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已阅声明表》
《Procedure circulation form》
文件名称: 铁蛋白检测作业指导书表号:KM-MP03.02.02
《文件修改记录页》
《Procedure amendment form》
表号:KM-MP03.02.03
《文件信息表》
《Procedure information form》
表号:KM-MP03•02•04
铁蛋白检测作业指导书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for analysis of Ferritin)
1 原理(Test principle):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原理,整个过程18分钟完成。
●第1步:15ul标本、生物素化的抗铁蛋白单克隆抗体和钌(Ru)标记的抗铁蛋白单
克隆抗体混匀,形成夹心复全物。
●第2步:加入链霉亲和素包被的微粒,让上述形成的复合物通过生物素与链霉亲
和素间的反应结合到微粒上。
●第3步:反应混和液吸到测量池上中,微粒通过磁铁吸附到电极上,未结合的物
质被清洗去,电极加电压后产生化学发光,通过光电倍增管进行没定。
●检测结果由机器自动从标准曲线上查出。
此曲线由仪器通过2点定标校正,由从
试剂条码扫描入仪器的原版标准曲线而得。
2 样本收集和储存(Specimen Collection and Storage):
2.1采集要求(specimen collection):
●血清(serum):按标准常规方法采集。
●血浆(plasma):使用肝素(锂、钠),和EDTA-K3抗凝或枸椽酸钠抗凝。
其中枸
椽酸钠抗凝的血浆,测定结果需+10%。
2.2标本用量(volume):常规抽血量最少2ml,最少血清/血浆标本量为0.6ml,单次用
量50ul,仪器加样量(sample volume)15ul。
2.3标本储存条件(sample storage):标本在2-8℃可稳定7天,在-20℃可稳定12
个月。
含沉淀的标本使用前需离心。
不要使用加热灭活的标本。
标本和质控品禁用叠氮钠防腐。
2.4拒收(specimen rejection):溶血、脂血、黄疸标本拒收,
3 试剂(Reagent):
3.1 Elecsys铁蛋白试剂盒,货号11820982
3.1.1试剂内组份:
试剂包装,100人份
M:链霉亲和被的微粒
R1:生物素化的抗铁蛋白抗体
R2:三联吡啶钌标记的抗铁蛋白抗体
3.1.2未随试剂盒提供的组分
●Elecsy铁蛋白定标液(Ferritin CalSet)货号1182008
●Elecsys肿瘤标志物质控品(PreciControl Tumor Marker)1和2货号11776452
或伯乐质控品(BL)1和3
●Elecsys通用质控品(PreciControl Universal) 货号11731416
●Elecsys 通用稀释液货号11732277
●Elecsys 系统缓冲液(ProCell M)货号12135019
●Elecsys测量池洗液 (CleanCell M) 货号12135027
●Elecsys系统缓冲液/测量池清洗液预热杯(PC/CC-Cup) 货号03023141
●Elecsys反应杯/吸样头盒(AssayCups/AssayTips Combimagazine M) 货号
12102137
●Elecsys废物盒(WasteLiner) 货号0302315
●Elecsys系统清洗液支架(SysClean Asapter M) 货号03027651
●Elecsys系统清洗液(SysClean) 货号11298500
3.1.3储存和稳定性:
存放在2-8 度,切莫倒置。
未开封,可稳定至标明的保质期。
开封后,2-8 度 12周;
放在Elecsys601,6周;
3.2试剂准备(reagent preparation):将试剂从冰箱中取出并平衡至室温;不同批号的试剂不能混用;新试剂与前一批号试剂不同,则需做样本结果的比对,并记录,差异在允许范围内方可使用。
Put reagent from refrigeratory to room temperature for proper time; New reagent lots must be tested in parallel with old lots before or concurrently with being placed in service to ensure that the calibration of the new lot of reagent has maintained consistent results for
patient specimens. Record the results.
4 仪器(Instrument):Elecsys Cobas 601。
仪器准备(Prepare apparatus):使用前确保仪器水通道、液体垃圾通道畅通,保证系统清洗液(SysClean)、测量池清洗液(CleanCell M)、反应杯/吸样头盒(AssayCups/AssayTips Combimagazine M)、废物袋(WasteLiner)、系统缓冲液(ProCell M)的足够。
然后开机,在仪器的试剂盘中加入所需的试剂。
如果特殊情况下仪器无法阅读条形码,可以手工输入15位数字。
将冷藏试剂预温到20度后放置于仪器的试剂盘上,避免产生泡沫。
仪器自动控制试剂温度和开/并试剂瓶盖。
5 安全防范(Safety Precautions):
操作时必须穿戴手套和工作服;工作后的台面应消毒擦洗;用过的加样枪头等耗材应作为医用垃圾处理;为了避免形成气溶胶,所有样品尽可能不要在空气当中暴露太长时间;遇到样本洒出,被污染的区域应立即用次氯酸钠溶液清洗,擦拭用的物品应丢弃在标有生物污染的垃圾筒中。
6 校准(Calibration):
6.1 校准品:Elecsys Cobas 601原装校准品。
要求在有效期内使用,过期的校准液应停止使用,保存于2-8℃可稳定到有效期。
Stop using overdue calibration material。
Use it within expiration date,storage in2-8℃。
复溶:用复溶专用加样枪准确吸取1ml去离子水于瓶中,溶解静置30分钟,混匀并用盖容器分装200ul/个,标明配制日期,校准品批号,配制人以及有效日期,于-20℃冻存备用。
Label confecting date,calibration lot。
Person who confected,expiration date。
复溶后校准品成分的稳定性:
保存于-20℃,可稳定2个月。
6.2每批试剂必须用新鲜试剂(试剂经仪器注册24小时以内)标定一次,如再次标定即根据下列要求:
●试剂批号改变(Reagent lot changes)
●同一批号的试剂盒在分析仪上使用超过1个月(28天)。
●同一试剂盒在分析仪上使用超过7天
●根据需要:如质控数据超过额定的限度。
Recalibration based on quality control
problem
6.3步骤:在校准(CALIBRATION)菜单中编辑校准液的资料,在两个样本管中分别加入至少200ul的1、2校准品并放到已指定位置的校准架中,后放入样本通道中。
然后在计算机屏幕上选取相应的项目及所需的定标方式(BLANK、2POINTS或FULL、SPAN),后点击SAVE键,再点击START键。
6.4结果判断:仪器会自动提示是否通过校准。
如果未通过会有相应的原因解释以及解决方法的指导。
校准后必须及时做质控且须获得通过。
6.5校准周期:质控在控的情况下一个月内对同批号试剂有效。
如果质控超过限度有需要校准时,应重新校准。
7 操作过程(Procedural Steps):
7.1样本准备:先检查标本是否合格(标本与作业指导书上标本要求是否一致),核对验单上的条码和标本上的条码是否一致,按样本每天唯一号原则进行编号。
将带有编号的标本离心取血清(serum)/血浆(plasma),将待测物加入相应的样本管。
7.2取出空样本架,将含有血清(serum)/血浆(plasma)的样本管加入样品架中,并将实验号与对应的样品架位置记录下来,将样品架推入样品槽中。
因需要一定量样本做底,每个样品管至少加入样品200ul(样本用量15ul)。
实验号与样本架号“一一”对应以便于联机。
7.3在 [WORKLIST]界面点[Test Selection]输入实验号,指定FER项目。
结果出来后,在[WORKLIST]中的[Data Review]可看到该样本所做的项目和结果。
点击打印,作为原始记录加以保留,并且操作者要签上名字及操作日期。
数据联机入系统:
计算机:设备管理→接口管理→点击罗氏全自动化学发光仪→点击开始,出现预处理窗口→仪器:进入[WORKLIST]中的[Data Review]→选择需要传送实验号→按Sent to
hos,再按sent,结果即传输。
数据审核:在确保仪器与电脑数据处理系统正常联机的情况下(即数据传送和接收无中断),仔细核对每一个数据有无错误(如:误传、漏传),是否与临床诊断相吻合,如发现异常情况,应仔细核对实验号与样本架号,原始导出结果与系统结果是否对应等,如有必要,复查该结果。
8 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
使用罗氏肿瘤质控品TM1和TM2做质控。
在测定时,对于不同浓度范围的标本,每24小时必须进行一次质控测试。
每次更换试剂盒或进行定标后也须进行质控测试。
每个实验室须根据各自的情况确定合适的质控间隔和范围。
测定值必须处于规定的范围内。
FER最大允许误差ALE为30%;室内质控CV为L:3.55;H:2.99,偏移为6.528%,过程稳定性<2%.根据公式:△SEc=(ALE-Bias)/CV-1.65利用计算软件可得, 低值选择的质控规则: 13s/22s/R4s/41s w N=2, 高值选择的质控规则13s/22s/R4s/41s w N=2,当质控失控时,应按照《室内质量控制程序》处理
9 稀释(Dilution):
高于检测范围的标本可用通用稀释液稀释。
建议1:50稀释。
稀释后的标本铁蛋白含量必须高于40ng/ml。
如用手工稀释,结果应乘上稀释倍数。
如果是机器自动稀稀释,机器会自动计算结果。
10 计算(Calculations):
对每一个标本,仪器会自动计算铁蛋白含量,单位是ng/ml或ug/l。
11 参考范围(Expected Values):
男性(年龄20-60岁):30-400ng/ml
女性(年龄17-60岁):13-150ng/ml
12 结果解释(Interpretation of Results):
可以直接报告所检测结果,无须进行结果解释。
13 方法的局限性(Method Limitations):
13.1精密度(Precision):
13.1.1批间精密度:
Mean SD CV(%)
68.307 2.423 3.55
420.763 12.561 2.99
13.1.2批内精密度:
Mean SD CV(%)
42.3330 0.4448 1.05
13.2灵敏度(Sensitivity):0.500ng/ml
13.3特异性(Specificity):N/A
13.5分析测试范围(AMR):2.9~1146.8ng/ml(厂商0.500~2000ng/ml)
FER浓度低于检测最低限则报告为<0.500ng/ml,而高于检测上限2000则以更高比例稀释后重新测定。
13.6病人结果报告范围(CRR):2.9~68808ng/ml(厂商0.500~2000ng/ml)
FER浓度低于检测最低限则报告为<0.500ng/ml,而高于检测上限则以更高比例稀释后重新测定。
13.7干扰物质(Interfering Substances):
该方法不受黄疸(胆红红素<65mg/dl)、溶血(hemolysis)(血红蛋白<0.5g/dl)、脂血(脂质3300mg/dl)和生物素<50ng/ml干扰,接受高剂量生物素(>5mg/天)治疗的病人,至少要等最后一次摄入生物素8小时后才能采血。
不受类风湿因子干扰(2500U/ml)。
19种常用药物经试验对本测定无干扰。
铁蛋白浓度高达100000u/ml 也不出现钩状效应。
接受过小鼠单抗治疗或体内诊断的病人可能会出现假阳性反应。
Elecsys铁蛋白测定结果应结合病人病史、临床其他检查结果综合起来进行诊断。
13.8注意事项(Notices):仅供体外诊断使用。
●试剂:2~8℃保存。
其处理应遵守相应的法律规定。
●在使用本试剂盒时必需遵循所有试验室试剂操作的注意事项。
●所有废弃物必需按照当地法规进行处理。
●专业用户如需要可索取安全性数据表。
13.9其他(Others):方法学比较或项目的特殊要求等。
14 临床意义(Clinical significant):
(1)低铁贮标准:国外<12ng/ml,国内<14ng/ml,SF<12ng/ml时可肯定为缺铁性贫血,SF>12ng/ml时不能排除缺铁性贫血。
各种感染性疾患,如感冒、肠炎、结核、类风湿、关节炎、胶原性血管瘤、淋巴瘤等,SF可作为一种急性阶段反应物升高,当上述疾患与贫血同时存在时诊断较复杂。
SF<50ng/ml提示缺铁,SF>100ng/ml不支持缺铁;
(2)再障、原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积症、恶性淋巴结及急慢性白血病反应及重型地中海贫血等症FER增高;
(3)非何杰金氏病(N-HD)FER增高;
(4)原发性肝癌FER增高
血清(serum)铁蛋白(SF)是估计骨髓铁贮存状态的一种敏感指标。
缺铁时血清(serum)SF明显减少,可以不作骨髓检查而了解骨髓内铁的多少,对诊断缺铁性贫血价值更高于骨髓铁染色SF可在Hb下降之前下降,检查隐性贫血。
1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Wick M, Pinggera W, Lehmann P. Ferritin in Iron Metabolism - Diagnosis of Anemieas (second edition).Springer-Verlag 1995;ISBN 3-211-82525-8 und ISBN 0-387-82525-8.
2) Kaltwasser JP, Werner E. Serumferritin: Methodische und Klinische Aspekte. Springer Verlag (1980).
3) Albertini A, Arosio P, Chiancone E, Drysdale J (eds). Functional aspects of isoferritins. In: Jacobs A, Hodgetts J, Hoy TG. Ferritins and isoferritins as biochemical markers. Elsevier, Amsterdam 1984;113–127.
4) Arosio P, Levi S, Gabri E et al. Heterogeneity of ferritin II: Immunological aspects. In: Albertini A, Arosio P, Chiancone E, Drysdale J (eds). Ferritins and isoferritins as biochemical markers. Elsevier, Amster-dam 1984;33–47.
5) Morikawa K, Oseko F, Morikawa S. A role for ferritin in hematopoiesis and the immune system. Leuk-Lymphoma 1995;18(5-6):429–33.
6) Borch-Iohnson B. Determination of Iron status: brief review of physiological effects on iron meas-ures. Analyst 1995;120(3):891–3.
7) Cook-JD, Skikne-BS, Baynes RD. Iron deficiency: the global perspective. Adv-Exp-Med-Biol 1994;356:219–28.
8) Lotz J, Hafner G, Prellwitz W. Reference Study for Ferritin Assays.
K 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KM-SOP0300•357 Guangzhou Kingmed Center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Edition 4.0
Kurzmitteilung Clin Lab 1997;43(11):993–994.
9) Data on file at Roche.
10)Passing H, Bablok W. A New Biometrical Procedure for Testing the Equality of Measurements from Two Different Analytical Methods. J Clin Chem Clin Biochem 1983;21:709–720.
11)Passing H, Bablok W. Comparison of Several Regression Procedures for Method Comparison Studies and Determination of Sample Sizes. J Clin Chem Clin Biochem 1984;22:431–445.
12)Bablok W et al. A General Regression Procedure for Method Transformation. J Clin Chem Clin Biochem 1988;26:783–790.
13)Guder WG, Narayanan S, Wisser H, Zawta B.List of Analytes Preanalytical Variables. Brochure in: Samples: From the Patient to the Laboratory. GIT-Verlag, Darmstadt 1996:14. ISBN 3-928865-22-6.
14)ELECSYS 铁蛋白试剂说明书
15)中华医学检验全书
16)ELECSYS COBAS 601操作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