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比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说教材《解比例》教学设计紧紧抓住“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与简易方程之间起到桥梁作用这一点展开,较好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参与教学过程、展示才华的机会,从而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时教学目标分三个围度:1、认知:使学生认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进一步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3、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1、认识解比例的意义。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课前准备了教学多媒体;采用了尝试教学法、练习法、讲解法和自学辅导法等。
二、说教学过程
复习引新
1.做第32页复习题。
出示复习题。
让学生先思考可以怎样想。
[可以用求已知比比值的方法来确定()里的数;也可以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已知的一个比的前项、后项同时扩大。
]让学生根据思考的方法在括号里填上数。
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括号里的数。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面的比例改写成积相等的式子。
(口答)
4:3=2:1.5=x:4=1:2
提问;根据积相等的式子,你能求出最后一题里的x吗?
3.引入新课。
在上面两题里,第1题是求比例里的未知项。
(板书:求比例里的未知项)从第2题可以看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里另外一个未知项.这种求比例里的未知项,就叫做解比例。
(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
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出示例2。
提问:你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求出未知项x吗?自己先想一想,有没有办法做。
再试着做做看。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第一步的根据是什么,并向学生说明解比例的书写格式。
2.教学例3。
出示例题,让学生用比例形式读一读。
让学生解答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指名口答解比例过程,老师板书。
让学生说一说解比例的方法。
指出:解比例一般按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积相等的式子,再求未知数x。
3.教学“试一试”。
提问已知数都是怎样的数。
让学生自己解答。
学生口答是怎样做的,老师板书。
4.小结方法。
提问:你认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要怎样解比例?
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指名四人板演。
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两道题,做在练习本上。
2.做练习六第8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
3.做练习六第l0题。
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奉上。
要求写出检验过程。
指名口答x的值和检验过程,老师板书检验过程。
并说明检验时把x代入原来的比例,看两边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4.做练习六第11题。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看能写出多少个比例。
讲解思考题
提问:根据题意,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你想到什么?(积是1)两个外项的积已知是1,你能求另一个内项吗?
课堂小结。
这堂课学习的什么内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怎样解比例,
布置作业
三、说课后反思
虽然本课教学中紧紧抓住“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与简易方程之间起到桥梁作用这一点展开,较好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参与教学过程、展示才华的机会,从而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由于自身的语言没有激情因而课堂气氛还有点沉没,以后我会在这个方面努力。
解比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解比例,会正确用解方程的方法解比例。
2、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理能力和灵活的解题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解题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解比例
教学准备: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关于比例,你知道些什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
(板书课题:解比例)
二、学习探索:
三、 1、什么叫做解比例呢?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解比例你会用什么方法呢?
2、学习例2.
(1)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如何解答这道题?
(3)如果设模型的高为x米,我们可以怎样列式?
X:320=1:10
(4)、让学生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
(5)、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形式?
(6)这样比例就变成了什么?
(7)学生尝试解答。
(8)指两名学生板演。
3、教学例3。
出示例3
(1)提问: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形式?”板书:1.5X=6×2.5。
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
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求知数x的值。
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在1.5X前加上:解:)
(2)学生板演。
(3)说明在写方程时,含有未知数的积通常写在等号的左边。
然后板书。
4、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提问: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变成方程以后,再怎么做?
四、巩固练习1.做教科书第35页“做一做”。
1、提问:大家看看这三题,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让学生再次回忆解比例的方法。
比一比,看谁先得结论。
3、指三名学生板演。
集体讲评。
4、今天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的表现如何?
板书设计:
解比例
解:设模型的高为x米。
X:320=1:10
10x=320
X=32
答:模型的高32米。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5页例2、例3;完成练习六的第7~10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什么叫解比例,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2、使学生能够应用解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解比例。
(板书课题)
二、新课
1、自学解比例。
(1)学生自学教材35页的解比例。
(2)学生交流解比例的意义。
(3)教师归纳:(出示课件)
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2、教学例2。
出示例2。
(1)学生读题,理解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
(2)学生试着解答此题,一名学生演板。
(3)师生共评。
(4)归纳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方法:
A.设出题目中要求的未知量为x;
B.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
C.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D.检查、写答语。
(5)试一试:完成练习六第8题。
3、自学例3。
(1)学生独立把例3补充完整。
(2)学生口述解答过程和解答依据。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就得出方程,再解方程。
)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
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求知数x的值。
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
从刚才解比例的过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x。
4、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提问:
(1)“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
(2)“变成方程以后,再怎么做?”(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
(3)“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 5、完成第35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做的。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六的第7、9、10题。
四、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第12*、13*题。
傲第12*题的第(1)题.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这道题需要逆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现在这道题是知道两个积相等,如果我们把左边的两个数当作比例的外项,那么右边的两个数就应作为比例的内项.这样就能推出比例式了:如果把左边的两个数当作比例的内项.那么右边的两个数就应作为比例的外项.世可以推出比例式。
然后让学生自己写出比例式。
写完后,教师板书出来。
如果把3、40作为外项,有下面这些比例式:
3:8=15:40 40:15=8:3
3:15=8:40 40:8=15:3
如果把3、40作为内项,有下面这些比例式:
15:3=40:8 8:40=3:15
15:40=3:8 8:3=40:15
可能有的学生写比例式时是按照数的排列规律来写的,有些可能没什么规律性。
学生做完后,可以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才能写全所有的比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