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实现交流参数检测(毕业设计)论文

合集下载

基于单片机的电力监控系统交流采样技术的实现

基于单片机的电力监控系统交流采样技术的实现

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电网容量的扩大使其结构更加复杂,实时监控、调芳的自动化显得尤为重要;而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电力参数的测量是最基本的功能。

如何快速、准确地采集各种电力参数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现自动化的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是数据采集。

根据采集信号的不同,可分直流采样和交流采样两种。

直流采样,顾名思义,采样对象为直流信号。

它是把交流电压、电流信号经过各种变送器转化为0~5V的直流电压,再由各种装置和仪表采集。

此方法软件设计简单,对采样值只需作一次比例变换即可得到被测量的数值。

但直流采样仍有很大的局限性:无法实现实时信号的采集;变送器的精度和稳定性对测量精度有很大影响;设备复杂,维护难等。

交流采样是将二次测得的电压、电流经高精度的CT、PT变成计算机可测量的交流小信号,然后再送入计算机进行处理。

由于这种方法能够对被测量的瞬时值进行采样,因而实时性好,相位失真小。

它用软件代替硬件的功能又使硬件的投资大大减小。

随着微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交流采样必将以其优异的性能价格比,逐步取代传统的直流采样方法。

本系统采用8031单片机实现电力参数的交流采样。

通过LED显示器显示频率、电压、电流的实时值,在过压30%、欠压30%时进行声光报警,并能定时打印电压、电流及频率值。

实践证明,采用交流采样方法进行数据采集,通过算法运算后获得的电压、电流、有功功率、功率因数等电力参数有着较好的精确度和稳定性。

一、交流采样原理若将电压有效值公式离散化,以一个周期内有限个采样电压数字量来代替一个周期内连续变化的电压函数值,则式中:ΔTm为相邻两次采样的时间间隔;um为第m-1个时间间隔的电压采样瞬时值;N为1个周期的采样点数。

若相邻两采样的时间间隔相等,即ΔTm为常数ΔT,考虑到N=(T/ΔT)+1,则有式(1)就是根据一个周期各采样瞬时值及每周期采样点数计算电压信号有效值的公式。

同理,电流有效值计算公式如下:计算一相有功功率的公式离散化后为式中:im、um为同一时刻的电流、电压采样值。

合泰单片机交流电过零检测方案

合泰单片机交流电过零检测方案

Z1 5.1V D1
C4 470U/16V
C5 104
1N4007 +5V R5 100K
R3 2M
R4 2M
U1
1 PA3/PFD PA2 PA1 PA0 PB3/AN3 PB2/AN2 PB1/AN1 PB0/AN0 VSS PA4/TMR PA5/INT PA6 PA7/SDA OSC2 OSC1 VDD RES PD0/SCL 18 RST
限流电阻数值最好选取在 4M ~ 5MΩ 范围内。
• 满足更好的 EMC 对策,建议通过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来解决,如图 1 中添加 EMI 输入
滤波器和流程图 10 中加入重置旗标的方法。
11
(2)
如果 VRMS =230V,R1=R2=2M ohms,可以得到注入电流为: :
Ij =
230 = 57.5uA < 400uA 2*10 + 2*106
6
当输入的 AC 电源为 230V AC/50Hz, 相应 ZCD 电路的实际波形如图 4 (无负载时) 和图 5 (带 负载时)。 这里 CH1 连接测试点 TP2;而 CH2 连接测试点 TP1。在图 6 所示中,当 PA5 Pin 上之输入信号电位从 0V 上升到 0.7VDD=0.7×5V=3.5V (即高准位门限值,请参照 Datasheet 之 DC 特性),此时输入信号的过零点将滞后 240µs。当然,改变两个限流电阻 R1 和 R2 的 阻值,可以改变过零点滞后时间。由此可见,合适的滞后时间不会影响 AC 电源频率测量 的精度,所以我们建议过零点限流电阻阻值最好选取为 4MΩ~ 5MΩ,从而保证过零注入 电流 Ij <
HT46R47 对 AC 过零信号进行检测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电力系统参数监测模块化设计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电力系统参数监测模块化设计

[ 刘君华. 于L b n o sC I 虚拟仪器设计 F] 3 ] 基 a Wi w / V d M. 北京: 电子工业 出 社, 0 版 2 3 0 【] 4 刘君 华 . 于L bWi d w / VI 基 a n o s C 的虚拟 仪器 设计 【 . 京: M】 北 电子 工业 出版
参考文献 m马月辉, 丛. 石彦 虚拟低频信号特性测试仪Ⅱ. J 自动化与仪表, 0 , ( : — . 2 1 62 1 1 0 1 ]5 6
【 张风均.a n o sC I 2 】 LbWJdw / V 开发入 门与进阶[ . M】 北京: 北京航 空航人大 学出版
社,0. 2 1 0
3 设计 方案 . 本 设计 选 用 A I 司 的 真有 效 值 检 测 D公 交 流 电 网 电压 对 家用 电器 的正 常使 用 及其 使 用 寿命 有 很大 的 影 响 ,电压 过 高往 芯 片A 7 6 行 交 流 电压 检 测 ,它 是一 款 D 3进 往缩 短 家用 电器 的使 用 寿命 甚 至造 成家 用 低 功耗 、低 成 本 的真 有效 值 转换 器 ,使 用
理 后送 入液 晶显示 部分 ,进 行 电压 显示 。 2 常 用的检 测 方 法及 存在 问题 . 常用 的 电压 检测 方 法 是将 用分 立 元件 照 将 交 流 电 压 经 过 整 流 滤 波 转 换 为 直 流 信 片 号 ,然 后 再 由直 流 电压 检 测 芯 片 进 行 检 机 测 。该检 测方 案 的优 点是 电路 硬件 成 本较 低 。缺 点 是 , 电 路 参 数 不 容 易 确 定 、调 4 1整流 电路 设计 . 整 ,特 别 是对 初 次 进行 检 测 电路设 计 的 学 采 用分 立式 元件 构 建精 密整 流器 需 要 图1系统整体结构框图 生 来 说 ,难度 比较大 。而集 成 的真 有 效值 两个 运 算放 大器 、两 个 二极 管及 若干 匹 配 检 测 芯片 为该 问题 的解 决提 供 了简 单 、有 控 制 核 心 单 片 机 采 用 A 8 C 1 它 电阻 。使用 真有 效值 转 换器 I可 以取 代所 T 95, C 效 的解 决 途径 。 是 一 款 低 功 耗 , 高 性  ̄ C O 8 单 片 有这 些器 件 并节 省 电路 板 空 间 ( )。 MS 位 图2

应用单片机实现交流电量参数的测量

应用单片机实现交流电量参数的测量
第 MM 卷 第 ( 期 (##" 年 M 月
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JaAH:Y] a? :aH*DZYR* ?aHZR*H9 A:U[ZHRU*9
[;KG MM :;G ( +/<G (##"
应用单片机实现交流电量参数的测量
白雪峰 张 宇
( 东北林业大学, 哈尔滨, !"##$# )
摘 要 系统采用 %&’"! 单片机实现电力参数的交流采样, 通过液晶显示器显示频率、 相位差、 电压和电流的 实时值, 在过压 (#) 、 欠压 (#) 时进行报警, 并能定时打印电压, 电流、 频率及相位差值。实践证明, 采用交流采样 方法进行数据采集, 通过运算获得的电压、 电流有功功率、 功率因数等电力参数有很好的精确度和稳定性。 关键词 单片机; 交流采样; 频率跟踪; 电力监测 分类号 *+,-" !""#$%&’ ()* +, -./#%0. +1. *./234.5.&+ ,6 7#.8+4%8 9/4/5.+.42 : ./0 1234356 ,78/56 92 ( :;<=83/>= ?;<3>=<@ A50B C3<>0=@ ,D/<E05 !"##$# ,FG HG ’805/ ) I I J;2<5/K ;4 :;<=83/>= ?;<3>=<@ A50C3<>0=@G L (##" , MM (() G L !## N !#! *83 >@>=3O /P;Q=3P %&’"! R’+ =; /S803C3 /K=3<5/=056 C;K=/63 >/OQK3 ;4 3K3S=<0S Q/</O3=3<>G *83 4<3T235S@ ,Q8/>3 P0443<35S3 /5P <3/K =0O3 C/K23 ;4 C;K=/63 /5P S2<<35= S;2KP E3 P0>QK/@3P =8<;268 =83 K0T20P S<@>=/K P0>QK/@G U4 0= V/> (# Q3<B S35= 3WS3>>0C353>> ;< K/SX ;4 5;<O/K C;K=/63 ,/5 /K/<O V0KK E3 60C35G *83 >@>=3O S;2KP /K>; =@Q3 =83 C;K=/63 ,S2<<35= ,4<3B T235S@ /5P Q8/>3 P0443<35S3 <362K/<K@G U= 8/> Q<;C3P =8/= =83 3K3S=<0S Q/</O3=3<> >2S8 /> =83 /S=0C3 Q;V3< ;4 C;K=/63 /5P S2<<35= ,Q;V3< 4/S=;<> /5P >; ;5 V80S8 ;E=/053P E@ /K=3<5/=056 C;K=/63 >/OQK3 8/C3 / V;5P3<42K /SS2</S@ /5P >=/E0K0=@G ;.$ <,4=2 R’+ ;YK=3<5/=056 C;K=/63 >/OQK3 ;?<3T235S@ 4;KK;V056 ;ZK3S=<0S Q;V3< O;50=;<056 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 电网容量的扩大, 其结构更 加 复杂, 实时监控、 调试的自动化显得尤为重要。而电力调度 自 动化系统中, 电力参数的测量是最基本的内容。 在实现自动化的 过 程 中, 关 键 的 环 节 是 数 据 采 集。 根 据 采集信号的不同, 分 成 直 流 采 样 和 交 流 采 样 两 种。 直 流 采 样 通常是把交流电压、 电流信号经过变送器转化为 # N " [ 的 直 流电压, 此方法软件设计简单, 对采样值只需做一次比例变 换 即可得到被测量的 数 值。 但 直 流 采 样 仍 有 局 限 性, 无法实现 实时信号的采集, 变送 器 的 精 度 和 稳 定 性 对 测 量 精 度 有 很 大 影响, 设计复杂等。交流采样是通过二次测得的电压、 电流 经 F* 变成计算机可 测 量 的 交 流 小 信 号, 然后再送 高精度的 ’* 、 入计算机进行处理。这种方法能够对被测量的瞬时值进行 采 样, 并采用软件编程 方 法 来 实 现 硬 件 的 功 能, 因 而 实 时 性 好, 相位失真小, 硬件的投资大幅降低。 式中: +’ 、 $ ’ 为同一时刻的电流、 电压采样值。 功率因数为: S;> " " , 。 !・ *

单片机毕业设计(论文)

单片机毕业设计(论文)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多通道数据监测系统A multi-channel data detection system based onMCU年级:学号:姓名: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指导老师:2014 年8 月院系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电子工程年级 2010级姓名题目基于单片机的多通道数据监测系统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 (签章)评阅人评语评阅人 (签章) 成绩答辩委员会主任 (签章)年月日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班级茅机学生姓名学号 20101426 发题日期: 2014 年 3 月 5 日完成日期: 6 月 10 日题目基于单片机的多通道数据监测系统1、本论文的目的、意义温度压力液位流量是工业自动化常见控制参量,实现其监测与控制是基础性工作,也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内容。

本课题要求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改进完善,实现多通道模拟工业温度压力液位信号采集和处理显示,实现上下限报警和电磁继电器和开关通断控制。

该课题对于机电测控实验中心完善实验建设具备价值。

2、学生应完成的任务(1)查阅收集资料、熟悉设计原始资料、完成相关不少于10000个字符的外文资料翻译。

(2)完成毕业实习调研以及实习报告的撰写。

(3)现有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监测与控制系统调研和资料搜集。

(4)多路参量监测与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5)接口电路板制作和加工。

(6)实验程序设计与调试。

(7)完整程序和实物一套。

(8)整理完成不少于24000字的毕业论文。

3、论文各部分内容及时间分配:(共 12 周)第一部分调研准备和资料搜集(2周)第二部分方案设计和元器件采购(2周)第三部分硬件制作(3周)第四部分软件调试(3周)第五部分系统集成,撰写毕业论文(1周)评阅及答辩评阅答辩(1周)备注指导教师:年月日审批人:年月日摘要随着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采用单片机实现的数据采集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多。

单片机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单片机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XX工业大学浙西分校毕业设计 (论文)开题报告信电系电气技术专业0 3 级课题名称:单片机实现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毕业设计(论文)起止时间:-----年2 月15 日~6 月2 日(共 16 周)学生姓名: XXXX 学号: 10指导教师: XXXX XXXX XXXXXX报告日期: 3月7日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如图4.1所示:图4.1 控制系统图3、本课题需要重点研究的、关键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8]步进电机控制程序设计的主要问题有三个: 第一、控制脉冲产生;第二、步进电机的旋转方向和时序脉冲的关系; 第三、步数的确定。

作为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的程序的构成也是主要由这几个问题,因此可以从这三个问题入手:(1)控制脉冲的产生在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时,一般来讲,控制是用软件产生的。

方法是先输出一个高电平,然后延时,再输出低电平,再进行延时。

延时时间的长短由步进电机的工作频率决定。

(2)步进电机的旋转方向和时序脉冲的关系 产生时序脉冲的方法是:1 单片机的IO 端口,分别控制三相步进电机的A, B, C 三相绕组;2 控制模式写出控制模型;2 制模型的顺序向步进电机输入控制脉冲。

(3)步数的确定步进电机运行的步数可由步距角和需要转过的角度来计算:NZ r b ⋅︒=360θ式中:b θ-步距角; r Z -转子齿数;N -拍数(一般三拍时N =m 或六拍时N =2m );m -控制绕组相数,m =3说明:1.本报告必须由承担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任务的学生在接到“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正式开始做毕业设计(论文)的第2周或第3周末之前独立撰写完成,并交指导教师审阅。

2.每个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撰写本报告一份,作为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审查学生能否承担该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任务的依据,并接受学校的抽查。

基于单片机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单片机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单片机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毕业设计论文一、引言在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下,单片机作为一种微型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设计一个基于单片机的项目,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单片机的毕业设计论文,旨在探讨如何利用单片机实现一个功能强大的系统。

二、设计背景本毕业设计的设计背景是一个智能家居系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家居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该系统可以通过单片机控制各种家电设备,实现远程控制和自动化操作,提高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三、设计目标本设计的目标是设计一个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家居系统,实现以下功能:1. 远程控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远程控制家中的各种设备,如灯光、电视、空调等。

2. 安全监控:系统可以通过摄像头监控家中的安全状况,并将实时视频传输给用户手机,确保家庭安全。

3. 节能环保:系统可以根据室内环境自动调节温度、湿度等参数,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

4. 人性化交互: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习惯和需求,自动学习和调整各种设备的工作模式,提供更加人性化的交互体验。

四、设计方案本设计方案采用基于Arduino的单片机控制,结合传感器、无线通信模块和云平台,实现智能家居系统的各项功能。

1. 硬件设计设计使用Arduino开发板作为主控制器,通过各种传感器(如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获取室内环境数据,并通过继电器控制家电设备的开关。

同时,通过摄像头实现安全监控功能。

为了实现远程控制,设计采用无线通信模块(如Wi-Fi模块或蓝牙模块)与用户手机或电脑进行通信。

2.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主要包括单片机程序和手机/电脑端的控制界面。

单片机程序负责读取传感器数据、控制家电设备和摄像头,并与无线通信模块进行数据交互。

手机/电脑端的控制界面通过云平台实现与单片机的通信,用户可以通过界面实现对家电设备的远程控制和安全监控。

五、实施与测试在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实施与测试。

buckboost电路的ARM单片机控制器的设计毕业论文

buckboost电路的ARM单片机控制器的设计毕业论文

buck-boost电路的ARM单片机控制器的设计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ARM的一种新型BUCK-BOOST(AC-AC)电路控制器设计。

在斩控式AC-AC变换中,控制电路绝大部分还是采用PWM发生模块进行模拟控制,这些模块斩波频率高,可以进行简单的PID控制,但也有模拟电路固有的缺点:元器件老化,温度漂移,系统不灵活,精度不高,开发速度慢等问题。

本文针对于这些问题,用ARM嵌入式处理器LPC2114设计了一种新型控制器。

由于CPU直接参与闭环控制,能显著降低系统硬件成本,同时不存在温度漂移等问题,一旦调试正常就能长期稳定运行;另外,通过软件版本改变系统功能,灵活实现复杂的控制算法。

因此,随着微处理器价格的降低和技术的成熟,数字控制技术必将在高性能,智能化DC/DC和斩控式AC-AC变换器中得到应用和发展。

本文对系统的结构和原理进行了具体分析,详细介绍了采用ARM嵌入式处理器作为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和控制策略,并进行了软件的设计,实现了BUCK-BOOT电路的全数字控制。

关键词:ARM ,控制器,BUCK-BOOSTDesign of ARM one-chip computer controller of buck-boost circuitAbstractThis article proposed one kind based on ARM one kind of new BUCK-BOOST (AC-AC) the circuit controller design. In cuts controls type AC-AC, in the transformation, the control circuit major part uses PWM to have the module to carry on the simulation control, these modules cut the wave frequency to be high, may carry on the simple PID control, but also has the analogous circuit inherent shortcoming: the primary device aging and temperature drifting ,the system is not nimble, the precision is not high, the development speed is slow and so on. in view of this, this article design its controller with ARM Inserted type processor LPC2114, has carried on the concrete analysis to the system structure and the principle, in detail, the article introduced the design method and the control strategy with ARM inserted type processor to be the controller ,and have carried on the software design, has realized the BUCK-BOOT electric circuit entire numerical control.Because CPU direct participation closed-loop control, then can remarkably reduce the system hardware cost, at the same time does not have the temperature drifting problem, once debugs normally can the long-term stability movement; Moreover, we can through change system function through software edition, nimble realize complex control algorithm. Therefore, along with micro processor price reducing and the technical maturity, the 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will certainly get appli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in the high performance, intellectualized DC/DC and BUCK-BOOST AC-AC converter.Key words: ARM, controller, BUCK-BOOST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绪论 (1)1.1选题背景及目的 (1)1.2ARM的发展 (1)1.3设计完成的任务 (2)1.4设计要求及参数设定 (3)2系统硬件设计 (4)2.1主电路拓扑结构分析 (4)2.2ARM单片机的选择及外围电路的设计 (7)2.3检测电路 (7)2.3.1全波整流电路 (8)2.3.2 滤波电路 (10)2.4IGBT驱动电路的设计 (11)2.5同步电路 (13)2.6键盘显示 (14)3软件设计 (16)3.1初始化 (16)3.1.1脉宽调制器的设置 (16)3.1.2 A/D转换器的设置 (17)3.1.3 GPIO的设置: (18)3.2PID控制策略 (18)3.3键盘与显示 (22)结论 (27)致谢 (28)参考文献 (29)附录A(英文文献) (30)附录B(中文翻译) (37)1绪论1.1选题背景及目的随着Internet的普及,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进入了后PC时代。

基于单片机的毕业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毕业设计

单片机类毕业设计·电子时钟的设计·全自动节水灌溉系统--硬件部分·数字式温度计的设计·温度监控系统设计·基于单片机的语音提示测温系统的研究·简易无线电遥控系统·数字流量计·基于单片机的全自动洗衣机·水塔智能水位控制系统·温度箱模拟控制系统·超声波测距仪的设计·基于51单片机的LED点阵显示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6×16点阵显示屏·基于A T89S51单片机的数字电子时钟·基于单片机的步进电机的控制·基于单片机的交流调功器设计·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的设计·单片机的数字钟设计·智能散热器控制器的设计·单片机打铃系统设计·基于单片机的交通信号灯控制电路设计·基于单片机的电话远程控制家用电器系统设计·基于单片机的安全报警器·基于单片机的八路抢答器设计·基于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系统的设计·基于MCS-51数字温度表的设计·电子体温计的设计·基于A T89C51的电话远程控制系统·基于A VR单片机幅度可调的DDS信号发生器·基于单片机的数控稳压电源的设计·基于单片机的室内一氧化碳监测及报警系统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空调温度控制器设计·基于单片机的可编程多功能电子定时器·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设计·红外遥控密码锁的设计·基于61单片机的语音识别系统设计·家用可燃气体报警器的设计·基于数字温度计的多点温度检测系统·基于凌阳单片机的语音实时采集系统设计·基于单片机的数字频率计的设计·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电子钟设计·设施环境中温度测量电路设计·汽车倒车防撞报警器的设计·篮球赛计时记分器·基于单片机的家用智能总线式开关设计·设施环境中湿度检测电路设计·基于单片机的音乐合成器设计·设施环境中二氧化碳检测电路设计·基于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设计·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的设计·基于单片机的火灾报警器·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开关设计·基于单片机的电子钟设计·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电子密码锁·大棚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基于单片机的电器遥控器的设计·单片机的语音存储与重放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电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红外遥控电源开关·基于单片机的低频信号发生器设计·基于单片机的呼叫系统的设计·基于PIC16F876A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仪·基于单片机的密码锁设计·单片机步进电机转速控制器的设计·由A T89C51控制的太阳能热水器·防盗与恒温系统的设计与制作·AT89S52单片机实验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数字气压计的设计与实现·智能压力传感器系统设计·智能定时器·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火灾报警系统·基于单片机的电子式转速里程表的设计·公交车汉字显示系统·单片机数字电压表的设计·精密VF转换器与MCS-51单片机的接口技术·基于单片机的居室安全报警系统设计·基于89C2051 IC卡读/写器的设计·PC机与单片机串行通信毕业论文·球赛计时计分器毕业设计论文·松下系列PCL五层电梯控制系统·自动起闭光控窗帘毕业设计论文·单片机控制交通灯系统设计·基于单片机的电子密码锁·基于51单片机的多路温度采集控制系统·点阵电子显示屏--毕业设计·超声波测距仪--毕业设计·单片机对玩具小车的智能控制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电机交流调速毕业设计论文·单片机智能火灾报警器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锁相频率合成器毕业设计论文·单片机控制的数控电流源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显示温度系统毕业设计论文·单片机串行通信发射部分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控制直流电机调速系统毕业设计论文·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毕业设计论文·基于MCS51单片机温度控制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自行车测速系统设计·单片机汽车倒车测距仪·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单片机脉搏测量仪·单片机控制的全自动洗衣机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电器遥控器设计·单片机控制的微型频率计设计·基于单片机的音乐喷泉控制系统设计·等精度频率计的设计·自行车里程,速度计的设计·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设计·自行车车速报警系统·大棚仓库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自动剪板机单片机控制系统设计·单片机电器遥控器的设计·基于单片机技术的自动停车器的设计·基于单片机的金属探测器设计·ATMEIL AT89系列通用单片机编程器的设计·单片机水温控制系统·基于单片机的IC卡智能水表控制系统设计·基于MP3格式的单片机音乐播放系统·节能型电冰箱研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PWM调速系统·交流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设计·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的电路设计·基于Atmel89系列芯片串行编程器设计·基于MCS-51通用开发平台设计·基于单片机的实时时钟·用单片机实现电话远程控制家用电器·中频感应加热电源的设计·家用豆浆机全自动控制装置·基于A Tmega16单片机的高炉透气性监测仪表的设计·用单片机控制的多功能门铃·基于8051单片机的数字钟·红外快速检测人体温度装置的设计与研制·三层电梯的单片机控制电路·交通灯89C51控制电路设计·基于单片机的短信收发系统设计――硬件设计·大棚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串行显示的步进电机单片机控制系统·微机型高压电网继电保护系统的设计·基于单片机mega16L的煤气报警器的设计·智能毫伏表的设计·基于单片机的波形发生器设计·基于单片机的电子时钟控制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基于PIC16F74单片机串行通信中继控制器·遥控小汽车的设计研究·基于单片机对氧气浓度检测控制系统·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设计·基于单片机的压电智能悬臂梁振动控制系统设计·单片机的打印机的驱动设计·单片机音乐演奏控制器设计·自动选台立体声调频收音机·直流数字电压表的设计·具有红外保护的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基于单片机的机械通风控制器设计·音频信号分析仪·单片机波形记录器的设计·公交车站自动报站器的设计·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测量系统的设计·龙门刨床的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电子秤设计与制作·智能型充电器的电源和显示的设计·80C196MC控制的交流变频调速系统设计·步进电机运行控制器的设计·自动车库门的设计·家庭智能紧急呼救系统的设计·单片机病房呼叫系统设计·电子闹钟设计·电子万年历设计·定时闹钟设计·计算器模拟系统设计·数字电压表设计·数字定时闹钟设计·数字温度计设计·数字音乐盒设计·智能定时闹钟设计·电子风压表设计·8×8LED点阵设计·可编程的LED(16×64)点阵显示屏·无线智能报警系统·温湿度智能测控系统·单片机电量测量与分析系统·多通道数据采集记录系统·单片机控制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步进电动机驱动器设计·DS18B20温度检测控制·6KW电磁采暖炉电气设计·基于电流型逆变器的中频冶炼电气设计·新型电磁开水炉设计·新型洗浴器设计·中频淬火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中型电弧炉单片机控制系统设计·基于单片机的电火箱调温器·LCD数字式温度湿度测量计·单片机与计算机USB接口通信·万年历的设计·基于单片机的家电远程控制系统设计·超声波测距器设计·多路温度采集系统设计·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数字电容表的设计·100路数字抢答器设计·单片机与PC串行通信设计·基于DS18B20温度传感器的数字温度计设计·基于单片机的大棚温、湿度的检测系统·基于MCS-96单片机的双向加力式电子天平·智能型客车超载检测系统的设计·语音控制小汽车控制系统设计·万年历可编程电子钟控电铃·基于单片机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基于MCS-51单片机温控系统设计的电阻炉·基于单片机89C52的啤酒发酵温控系统·基于单片机的温度采集系统设计·PIC单片机在空调中的应用·列车测速报警系统·多点温度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遥控窗帘电路的设计·基于单片机的数字式温度计设计·87C196MC单片机最小系统单板电路模板的设计与开发·基于87C196MC交流调速实验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基于87C196MC交流调速系统主电路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基于80C196MC交流调速实验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水位控制系统设计·基于单片机的液位检测·基于单片机的定量物料自动配比系统·智能恒压充电器设计·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基于单片机的车载数字仪表的设计·基于单片机的室温控制系统设计·基于MAX134与单片机的数字万用表设计·基于单片机防盗报警系统的设计·18B20多路温度采集接口模块·基于单片机的乳粉包装称重控制系统设计·基于单片机的户式中央空调器温度测控系统设计·步进电机实现的多轴运动控制系统·IC卡读写系统的单片机实现·单片机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单片机控制PWM直流可逆调速系统设计·单片机自动找币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基于89C52的多通道采集卡的设计·基于A T89C51单片机控制的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单片机控制的PWM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的设计·基于单片机的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公交车报站系统的设计·智能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红外防盗报警器的设计·篮球比赛计时器设计·超声波测距仪的设计及其在倒车技术上的应用·汽车侧滑测量系统的设计·自动门控制系统设计·基于51单片机的液晶显示器设计·基于A T89C51单片机的电源切换控制器的设计·基于单片机的普通铣床数控化设计·基于A T89C51单片机的号音自动播放器设计·基于单片机的玻璃管加热控制系统设计·中央冷却水温控制系统·基于单片机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设计·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基于单片机的鱼用投饵机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空调温度控制单元的设计·软胶囊的单片机温度控制(硬件设计)·小型户用风力发电机控制器设计·自动售报机的设计·无线表决系统的设计·微电脑时间控制器的软件设计·基于单片机AT89S52的超声波测距仪的研制·单片机教学实验板——软件设计·基于16位单片机的串口数据采集·单片机太阳能热水器测控仪的设计·基于单片机的简单数字采集系统设计·多电量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PWM及单片机在按摩机中的应用·基于单片机的简易GPS定位信息显示系统设计·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测量系统设计·基于单片机的电子音乐门铃的设计·开关电源的设计·锅炉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基于ARM的嵌入式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基于DS18B20的多点温度巡回检测系统的设计·基于单片机的频率计设计·仓储用多点温湿度测量系统·基于单片机的超声波液位测量系统的设计·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噪音检测报警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基于单片机程控精密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模拟电梯的制作·基于A T89C51单片机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超声波倒车雷达系统硬件设计·基于单片机实现汽车报警电路的设计·采用单片机技术的脉冲频率测量设计·智能豆浆机的设计·电话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制作·分立式生活环境表的研究与制作(多功能电子万年历) ·高效智能汽车调节器·全自动汽车模型的制作·智能红外遥控暖风机设计·蔬菜公司恒温库微机监控系统·数字触发提升机控制系统·基于单片控制的交流调速设计·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单片机控制的霓虹灯控制器·基于单片机的数码录音与播放系统·空调器微电脑控制系统·自动存包柜的设计·基于单片机的数字钟设计·多路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基于单片机的鸡雏恒温孵化器的设计·基于FPGA和单片机的多功能等精度频率计·基于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子负载系统设计·智能电话报警器·基于ADE7758的电能监测系统的设计·基于单片机PIC16F877的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基于单片机控制动态扫描文字显示系统的设计·基于单片机控制发生的数字音乐盒·基于单片机控制文字的显示·基于单片机控制音乐门铃·智能电子密码锁设计·单片机电铃系统设计·单片机演奏音乐歌曲装置的设计·大功率电器智能识别与用电安全控制器的设计·单片机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智能立体仓库系统的设计·智能火灾报警监测系统·湿度传感器单片机检测电路制作·智能小车自动寻址设计--小车悬挂运动控制系统·单片机呼叫系统的设计·基于单片机的带智能自动化的红外遥控小车·基于单片机AT89C51的语音温度计的设计·基于TMS320VC33DSP开发板制作·单片机实验教学平台分析·基于USB总线的设计与开发·基于单片机设计的自动售货机系统设计·数字温度计的设计·生产流水线产品产量统计显示系统·水位报警显时控制系统的设计·红外遥控电子密码锁的设计·基于MCU温控智能风扇控制系统的设计·数字电容测量仪的设计·基于单片机的遥控器的设计·200电话卡代拨器的设计·数字式心电信号发生器硬件设计及波形输出实现·全氢罩式退火炉温度控制系统·单片机控制单闭环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控制系统·单片机电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单片机大型建筑火灾监控系统·点阵式汉字电子显示屏的设计与制作·基于A T89C51的路灯控制系统设计·基于A T89C51的宽范围高精度的电机转速测量系统·基于DSP的电机控制·基于光纤的汽车CAN总线研究·基于A T89C51SND1C的MP3播放器·多功能频率计的设计·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单片机的智能电源管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智能小车设计·汽车防撞主控系统设计·单片机控制电梯系统的设计·电子密码锁的电路设计与制作·高精度超声波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数字电子钟的设计与制作·银行自动报警系统压力变送器一次性使用耳镜HBM传感器隔水式恒温培养箱哈希水质分析仪龙门式测量机氧气阀门电动执行器电动执行器石英玻璃仪器石英玻璃仪器石英玻璃仪器石英玻璃仪器隔水式恒温培养箱隔水式恒温培养箱。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智能pid的直流电机调速系统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智能pid的直流电机调速系统

摘要由于变频技术的出现,交流调速一直冲击直流调速,但综观全局,尤其是我国在此领域的现状,再加上全数字直流调速系统的出现,提高了直流调速系统的精度及可靠性,直流调速仍将处于重要地位。

对于直流调速系统转速控制的要求有稳速、调速、加速或减速三个方面,而在工业生产中对于后两个要求已能很好地实现,但工程应用中稳速指标却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稳速要求即以一定的精度在所需要的转速上稳定运行,在各种干扰下不允许有过大的转速波动。

稳速很难达到要求原因在于数字直流调速装置中的PID调节器对被控对象及其负载参数变化自适应能力差。

模糊控制不要求被控对象的精确模型且适应性强,为了克服常规数字直流调速装置的缺点,本文将模糊控制与PID调节器结合,着手fuzzy-PID复合控制方案理论研究和硬件的实现,设计出相关控制方案的直流调速系统,该方案以AT89C51单片机为主控单元,合适的驱动电路和一些外围电路构成硬件系统;以参数模糊自整定PID为控制策略。

本文对于系统的硬件及软件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包括电机控制模块、检测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的设计等,以及软件的控制思想和编程方法。

本系统的设计顺应了目前国外直流调速朝着数字化,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了单片机的优点,使得通用性得到了提高。

经过理论分析和设计此控制器的各项性能指标优于模糊控制器和常规PID 控制器,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关键词:模糊控制;直流调速;稳态性能;单片机AbstractAfter Frequency Conversion Technology appeared,AC speed regulation method had always impacted DC Speed Regulation,but Generally speaking,especially the status in our country,in addition to digital DC Speed Regulation emerged,it improving the precision and the reliability in DC Speed Regulation System.DC Speed Regulation was also in the important status.Speed stability、speed ratio、acceleration、deceleration are the four factors in DC Speed Regulation System,the last two factors already reached well in industry application.But the Stability index does not match the desired purpose.Stability index is that the DC motor running in the precision range on desired speed,even if the system has uncertain disturbance.It is hard to realize because of adaptiveability digital DC Speed Regulation device is not enough when in the condition of the load parameters change unpredictably.Fuzzy control does not need precision mathematic model to conquer the shortcoming in routine digital DC Speed Regulation.We can combine with the PID adjuster and fuzzy control,focusing on theory research and realization of fuzzy-PID compound control scheme,design relevant DC Speed Regulation System was designed in the dissertation.This scheme is based on the core of AT89C51 single chip,appropriate driver circuit and some peripheral circuits,Fuzzy Self-tuning PID is the control strategy,This dissertation also introduce the plan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including DC motor control module、driver module、examine circuit and so on in detail,if explained the method of control and the thought of software,this system got used to the trend of digital power in the international,used the single micro—computer fully,and improveed the general use of the power.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design showed that all performance indexes of Parameter Self-Adjusting Fuzzy Logic PID Controller was in advance of those of the simple fuzzy controller and the conventional PID controller.Especially,the adaptive fuzzy controller is robust.Keywords:fuzzy logic control(FLC);DC Speed Regulation;stability performance;Single micro-computer目 录摘 要 .................................................................................................................................................I Abstract ......................................................................................................................................... II 目 录 ............................................................................................................................................ I II第一章 绪论 (1)1.1 序言 (1)1.2 PID 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1.3 模糊控制的发展状况 (2)模糊控制的发展过程 (2)模糊控制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3)1.4 直流调速系统的发展概况 (4)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目的 (5)第二章 直流调速系统的理论分析 (6)2.1 控制理论在调速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6)调速系统性能指标 (6)直流调速常用的方法 (7)2.2 传统直流调速系统中调节器参数的计算 (9)设计指标及要求 (9)固有、预置参数计算 (9)电流调节器参数计算 (10)转速调节器参数 (10)2.3 数字PID 调节器的原理及应用 (12)2.4 数字PID 控制器的算法实现 (14)第三章 模糊PID 控制算法设计 (16)3.1 模糊控制的原理 (16)模糊控制的理论基础 (16)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 (16)模糊控制在实际中的适用性 (17)3.1.4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17)3.2直流调速系统模糊PID 控制结构设计 .......................................................................... 18 被控过程对参数P K 、I K 、D K 的自整定要求 (19)3.3模糊自整定PID 参数控器设计 (20)确定控制器的输入、输出语言变量 (20)3.3.2确定各语言变量论域,在其论域上定义模糊量 .............................................. 21 确定P K 、I K 、D K 的调节规则 .. (21)模糊推理和模糊运算 (22)第四章 调速系统硬件设计 (24)4.1硬件总体方案设计 (24)4.2 主电路设计 (24)4.3 整流电力二极管参数的确定 (25)4.4 IGBT 的选择 (26)4.5 IGBT 驱动电路的设计 (26)IGBT 驱动电路的一般要求 (26)IGBT 的专用驱动集成电路 (26)4.6 泵升电压的抑制 (28)4.7 电流反馈信号检测装置设计 (29)概述 (29)4.7.2 电流检测装置的设计 (30)4.8转速检测环节及其与单片机接口电路的设计 (30)4.9 模拟量给定电流、转速反馈量与单片机的接口设计 (32)4.10 键盘与显示接口电路 (32)第五章系统软件设计 (34)5.1主程序 (34)5.2 A/D转换设计 (35)5.3键盘与显示子程序设计 (36)5.4模糊PID控制流程设计 (37)结论 (38)参考文献 (39)致谢 (42)第一章绪论1.1 序言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过程中,几乎无处不使用电力传动装置,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和产量的增长,使得越来越多的生产机械要求能实现自动调速。

基于单片机的电容电感测量系统设计本科论文

基于单片机的电容电感测量系统设计本科论文

三江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基于单片机的电容电感测量系统设计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院(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姓名吴含学号 12011071010 指导教师康明才职称副教授指导教师工作单位南京理工大学起讫日期 2015.2.22-5.23摘要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电子元器件急剧增加,电子元器件的适用范围也逐渐广泛起来,在应用中我们常常要测定电容电感的大小。

因此,设计可靠,安全,便捷的电容电感测试仪具有极大的现实必要性。

本文分析测量了电容和电感量原理并且研究了单片机测量频率的方法,介绍了以MCS-51单片机为核心的电容电感测量系统的设计,将电容电感使用对应的振荡电路转化为频率实现各个参数的测量。

该测试仪具有低功耗、高精度、携带方便等特点,把所测数据保存在单片机里,然后通过LCD显示。

其中电容是采用555多谐振荡电路产生的,而电感则是根据电容三点式产生的。

本设计采用Keil51为仿真平台,设计测量系统软件包括主程序模块、显示模块、电容测试模块和电感测试模块。

最后测试结果表明,本设计性能稳定,测量精度高。

关键词:MCS-51单片机;Keil51仿真平台;电容;电感;LCD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industry, electronic components rapidly increased the scope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becomes more and more popularin the application,we often measured the size of the inductor and capacitor.Therefore,the design of reliable,safe,has a great practical necessity capacitance inductance tester conveni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thod to measure the capacitance and inductance of the principle and measure the frequency of SCM,the system design of capacitance and inductance measurement using MCS-51 microcontroller as the core of the oscillation circuit capacitance and inductance using the corresponding frequency into the measurement parameters to achieve the.The instrumen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power consumption,high precision,easy to carry,the measured data is stored in the microcontroller,and thenthrough the LED display.The capacitance is generated by the 555 multivibrator circuit,but the inductance is generated according to the three point capacitance.This design uses Keil51 as the simulation platform,the design of the measurement system software consists of main program module,display module,test module capacitance and inductance test module.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sign of stable performance,high measurement precision.Keywords: MCS-51 microcontroller; Keil51 platform; capacitance; inductance; LCD第一章前言 (1)1.1 研究的目的意义 (1)1.2 电容电感测试仪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 (1)1.3 本设计所做的工作 (2)第二章电容电感测试仪的系统设计 (1)2.1 分析测量电容和电感量原理 (1)2.2单片机测量频率的方法。

基于单片机原理的多功能测量仪的设计毕业设计

基于单片机原理的多功能测量仪的设计毕业设计

基于单片机原理的多功能测量仪的设计毕业设计目录设计总说明 (III)General Design Description (V)一 .绪论 (8)1.1课题的研究背景 (8)1.2测量仪表的简介 (8)1.3 51单片机简介 (9)二.电参数测量的理论依据 (11)2.1交流电流、电压有效值的测量 (11)2.2两相间相位差的测量 (12)2.3 单相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的测量 (13)2.4 三相有功功率的测量 (13)2.5功率因数的测量 (14)三.方案设计 (14)3.1 使用功能要求 (15)3.2 仪器设计的总体框架和各模块的划分 (16)四.硬件电路设计 (18)4.1信号采集电路 (18)4.1.1 电压信号采集电路 (18)4.1.2 电流信号采集电路 (20)4.2整形电路设计 (20)4.3 A/D转换电路 (21)4.4 74ls138译码器 (31)4.5 A/D转换电路 (33)4.6显示电路设计 (34)4.6.1数码管的介绍 (34)4.6.2数码管结构 (36)4.6.3驱动方式 (36)4.6.4适用范围 (38)4.7 CD4511 (39)4.7.1引脚功能 (39)4.7.2工作范围 (40)4.7.3真值表 (40)4.7.4使用方法 (40)4.7.5锁存功能 (41)4.8 通信接口电路 (43)4.8.1 Rs485特点 (43)4.8.2接口 (43)4.8.3 rs485功能 (44)4.8.4 RS-485通信电路 (45)五.系统软件设计 (46)5.1 程序模块的划分 (46)5.2 结构化程序的设计方法 (46)5.3 软件模块 (47)5.3.1 主程序流程图 (47)5.3.2数据采集子程序 (49)5.3.3数据处理程序 (49)5.3.4 A/D转换程序 (51)5.3.5数码管显示 (52)5.3.6 RS485 (52)六.总结与展望 (54)附录A: 总电路图 (57)附录B: 总的系统框图 (58)附录C: 程序 (59)致谢 (64)基于单片机原理的多功能测量仪的设计设计总说明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电网容量不断增大,结构日趋复杂,电力系统中实时监控、调度的自动化显得尤为重要,而电力参数的数据采集又是实现自动化的重要环节,如何快速准确地采集系统中各元件的电参数(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等)是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基于单片机的游戏机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游戏机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

摘要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从内容单一的投币游戏机到科技发达的电子计算机游戏一个娱乐业革命也在酝酿之中。

本系统主要的是基于单片机的俄罗斯方块游戏,设计的主要部分有了解俄罗斯方块游戏的游戏规则、设计出整个系统的硬件结构并进行实物焊接、编写软件代码并进行调试。

由于显示部分是用基于KS0108内核的液晶模块FG12864E,所以需要弄清楚FG12864E液晶显示屏的详细介绍以及KS0108的指令集。

本系统模拟出的俄罗斯方块游戏,具有难度依次加大、速度依次加快、按键发声、系统低功耗、可实现在线调试等特点。

本系统是以单片机为其控制核心,以有源晶振构成的电路作为时钟信号,通过方向键的选择向单片机控制系统发出砖块移动控制命令,控制系统接收命令后做出一系列必要的判断后,控制砖块的移动和旋转。

然后通过对数组的控制,在液晶屏上显示出游戏的画面,通过液晶显示画面,显示出砖块的移动和旋转。

本设计已通过了硬件测试,系统运行稳定。

用本系统设计的硬件结构还可以运行其他对显示要求不大的小游戏,如贪吃蛇、推箱子、五子棋。

关键词:AT89S52单片机;俄罗斯方块;KS0108;FG12864E液晶显示;C语言AbstractFrom the 19th century to the twentieth century 1950s &1960s, from the content of the single slot game to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omputer games a revolution in the brewing industry.This system mainly based on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is the game tetris, design of the main parts of the game tetris know the rules of the game, the whole system design of the hardware structure and physical welding, write software code and debugging. As the display part of the kernel is based on KS0108 LCD module FG12864E, so it is necessary to clarify FG12864E LCD KS0108 details and instruction set. The system simulates the Tetris game, with the increasing order of difficulty, speed, turn speed up, key voice, low-power system can be realized online debugging and so on. The system is based on the core of its control MCU to active crystal form of the circuit as a clock signal, through the choice of keys issued to the microcomputer control system blocks move control command, the control system receives a command to make the necessary judgments , the control blocks the movement and rotation. Then through an array of control, the LCD screen shows the game screen, through th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screen, showing the movement and rotation blocks. This design has already passed the test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hardware. In this system, the design of hardware structure can run on display are required in other games, such as the Snake, Boxy Pocket, backgammonKey Words:AT89S52 SCM; Russian square; KS0108; FG12864E LCD display;C language目录1 引言 (1)2 课题任务及方案论证 (2)2.1主要任务 (2)2.2 方案论证 (2)2.2.1 主控制器的选择 (2)2.2.2 液晶屏的选择 (4)3 系统的硬件组成及接口介绍 (6)3.1电源部分 (6)3.2单片机部分 (7)3.2.1 AT89S52单片机的介绍 (7)3.2.2复位电路 (7)3.2.3 晶振电路 (8)3.3液晶显示芯片与单片机接口电路 (9)3.4控键、蜂鸣器与单片机接口电路 (9)4 软件部分设计及调试 (10)4.1 C语言程序设计 (10)4.1.1 C语言简介 (10)4.1.2 C语言特点 (10)4.2游戏运行方式 (11)4.2.1游戏规则介绍 (11)4.2.2流程图 (11)4.3部分子程序 (13)4.3.1液晶屏初始化函数 (13)4.3.2液晶屏写指令和写数据函数 (13)4.3.3方块生成函数 (14)4.3.4移动和旋转函数 (15)4.4程序调试过程 (16)4.4.1电路检测 (16)4.4.2调试步骤 (16)4.4.3调试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6)5程序调试和仿真软件 (17)5.1 Keil2介绍及编程 (17)5.1.1软件介绍 (17)5.1.2软件应用 (17)5.2 Proteus介绍及应用 (18)5.2.1软件介绍 (18)5.2.2软件应用 (19)总结 (20)参考文献 (21)附录1 总电路图 (22)附录2 系统程序 (23)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于单片机的PLC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单片机的PLC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论文

1 引言1。

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基于单片机的PLC设计与实现课题的研究是依据应用开发中的实际要求提出来的。

当我们设计机电一体化产品或从事自动化装置设计时,常常会遇到要求设计出成本极低,同时能完成较为复杂的逻辑控制的控制器的问题.可编程序控制器以其可靠性能高、编程简单易学、维护方便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中;单片机具备功能多、结构紧凑、价格便宜等特点,在工业控制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LC和单片机有机地结合,就可实现单片机与PLC之间优势互补,在工业控制中可发挥更大的作用[1],不仅可大大简化单片机系统的研制时间,实现复杂的逻辑控制,性能得到保障,效益也就有保证。

PLC的突出优点是可靠性高、接口类型丰富、能适应各种复杂恶劣的工业环境,另外PLC采用面向过程的编程语言,编程简单直观,易学易懂,使用灵活方便,工程技术人员经过短期学习即能上手。

同时也有不少缺点:有限的内存,编程优化调试比较困难;产品多为进口,价格昂贵;针对性比较差。

特别是当控制不太复杂的逻辑功能,控制量不太大,控制要求不高同时环境条件尚佳时,它的优势就不能完全发挥出来,而且会提高系统的成本。

鉴此,根据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实现原理和工作方式,设计小型的PLC控制系统有很大的实际意义.本论文借鉴PLC的实现方式和运行原理,利用性价比比较高的AT89S52单片机设计了了一种小型PLC。

1.2课题研究背景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科技的快速进步,可编程控制器(PLC)技术的发展显得异常迅猛,PLC技术在国内外已经广泛的应用于钢铁业、石油业、化工业、电力业、建材业、机械设计制造业、汽车业、轻纺业、交通运输业、环保业等诸多领域[2]。

目前PLC市场主要有美系、欧系、日系三大产系,200多家公司生产制造,其中都是三大产系为主的公司,我国的PLC的研究与生产比较晚,但是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消化并吸收,近年来,我国的PLC市场发展的很快,市场前景被十分看好.但是,国内的PLC仍然处于发展阶段,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与那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PLC 的应用仍较为局限化,而那些应用PLC的企业,主要是一些国有大型企业,在其它中小型企业中的应用比例比较低.PLC技术主要靠引进,自主知识产权缺乏,与发达国家相比,技术水平落后5年左右,国产化率低很难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国家之一,市场上新设备的控制需求、传统设备的技术升级、换代对PLC的需求越来越大。

毕业设计单片机

毕业设计单片机

毕业设计单片机篇一:单片机毕业设计,电子毕业设计题目大全一单片机毕业设计题目,电子毕业设计题目1. 单片机接入Internet技术在智能小区中的应用与研究2. 基于PIC单片机的高压智能同步开关控制系统设计3. 基于单片机的刚性转子现场动平衡测试系统的研制4. 基于单片机的现场多道核能谱数据采集系统研究5. 单片机模糊控制晶闸管直流调压系统的研究6. 单片机嵌入式TCP/IP协议的研究与实现7. 基于单片机的几何参数主动量仪和通用测控仪的研制8. 基于C8051单片机的足球机器人小车控制系统设计9. 使用FPGA模拟实现8051单片机及其外设的功能10. 用于TDMoIP实现的E〈,1〉功能卡单片机控制研究11.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数字式压力表的设计与实现12. 基于CAN总线的单片机流量控制系统的研究13. 单片机和嵌入式系统开发平台化的研究14. 基于单片机语音识别系统设计15. 基于80C196KC单片机的舞蹈机 16. 基于单片机的工业缝纫机控制系统研制17.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稳压电源18. PIC单片机中国市场拓展战略19. 基于FPGA与单片机20. 基于网络单片机21. 基于“单片机+CPLD/FPGA的程控交换机系统集成化设计22. ——单片机信号采集及其通信控制系统研究部分23. 弧焊逆变电源24. 单片机25. 单片机26. 单片机27. 应用28. 机自动调平控制器的研究29. 机系统设计单片机的web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语言的单片机设计实现的仿人智能PID控制器33. 基于单片机的船舶柴油机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34. 基于单片机的活性炭测氡仪的研制35. 单片机静脉麻醉靶控输注系统的研制与应用36. 基于PC+单片机的环境风洞风速控制系统的研究37. 基于CPLD和单片机的爆轰波数据采集系统设计38. 基于单片机和DSP的卷绕控制器数据采集和通讯设计39.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柴油发电机监控器的设计40. 基于CPLD/FPGA和单片机的爆速仪设计41.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晶闸管中频感应电源的研制42. 基于十六位单片机的电力设备故障在线监测装置的设计与算法研究43. 基于SPCE061A单片机的语音识别系统的研究44. 基于PIC单片机的生物机能实验装置的研究45. 基于Motorola MC68HC08系列单片机演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46. 基于TCP/IP协议的单片机与INTERNET互连的设计与实现47. 基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和TCP/IP协议的单片机测控系统48. AVR 8位嵌入式单片机在车载全球定位系统显示终端中的应用49. 基于AVR单片机的250W HID灯电子镇流器的研究50. 基于单片机的TCP/IP技术研究及应用51. 基于P87C591单片机的CAN总线应用层协议的研究52. 基于单片机实现对二级倒立摆的控制53. C8051FXXX系列单片机仿真器的研制54. 基于80C196MC单片机55. 基于单片机的胶印机控制系统开发研究56. 基于凌阳单片机的二次压降全自动测量仪的研制57. 基于单片机的超声测距系统58. 基于MOTOROLA单片机59. 全站仪动态测量的研究以及其与单片机用60. 一种基于80C196KC单片机61. 基于单片机的对讲系统的研究开发 62. 基于单片机机温度控制器的开发与研究63. 基于单片机ATmega12864. 基于单片机65. 基于单片机66. 采用W78E5867. 基于单片机68. 基于69. 基于70. 基于的配电网综合参数测控仪研究71. 的单片机控制研究Java虚拟机研究与设计单片机的温度监测系统和单片机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的设计单片机的在线测试技术的研究76. 分散式智能测控终端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大容量固态存储技术的设计实现77. 基于单片机的定尺飞锯切割机控制系统设计78. 基于196单片机的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设计79. 基于EDA技术的兼容MCS-51单片机IP核设计80. 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USB主机研究与实现81. 单片机控制连续固体激光器高频开关电源的研制82.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微机自动准同期装置83. 基于MSP430单片机中小型水轮机微机调速器的设计与研制84. 基于单片机的便携式心电监测系统的研究85. 基于单片机和CAN总线的混凝土搅拌站控制系统设计86. 基于单片机的全位置自动焊接控制系统的研究87. 工程机械冷却能力单片机控制系统88. 基于单片机的电除尘集散控制系统的并行数据采集89. 基于单片机的磁酶免测定仪的研制90. 基于单片机的籽棉动态称重系统91. ZLG51单片机宏汇编器的设计与实现92. 基于单片机的轧机实验台分布式监测系统研究93. 基于单片机的DDD心脏起搏器的设计94. 来电显示电话单片机的设计95.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能量回馈控制系统的研究96. 基于单片机的步进电机式汽车仪表的设计与实现97. 基于微功耗单片机的水声遥控系统的研究98. 面向单片机接口的新型液晶显示控制器的研制99. 基于单片机100. 单片机在汽车制动性能检测系统中的应用101.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MAG102. 基于单片机AT89C2051103.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多功能104. 基于单片机的柴油发动机105. 单片机106. 80C196KC单片机中子和107. 汽108. 基于单片机109. 基于C8051110. 基于单片机服务器在远程故障诊断中的应用111. 基于多高级用户板的设计与开发112. M在发动机台架试验中的应用研究113. 单114. 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究的海水有机磷实时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单片机的石油倾点自动测量系统设计的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技术的应用研究片机模糊控制在电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119. PIC单片机芯片在电涡流传感器温度补偿中的应用120. 基于C8051F单片机直流电动机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121. 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研究122. MOTOROLA单片机MC68HC(8)05PV8/A内嵌EEPROM 的工艺和制程方法及对良率的影响研究123. 基于模糊控制的电阻钎焊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124. 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通用控制模块的研究125. 基于单片机实现的供暖系统最佳启停自校正(STR)调节器126. 单片机控制的二级倒立摆系统的研究127. 基于增强型51系列单片机的TCP/IP协议栈的实现128. 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自动监测系统129. 基于32位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130. 基于单片机的作物营养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131. 基于单片机的交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132. 基于单片机的泵管内壁硬度测试仪的研制133. 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找平控制系统研究134. 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135. 基于单片机的液压动力系统状态监测仪开发136. 模糊Smith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其单片机实现137.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轴快流CO〈,2138. 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139. 基于CYGNAL单片机的在线间歇式浊度仪的研制140. 基于单片机的喷油泵试验台控制器的研制141. 基于单片机的软起动器的研究和设计142.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高速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143. 基于单片机的机电产品控制系统开发144. 基于PIC单片机的智能手机充电器145. 基于单片机146. 基于单片机 147. 基于单片机148. 基于微型光谱仪的单片机 149. 单片机150. 基于单片机151. 基于单片机152. 基于PIC153. 基于单片机154. 气控制系统的研制155. 基于156. 基-数字转换器的研究157. 的光纤Bragg光栅解调系统的研究单片机的多生理信号检测仪的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ico专用单片机核的可测性设计研究162. 基于MCS-51单片机的热量计163. 基于双单片机的智能遥测微型气象站164. MCS-51单片机构建机器人的实践研究165. 基于单片机的轮轨力检测166. 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仪的研究与实现167. 基于单片机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168. 用于单片机系统的MMC卡文件系统研制169. 基于单片机的时控和计数系统性能优化的研究170. 基于单片机和CPLD的粗光栅位移测量系统研究171. 单片机控制的后备式方波UPS172. 提升高职学生单片机应用能力的探究173.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自动低频减载装置研究174.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水下焊接电源的研究175. 基于单片机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176. 基于uPSD3234单片机的氚表面污染测量仪的研制177. 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测油仪的研究178. 96系列单片机仿真器研究与设计179. 基于单片机的单晶金刚石刀具刃磨设备的数控改造180.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81.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电梯门机控制器的研制182. 基于单片机的气体测漏仪的研究183. 基于三菱M16C/6N系列单片机的CAN/USB184. 基于单片机和DSP185. 基于单片机的膛壁温度报警系统设计186. 基于AVR单片机187. 基于单片机船舶电力推进电机监测系统188. 基于单片机网络的振动信号的采集系统 189. 基于单片机190. 基于单片机的叠图机 191. 基于单片机嵌入式Web192. 基于AT89S52单片机193. 基于单片机194. 机控制系统195. 基于单片机虚拟教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 196. 基于单片机197. 基于的莫尔斯码自动译码系统设计与研究 198. 基于 199. 基200. 基的μC/OS-Ⅱ的研究201. 的一体化智能差示扫描量热仪系统研究协议的单片机与Internet互联的研究与实现单片机控制器的研究γ-免疫计数器自动换样功能的研究与实现于单片机的倒立摆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206. 单片机嵌入式以太网防盗报警系统207. 基于51单片机的嵌入式Internet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8. 单片机监测系统在挤压机上的应用209. MSP430单片机在智能水表系统上的研究与应用210. 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中TCP/IP协议栈的实现与应用 211. 单片机在高楼恒压供水系统中的应用212. 基于ATmega16单片机的流量控制器的开发213.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及智能网络水表的设计篇二:单片机毕业设计设计报告信息技术学院毕业设计题目:出租车计价器系统系别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计算机应用(控制)技术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二0一一年十一月辽东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Abstract出租车计价器系统摘要:出租车计价器是乘客与司机双方的交易准则,它是出租车行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出租车中最重要的工具。

优秀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 基于单片机的室内温度监控系统的设计

优秀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 基于单片机的室内温度监控系统的设计

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聊城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承担本声明的相应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确定了温度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包括系统各组成硬件、系统电路设计及系统软件设计等方面。

利用单片机结合传感器技术而开发设计了这一温度监控系统。

对传感器理论单片机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进行了研究,详细地讲述了利用热敏电阻作为热敏传感器探测环境温度的过程,以及实现热电转换的原理过程。

电路及软件设计方面,利用Protel99软件对系统的电路原理图进行了设计,并生成了电路板。

对每个部分功能、实现过程作了详细介绍。

整个系统的核心是进行温度监控。

传感器能将各种物理量、化学量和生物量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使得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实现自动测量、信息处理和自动控制,但是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温漂和非线性等影响因素。

传感器主要用于测量和控制系统,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

因此,不仅必须掌握各类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及其性能指标,还必须懂得传感器经过适当的接口电路调整才能满足信号的处理、显示和控制的要求,而且只有通过对传感器应用实例的原理和智能传感器实例的分析了解,才能将传感器和信息通信和信息处理结合起来,适应传感器的生产、研制、开发和应用。

关键词:A/D转换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温度;Protel99;传感器;Determine the temperature monitoring system design program, including system component hardware, system circuit design and system software design and so on. In this paper, microcomputer with the sensor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design of the temperature monitoring system. Paper sensor combination of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ory of SCM in detail about the use of thermistor temperature as a thermal sensor to detect the process,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thermoelectric conversion process. Circuit and software design, use of software systems Protel99 circuit schematic for the design and build the circuit boards. Function of each part of the article, realize the process in detail. The core of the system for temperature monitoring.Sensors of various physical quantities can, chemical content and biomass signals into electrical signals so that people can use computers for automatic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automatic control, but they have varying degree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such as temperature drift and nonlinearity .Sensors are used to measure and control system, its performance directly affects the system performance. Therefore, not only to master the structure of various types of sensors, theory and performance, but also must understand the sensor interface circuit through the appropriate adjustments to meet the signal processing, display and control requirements, and only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examples of the principles of sensor and intelligence sensor instance of understanding, to the sensors and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ombine to adapt to sensor production,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 A / D converter module; data transfer module; temperature ; Protel99; sensor;目录前言 (1)1 绪论 (2)1.1温度监控技术的研究背景 (2)1.2温度监控技术的研究现状 (3)1.2.1国外研究现状 (3)1.2.2国内研究现状 (3)2 设计要求 (5)2.1 设计要求 (5)2.2 研究对象的数学模型 (5)3 系统硬件的设计 (6)3.1 单片机和电路设备选择 (6)3.2温度监控系统的组成框图 (10)3.3温度监控系统的结构图 (11)3.4系统硬件的电路设计 (12)4 系统软件的设计 (17)4.1硬件系统分析 (17)4.1.1 温度变换程序模块 (17)4.1.2 温度非线性转换程序模块 (17)4.1.3单片机控制流程图 (19)4.2 软件设计 (20)4.3 程序调试 (22)4.3.1硬件调试 (22)4.3.2软件调试 (22)总结 (24)参考文献 (25)附录 (26)致谢 (32)基于单片机的室内温度监控系统的设计前言温度监控系统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适用于家电、食品、汽车、材料和电力电子等行业.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温度监控系统作为实现设备小型化,智能化和自主知识创新的重要元素,目前在国防、航空、交通、能源、工业、通信和人们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越来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对传感器技术要求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迫切。

利用单片机进行电流检测

利用单片机进行电流检测

利用单片机进行电流检测————————————————————————————————作者:————————————————————————————————日期:单片机怎样检测1A~10A的电流?2013-03-17 07:49lzh315888 | 来自手机知道 | 分类:工程技术科学| 浏览82次听说串电阻能实现,谁能帮忙详细解释一下工作原理,不需要程序,有思路即可,谢谢交流电路是否适用?因为是用于交流电机电流检测的提问者采纳2013-03-17 09:03在学校做实验可以在电路中串联取样电阻(电阻丝0.01Ω)转换成电压,再利用运放放大,A/D采集后输入单片机;在现实的应用中是直接买数字式电流变送器,你百度搜索即可。

现实中不是随便就可以串联电阻的。

交流电流信号放大后加整流滤波,这样检测会有延时,瞬态响应差些。

我查了一个交流变送器响应时间:≤400ms,比较慢。

我年轻时做驱动电机的变频器,要求响应快,否则过载会烧毁功率模块,只能串联取样电阻直接控制保护电路动作,变频器的单片机采集后再动作就迟了。

你如果只是测量电流,响应慢就无所谓。

提问者评价要是有简单的AD采集电路就理想了评论|0黑豹0049 |来自团队哈尔滨工程大学 |十四级采纳率75%擅长:工程技术科学网友采纳检举|2013-03-17 08:05检测电流的方法,就是在被检测电流的回路中串连一个分流器(也称电流电阻)在分电流电阻的两端会有一个电圧,这个电圧值就是对应的电流值(这个电圧值为了不影响回路的性能,一般很小的)需要转换放大后才能检测到,现在有一种高端电流检测芯片,与单片机配合检测电流电路比较简单。

用电流互感器,例如用一个100:1的电流互感器。

电机线从互感器的孔中穿过,1-10A的互感器输出电流是10-100mA。

用整流桥整流后,接一个30欧的电阻,对应的电压是0.3-3V(平均值),峰值为0.42-4.2V。

如果采用电容滤波,直流电压为:0.42-4.2V。

一种用单片机AD采样方式来检测交流市电电压的方法

一种用单片机AD采样方式来检测交流市电电压的方法

⼀种⽤单⽚机AD采样⽅式来检测交流市电电压的⽅法下⾯介绍⼀种⽤单⽚机AD采样的⽅式检测市电电压的⽅法要检测交流市电的电压,通常有两种⽅法⼀、通过频繁的采样后再求平均值来获得实际电压值⼆、通过采样交流市电的峰值,再通过算法得出实际电压值这⾥我们讲述峰值采样法的步骤:1、在正半波时,频繁采样市电AD值,在每次采样后进⾏从⼩到⼤排序并保存⼏个最⼤值的结果,分别放在R_SaveVolAC[0]..R_SaveVolAC[3]2、在负半波时,把刚才所采样到的⼏个值中,提取R_SaveVolAC[1]的值作为上个正半波的的最⼤值。

(R_SaveVolAC[2]、R_SaveVolAC[3]当作⼲扰给滤掉)3、把N个上述这些正半波的最⼤值进⾏累加后除以N得到⼀个平均值,这个值就是峰值电压值电路图如下:以下为参考源代码实例:uint8 R_VolAc = 0 ; //输⼊电压值uint8 R_SaveVolAC[4] = {0,0,0,0} ;//保存读AD时的峰值//**************************************// 函数名称:ReadZ0// 函数功能:检测过零信号// ⼊⼝参数:⽆// 出⼝参数:⽆//***************************************void ReadZ0(void){uint8 Tcon=0 ;uint8 F_OK=0 ;do{ReadVol_AC() ; //上半波时读AC电压值Nop(5);if((P_ZER0 == 0)&&(F_PZL)){ Tcon++; }else if((P_ZER0 == 1)&&(!F_PZL)){ Tcon++; }else{ Tcon = 0 ; }if(Tcon >= 5)F_OK = 1 ;}while(F_OK == 0);if(F_PZL) F_PZL = 0 ;else F_PZL = 1 ;}//*************************************// 函数名称:Order_Byte_F2// 函数功能:选择法对数组从⼩到⼤排序// 直接对传递的地址进⾏操作// ⼊⼝参数:排序数据的⾸地址// 出⼝参数:⽆// 返回值:该列数据是的中间值//***************************************uint8 Order_Byte_F2(uint8 *a,uint8 DataLong){uint8 i,j,k;uint8 tmp;for(i=0;i<DataLong-1;i++){k=i; /*给记号赋值*/for(j=i+1;j<DataLong;j++){if(a[k]>a[j]) k=j; /*是k总是指向最⼩元素*/}if(i!=k){ /*当k!=i是才交换,否则a[i]即为最⼩*/tmp = a[i];a[i] = a[k];a[k] = tmp;}}i = DataLong >> 1 ;return a[i] ;}//*************************************// 函数名称:TestVolage// 函数功能:检测电源电压// ⼊⼝参数:⽆// 出⼝参数:⽆//***************************************/void ReadVol_AC(void){if(F_PZL) //正半波检测电压{Adc_Mode_Scan(DIS) ;//ADCAdcSwitch(ADC_Chanel2) ;R_SaveVolAC[0] = ADC_DRH ;Order_Byte_F2(R_SaveVolAC,4) ;//从⼩到⼤排序 }}//======================================= void CalculateVol_AC(void){uint8 Tmp ;static uint16 R_SaveSum = 0 ;static uint8 Tcon = 0 ;if(!F_PZL) //在负半波时计算AC值{//AC的在上半波的最⼤值-已经是最⼤值的中值Tmp = R_SaveVolAC[1] ;R_SaveSum += Tmp ;ClrDataBuf_Byte(R_SaveVolAC,4) ; //清除AC缓冲区 Tcon ++ ;if(Tcon >= 32){Tcon = 0 ;R_VolAc = R_SaveSum >> 5 ; //AC电压对应的AD值 R_SaveSum = 0 ;//再通过查表或算法得到实际AC电压值}}}//********************************************//********** 主函数 ***********//********************************************void main(void){Init_Device() ;while(1){ReadZ0() ; //读过零信号CalculateVol_AC() ; //计算AC电压}}。

单片机 交流短路判断

单片机 交流短路判断

单片机交流短路判断交流短路是指在电路中,两个或多个交流电源相连而导致电流异常增大的现象。

交流短路通常是由于电路中的导线或元件出现故障或损坏而引起的,这会导致电流无法正常流动,进而对电路和设备造成损坏甚至危险。

因此,对交流短路进行及时的判断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处理和控制功能。

在交流电路中,单片机可以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等参数,实时监测电路的工作状态,从而判断是否存在交流短路。

下面将从单片机的工作原理、交流短路的判断方法和处理措施等方面详细介绍。

我们来了解一下单片机的工作原理。

单片机通常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端口(IO口)和时钟等组成。

它可以根据预设的程序进行运算和控制,从而实现对电路的监测和控制功能。

在交流电路中,单片机可以通过IO口读取电流和电压传感器的信号,然后根据这些信号进行计算和判断,以确定是否存在交流短路。

我们来了解一下交流短路的判断方法。

交流短路通常会导致电流异常增大,因此可以通过监测电流的大小来判断是否存在交流短路。

单片机可以通过IO口读取电流传感器测量到的电流值,并与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

如果电流超过了阈值,就可以判断存在交流短路。

为了更加准确地判断交流短路,我们还可以结合其他参数进行综合判断。

例如,可以同时测量电压和功率因素等参数,从而进一步确认交流短路的存在。

单片机可以通过IO口读取这些参数的值,并根据事先设定的判据进行判断。

例如,当电压异常降低而功率因素异常增大时,可以判断存在交流短路的可能性较大。

一旦判断出存在交流短路,就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首先,应立即切断电源,以避免进一步损坏电路和设备。

其次,应检查电路中的导线和元件,找出短路的具体位置。

在确认了短路位置后,可以修复或更换故障的导线或元件,以恢复电路的正常工作。

除了判断和处理交流短路外,单片机还可以实现其他功能,例如报警、记录和通信等。

通过在程序中添加相应的代码,可以实现当检测到交流短路时发出警报,或者将监测到的数据记录下来,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对于电力参数进行高精度、多参数的测量,是充分了解电网的运行状况,寻找并解决电力系统中出现问题以及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重要途径。

因此对于电力参数的测量,尤其是高精度、多参数、低价格、便携、稳定的实时测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也一直是人们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本文简述了交流采样原理的产生和发展,对交流采样法中的二种主要方法即同步采样法和准同步采样法做了基本介绍,并分别对其特点进行了比较。

而硬件同步采样法因其硬件开销不是很大,软件量相对较小,测量所需时间短,适宜做在线实时检测。

因而,本文采用此种方法。

系统采用STC89C54单片机来实现电力参数的交流采样,通过液晶显示器显示频率、电压和电流的实时值。

结果表明,采用交流采样方法可以进行数据采集,并采用运算获得电压、电流、频率等电力参数,它们均有很好的精确度和稳定性。

单片机测量交流电量参数方案是进行电能监控系统的一部分。

通过对本系统进一步完善,能够作为电力部门及用户收费,付费系统。

因而,该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交流采样原理电参数测量系统ABSTRACT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acquiring the running state and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the power supplying system to perform high accurate, multi-parameter, low-cost, portable, real time and stable measurement of power parameters. It is also one major subject on which the researchers have focused for many years.In this paper, the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lternating Current (AC) sampling principle is simply explained. And the two main methods, namely, in-phase sampling and standard in-phase sampling technique are basically introduced and compared by their characteristics. However, the hardware in-phase sampling method fits for the real-time detection because the hardware spending is not very great, the software has the less proportion and the less measurement time is needed. Thus, this method is adopted in this paper. The STC89C54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SCM) is utilized to realize the AC sampling of the electric power, then, the real-time frequency, phase difference, voltage and voltaic is displayed by the LC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AC sampling method can get data and the power parameters of the voltage, electric current, power, which have the high precision and stability. The SCM scheme is used to measure the AC parameter, which is a part of the power supervision system. More improving of the system can utilize as the power corporations and consumers of charge and pay out system. So the system possesses the very broad application foreground.Keywords Digital Sampling Principle Electric Parameter Measuring System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第1章绪论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2 课题研究的发展及现状 (2)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3)第2章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4)2.1 交流采样技术 (4)2.2.1 同步采样法 (5)2.2.2 准同步采样法 (6)2.2 系统方案的确定 (7)2.2.1 实时测频算法 (8)2.2.2 实时有效值算法 (8)2.2.3 实时功率算法 (9)第3章系统的硬件设计 (10)3.1 系统硬件的构成 (10)3.2 单片机的选型 (11)3.2.1 STC89C54单片机的组成 (11)3.2.2 STC89C54单片机的I/O端口分配 (12)3.2.3 STC89C54单片机的复位和时钟电路 (13)3.3 数据采集电路 (14)3.3.1 电压及电流输入回路 (14)3.3.2 A/D转换 (15)3.3.3 锁相倍频电路 (17)3.4 LCD显示电路 (21)3.4.1 LCD显示模块的简介 (21)3.4.2 LCD显示电路的原理 (22)3.5 频率测量电路 (23)3.5.1 低通滤波电路 (24)3.5.2 过零比较电路 (25)3.6 电源电路 (26)3.7 系统的硬件电路图 (27)第4章系统的软件设计 (28)4.1 系统主程序的设计 (28)4.2 系统初始化子程序的设计 (29)4.3 频率测量程序设计 (30)4.4 显示子程序的设计 (31)4.5 数据采样处理子程序的设计 (32)结论 (33)致谢 (34)参考文献 (35)第1章绪论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随着电力工业的不断发展,电力电子装置和非线性的使用日益增多,造成大量谐波电流注入电网,引起电力系统的电压,电流的正弦波形发生严重畸变,这对于电力系统本身和广大的电力用户来说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和危害。

因此,进行有效的电力参数测量已成为一个迫切而又重大的任务。

对电力系统进行高精度、多参数的测量,是充分了解电网运行状况,寻找并解决电力系统出现的问题的重要途径。

因此对于电力参数的测量,尤其是高精度、多参数、低价格、稳定的实时测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代社会中,电能是一种使用较为广泛的能源。

其使用程度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电能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同时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电能质量的指标若偏离正常水平过大,会给发电、输配电和用电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供电系统的电能质量对用电设备的性能、效率和寿命等均有重要影响,随着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计算机、微处理器的管理、分析、检测、控制的用电设备和各种电力电子设备在电力系统中大量投入使用,它们对系统干扰比一般机电设备更加敏感,对供电质量的要求更苛刻。

然而电力系统负荷中具有非线性、冲性以及不平衡等用电特征,如:炼钢、轧钢、化工、电气铁路、电力电子设备等负荷,使电网的电压、电流波形发生畸变、谐波含量加大、电压产生波动和闪变、电压骤降以及三相不平衡等电力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供电质量。

根据发达工业国家电力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频繁发生的电力运行事故、输配电设备和电器损坏事故,其主要原因是电力污染。

电力污染导致电能的生产、传输、和使用的效率降低,使电气设备过热、振动和绝缘损坏,引起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误动作,使电能计量设备出现偏差。

发达工业国家近年来对于电力污染问题非常重视,建立了完整的检测监督和管理制度。

深入分析和研究电能质量问题,探寻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电磁干扰的因果关系,明确责任和义务,是电力工业适应市场竞争和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的。

在我国,目前电力供应不足的现象已基本解除,随着电力改革的深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电力供求逐步走向完善的市场化。

一方面大容量的非线性负荷越来越多,电力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而另一方面伴随着高技术的新型电力负荷迅速发展,它们对电能质量不断地提出更高的要求,致使电能质量问题逐渐受到电力企业和用户的共同关注。

因此,为了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为了终端用户的安全用电,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以及达到电力设备的用电要求,降低用电过程中的损耗,提高用电效率,改善电气环境,准确、快速的了解和监控电力的质量正变的越来越重要。

1.2 课题研究的发展及现状电力工业的迅猛发展,使改造现有的输电和配电网络,建立新型变电站成为广泛的需求。

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和人力维护的高昂成本是电力公司建立新型自动化变电站主要原因。

而实现电力系统参数的高精度、多参数的测量,是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前提。

测量与仪表是一项涉及面很宽的多学科结合的技术,它已经日益成为现代科技和工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技术基础保证的作用。

就电测及仪表技术而言,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伴随着工业化的蓬勃发展,电测量理论及仪表技术也持续快速发展,大致经历了早期、初期、中期和近期等四个阶段。

在进入中期发展阶段前,电测量技术主要是以模拟测量为主,各种磁电、电磁及电动系的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等是这一时期电测仪表的典型代表,这些模拟式仪表具有功能单一、精度低、响应速度慢等特点。

20世纪50年代初期,数字技术的出现使得各种数字仪表得以问世,电测与仪表技术的发展逐步加快。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微电子技术和微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1974年,美国国家标准局(NBS)的R.S.Turgel博士首次提出等间隔数字采样技术,数字采样测量法(Digital Sampling Measurement)由此诞生,此后数字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在电测和仪表领域进一步渗透,成为电测与仪表技术步入中期发展阶段的标志。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电测与仪表技术进入了迅猛发展的近期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