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争论及价值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张洋洋(1994-),女,陕西商洛人,法学硕士,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
思想政治教育㊂ 晒单 的作业发布出来,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高学生 晒单 的积极性,进而增强学生运用微信公众号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㊂这样,不但能够把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反馈到线上,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朋友圈进行辐射,形成 四史 课线上与线下相结合㊁虚拟情境与课堂学习相结合,使学生真切地感知革命先烈是如何在困境和危险中坚守初心和使命的,是如何在威逼㊁利诱中不改初衷的,又是如何毕生坚守信仰不动摇的㊂不仅如此,高校要本着走出去的原则,运用公众号积极拓展 大思政课 的合作方式,运用微信公众号与雨花台烈士纪念馆㊁东北烈士纪念馆开展 沉浸式教学 ,让学生深刻地感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自于 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㊁高尚的道德情操㊁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转化为新时代青年投身中国制造2025的坚定信念㊂3.3㊀引导学生参与创作
正所谓 最好的内容来源于用户 ㊂鼓励学生参与微信公众号 四史 题材推文的创作,把教学中产生的一些经典语录发出来,或者引导大学生在微信公众号中发布参与二十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观感不仅能激发大学生对参与公众号运营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提高学生进一步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能对其他学生产生良性的刺激作用,使他们更加踊跃地参与到微信公众号的创作中来㊂可见微信公众号赋能高校 四史 课不仅要靠课堂教学,更要以党的二十大的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引导学生把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转化为网络作品㊂因而高校要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主题,在运用微信公众号开展重温先烈家书活动过程中,通过运用微信公众号的文本展示功能让大学生通过阅读‘雨花英烈家书“等作品,继而
指导学生撰写推文,让大学生通过推文创作悉心体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青年的殷切希望,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将全部的才华融汇于对青年的谆谆教诲之中,继而引发新时代青年情感上的同幅共振,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转化为学生的红色记忆内化于心㊁外化于行㊂
正所谓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开展 四史 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因而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过程中要运用微信公众号优化 四史 教育载体,加快 四史 教育资源的开发,使之成为激励新时代大学生努力学习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㊂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委会.怎样加强党性锻炼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编写[M ].北
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8:227.
[2]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
究年度报告[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20:33.
[3]周利生,汤舒俊.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 ].北京:九州出
版社,2018:47.
[4]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高校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观察报告
[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9:97.
[5]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雨花英烈狱中斗争[M ].南京:南京出版
社,2018:19.
[6]张岂之.张岂之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9:219.
[7]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 雨花英烈史料
丛书㊁雨花英烈近亲属口述史[M ].南京:南京出版社,2019:35.[8]骏君.一本手把手教你引爆流量的微信营销手册[M ].广州:广东旅
游出版社,2018:75.
[9]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184.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争论及价值研究
张洋洋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咸阳712000)
摘㊀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在总结自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经验的基础上创立的,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产生了质疑和争论,如何理性看待和理清这些争论,这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㊂立足新时代,深入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产生争论的动因,正确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时代价值,有利于厘清现实问题㊁缓和劳资矛盾㊁凝聚劳动共识㊂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争论;动因;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F2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3.06.039㊀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自诞生之日起,就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㊂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针对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我国的学术界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引发了的质疑和争论㊂
1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争论焦点
建国至今,我国学者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争论有很多次,争论主要聚焦于:一是从当代劳动出发,如何深化认识和总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劳动的新特征;二是基于现实的发展需求,引发了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相关问题的讨论,比如什么样的劳动创造价值㊁什么样的劳动不创造价值等关于价值源泉的争论㊂
1.1㊀争论一:价值源泉一元论与多元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自创立以来,关于价值源泉的问题从来都没有停止过㊂我国学者关于价值源泉的争论主要集中于劳动价值一元论还是价值决定多元论㊂坚持劳㊃
69㊃
动价值一元论的学者,认为人的活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充分肯定了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原理,却将价值与使用价值两种价值㊁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两种劳动混淆了,并未将两种价值和两种劳动加以合理区分;坚持劳动价值多元论的学者,对劳动价值的源泉说法都不一致,但大都认为能价值创造不仅仅有活劳动的参与,还有其他的生产性要素,尤其是认为物化劳动等要素的参与共同形成了价值㊂由此,容易造成一些经济学家将价值创造和财富创造混为一谈,并且试图用财富创造的多元性来代替劳动创造价值的唯一性㊂但就这一问题的根本分歧,马克思曾多次批判过价值源泉的 多元论 主张㊂因为就财富创造而言,能创造财富的不仅包括劳动,还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这里的财富指使用价值,这里的劳动不是指产生价值的抽象劳动,而是指产生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就价值形成过程而言,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都不能创造价值,只有劳动才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这里的劳动与产生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有根本的区别,主要指的是产生价值的抽象劳动㊂
1.2㊀争论二:科学技术能否代替劳动创造价值
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为社会创造了许多财富,因此造成一种假象:似乎科学技术就能创造价值㊂那么,科学技术到底能不能代替劳动创造价值呢?我国学者对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持肯定态度的一方认为科学技术可以代替劳动创造价值;持否定态度的一方认为科学技术不能代替劳动创造价值,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产生价值的多少及产生价值快慢的问题,即价值量和价值更新速率的分歧㊂为什么会有这些分歧?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此的回答又是怎么样的?
持肯定态度的一方认为科学技术可以代替劳动创造价值㊂他们认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创造出更多具有价值的事物,还能在短时间能突破局限创造更多的价值,在事物的质与量方面实现了一定的突破,否定了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持否定态度的一方认为科学技术不能代替劳动去创造和形成价值,价值形成的唯一源泉只能是劳动㊂他们指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科学的㊁完整的体系,承认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合理内涵,就价值形成过程中是承认科学技术的重要地位,但并不代表科学技术可以代替劳动产生新的价值㊂同时,就科学技术的运用而言,虽然可以将科学技术作用于某一种商品的生产过程中,突破事物质与量的限制来创造更多㊁更有成效的价值,但其本身并不能直接创造价值,只是作为一种劳动手段促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使得劳动者在同一的时间内创造出更多的商品价值总量,其在本质上并没有创造更多的价值,更加体现劳动在价值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㊂1.3㊀争论三:知识能否代替劳动创造更多的价值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在社会发展中,尤其在价值创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㊂我国学者对知识能否代替劳动创造更多的价值展开了相关的争论,争论聚焦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适用性㊂有的学者持肯定态度,认为知识能代替劳动创造更多的价值㊂他们将劳动与知识对立起来,试图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㊂比如随着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西方学者中出现了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论调,受其影响我国一些经济学家对传统的经济理论,包括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提出了质疑,甚至提出了以知识价值论取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一致认为知识能代替劳动创造更多的价值,间接地将知识与劳动对立起来㊂他们都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虽在工业时代经济时代条件下,曾经成功解释和论证过商品的价值来源,但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知识条件下出现的新现象㊁新情况似乎已经失去了解释力和说服力,在这样的形势下,认为很有必要创立新的价值理论来代替劳动价值㊂
通过以上论述是否就意味着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能代替劳动创造更多的价值呢?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来分析,答案肯定是否定的㊂基于我国发展的实际,我国学术界的主流观点仍然承认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合理性,认为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并对质疑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相关观点做出了有力的回应㊂从实践层面来看,任何知识的取得和运用,一定程度上都是人们劳动结果的必然呈现;从时代发展来看,不管处于什么时代,都离不开人的创造性劳动,离开了劳动一切都不复存在,这是知识经济无法改变的事实;从知识和劳动的关系而言,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可以相互替代㊂知识从劳动中获得,知识指导劳动,弄清楚知识和劳动的辩证关系和各自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利于解释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价值论代替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失效的论调㊂
2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争论的动因分析
任何理论的争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劳动价值论之所以会产生争论,既受理论发展局限性的影响又受时代发展变化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㊂
2.1㊀理论创立和理论适用的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
立足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尤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各种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相互交织,使得经济建设过程中必然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㊁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难免会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适用性产生质疑和争论,新的时代诉求必然会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难免会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合理内核和适用性产生质疑和争论㊂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大环境和之前创立劳动价值论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对其合理性和适用性的质疑也是时代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那么,是否意味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已经 失效 了呢?虽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立于自由资本主义的时期,发展及应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社会矛盾和具体情况千差万别,但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其本身具有很强的时代关联性,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所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㊂
2.2㊀我国科学技术㊁经济㊁文化等领域不断发展
关于劳动价值论的时代诉求相比之前有很大的不同,对各行各业劳动价值如何做出合理的价值评判产生了质疑㊂这是否就表明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当前 过时 了?虽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在总结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市场经济经验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但面对马克思劳动价值 过时论 的论调,大多数学者并不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过时了㊂因为就我国经济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并不足以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适用性和价值性,只不
㊃79㊃
过必须要在新的经济实践的基础上增加新的理论内容作为指导, 运用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必须建立在当代劳动的认识基础上 ,运用新思维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合理内核,更好解决和面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并对当代劳动价值做出合理的判断㊂2.3㊀新时代劳动发展形式出现了新的时代特征
当代劳动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当代劳动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重要性,则关乎着广大的劳动人民如何更好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与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时所阐述的 劳动 ,相比较而言,在认识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㊂就劳动的涵义范畴㊁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劳动的生产领域等许多方面都出现了新的特点㊂加之,处于社会不同阶层对劳动的定义和认识也有所差异,并不仅仅指工人的体力劳动,更加突出了脑力劳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而如何来判定这些劳动的含金量则关乎社会不同阶层的利益㊂
3㊀正确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时代价值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自创立至今关于其的争论并没有停止过,这既是理论发展的现实需求,又是实践发展的现实需求,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体现㊂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人工智能时代的特点,来探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争论,有助于我们批判性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㊂
3.1㊀深刻认识价值创造的时代特征,厘清现实问题
通过对价值源泉的争议分析,从理论上明确了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在现阶段经营着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私营企业主,他们的高收入很容易让人误解:在价值创造的过程中,除劳动要素外,非生产要素的参与也可以创造更多价值㊂这种社会现象也特别容易,让人对价值的源泉产生歧义,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引发一些新的社会问题㊂其实,私营企业主通过非生产要素的参与获得高的报酬和收入,其本质与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并不矛盾㊂然而,解释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正确理解劳动价值论与生产要素的关系,而理清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就不会出现以收入分配的方式颠倒过来,来寻找价值创造的真正源泉,这样就有利于澄清并不是因为有了非生产要素的参与,就否定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从根本上解决理论与实际社会现象之间的矛盾㊂我国实行 以按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并存 的分配方式,不能形成只是因为有了非劳动要素的加入,以此来证明非生产要素是创造价值的源泉这样错误的观点,我们必须要透过社会现象看到其本质,承认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从根本上否定将 全要素价值论 和 广义价值论 等强行加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之中㊂而通过争议有利于我们深入学习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精髓及其重要意义,深刻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我国经济社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㊁新困惑和新挑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阐释,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形成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等各项制度合理运行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㊂
3.2㊀加深对劳动的总体性认识,缓和劳资矛盾
通过争论使我们认识到劳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态创造了更多的价值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毋庸置疑,虽然就劳动的外延内涵和范畴等方面来说,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不管怎样变化,需要明确的是不能否定劳动仍然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在科学技术㊁知识等要素的参与下直接或间接地创造了更多的价值,突破马克思当时的时空局限,使得服务性劳动㊁科学技术劳动和信息劳动被大家认可和接受并承认其也产生价值㊂同时,通过争议有利于劳动者更加清楚地定位自身的价值和劳动性质,减轻劳动者心理的落差感,减少不公平的歧视和心态的出现,尊重自身的劳动㊁重视自身劳动的价值,减轻底层劳动者的心理负担和高层劳动者的心理优越感,提高对脑力劳动和服务型劳动的认同感,缓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资冲突和劳资矛盾,创造更多的价值财富㊂
3.3㊀形成科学的劳动价值观,凝聚劳动共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文化领域尤其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整体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不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要求的社会现象㊂比如,在一部分人群中,尤其是青年人中存在不脚踏实地㊁好高骛远㊁有着强烈的投机主义倾向,希望不付出任何劳动来实现 一夜暴富 的美梦等问题和现象㊂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没有树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观,没有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㊂因此,通过争议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当代年轻人摆正心态,充分认识到劳动不仅创造了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还必然创造着未来,不断树立和弘扬 劳动最光荣㊁劳动最崇高㊁劳动最伟大㊁劳动最美丽 科学的劳动价值观念,使得全社会广泛形成尊重劳动㊁尊重劳动成果和尊重劳动者良好的社会风尚㊂立足新时代,面对新的发展需求,我们要用批判性的发展眼光看待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争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解决和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所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㊂
参考文献
[1]陈征.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运用和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5:6.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8:46.
[3]徐彦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溯源㊁科学内涵及当代意义[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2).
[4]张俊山.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及现实意义[J].马克思主义理论教
学与研究,2021,(02).
㊃89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