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辽、宋、夏、金、元经济继续发展的特点
A、农业重大发展北宋南北农作物品种交流更多
农产品商品化加强;南宋全国经济重心已南移。
B、手工业生产技术和规模进一步发展。宋
代生产技术领先世界;辽、夏、金、元产品有鲜明的 民族特色。
C、商品经济活跃。宋代城市和商业兴盛,出现
纸币;辽、夏、金同汉族商贸联系加强;元交通发达, 商业也空前繁盛。
大一统促进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A、汉族外迁促进边疆开发;边疆民族内迁, 加强民族融合B、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 人,元朝融合于汉人。C、唐朝以来,迁入中 国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与汉、蒙、畏兀儿在 元朝融合形成新民族——回族。D、西藏正式 成为元朝行政区,设彭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 管辖。
4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行省制度
影响:宋夏基本维持和平,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4、金的建立与宋金的和战
1金的建立
A、女真兴起:女真族由黑水靺鞨发展而来 居于松花江、黑龙江下游一带北宋中期后,完 颜部统一女真各部。
B、抗辽中强大:反抗辽民族压迫中强大, 1115,完颜阿骨打称帝建金,定都会宁。
C、猛安谋克制:阿骨打为加强统治而推行。 是女真族的基本社会组织,既是军事组织,又 是地方行政组织。兵农合一。加深了女真族的 封建化。
A、在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 史台: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枢密 院为最高军事管理机构;御史台为最 高监察机构还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 和西藏行政事务。
B、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中书省 直辖河北、山西、山东,其余地方设 行省,由中央派官管理(辽阳、岭北、 云南)。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6、辽、宋、夏、金、元经济的发展
3)北宋中央集权的强化
目的:
改变藩镇割剧局面,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措施:
A、集中军权a.解除朝中大将兵权,削减节度使
实权。b.分割禁军统领权。c.置枢密院。d.行更戍法。 形成“强干弱枝”,“内外相制”局面。
B、集中行政权中央: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 宰相行政权;枢密院管军事,分宰相兵权;设三 司管财政,分宰相财权。便于皇帝总揽大权。地 方:文臣知州,设立通判。使二者互相牵制,加 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B、农民反抗斗争不断
C、冗官、冗兵、冗费严重:“分化事权” 造成冗官;募兵、养兵、扩军造成兵员剧增, 形成“积弱”局面;加上“岁币”,宋仁宗时, 形成“积贫”局面。
D、辽、西夏的威胁
2北宋中期的社会改革
目的:
摆脱危机巩固统治
庆历新政:1043,宋仁宗,范仲淹
中心:整顿吏治
内容:A、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度;B、限 制官僚子弟及亲友恩荫官职;C、加强官员的 保举选派;D、裁并州县,减轻徭役;E、严 肃政令,取信于民
C、郭守敬和授时历
元朝杰出天文学家创制数十种天文观测 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主持编定 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最300年。
3理学和史学
A、理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理学 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 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 成者。
B、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4宋元时期的文学
经济: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超过前代水平:A、农业技术 新发展;B、手工业发展(矿冶、采煤、制瓷、造 船);C、商业和城市繁荣(突破界限、行会、市镇、 交子;D、对外经济交流发展。
文化:封建文化高度繁荣
2北宋结束分裂局面
960陈桥兵变,北宋建立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策略,979,宋太 宗灭北汉,统一南北,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B、两宋、元朝时期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C、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民族政权先后完成 封建化
D、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全国经济重心转移 到南方
E、封建经济高度发展,文化成就突出,中 国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二、基础知识过关
1、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1北宋的社会特征
政治:
A、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B、强化中央集权;C、 发展科举制度;D、中期进行社会改革(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E、与辽、夏并立有和有战,和促进 发展
A、宋代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并宋在广州设 立市舶司;南宋政府鼓励对外贸易,泉州是当 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贸易港。
B、辽、金榷场贸易兴盛
C、元朝外贸繁荣超过前代。同欧洲、非洲 也有交往(马可波罗到大都;列班•扫马是我 国第一位访问欧洲的旅行家。
7、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
1宋元文化发展概况
宋元时期是封建文化高度繁荣阶段科技方面 有突出发展,对世界文明进步起重要作用。文 学发展特点是理学产生、宋词元曲繁荣、世俗 文学出现。民族文化各具特色。
3宋元时期手工业的发展
矿冶业:
A、北宋矿冶业占重要地位;煤开采量大广 泛用于冶炼钢铁和居民生活B、辽:冶铁水平 高,铁甲、马镫是精品。C、西夏采用竖式风 箱。D、金中期冶铁有一定规模。
丝织业:
A、北宋丝织业新发展:丝织产地以两浙和 四川为中心;织品花色品种繁多。B、辽丝织 业空前发展(刻丝夹被)。
A、五代时期最杰出的词人的李煜
B、宋词繁荣原因:宋代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市民队伍壮大;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
宋代杰出词人:苏轼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 是宋词豪放派的创始者和主要代表。代表作念 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柳永是北宋词坛婉约派的主要代表,具有浓厚 的市民气息。代表作《雨霖铃》。两宋之交的 杰出女词人李清照。南宋辛弃疾代表作《菩萨 蛮•书江西造口壁》。南宋陆游的文学成就以 诗为主,词名作是《钗头凤》。
2)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
1234,蒙古灭金;招降吐蕃,征服大理。 1271, 忽必烈改国号元,次年定都燕京,改称大都,统治中心 南移。 1276,元军攻灭南宋,文天祥、张世杰、陆秀 夫继续抗元,1279,陆秀夫背负南宋幼帝在广东厓山 投海,元朝统一全国。
3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元朝疆域空前辽阔:包括今新疆、西藏、云 南、东北、台湾和南海诸岛
D、元朝交通运输业大发展:陆上丝绸之路 重新繁荣(三大通道;南北海运开辟是元代交 通的大事(刘家港——直沽);元代大运河 (修治、开凿会通河、通惠河连接原有运河形 成南起杭州,北到大都长达三千余里的交通运 输大动脉)元代都市以大都、杭州、泉州最为 著名。其中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 心。
5)宋元时期的对外经济交流
2宋元的科学技术
A、三大发明划时代发展
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多年西夏木 活字印刷的佛经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木活字印本。
指南针在宋代普遍应用于航海。13世纪西传。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南宋发明管形火器突火枪, 开创了人类作战史上的新阶段。
B、沈括和梦溪笔谈
北宋科学家——“中国科学史上最卓越的人物”。 内容:总结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时期的许多科学成就。 地位:在我国和世界科学史上占重要地位——“中国科 学史的里程碑。”
第五单元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பைடு நூலகம்和封建经 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
一、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1、基本线索
五代十国的更迭-----北宋的建立和中原、南 方统一的实现-----封建生产方式的扩展辽、宋、 夏、金的并立-----蒙古建立元朝和中国实现大 一统
2、阶段特征
A、封建国家由分裂、政权并立重新走向大 一统
边境安定,贸易兴旺,促进民族融合。
3西夏的建立和宋夏的和战 西夏建立:
党项族原居宁夏、甘肃、陕西西北一带游牧生活 1038,元昊称帝,建都兴庆。仿唐宋制度,设中书 省、枢密院,推行科举制,仿汉文楷书创西夏文字。
宋夏和战:
初不断交兵,双方损失惨重,元昊请和。
1044,宋夏和议:西夏对宋称臣;宋给西夏 岁币;重开边境贸易。
C、集中财权和司法权。a.设转运使管赋税运输。
以削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b.中央派文官地方司法。 把司法权收归中央。
影响:
A、 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安定,
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B、但过分集权也造成了严重恶 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开支庞大;军队战斗力下降; 地方财政困难。——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3、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
1契丹的兴起和建国
兴起:
游牧、渔猎于辽河上游唐末开始农耕生活势 力日益强大。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 各部,提倡农耕,逐步接受汉族封建文化。
建国:
916,阿保机称帝建国,建都上京。仿照汉字 偏旁创制契丹文字。耶律德光得到幽云十六州。
采取蕃汉分治制度。
2宋辽的和战 矛盾焦点:幽云问题 宋初激战:高梁河之战 宋军转攻为守:守内虚外反映统治者的虚弱 宋辽澶渊之盟: 1004寇准,宋真宗 1005,宋辽和议: 宋送给辽“岁币”;辽撤兵;约为兄弟之国。 影响:宋辽对峙局面形成。长期维持和平局面。
4北宋科举制的发展
A、考试分三级:乡试、省试、殿试B、 严格考试程序殿试成为定制。C、减少考 试科目,增加录取名额。D、实行糊名法。
作用:
有利于选拔人才,扩大了政权基础,加 强了中央集权。
2、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1)北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表现: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北宋的不抑兼并政 策加速土地集中(“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 锥之地”
辽:措施:赐民耕牛、垦田免赋。结果:辽 海地区经济繁盛。
西夏:
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灌溉系统较完备成为主 要粮食生产基地
金:
迁汉人到东北,促进东北农业发展。
元:
A、重视农业:设立大司农司,负责农业和 水利;颁发农桑辑要指导农业生产。
B、农作物品种增多,棉花种植遍南方。畜 牧业空前发展。人口增加到八千多万。
D、对外贸易频繁。宋代设置专门机构管理外贸;
元代港口世界闻名。
2宋元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
北宋:
A、农业技术新发展:犁铧、踏犁、梯田; B、农作物的引进和扩大种植:南北方作物交 替种植;占城稻传播到江淮地区;C、农产品 商品化加强:棉花种植由福建、广东推广到长 江流域
南宋:
全国经济重心移到南方:江浙地区最发达。
2金灭辽和北宋 1125灭辽1127,北宋灭亡(靖康之变)
3)南宋初年的抗金斗争 A、南宋建立: 1127赵构在应天称皇帝,后定都临安,史称
南宋。
B、南宋抗金: a.北方义军抗金:八字军(太行山) b.岳飞抗金:连结河朔义军,“岳家军”是 抗金力量的中坚。1140,郾城大捷。岳飞被害。
4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 宋金和议(绍兴和议):1141 内容:
结果:由于触犯保守派官僚利益,一年后被废
王安石变法:1069宋神宗
措施:
第一,理财措施:A、青苗法减轻农民负担, 增加政府收入。B、募役法。减轻农民负担, 保证生产时间;触及官僚利益。C、农田水利 法。兴修水利,开垦荒地。D、方田均税法。 增加田赋收入,触及官僚地主利益。E、市易 法。设立市易务,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 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国家收 入。
棉纺织业:
A、南宋扩展到江南出现纺车、弹弓、织机 棉布逐渐成为主要衣料。
B、元朝棉纺能手黄道婆,黎族,松江。松 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制瓷业:
A、北宋五大瓷窑:定(白瓷、汝(宫廷用瓷)、 哥(青瓷)、官(宫廷用瓷) 、钧(钧红、钧紫)。 景德镇以出产青白瓷著称。 B、南宋、元朝时,景德 镇成为全国著名的制瓷中心。C、辽出产鸡冠壶、凤 首瓶。D、金的耀州瓷以青瓷为主。
第二,军事措施:A、保甲法。B、将兵法。
第三教育措施:A、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明经、
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B、整顿太学:重编教科书 (三经新义,成绩优秀者直接受官。使学校变成为变 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
评价:
A、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局面。政 府收入大为增加,兴修水利近万处,垦荒扩大, 军事实力也有所增强。B、但由于用人不当, 出现危害百姓现象;更重要的是新法在一定程 度上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其反对, 新法被废。C、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中期阶级 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情况下进行的改革运动。 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淮水至大散关以北归金;南宋皇帝对金称臣; 送给金岁币
影响:
绍兴和议使宋金对峙局面确定下来。双方政 治、军事力量基本均衡。
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中都。
5、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蒙古的兴起
游牧于蒙古高原铁木真在部族战争中统一蒙古草原 1206,斡难河源大会,尊称铁木真为成吉思汗,蒙古 汗国建立。蒙古汗国的长期征伐战争。西到中亚、俄罗 斯,南到印度河流域,还进攻西夏和金。
造船业:
A、北宋造船技术世界领先江南、东南造船 业最发达
B、南宋明州、泉州、广州是造船中心。
4宋元时期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A、北宋商业活动突破市坊界限和时间限制; 行会组织进一步发展;东京是最大的商业都会; 形成市镇;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B、南宋临安商业最为繁荣。
C、辽、西夏、金商业有一定发展。
A、农业重大发展北宋南北农作物品种交流更多
农产品商品化加强;南宋全国经济重心已南移。
B、手工业生产技术和规模进一步发展。宋
代生产技术领先世界;辽、夏、金、元产品有鲜明的 民族特色。
C、商品经济活跃。宋代城市和商业兴盛,出现
纸币;辽、夏、金同汉族商贸联系加强;元交通发达, 商业也空前繁盛。
大一统促进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A、汉族外迁促进边疆开发;边疆民族内迁, 加强民族融合B、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 人,元朝融合于汉人。C、唐朝以来,迁入中 国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与汉、蒙、畏兀儿在 元朝融合形成新民族——回族。D、西藏正式 成为元朝行政区,设彭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 管辖。
4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行省制度
影响:宋夏基本维持和平,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4、金的建立与宋金的和战
1金的建立
A、女真兴起:女真族由黑水靺鞨发展而来 居于松花江、黑龙江下游一带北宋中期后,完 颜部统一女真各部。
B、抗辽中强大:反抗辽民族压迫中强大, 1115,完颜阿骨打称帝建金,定都会宁。
C、猛安谋克制:阿骨打为加强统治而推行。 是女真族的基本社会组织,既是军事组织,又 是地方行政组织。兵农合一。加深了女真族的 封建化。
A、在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 史台: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枢密 院为最高军事管理机构;御史台为最 高监察机构还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 和西藏行政事务。
B、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中书省 直辖河北、山西、山东,其余地方设 行省,由中央派官管理(辽阳、岭北、 云南)。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6、辽、宋、夏、金、元经济的发展
3)北宋中央集权的强化
目的:
改变藩镇割剧局面,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措施:
A、集中军权a.解除朝中大将兵权,削减节度使
实权。b.分割禁军统领权。c.置枢密院。d.行更戍法。 形成“强干弱枝”,“内外相制”局面。
B、集中行政权中央: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 宰相行政权;枢密院管军事,分宰相兵权;设三 司管财政,分宰相财权。便于皇帝总揽大权。地 方:文臣知州,设立通判。使二者互相牵制,加 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B、农民反抗斗争不断
C、冗官、冗兵、冗费严重:“分化事权” 造成冗官;募兵、养兵、扩军造成兵员剧增, 形成“积弱”局面;加上“岁币”,宋仁宗时, 形成“积贫”局面。
D、辽、西夏的威胁
2北宋中期的社会改革
目的:
摆脱危机巩固统治
庆历新政:1043,宋仁宗,范仲淹
中心:整顿吏治
内容:A、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度;B、限 制官僚子弟及亲友恩荫官职;C、加强官员的 保举选派;D、裁并州县,减轻徭役;E、严 肃政令,取信于民
C、郭守敬和授时历
元朝杰出天文学家创制数十种天文观测 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主持编定 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最300年。
3理学和史学
A、理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理学 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 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 成者。
B、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4宋元时期的文学
经济: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超过前代水平:A、农业技术 新发展;B、手工业发展(矿冶、采煤、制瓷、造 船);C、商业和城市繁荣(突破界限、行会、市镇、 交子;D、对外经济交流发展。
文化:封建文化高度繁荣
2北宋结束分裂局面
960陈桥兵变,北宋建立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策略,979,宋太 宗灭北汉,统一南北,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B、两宋、元朝时期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C、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民族政权先后完成 封建化
D、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全国经济重心转移 到南方
E、封建经济高度发展,文化成就突出,中 国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二、基础知识过关
1、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1北宋的社会特征
政治:
A、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B、强化中央集权;C、 发展科举制度;D、中期进行社会改革(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E、与辽、夏并立有和有战,和促进 发展
A、宋代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并宋在广州设 立市舶司;南宋政府鼓励对外贸易,泉州是当 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贸易港。
B、辽、金榷场贸易兴盛
C、元朝外贸繁荣超过前代。同欧洲、非洲 也有交往(马可波罗到大都;列班•扫马是我 国第一位访问欧洲的旅行家。
7、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
1宋元文化发展概况
宋元时期是封建文化高度繁荣阶段科技方面 有突出发展,对世界文明进步起重要作用。文 学发展特点是理学产生、宋词元曲繁荣、世俗 文学出现。民族文化各具特色。
3宋元时期手工业的发展
矿冶业:
A、北宋矿冶业占重要地位;煤开采量大广 泛用于冶炼钢铁和居民生活B、辽:冶铁水平 高,铁甲、马镫是精品。C、西夏采用竖式风 箱。D、金中期冶铁有一定规模。
丝织业:
A、北宋丝织业新发展:丝织产地以两浙和 四川为中心;织品花色品种繁多。B、辽丝织 业空前发展(刻丝夹被)。
A、五代时期最杰出的词人的李煜
B、宋词繁荣原因:宋代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市民队伍壮大;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
宋代杰出词人:苏轼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 是宋词豪放派的创始者和主要代表。代表作念 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柳永是北宋词坛婉约派的主要代表,具有浓厚 的市民气息。代表作《雨霖铃》。两宋之交的 杰出女词人李清照。南宋辛弃疾代表作《菩萨 蛮•书江西造口壁》。南宋陆游的文学成就以 诗为主,词名作是《钗头凤》。
2)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
1234,蒙古灭金;招降吐蕃,征服大理。 1271, 忽必烈改国号元,次年定都燕京,改称大都,统治中心 南移。 1276,元军攻灭南宋,文天祥、张世杰、陆秀 夫继续抗元,1279,陆秀夫背负南宋幼帝在广东厓山 投海,元朝统一全国。
3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元朝疆域空前辽阔:包括今新疆、西藏、云 南、东北、台湾和南海诸岛
D、元朝交通运输业大发展:陆上丝绸之路 重新繁荣(三大通道;南北海运开辟是元代交 通的大事(刘家港——直沽);元代大运河 (修治、开凿会通河、通惠河连接原有运河形 成南起杭州,北到大都长达三千余里的交通运 输大动脉)元代都市以大都、杭州、泉州最为 著名。其中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 心。
5)宋元时期的对外经济交流
2宋元的科学技术
A、三大发明划时代发展
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多年西夏木 活字印刷的佛经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木活字印本。
指南针在宋代普遍应用于航海。13世纪西传。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南宋发明管形火器突火枪, 开创了人类作战史上的新阶段。
B、沈括和梦溪笔谈
北宋科学家——“中国科学史上最卓越的人物”。 内容:总结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时期的许多科学成就。 地位:在我国和世界科学史上占重要地位——“中国科 学史的里程碑。”
第五单元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பைடு நூலகம்和封建经 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
一、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1、基本线索
五代十国的更迭-----北宋的建立和中原、南 方统一的实现-----封建生产方式的扩展辽、宋、 夏、金的并立-----蒙古建立元朝和中国实现大 一统
2、阶段特征
A、封建国家由分裂、政权并立重新走向大 一统
边境安定,贸易兴旺,促进民族融合。
3西夏的建立和宋夏的和战 西夏建立:
党项族原居宁夏、甘肃、陕西西北一带游牧生活 1038,元昊称帝,建都兴庆。仿唐宋制度,设中书 省、枢密院,推行科举制,仿汉文楷书创西夏文字。
宋夏和战:
初不断交兵,双方损失惨重,元昊请和。
1044,宋夏和议:西夏对宋称臣;宋给西夏 岁币;重开边境贸易。
C、集中财权和司法权。a.设转运使管赋税运输。
以削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b.中央派文官地方司法。 把司法权收归中央。
影响:
A、 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安定,
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B、但过分集权也造成了严重恶 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开支庞大;军队战斗力下降; 地方财政困难。——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3、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
1契丹的兴起和建国
兴起:
游牧、渔猎于辽河上游唐末开始农耕生活势 力日益强大。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 各部,提倡农耕,逐步接受汉族封建文化。
建国:
916,阿保机称帝建国,建都上京。仿照汉字 偏旁创制契丹文字。耶律德光得到幽云十六州。
采取蕃汉分治制度。
2宋辽的和战 矛盾焦点:幽云问题 宋初激战:高梁河之战 宋军转攻为守:守内虚外反映统治者的虚弱 宋辽澶渊之盟: 1004寇准,宋真宗 1005,宋辽和议: 宋送给辽“岁币”;辽撤兵;约为兄弟之国。 影响:宋辽对峙局面形成。长期维持和平局面。
4北宋科举制的发展
A、考试分三级:乡试、省试、殿试B、 严格考试程序殿试成为定制。C、减少考 试科目,增加录取名额。D、实行糊名法。
作用:
有利于选拔人才,扩大了政权基础,加 强了中央集权。
2、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1)北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表现: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北宋的不抑兼并政 策加速土地集中(“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 锥之地”
辽:措施:赐民耕牛、垦田免赋。结果:辽 海地区经济繁盛。
西夏:
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灌溉系统较完备成为主 要粮食生产基地
金:
迁汉人到东北,促进东北农业发展。
元:
A、重视农业:设立大司农司,负责农业和 水利;颁发农桑辑要指导农业生产。
B、农作物品种增多,棉花种植遍南方。畜 牧业空前发展。人口增加到八千多万。
D、对外贸易频繁。宋代设置专门机构管理外贸;
元代港口世界闻名。
2宋元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
北宋:
A、农业技术新发展:犁铧、踏犁、梯田; B、农作物的引进和扩大种植:南北方作物交 替种植;占城稻传播到江淮地区;C、农产品 商品化加强:棉花种植由福建、广东推广到长 江流域
南宋:
全国经济重心移到南方:江浙地区最发达。
2金灭辽和北宋 1125灭辽1127,北宋灭亡(靖康之变)
3)南宋初年的抗金斗争 A、南宋建立: 1127赵构在应天称皇帝,后定都临安,史称
南宋。
B、南宋抗金: a.北方义军抗金:八字军(太行山) b.岳飞抗金:连结河朔义军,“岳家军”是 抗金力量的中坚。1140,郾城大捷。岳飞被害。
4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 宋金和议(绍兴和议):1141 内容:
结果:由于触犯保守派官僚利益,一年后被废
王安石变法:1069宋神宗
措施:
第一,理财措施:A、青苗法减轻农民负担, 增加政府收入。B、募役法。减轻农民负担, 保证生产时间;触及官僚利益。C、农田水利 法。兴修水利,开垦荒地。D、方田均税法。 增加田赋收入,触及官僚地主利益。E、市易 法。设立市易务,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 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国家收 入。
棉纺织业:
A、南宋扩展到江南出现纺车、弹弓、织机 棉布逐渐成为主要衣料。
B、元朝棉纺能手黄道婆,黎族,松江。松 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制瓷业:
A、北宋五大瓷窑:定(白瓷、汝(宫廷用瓷)、 哥(青瓷)、官(宫廷用瓷) 、钧(钧红、钧紫)。 景德镇以出产青白瓷著称。 B、南宋、元朝时,景德 镇成为全国著名的制瓷中心。C、辽出产鸡冠壶、凤 首瓶。D、金的耀州瓷以青瓷为主。
第二,军事措施:A、保甲法。B、将兵法。
第三教育措施:A、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明经、
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B、整顿太学:重编教科书 (三经新义,成绩优秀者直接受官。使学校变成为变 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
评价:
A、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局面。政 府收入大为增加,兴修水利近万处,垦荒扩大, 军事实力也有所增强。B、但由于用人不当, 出现危害百姓现象;更重要的是新法在一定程 度上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其反对, 新法被废。C、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中期阶级 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情况下进行的改革运动。 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淮水至大散关以北归金;南宋皇帝对金称臣; 送给金岁币
影响:
绍兴和议使宋金对峙局面确定下来。双方政 治、军事力量基本均衡。
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中都。
5、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蒙古的兴起
游牧于蒙古高原铁木真在部族战争中统一蒙古草原 1206,斡难河源大会,尊称铁木真为成吉思汗,蒙古 汗国建立。蒙古汗国的长期征伐战争。西到中亚、俄罗 斯,南到印度河流域,还进攻西夏和金。
造船业:
A、北宋造船技术世界领先江南、东南造船 业最发达
B、南宋明州、泉州、广州是造船中心。
4宋元时期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A、北宋商业活动突破市坊界限和时间限制; 行会组织进一步发展;东京是最大的商业都会; 形成市镇;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B、南宋临安商业最为繁荣。
C、辽、西夏、金商业有一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