界人再次回首的
观光国家”、“激情的韩国人——随时随地享受体育
的国家”。
2010年又提出建设“更强大的文化国家”
的口号。
⑤也许是在全球经济危机中上台的缘故,李明博政府更是从经济逻辑看待文化。
在2009年
10月的广播演说中,李明博称“在21世纪,文化就是经济,经济就是文化。
这个时代,是文化成为产业的时代”。
⑥作为卢武铉政府《下一代成长动力事业》的延长计划,李明博政府制定了《新成长动力事业(2009—2013)》计划,仅2010年的预算就达2982亿韩元。
2012年2月,韩国文化部制定了《文化出口扩大战略》,提出了韩国文化世界化的战略目标,打造K—Culture品牌,目标是在创意产业的带动下,在2020年前突破贸易额2万亿美元大关。
为实现这个目标,韩国将其细化成四大重点课题: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创意产品(3D、CG、智能创意产品、新一代游戏等);战略性进军海外市场(制定有针对性的地区战略、支援全球市场营销和流通、加强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制定可持续增长的支持机制(加强支援开拓海外市场的组织机构、消除资金不足的困难、培养全球贸易专业人才);扩大双边文化交流(提升韩国文化认知度和扩大文化交流)。
⑦
卢武铉政府和李明博政府还采取了修改相关法律、设立基金、改善投资环境等政策措施,鼓励文化产业发展。
如卢武铉政府时期,韩国政府所管的文化发展基金就达七个,包括文化艺术振兴基金、文化产业振兴基金、电影振兴金库、观光开发振兴基金、报纸发展基金、地区报纸发展基金和国民体
①李병량,黃설화,“文化政策은變化하였는가-盧武鉉政府와李明博政府에서의文化政策,”『韓國政策硏究』第12卷第3號,2012年,p.184.
②文化體育觀光部,『文化産業白書2006(年次報告書)』,2007年5月31日.
③李侖禧,“韓國의文化--文化政策이幸福에미치는影向”,『韓國思想과文化』,第58輯,2011年,p.415.
④朴양우,“새政府의政策基調:李明博政府의文化政策方向에關한考察”,『韓國政策學會春季學術大會發表論文集』,2008年,p.645.
⑤李병량,黃설화,“文化政策은變化하였는가-盧武鉉政府와李明博政府에서의文化政策”,pp.185-186.
⑥朴광무,“李明博政府의文化政策-政策基調와初期政策成果를중심으로”,『社會科學』,第42卷2號,p.167.
⑦鄭상철,“文化産業政策과國家戰略-韓中日FTA를중심으로”,『韓國行政學會夏季學術發表論文集』,2012年,p.9.
育振兴基金等。
①
冷战结束后,韩国历届政府虽然都非常重视文化发展,但都比不上朴槿惠政府。
因为韩国认识到,国家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遇到了瓶颈,而很多社会问题也需要通过文化来化解,最重要的是,世界潮流要求进行文化范式的转换。
在此背景下,朴槿惠政府打出“文化隆盛”的旗帜,将其确立为与“经济复兴”、“国民幸福”、“和平统一”并列的四大国政基调,发展文化成为国家战略课题。
在朴槿惠的总统就职演讲中,有关“文化隆盛”的就达
412个字,占整个演讲字数的1/3,核心讯息就是“在21世纪文化就是国力”。
②“文化隆盛”有两重含义,一是文化本身的隆盛,即全面提升人文、艺术、创意内容、体育、观光等文化领域的力量;二是通过文化实现国家隆盛,即文化的隆盛促进社会其他领域的发展。
③朴槿惠政府的长远目标就是把韩国打造成真正的文化强国,让韩国的文化遗产和精神与全人类共享。
④因此,在四大国政基调之下,朴槿惠政府提出了六大类国政战略,其中之一是“打造所有人共享的文化”。
在六大战略之下,敲定了140项具体的国政课题,其中有七项专门讨论如何落实“文化隆盛”的目标。
朴槿惠政府计划,将用于发展文化方面的财政预算提高到2%,并制定文化基本法。
而在20世纪70年代,韩国文化预算仅占总预算的0.2%,1992年占0.4%,直到2000年才首次突破1%。
⑤
根据总统府的定调,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2013年3月提出计划,将通过预算支援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构筑社会安全网等,并着力培育包括游戏、动漫、电影、音乐、音乐剧等五大创意产业,以提升韩流的全球竞争力,促进文化商品的出口。
⑥在2013年5月举行的首次驻外公馆负责人会议上,韩国总理郑烘原要求所有驻外机构根据所在国的情况积极开展“文化外交”,推动实现新政府的“文化隆盛”目标。
由此可见,文化外交不仅是构成韩国外交的三大轴之一,也是韩国政府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手段。
文化外交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
二、韩国的文化外交历程
韩国政府的首次文化外交可以追溯至1957年。
同年12月开始至1959年6月在美国华盛顿等七大城市举行的“韩国古代文化展”,是韩国政府
1948年成立后首次由政府主导的文化交流活动。
此后,韩国又陆续在美国、日本、法国等友邦国家举行文物展览,并举行各种文化宣传活动。
不过,当时的文化外交主要是作为获取发达国家的海外援助和贷款的一种手段而已。
⑦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韩国开始提出文化外交概念。
朴正熙政府认为文化外交就是以文化为媒介的国际交流,即通过向外国详细介绍本国发达的固有文化以提升本国的国际地位,并指出文化外交的重要性不亚于经济外交和政治外交。
⑧在此方针指导下,韩国1965年3月同意大利签署文化协定后,又陆续同马来西亚、巴西、墨西哥、阿根廷、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文化协定。
但当时的文化外交还只是停留在对外宣传层面,特别是出于构建反共阵营的需要。
朴正熙政府时期,韩国不仅没有专门的文化外交部门,就连负责文化政策的功能也分散在公报部、外交部、文教部等各种机构中,级别也很低。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除了为宣传韩国的需要而进行文物展览以外,韩国还开始了巡回演出等各种活动,致力于宣传“汉江奇迹”及其背后的文化传
①鄭희섭,“參與政府文化政策의평가”,『韓國政策學會冬季學術大會發表論文集』,2006年,p.12.
②金광일,“'文化隆盛'은누가어떻게하는가”,『朝鮮日報』2013年3月5日.
③文化體育觀光部,『2013年文化體育觀光部業務計劃』,2013.3.28,p.1.
④“朴大統領崇禮門復活로새希望의文열릴것”,
『每日經濟』,2013年5月4日.
⑤李병량,“韓國文化政策의컨텐츠에對한考察-文化豫算을중심으로”,『韓國政策學會夏季學術大會論文集』,2004年, p.282.
⑥文化體育觀光部,『2013年文化體育觀光部業務計劃』,2013.3.28,pp.1-59.
⑦조부근,“韓國文化外交의明暗”,韓國學術硏究院編,『韓國의公公外交活性化方案』,서울:韓國學術硏究院,2009年, pp.73-75.
⑧洪경모,“韓國의對外宣傳戰略과文化外交”,『국방硏究』,第19卷,1966年,pp.409-411.
统,并开始强调文化交流和文化合作。
例如韩国政
府1972年成立韩国弘报协会,1976年改称韩国国际
文化协会。
韩国外交部1978年4月在情报文化局
内增设文化交流课、弘报文化课、公报课等。
①80年代,韩国借助亚运会和汉城奥运会之机,正式开展
国际文化外交活动。
尽管如此,20世纪90年代以前
韩国外交的着眼点仍然囿于政务和安保领域,所谓
文化外交大多处于无意识状态,也还没有专门的机
构统一负责文化外交。
这与90年代之前韩国的文
化政策显然是一致的,也与冷战时期韩国以政治安
全为中心的外交思路一致。
20世纪90年代,经济和通商上升为韩国外交的第二轴,软实力的重要性也在增加,文化随之进入外交视野。
冷战结束后,全球化、信息化和民主化趋势加速,国家影响力的源泉中“魅力”和“议程制定能力”的分量加大。
在全球化的潮流下,韩国官方智囊和学界主张文化外交的呼声渐起。
②在1997年版的《韩国外交白皮书》中,韩国将文化外交列为促进全球化的一个手段。
③韩国对文化外交的重视从机构设置的变化中可见一斑。
例如,卢泰愚政府于1991年将国际文化协会纳入外交部掌管,并改名为韩国国际交流财团(Korea Foundation)。
直至今天,该财团仍然是韩国开展文化外交的核心机构。
金泳三政府则在1993年将外交部信息文化局改为文化合作局,而金大中政府1999年在外交通商部内整合成立了统一协调各部门文化外交活动的文化外交局,明确了文化外交的地位。
金大中政府重视文化外交有两方面原因。
一
方面,韩国需要扭转亚洲金融危机及韩国接受IMF
救助而受损的国家形象。
韩国外交部在1998年3
月提交的报告中就明确提出,通过激活文化外交改
善国家形象,使国家利益最大化,如提升韩国的信
赖度,吸引海外投资等。
④另一方面,随着2000年以后韩流在东亚的广泛传播,文化外交有了新的素材和动力,韩流的兴起也使文化外交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认识。
特别是2002年世界杯成功举办后,韩国成立了“国家形象委员会”。
2005年,韩国政府又组建了有海外宣传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民间人士参加的“国家形象开发委员会”,提出了“活力韩国”(Dynamic Korea)的国家口号。
韩国外交通商部则在2006年提出开展“与国力相称的先进外交文化”的倡议,提出通过文化外交加强软实力。
文化外交由此正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课题,⑤也成为韩国外交的第三大主轴而站稳脚跟。
不过,无论是在金大中政府还是在卢武铉政府时期,韩国文化外交都处在初级阶段。
按照时任韩国外长柳明桓2010年初的说法,在此十年之前韩国民众乃至外交通商部对文化外交的重要性认识仍然不足,文化外交也不是主要关心对象。
⑥李明博政府认为,21世纪是文化时代,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交通通讯手段的发达,人们更加关注生活质量和文化。
韩国政府认为,虽然韩国是世界第13大经济体,但国家品牌指数却排在第31位(2009年)。
⑦全球著名的品牌战略咨询公司FutureBrand 发表的国家品牌指数(Country Brand Index)报告显示,2012—2013年度韩国排在49位,位于纳米比亚之后,而前一年还排在42位。
⑧在相当多的外国人心目中,韩国形象仍然停留在朝鲜战争、独裁政府阶段。
⑨李明博政府认为,两者之间的差距需要克服,而文化不仅仅是商品,其本身就是国家竞争力,对于国家形象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李明博政府上台后立即提出“建设先进一流国家”的愿景,并塑造一个“全球化韩国(Global Korea)”形象,打造
①外交通商部,『韓國의文化外交强化를爲한推進戰略및地域別差別化方案』,2009.12,p.19.
②参见金문환,“世界化를위한文化外交”,『世界化와韓國外交』,外務部外交安保硏究院,1995年,pp.71-84;金철수외,『世界化를爲한文化外交的接近戰略開發方案硏究』,韓國文化政策開發院,1996年.
③金세중,高대원,“IMF體制下의韓國의文化外交”,『文化政策論叢』第9輯,1998年,p.9.
④金세중,高대원,“IMF體制下의韓國의文化外交”, pp.9-10.
⑤신종호,“韓國의文化外交强化를위한制度화方案”,『政策硏究』,2011年가을,p.48.
⑥外交通商部,『文化外交매뉴얼』,2010年,p.i.
⑦外交通商部,『文化外交매뉴얼』,2010年,p.17.
⑧김영식,“世界國家브랜드價値1位는스위스”,
『아시아經濟』,2012年10月25日.
⑨조태식,“소프트파워時代의韓國公公外交와文化外交”,『國際問題硏究』第9卷第3號,2009年가을,p.9.
一个“关爱他国,也受他国关爱”的韩国,即通过文化提升国格。
时任韩国外长柳明桓称,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无论如何强调文化外交的意义和重要性都不为过。
①外交通商部则相应提出外交政策三大愿景:和平、繁荣和国格。
这里的国格就是指塑造一个与经济技术实力相称的文化韩国。
②例如,韩国外交通商部2008年提出针对资源大国的双向文化外交口号。
2009年5月,李明博在韩国—东盟峰会上将文化观光列为韩对东盟外交的三大领域之一,显示出李明博政府开展新文化外交的意志。
在此情况下,韩国外交部2009年提出《为提升国家形象的先进文化外交强化方案》,制定了九大课题,分属于四大领域,通过两大战略推进。
首先是国家品牌改善战略,分为扩大在国际社会的作用和魅力文化观光两个方面进行,前者包括通过官方开发援助(ODA)、联合国维和行动(PKO)和驻外公馆国家品牌据点化塑造“成熟的世界国家”,打造海外服务团品牌,派遣中长期顾问团等;后者包括由文化部和国际交流财团在海外博物馆设立韩国展室,向海外图书馆普及韩国资料等。
其次是提升形象和加强传播战略,分为加强网络和积极运用全球事件两个领域,前者包括构筑在外同胞整合网络、正确认识韩国(教育部和国际交流财团主管)、邀请海外主要人士访韩(国际交流财团)等,后者包括主办主题型文化外交事业。
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韩国决定在全球设立“世宗学堂”推广韩语和韩国文化。
海外韩国文化院则从2008年分布在9国的12所增加到了20国24所。
2010年,韩国外交通商部还提出了很多具体的重点推进课题,以推动实现“成熟的世界国家”目标。
在提高国家品牌价值方面的课题有:使驻外公馆的国家品牌据点化,加强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外交;通过文化外交实现绿色增长,包括进行绿色韩国国家品牌宣传,主题型文化外交事业,双向文化交流事业等;加强文化竞争力方面有,支援文化创意产品的出口,韩餐世界化。
在体育外交方面的课题有:支援2011年的大邱田径锦标赛、2014年仁川亚运会、2018年平昌冬奥会、2020年釜山夏季奥运会申请、2022年世界杯申请等,支持跆拳道世界
化。
同时,韩国政府还计划加强外交通商部和地方政府的合作,以及支持地方政府的国际化力量,支持非营利法人和团体的民间外交工作。
此外,韩国政府还扩大同亚洲国家之间面向未来的文化、学术、人员交流。
最重要的是,正是在李明博政府时期,韩国不仅在文化外交实践方面非常活跃,而且在理论层面形成了对文化外交的系统认识,其标志就是韩国外交通商部2010年汇编出版了《文化外交手册》,并宣布2010年为加强公共外交元年。
韩国外交通商部解释说,文化外交是指使用艺术、哲学、知识、信息等文化手段增进与他国相互理解的外交活动,是提高他国民众对本国的亲密感,在对方国家提高本国的国家品牌等增加影响力的外交活动。
从终极目标上说,就是在他国和国际舞台上增加本国的影响力。
③韩国将文化外交分为四个组成部分:文化、体育、观光和教育。
韩国不仅将文化外交视为传统外交的补充或支援,而且还将其视为构成“外交力”的第三轴。
韩国认为,文化外交是公共外交的一个下位概念,但由于文化是软实力中最核心的要素,所以文化外交也常常与公共外交混用。
④这从韩国外交通商部机构没有专门的公共外交局,而是由文化外交局等相关部门分担其业务中可以看出。
朴槿惠提出“文化隆盛”的国政目标之后,韩国文化外交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期。
韩国外交部将文化外交的战略目标确定为:打造一个“值得世界信赖的魅力韩国”,配合朴槿惠总统倡导的信赖外交。
韩国政府决定将分布在世界20个国家的韩国文化院从2011年的24所增加到2017年的48所,为文化外交部署更多据点。
在2013年5月举行的朴槿惠政府首次驻外公馆负责人会议上,韩国总理郑烘原要求所有驻外公馆根据所在国情况积极开展“文化外交”,使其成为文化外交的前哨基地,要求
①外交通商部,『文化外交매뉴얼』,2010年,p.ii.
②朴광무,“李明博政府의文化政策-政策基調와初期政策成果를중심으로”,p.165.
③外交通商部,『文化外交매뉴얼』,2010年,p.9.
④조태식,“소프트파워時代의韓國公公外交와文化外交,”『國際問題硏究』第9卷第3號,2009年가을,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