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各课文片段欣赏、技巧解读及迁移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各课文片段欣赏、技巧解读及迁移运用白鹭——把感情融入对事物的描写中
【片段欣赏】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
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种恩惠。
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赏析:课文第6-8自然段描摹了三个不同场景中白鹭的美。
清水田中白鹭的倒影、小树绝顶白鹭的神态、夕阳映射下白鹭飞翔的姿态,水田钓鱼、枝头独立、空中低飞这些本是白鹭的生活习性,而在作者笔下却成了一幅幅优美的图画,这样的描写让我们在感受课文意境美的同时,又体会到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技巧解读】
本文抒情含蓄,描写意境优美,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了对白鹭的描写之中。
那么,怎样才能把感情更好地融入对事物的描写中呢?
1.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表现事物的独特之美。
如本文就抓住白鹭的外形和觅食、栖息、飞行时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独有的诗意之美的喜爱和赞颂。
2.对事物的描写要细腻。
注意细节刻画,尤其是细腻的动作描写,让真情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这样文章才能更有韵味和意境。
3.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
如本文作者就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
【迁移运用】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落花生——借物喻人的写法
【片段欣赏】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
父亲说:“对。
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
赏析:
父亲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了对比,说明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的特点。
接着,父亲以花生喻人。
闻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这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借物是为了喻人。
借物是手段,喻人才是目的。
物的特点与人的品质,要有相似之处。
【技巧解读】
借物喻人就是用某种具体可感、生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人的性格、气质、风度等,从而充分表达情感的写法。
恰当地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那么,怎样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呢?
1.要根据人的品性选择恰当借用的事物,写出事物利于表现人品性的特征。
要把事物的特征和人的品德、精神、思想、情感有机地联系起来,让人读了文章就能清楚地认识到本文要借物说
明什么,要借物赞美怎样的人。
2.由物推人,感情真挚。
借物喻人,重点在写人。
要用物与人的相似点把二者巧妙地联系起来,达到“喻人”的目的。
这样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不空洞说教,可以使要表达的情感有所依附,生动形象,容易引起读者共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白杨》一文,作者借大戈壁上生长的白杨树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们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奉献精神和远大志向。
【迁移运用】
我们身边的事物都有着它们各自的特点,有些特点能体现人的性格特点和品质。
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蜡烛的特点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可以用来比喻无私奉献的人。
2.荷花的特点是出淤泥而不染,可以用来比喻纯洁高尚、不同流合污的人。
3.小草的特点是生命力顽强,可以用来比喻不屈不挠的人。
桂花雨——借物抒情的写法
【片段欣赏】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硅花。
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赏析
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回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至今难忘。
长大后桂花成为家乡的
代名词,闻着他乡桂花的香气,思念着的却是故乡和亲人。
作者借助桂花这一具体事物抒发自己的思乡怀旧之情,把这样的情感寄托在充满回忆的童年事物中,让读者读起来回味无穷。
【技巧解读】
借物抒情是抒情手法之一,就是通过对某种具体事物的描写来寄托某种情感、志趣、观点。
借物是手段,抒情才是目的。
本文就通过回忆作者童年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
运用借物抒情的写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立意要明确。
把握好“物”与“情”之间的对应点,抓住物的特征,通过联想,由物及人,由物及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2.描写要具体。
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物”的特征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同时,把描写的重点放在与表现主题联系紧密的特征上,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来增强描写的感染力。
【迁移运用】
轻轻吹过的微风中裹挟着几丝淡淡的清香,是从花丛那儿传来的。
我走近花丛,轻触花朵:一朵朵叫得出叫不出名字的花儿千姿百态地展现着自己的美丽。
若是有一双鞋无情地踩了你你也会倾尽所有把香气赠给鞋底。
我该怎样形容你的无私?生活之中,亦是如此,少一份计较多一份谦让,便也多一份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