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群华目标学习法课堂模型改进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活动卡p53“课外小实验“,家具,大型电器的安放都有水平稳定的要求,可布置学生回家完成测试,并将结果在班级中交流汇报。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了解重垂线可以检测竖直面和水平面
学生练习圆形,方形的物体的重力示意图
简单介绍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知道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
不规则物体的重心用悬挂法测出(只知道名称即可)如何测量学习二力平衡后进行。
三林北校“目标学习法”课堂模型改进方案
三、目标学习法学习设计简构
课题重力
学习目标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定义。通过牛顿提出“引力”概念的故事,养成平时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探究的习惯。
2知道重力的方向。知道重垂线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知道重心。
3理解物体所受重力和其质量的关系及其公式G=mg,知道比例系数g的数值,含义和单位,能利用此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个同学实验学习活动卡p52上的“活动”-探究重力和质量关系。
实验前先练习和巩固一下天平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以及用图线处理实验数据的技巧,帮助学生复习数学中y=kx函数关系的意义
理解重力和质量成正比,知道比例系数是9.8牛/千克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提高了图形,数学和物理的有机结合
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通过讨论,逆向思维巩固对力的作用效果的认识。
同学自己总结重力的方向:垂直于水平面向下,即“竖直向下”
演示重垂线,引导学生理解重力的方向
培养学生观察及概括能力: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4个学生讨论如何制作简易重垂线,并讨论如何完成老师的实验,并上台来演示
启发学生探索如何用重垂线配合三角尺,检测某一平面是否水平。
5.理解物体所受重力和其质量的关系及其公式G=mg,知道比例系数g的数值,含义和单位,能利用此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6.知道g是由球决定的物理量,与星球上的物体无关,
学习过程
(含小结和作业)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说明(知识点落实监督)
两个同学讨论“一个没有地球吸引作用的世界会是个什么样子”
多媒体展示地球吸引是重力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想像没地球吸引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体验互助团结的力量,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分解知识点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定义
2.知道重力的符号,单位。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
3.知道重力的方向。会画重力的示意图。
4.知道重垂线可以检测竖直面和水平面,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很多应用,知道自己制作重垂线
例题1巩固对重力公式G=mg的理解,并规范书写格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比例系数g与物体无关。
思考学习活动卡p53的2,3题。练习书上例题2。
学生知道:不同的星球对同一物体的吸引力不同,因而G/m比值g不同,说明g是由星球决定的物理量,与星球上的物体无关,从而进一步理解g的含义。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巩固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了解重垂线可以检测竖直面和水平面
学生练习圆形,方形的物体的重力示意图
简单介绍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知道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
不规则物体的重心用悬挂法测出(只知道名称即可)如何测量学习二力平衡后进行。
三林北校“目标学习法”课堂模型改进方案
三、目标学习法学习设计简构
课题重力
学习目标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定义。通过牛顿提出“引力”概念的故事,养成平时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探究的习惯。
2知道重力的方向。知道重垂线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知道重心。
3理解物体所受重力和其质量的关系及其公式G=mg,知道比例系数g的数值,含义和单位,能利用此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个同学实验学习活动卡p52上的“活动”-探究重力和质量关系。
实验前先练习和巩固一下天平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以及用图线处理实验数据的技巧,帮助学生复习数学中y=kx函数关系的意义
理解重力和质量成正比,知道比例系数是9.8牛/千克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提高了图形,数学和物理的有机结合
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通过讨论,逆向思维巩固对力的作用效果的认识。
同学自己总结重力的方向:垂直于水平面向下,即“竖直向下”
演示重垂线,引导学生理解重力的方向
培养学生观察及概括能力: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4个学生讨论如何制作简易重垂线,并讨论如何完成老师的实验,并上台来演示
启发学生探索如何用重垂线配合三角尺,检测某一平面是否水平。
5.理解物体所受重力和其质量的关系及其公式G=mg,知道比例系数g的数值,含义和单位,能利用此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6.知道g是由球决定的物理量,与星球上的物体无关,
学习过程
(含小结和作业)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说明(知识点落实监督)
两个同学讨论“一个没有地球吸引作用的世界会是个什么样子”
多媒体展示地球吸引是重力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想像没地球吸引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体验互助团结的力量,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分解知识点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定义
2.知道重力的符号,单位。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
3.知道重力的方向。会画重力的示意图。
4.知道重垂线可以检测竖直面和水平面,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很多应用,知道自己制作重垂线
例题1巩固对重力公式G=mg的理解,并规范书写格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比例系数g与物体无关。
思考学习活动卡p53的2,3题。练习书上例题2。
学生知道:不同的星球对同一物体的吸引力不同,因而G/m比值g不同,说明g是由星球决定的物理量,与星球上的物体无关,从而进一步理解g的含义。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巩固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