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民俗饮食大观——酸菜热汤面与白汤面中华名人一壶酒——李成放意诗酒寓兴于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老北京民俗饮食大观——酸菜热汤面与白汤面/中华名人一壶酒——李成放意诗酒寓兴于画
作者:
来源:《饮食与健康·下旬刊》2013年第10期
老北京民俗饮食大观——酸菜热汤面与白汤面
文/李春芳
旧时,在郊区农家患了感冒,或风雪归来,家人常给做碗酸菜热汤面吃。

又好吃又热乎,亲人亲情,不可不记:将自家激的酸白菜取出洗净,横切成丝。

锅内下底油,煸葱花、姜末(若有肉,则放入羊肉),出味后,再放入切好的酸菜,煸几煸后再放汤,放入适量的食盐,锅开后下入面条,煮熟,即可吃了。

如再撒上些香油、胡椒粉、香菜(或韭菜)末儿,则更佳。

有时下绿豆粉做的杂面条儿也好吃。

俗话说:“要发汗,吃汤面”。

旧时,各家小饭馆卖此物的也不少。

安定门外有一条往北去通达很远的土道,途经东三旗,在路边有个卖牲口饮水以及让人饮茶吃饭的小饭馆儿,开设在大道旁的大柳荫下,右边有一口安着牛拉水车的大水井,旁有几亩菜园子。

地势颇好,进门有块“柳泉居”的手写匾,字迹奇秀有力,不会是出自俗家之笔。

我爱吃他家制售的白汤面条,更爱瞧他的字匾。

我曾就此二事问过掌柜的。

老掌柜已是八十有余的老者,据他说这二者(匾与白汤面)还是出自一人之手,不想此二者竟给他这小买卖带来了大实惠……这种普通面条并不是用刀切的,而完全是用手抻的。

面要和得好,还要“醒”够时候;抻成面条后,一定要放到有鸡和猪骨头吊成汤的白汤中去煮。

这老者说,按原来教做此面的人说,面菜子虽然用什么菜均可以,但要用干净布绞出汁儿来,放进面条里,不可放实物,以免乱其“白汤面”的色美。

但后来,就没遵此法,只求面码尽量齐全,供客人吃就是了。

浇头却没变——只浇干净的咸盐水,碗内少放些汤,喝完了不够时,再往里续原煮面汤。

我这才明白:这种面为什么叫“白汤面”,而且味儿又这样美,全不同于其它汤面。

至于其匾,老者说大道边上的小饭馆本没有什么名儿,就叫张记饭铺。

那位先生路过此地时,正遇上大雨,就在小铺中膳宿,看见此处野景甚好,又挨着个水井,就要了一张糊窗户纸,给写了个“柳泉居”三个字当作匾额,并亲手教给我们怎样做这白汤面……老人说,那人还跟着个仆人,也骑着马,像个官人的模样。

我推其年代,此人虽是个官僚,但也定是个“美食家”——不俗的雅客!
中华名人一壶酒——李成放意诗酒寓兴于画文/路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