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两端促整体,确保中考成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抓两端促整体,确保中考成功
清镇市暗流中学彭良举
义务教育离不开质量,没有质量的义务教育是失败的,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如何检验义务教育的质量,目前除了中考一途外,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

事实确实也是这样,我们在抱怨高考这样那样的时候,也找不出更好的替代高考的方法,高考毕竟是比较公平的选拔方式。

中考也是,只要高考的指挥棒还继续发挥作用,我们就必须正视中考,因为,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最公平的选拔甄别手段。

存在即合理。

我们不能改变初中生中考的命运,就必须适应这一事实,在自己的能力和范围内保证学生最大的出彩。

首先,在注意大格局的同时,要关注细节。

作为一线教师,自己所能做的就是管理好自己的班级,教好自己的学科。

这是我们一贯的认识。

但在中考以地区命题而统一规划的情况下,仅此是不够的。

以笔者所在的贵阳市为例,每年初三学生六七万人,高中招生3万左右(含民办、企业学校高中招生),大约占毕业生百分之五十不到;2017年则为28000多人,竞争算得上激烈。

放在清镇市来看,2017年初中毕业生近八千人,但四所公办高中招生2750人(不含“三区一地”33名配额生暨国际学校、养正学校、传习中学等3所民办学校招生),而优秀教学资源和生源均全部集中在城区。

这就意味着,中考高分或曰上重点高中的学生人数基本上掌控在城区学校,乡镇学校则是凤毛麟角。

换句话说,城区学校重点在于培养巩固优秀生、特优生,乡镇学校重点在于控辍保学、保证中职生。

教育局、各学校的教育计划就应该考虑这个格局;学校班级工作就需要为这个格局服务。

遗憾的是教育局特别是教研室往往忽视这种差别,眉毛胡子一把抓,工作一刀切,搞得教师们无所适从或顾此失彼。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能抱怨,只有正视现实。

因为,教育局和老百姓不会考虑学校的师资、生源,他们只看学年分数,只看终端显示的中考结果。

因此,就得从班级入手,从自己所教学科入手,把工作做细做好。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一个班四五十人一般可分为优生、中等生和差生三个层面。

班级工作和学科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学情分层细化管理。

我的做法是,暑期时先将学生小升初、八年级学年统考成绩进行综合分析,对学生初三阶段学习进行分层分组;开学后,结合科任教师和学生意见,在班会上讨论通过,形成定案。

之后,对各组提出不同的层次要求,涉及到预习、笔记、作业安排与批改、更正等具体内容,不同层次,不同要求,坚持不搞一刀切。

在班级管理和教学环节等实践中,重点就是贯彻落实,并通过操行积分评定对学生“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时刻警示他们履行职责,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

其次,要正视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任何人都不会也不能否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但现实中恰恰管理者最爱忽视的就是学生的个性差异。

俗话说,一娘养九子,九子九不同。

现代心理学、生理学都认为智力超群或较差的人大约在5﹪,就是说,一个班级特优生和学习特困生约在5﹪。

我们乡镇学校没有特优生,因为,他们都被城区“重点(示范)”学校垄断了,甚至有的是被教育局指定推荐给某些学校了。

我们最多能有几个学习较好的学生,其余的基本是学困生、特困生。

前者一般有较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也较端正,我们对他们的要求自然要高一些,不能将他们与后者相提并论,要让他们吃得饱、吃得好,他们是中考进入高中统招或高分
的希望。

管理优秀生以服务为主,欣赏他们的进步,保护他们的优势,用成功人士的话说,优生就是先“培”,再“养”,永保优势。

学困生、特困生不外乎基础差,不能适应学习,或就是其他原因导致的厌学。

这些学生一是关系到平均分,二是关系到低分率。

当前评价学校、教师也主要考虑着这两点。

因此,班主任、科任教师必须根据他们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家庭贫困或家长监管无力,乃至沉溺网络游戏、QQ聊天、滥交友、早恋等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辅导,同时,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关注他们的进步,用他们点滴的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有所学,学得进,学得了,切记要不断淡化学习成绩带给他们的羞耻感、自卑感。

如果放任他们厌学情绪和不良行为的发展,无疑的就是辍学。

不少问题学生就是因班主任、科任教师的放弃而被推向社会。

再次,要树立榜样意识,关注学困生的身心健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重庆市巴川中学抓中考稳居重庆市高分人数、总分第一的经验就是,以各种形式彰显榜样的力量。

一是将优秀生、特优生进行小班化,并实行滚动化管理,二是对在季度、学年等考试中成绩突出的学生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奖励,特别的是由特优生组成“演讲团”在全校范围内乃至各班进行演讲。

从马斯洛“心理需要论”角度说,这种行为,不仅能刺激榜样的更高需求欲,实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欲求,也能激发全体学生的攀比心——竞争意识,最大限度的走活中考这盘棋。

而且,特优生的宣讲,不仅能够让全体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更主要的是,它是良好学习方法的宣传与交流。

一石三鸟。

作为学困生,要么自卑而不思进取,要么破罐子破摔,什么都无所谓。

对待他们,必须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
他们做细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在学习要求上区别对待,实施目标任务、作业数量等分层安排,不用成绩总分衡量他们,而是关注他们的进步,以及其他方面的表现,帮助自卑者重塑自信,帮助“破罐子”补漏纠偏,激发他们学习动力。

对于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家庭监管不力子女等厌学、网游、早恋学生,他们由于缺少父母陪伴和家教,往往内心孤寂、恐惧,渴望陪伴、交流,他们双休日结伴寄居、网游、早恋并不是他们愿意如此,是他们心灵荒芜而不得不如此。

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如果能正视他们,给予必要的关注、疏导、抚慰,将他们的兴趣、热情吸引到学习上来,效果一定明显。

受尊重,是人性之一。

我们有了对学困生的关注、尊重,以他们的进步和其他良好表现激发他们的尊严感、荣誉感、自豪感,定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我们必须清楚,要赢得教学质量的提高,赢得中考的成功,必须给于学生精神、思想、灵魂,而“培优·扶困·促整体”不失为良策。

最后,我们必须强调,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必须为人师表,不辱使命。

中国教育改革轰轰烈烈10多年,无论是“新品装旧醋”,还是“抽筋”,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地位,而且,越是改革“成功”的案例,对教师的要求越高。

但现实是,不思进取、不学无术的教师不在少数,他们无论如何,都是不适应中考教学要求的。

因此,要确保中考成功,初三教师必须是学习型、研究型的。

不仅教育教学理论扎实,专业知识过硬,还要有与时俱进、终身学习的精神,有泛教育、大教育的理念。

我们谈为人师表,媒体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似乎只知道“师德”
若干条若干款,哪知道,最大的师德就是“教书育人”而不误人子弟。

一个胸无点墨的教师,即使是什么“师德标兵”,也不过是垃圾而已。

一个学富五车,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教师他的行为就是学生的师表,就是一种引力,这样的教师才能吸引学生;身教重于言教,他所带领的班级、学生一定是学习型的;他的教学才不会照本宣科而毫无生机,一定有新鲜血液的输入,一定充满活力,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才会淋漓发挥,才能不辱使命。

抓中考,必须抓班级团队建设。

教师团队必须明确目标,并为共同目标一致努力,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只求合力,不产生分力。

要协调发展,切记“抢阵地”、“各自为战”;要认真负责,不得敷衍塞责,不得当着和尚不撞钟,得过且过;要有全局意识,不因自己抢时间或不负责任导致学生偏科、失误,从而影响学生中考。

初三教师必须未雨绸缪,要提前研究学生、课本、课标、中考说明,要搜集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卷及分析,在此基础上整体规划,结合前面要点拟定计划、设计教学预案,保证自己的教学有的放矢,使自己的教学最大限度的有用、有效。

总之,要保证中考成功,就要把“抓两端,促整体”的工作做细做好,不仅要关注学社的学情和学风,也要关注教师的教态和教风。

要加强团队建设,关注学生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

要培养优秀生,扶持学困生,关注中等生,全面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能够这样,不仅能实现学科、班级教学质量的提高,也能确保中考目标的顺利完成。

2017年7月27日有感于重庆五指山缙麓楼
2017年8月3日整理于清镇刳木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