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少林四段功 少林四段功2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解少林四段功少林四段功2篇
图解少林四段功少林四段功篇1
一、托天提地理三焦
1、两腿并拢,足尖分开成八字,站立,两臂自然下垂,放体侧,目视前方。
2、两足保持不动,两臂从身体两侧渐渐向上抬起,成侧平举,掌心向前。
3、两臂继续上举于头上方,掌心先向前,再翻转向上,两手手指相触。
两肘可以略微弯曲,抬头,目视双手。
4、两足略分开,身体上半部徐徐向前,弯腰向下,直至两手手指尖触地时为止。
最好能做到以手掌触地时为佳。
然后身体再直立,两手由下经身前上举过头,两手徐徐从身体两侧弧形下落,恢复成1的站姿。
二、五劳七伤往后瞧
l、两足分开同肩宽站立,两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掌心向里,头向左转。
然后将头渐渐转回前方,再向右转。
左右转动时动作不行过快,身体要保持正直,做到身不动,肩不斜,上下协调一致。
三、推窗望月去心火
l、两足分开比肩略宽站立,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两手握拳,屈肘抱于腰间两侧,目视前方。
2、身体先向右转体90度,右腿屈膝,左腿蹬直,变为右弓步。
同时右拳变掌向前推出成立掌,掌心向前。
左拳变为勾手,反勾于身后左侧,指尖向上。
然后身体向左转180度,左腿屈膝,右腿蹬直,变为左弓步。
左勾手变掌向前推出成立掌,右手变为勾手,于身后右侧。
3、身体转向正方前,仍变为马步,屈膝半蹲。
两手把握成拳,抱于腰间,恢复成1姿态。
四、抓空打空力不穷
1、两足分开同肩宽,两腿屈膝成马步。
两手握拳,屈肘抱拳于两肋下。
2、右拳向前直臂冲出,拳心向左,左拳仍抱于腰间不动。
右拳变掌,张开向后搂,如抓物之势,猛力向后收,屈肘变拳抱于肋下。
同时左拳向前直臂击出。
如此反复冲击抓拉,做5~10次,然后收回成直立势即可。
[1]
歌诀
托天提地理三焦,五劳七伤往后瞧。
推窗望月去心火,招空打空力不穷。
练习要点
对于练习此功法的基本要点,少林拳谱中言道:"四段功法虽短,然练习时,非澄心静气,敛力专神不为功。
"练习时须自然呼吸,不行使气,也不行屏气。
使气过度则造成气竭,屏气过甚则伤气,需要平心静气以运行出进也。
双手上托时,要力达指端,两手按地时,不要用力太猛,以免损伤腰肾,各种动作,都要缓慢有力,切勿急进,
勿求速效矣。
因为练功时,兴趣愈增,练习即愈勤,而效果则亦著,且不占地位,易得良效,其方法虽简便,而其理至深也。
练成以后,能强壮体魄,并为习拳技练功法打下有利基础。
留意事项
练功地点宜选择在空气新奇、清光明洁肃静的室内。
切不要当风练功。
9疾风、暴雨及雷电等恶劣气候必需停止行功。
每日早(即早五点至七点)、午(即中午十一点至一点)、晚(即晚间十七点至十九点)三个时辰行功三次,不行间断,也不行随便增加或削减行功次数。
即使有事也不耽搁,但规定的练功时间可提前或者后延,何时练习皆可。
早起空腹行卯功,日落时行酉功,切记本功应空腹练之,气才得以在脏腑顺利流通,否则,简单出现气滞而致伤残。
行功之间不行用拙力,一切要自然运行。
练功时候,无论有无病症,都不须服药,如服药则气滞。
行功初练时三个月以里,须戒酒色。
身体虚弱者,还应依据状况适当延长时间,方可有效。
此四段功法如能持之以恒,刻苦研练,则可延年益寿
图解少林四段功少林四段功篇2
1郾托天提地理三焦
身正立,胸前叠,臀后突,目前视,若含怒容,左右手相组,两臂及两腿竖直,膝盖靠近,足跟、足尖亦然;或可为骑马势。
两臂徐向左右挺直,两掌举起,经过成一圆形,候手举至头顶,十指互叉转,掌心向上,如托千斤重物。
手须尽力上抑,两目凝视掌
背,庶运用颈腭。
身体上部徐向前屈,至两掌覆地,愈下愈妙。
唯两腿仍须挺直,不行稍屈。
身体上部徐向上仰,两臂用力,向左右压下,两掌经过仍须成一圆形;复于正立姿态。
惟须渐渐行之。
2郾五劳七伤往后瞧
身正立,头徐向右转,目尽力凝视后方,试窥左足跟。
且转头时,胸前叠,身不动,肩不斜。
头向前转复原。
头徐向左转,目尽力凝视后方,试窥右足跟;头向前转复原。
亦须渐渐行之。
3郾推窗望月去心火
两足左右分开,成骑马势,胸挺出,身不行前倾。
两拳握紧,各置腰际,掌心向上,目前视。
左腿下蹲伸直,如铺地锦,左手向左勾搂,右手向右猛推,身随之向右,同时右腿前屈,目注右掌,作推窗望月状。
右腿下蹲伸直,右手向右勾搂,左手向左猛推,身随之向左,目注左掌;左足踏进,复原正立姿态。
4郾抓空打空力不劳
两足左右分开,成骑马势,两拳紧握,各置腰际。
右手向前猛力击出,拳与肩平,拳心向下,左拳照旧;右手指张开向后掳,如抓物者然,猛力向后收,随即紧握为拳,仍置腰际,同时左手向前击出,拳心向下。
右拳向前击出,左拳向后抓,随即变拳,收于腰际,至腿酸力尽为止;左足踏复原。
此即俗称抓空打空之谓。
四段功虽短,然练习时,非澄心静气、敛力专神不为功。
练习时须自然呼吸,不行使气,亦不行屏气。
盖使气过度则气竭,屏气过甚则气伤,须平心静气以出之。
下俯之前,宜深呼一口;两手托天时,须手指互叉,即效力达于指端,如能足跟提起更妙;两掌覆地时,切忌用力过猛,致损肾部,亦不行中辍,视为畏途。
各种动作,亦缓而用力,勿急进功,勿求速效。
功成后,不特强壮体魄,抑且为习拳练功习技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