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幼儿色彩运用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教启蒙今天
浅谈培养幼儿色彩运用能力
蒋 鑫
(贵州省赤水市官渡镇幼儿园 贵州 赤水 564706)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917(2021)05-0263-01
人从自然界中获得的信息,约五分之四是通过视觉传递给大脑的,而色彩感知觉又是视觉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说,五颜六色的事物对他们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随着幼儿进入幼儿园,他们由希望看五颜六色的世界,转变到想用色彩来描绘五颜六色的世界,但在实际的色彩运用中,却有些力不从心,甚至是无从下手。

究其原因,是因为幼儿色彩运用存在着概念化和模式化。

如何让幼儿恰当地使用色彩,大胆地画出自己的主观感受,笔者有如下建议。

1.不拘形式,激发幼儿色彩兴趣
幼儿天生好动,对色彩也很敏感,尤其是对色彩的感知上,他们更愿意去动手尝试,而不是听老师讲解。

因此,建议我们老师要不拘形式地开展色彩主题活动。

例如配色画,即让幼儿给一个物品、图案配上颜色。

事先老师不要进行条条框框的约束,强调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或看见过的东西甚至是想象的物品来上色。

在一次给一把小纸伞上色时,有的幼儿全部涂上绿色,变成了荷叶;有的涂上斑点,变成蘑菇;有的多色混合,变成了飞碟———大家展示出自己的作品时,小朋友们都开心地笑了,老师也从小朋友们极具想象力、创造力、模仿力的作品中,看到了他们浓厚的色彩运用兴趣和色彩运用能力的成功案例。

2.追本溯源,在大自然中感受色彩
正常的幼儿天生就能够分辨事物之间的色彩差异,并能够表达出自己喜爱的颜色。

但如果教师生硬地让幼儿比较两种色彩相近的颜色的区别,或准确描述某种物体的颜色时,幼儿时常是茫然的,或者是不准确的。

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让五彩缤纷、五颜六色的大自然教会我们幼儿色彩的本真。

如:老师问太阳是什么颜色,有的小朋友说红色,有的说黄色,有的说白色。

遇到这种情况,建议老师暂时不作定论,让小朋友们带着疑问分别去观察早晨、中午、傍晚的太阳,甚至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太阳,从中得出太阳颜色的变化,即几种相邻颜色的区别。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引导小朋友观察颜色中,发现颜色的冷暖,如让学生走进花园,观察红色、白色、黄色、绿色的花,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小朋友们也许会说,红色的花感觉很暖和,黄色的花很柔和,白色的花有些冷……在不经意的观察中,这些原始的色彩给幼儿带来了不同的感受,他们也逐渐理解了物体的颜色是有深浅、有变化的。

3.巧妙融合,在音乐中体会色彩
俗话说:艺术是相通的。

美术与音乐都属于艺术,他们就存在着共通点———展现美。

音乐是依托节奏与旋律来展现美,而美术是通过色彩来展现美,那么如何把这两种融合起来呢?在具体的色彩运用教学中,我们幼儿教师可以借助音乐的不同风格,如不同音乐曲目的舒缓性、爆发力、震撼力等,与有着同样舒缓性、爆发力、震撼力的色彩元素进行对比与整合。

如对红色的理解运用中,教师在展现给幼儿红色的时候,可借助激昂的音乐旋律,如《拉赫玛尼诺夫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普罗科夫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七月火把节》等,促使幼儿感受到红色的火热情绪。

又如对绿色的理解运用中,可借助一些舒缓平和的音乐曲目,如《冥想曲》《D大调卡农》等,让幼儿体验到蓝色的韵味。

在对线条进行教学时,音乐搭配应柔和;在曲线学习过程,能够用起伏明显的音乐加以展现,促使幼儿起舞中感受到色彩的欢快跳动。

4.培养素养,提升审美情趣
幼儿色彩运用的核实是涵养幼儿美术情趣,因此,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对色彩的个性理解和运用。

不是训练幼儿的调色能力、绘画能力、模仿能力、复制能力。

我们更多的责任在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创作上,更多的时间是让幼儿体会到参与活动的乐趣上。

因此,我们的老师要合理地安排每一活动,要做到目标明确,难易适中,训练有素,形式多样,从而真正地促使幼儿有一次又一次生动的、难忘的、有实效的体验中,从而提升幼儿的色彩理解、运用能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

色彩运用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幼儿色彩运用知识,掌握一定的运用技能。

更多的是让幼儿通过走进自然,了解色彩,感受七彩世界,让幼儿在体验颜色魅力的同时,感受到生活的无尽快乐,体会到成长的乐趣。

我们老师在重视这一环节重要性的基础上,更要关注细节。

如:上一活动结束后,幼儿是否主动收拾教具;幼儿玩耍的玩具是否充足;幼儿的情绪是否适合下一活动的开展,如何进行调试;教师要设计什么活动,调动幼儿的注意力等。

4.2 做好支持者。

教师在过渡环节中,要根据实际的需要准备相应的教具,提供相应的支持。

具体说来就是要为幼儿的过渡环节有意地创设一个前后过渡的环境,提供多样化的操作材料,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素材,为幼儿的自主活动提供充分的支持。

如:要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就教幼儿开展一些喜闻乐见的游戏或手指游戏,孩子们熟悉,掌握了游戏的方法,就能在过渡环节中自发游戏了。

4.3 做好交流者。

过渡环节也是教师与幼儿的进行情感交流的好时机。

因为目前大多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均以集体活动为主,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个别交流机会比较少,而幼儿在情感上又特别需要教师的关注。

所以,在这一过渡环节中,教师要抓住时机,积极与幼儿进行交流沟通,走进他的内心,成为他的朋友,从而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4.4 当好评价者。

过渡环节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实施活动评价与幼儿参与评价。

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活动进行有效的反思,提升教学活动的质量与教师教学素养,更能让幼儿在活动中有所思考、有所收获、有所成长,让幼儿体会到参与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表扬的幸福。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