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I)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昌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
1. (6分) (2019高二上·揭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任务驱动型作文”源自于西方国家日常语言教学得写作教学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法”,这种语言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而提出的,其核心是在明确“任务”的前提下,完成语言交际口语或书面语表达。
这种教学法,根据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产生的互相影响把任务分成五类:拼板式任务,要求学生把散乱的若干信息拼成一个整体:信息式任务,给两个或两组学生有互补作用的信息,为了完成交际任务,双方必须协商以探清对方的信息:解决问题式任务,给学生一个问题及一系列信息,让其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做决定式任务,给学生一个可能有几种结局的问题,让他们通过协调和讨论选择一种结果,进行论述:交换意见式任务,学生参与讨论,交换意见,但无须达成一致。
国内一些学者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基础上,增加“驱动”一词,用于作文教学,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张开明确提出了2015年高考课标全国卷作文的两道题目均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并对其概念做出阐释:“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如今年作文中‘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他认为,在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能“较好地解决材料作文的泛角度与阐释作文收缩性之间的矛盾”,是在承继材料作文“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又在避免套作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
与传统的材料作文对比,“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具有特殊性。
首先,材料的内容思想紧扣“主旋律”。
正如张开所说:“作文试题凸显考试对人才培养和价值引导的作用,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形成在作文育人方面的合力,实现高考作文试题独特的教育功能。
”其次,材料具有真实性的特点。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是新闻事件、社会热点,与传统的材料作文的审议故事、名言警句、诗词歌曲、图片漫画等有很大的不同,这种真实性暗含了鼓励考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命题意图。
第三,材料的价值取向具有多元性。
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表现在:材料往往具有争议性,争议性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_关涉的人物对象不是一个人,而是几个或几类人,这就保证“任务”的指向有多种选择:命题者对材料没有鲜明的感情倾向。
这样的材科,能保证考生选择感受最为深刻的一点写作。
同时,考生要把握好典型人物的特点和物质,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立意的主旋律,但一定注意不要“贴标签”、“穿靴戴帽”、空发议论。
住弘扬正气、
传递正能量的同时,还可从反面针砭时弊,揭露社会上存在的某些消极落后现象,在对比中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意义。
(节选自《语文周报》特邀专家:尤立增《怎样写好任务驱动型作文》)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把任务进行分类,学生可以通过协商有针对地参与讨论,交换意见,但无须达成一致。
B .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中,学生的表达根据任务的指向采用不同的信息处理方式。
C .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要求学生语言交际时完成核心任务。
D . 国内一些学者将“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直接引入作文教学中,拓展教学思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围绕“任务驱动型作文”这一核心概念,文章着重论述这一概念产生的历史沿革。
B .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细化为五种任务类型,并对学生完成任务的侧重点进行比较。
C . 本文逐层论述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特点,强调其相对传统作文材料的改进。
D . 文章援引专家的权威说法,例证确凿,对高考作文命题思路的转向进行诠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2015年高考课标全国卷作文题引导学生辩证思考,但命题者本身对材料没有鲜明的感情倾向。
B . 近年高考,作文命题关注社会热点,突出育人功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 . 任务驱动型指令避免套作等行文方式,弥补传统材料空间大、立意多元的缺陷。
D . 任务驱动型作文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创设出相对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方案。
2. (10分) (2017高一下·湖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鲁迅传
1881年,鲁迅出生在绍兴城内一座周姓宅子里。
鲁迅的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做过江西一个县的知县老爷,后来又到北京当上内阁中书。
绍兴城并不大,周介孚既是翰林,又做京官,自然能赢得一般市民的敬畏。
周家门上
那一块“钦点”“翰林”的横匾,明白无误地宣告了周家的特殊地位。
鲁迅真是幸运,他的人生起点,就设在距乐园很近的地方。
祖父虽然脾气暴躁,有时候要打骂孩子,但在教鲁迅读书这件事上,却显得相当开通。
那时一般人家的孩子,开蒙总是直接读四书五经。
周介孚却不这样,他让鲁迅先读历史,从《鉴略》开始,然后是《诗经》,再是《西游记》,都是选小孩子比较感兴趣的书。
即使读唐诗,也是先选白居易那些比较浅直的诗,然后再读李白和杜甫,这就大大减轻了鲁迅开蒙的苦闷。
鲁迅的父亲周伯宜,神态一本正经,却比祖父更为温和。
他家教虽严,却从不打小孩子。
至于母亲鲁瑞,对他的挚爱就更不必说了,几个孩子当中,她最喜欢的就是鲁迅。
总的来说,他还是相当幸运的,至少在童年,他经常都是沐浴在温和宽厚的长辈之爱中。
他性格活泼、机灵,自然也就调皮。
三味书屋里有一项必修的功课,叫做“对课”,老师出一句“红花”,让学生按照词义和平仄,选相对的两字——譬如“绿叶”“紫荆”来回答。
有一回,一位姓高的同学偷看了寿镜吾先生的对课题目,是“独角兽”,就悄悄地来问他。
鲁迅说:“你对‘四眼狗’好了。
”那人上课时竟真以“四眼狗”回答寿先生,寿先生是近视眼,正戴着眼镜,听了自然大怒,把那同学狠狠地骂了一顿,再看鲁迅,却在一旁用书遮着脸,憋不住要“咕咕”地笑出声来。
一个健康顽皮的男孩子,往往有几分野性。
鲁迅虽是长在城里,却没有一般城市中少年人的孱弱相。
他七八岁的时候,常受到另一个比他大几岁的名叫沈八斤的亲戚的威吓,心中非常生气,可是家中有规矩,不许与别人打架,他就只好用画画来发泄,画一个人躺在地上,胸口刺着一支箭,上面写着:“射死八斤!”
鲁迅是个聪明的孩子,四书五经之类的正经书并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他对这些枯燥乏味的说教,从心里不感兴趣。
因此,他从很小的时候起,就自己来开辟另外的求知途径。
首先是看杂书,从画着奇形怪状的神话人物的《山海经》,到《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之类的神话传说,凡是他觉得有趣的,都千方百计搜来读。
其次是抄杂书,从陆羽的《茶经》一直抄到《西酉丛书》里的古史传和地方志。
再就是绘画,先是从大舅父那里借来绣像本的《荡寇志》,把里面的一百多张绣像全都描下来!后来更自己买来好几本画谱,用纸蒙着,一页一页地描。
小妹妹端姑病逝,他才八岁,却已经感觉到失妹的痛苦,躲在屋角里哭泣,大人问他为什么,他说:“为妹妹啦!”
一个人像一棵树,有了一粒优良的种子,庆幸的是又有一片肥沃的土壤,你仿佛看见一株茁健的嫩芽长成了大树。
(摘编自王晓明《现当代名人传记之鲁迅传》)
【相关链接】①鲁迅十八岁时,考入南京水师学堂。
毕业后,即被派往日本留学。
但到东京预备学校毕业时,他决定要学医了。
原因是:不想中国人都像他父亲一样被庸医治死;要让中国人身体健壮。
后来鲁迅觉得国民现在的问题不是身体健康与否,而是思想不觉悟,最需要改变的是他们的精神状态,于是鲁迅弃医从文。
(何芬《〈鲁迅传〉读后》)②毛主席评价鲁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他在1918年,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鲁迅的作品,大多取自普通人的生活,反映现实,针砭时弊,揭露黑暗社会。
(张凡《重读〈鲁迅传〉》)(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文章认为“总的来说,他还是相当幸运的”,意思是说鲁迅遇到的启蒙老师,如循循善诱的祖父、家教严格的父亲、慈爱有方的母亲等,对他来说是三生有幸。
B . 鲁迅的“人生起点,就设在距乐园很近的地方”,这表明鲁迅小时候衣食无忧,生活优越,在物质条件上起点很高,但在读书受教育上还有一段路要走。
C . “射死八斤”的故事发生在鲁迅七八岁时,当时受到亲戚沈八斤的威吓,但家中又不许打架,他只得将心中的怒气用画画来发泄,表现了他也有能屈能伸的性格。
D . 鲁迅是个聪明的孩子,四书五经之类的书难以满足他的求知欲,他对这些枯燥乏味的说教从心里不感兴趣,就自己开辟另外的求知途径,这为他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
(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价,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传记开篇介绍鲁迅的祖父周介孚既是翰林,又在京做官,赢得一般市民的敬畏,使得周家拥有特殊地位。
这既交代了鲁迅成长的家庭背景,也突出了鲁迅人生的幸运因素。
B . 鲁迅的祖父脾气暴躁,有时候爱打骂孩子,在教育鲁迅读书这件事上,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他让鲁迅先读历史,然后都是选一些小孩子喜欢的闲书让他读,有些负面作用。
C . 这篇传记主要节选了鲁迅少年成长时期的一些故事,那时他性格活泼、机灵,也很调皮。
如文中叙写了三味书屋里“对课”的故事,鲁迅以“四眼狗”回答寿先生的“独角兽”。
D . 本文对传主事迹的记叙采用的并不是顺叙方式,文末才写到鲁迅八岁那一年的事儿,小妹妹端姑病逝,他却已经感觉到失妹的痛苦,这充分说明鲁迅具有热爱亲人的品质。
E . 鲁迅幼年良好的教育、广泛的阅读和后来的留日经历促成了他成长中的自觉意思,从而形成了他解剖社会、针砭时弊的文学风格。
(3)
文章结尾写道:“你仿佛看见一株茁健的嫩芽长成了大树。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请结合材料加以探究。
3. (12分) (2019高三上·通榆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灵魂可以卖吗?
庐隐
荷姑她是我的邻居张诚的女儿,她从十五岁上,就在城里那所大棉纱工厂里,作一个纺纱的女工,现在已经四年了。
当夏天熹微的晨光,笼罩着万物的时候,我推开临街的玻璃窗,向外张望,必定看见荷姑从这里匆匆地走过,我常喜欢看着她,她也时常注视我,所以我们总算是一个相识的朋友呢!
今天我照常推开窗户,向下看去,荷姑推开柴门,匆匆地向这边来了,她来我的窗下,便停住了,含着乞求的眼神颤巍巍地道:“你愿意帮助我吧?”说完俯下头去,静等我的回答,我更不忍看她那可怜的状态,我竟顾不得思索,急忙地应道:“能够!能够!凡是你所要我做的事,我都愿意帮助你!”
下工后,她微微地笑着走到我的书房里来,我等不得和她说什么话,我便跑到我的卧室里,把那早已预备好的一包钱,送到荷姑面前,很高兴地向她说:“你拿回去吧!如果还有需要,我更会想法子帮助你!”
荷姑起先似乎很不明白地向我凝视着,后来她忽叹了一口气,冷笑道:“世界上应该还有比钱更为需要的东西吧!”
我真不明白,也没有想到,荷姑为什么竟有这种出人意料的情形?但是我不能不后悔,我未曾料到她的需要,就造次把含侮辱人类的金钱,也可以说是万恶的金钱给她,竟致刺激得她感伤。
羞和急的情绪,激成无数的泪水,从我深邃的心里流出来!
我们彼此各自伤心寂静着,好久好久,荷姑才拭干她的眼泪和我说道:“我现在要告诉你一件小故事,或者可
以说是我四年以来的历史,这个就是我要求你帮助的。
”
“在四年前,我实在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孩子,现在自然是不像了!但是那时候我在中学预科里念书,无论谁不能想象我会有今天这种沉闷呢!”
那时我离中学预科毕业期,只有半年了,偏偏我的父亲的旧病又发作起来,不能到店里去做事,家境十分困难,我便托叔叔找人推荐我到那所绝大的棉纱厂里作女工,一个月也有十几块钱的进项。
“我第一天进这工厂的门,看见这些庞大的机器,确能使我的思想轮子,不住地转动,细察这些机器的装置和应用,实在不能说没有一点兴趣呢!但是这样过了三四年,我自己也觉得我实在是一副很好的机器,和那纺车似乎没有很大的分别。
因为我纺纱不过是手自然的活动,有秩序的旋转,除此更没有别的意义。
”
我们后来拣到一块白润的石头上坐下了,悄悄地看着水里的树影,上下不住地摇荡,一个乌鸦斜刺里飞过去了。
“我想到我可亲爱的学伴,更想到放在学校标本室的荷瓣和秋葵,我心里的感动,我真不知道怎样可以形容出来!”荷姑说到这里,喉咙忽咽住了,望着碧蓝的天空,似乎求上帝帮助她,超拔她似的。
我这时满心疑云乃越积越厚,忍不住地问荷姑道:“你要我帮助的到底是什么呢?”
荷姑被我一问才又往下说她的故事:
“一次,我的同伴忽然和我说:‘我想我自从进了工厂以后,我便不是我了!唉!我们的灵魂可以卖吗?’呵!这是何等痛心的疑问!我一句话也回答不出来!停了半天只是自己问着自己道:‘灵魂可以卖吗?’除此我不能更说别的了!”
荷姑说完这段故事,只是低着头,用手摸弄着她的衣襟,脸上露着十分沉痛的样子。
我心里只觉得七上八下地乱跳,更不能说出半句话来,过了些时荷姑才又说道:“我所求你帮助我的,就是请你告诉我,灵魂可以卖吗?”
她现在不再说什么了!我更不能说什么了!只有忏悔和羞愧的情绪,激成一种小声浪,责备我道:“帮助人呵!用你的勇气回答她呵!灵魂可以卖吗?”
(1921年《小说月报》11月10日第12卷,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小说开头两段,既交代了主人公荷姑的身份、年龄,也交代了她和我相见的情境以及我们二人的关系,为后面讲述故事做了铺垫。
B . “我”未曾料到荷姑见到“我”给她钱之后态度,“我”随后的内疚说明“我”并不理解“世界上应该还有比钱更为需要的东西”。
C . 作者从荷姑同伴的角度提出“我们的灵魂可以卖吗?”这样的问题,说明在当时棉纱厂年轻的女工中已有一些人在思索这一问题。
D . 小说的主人公是生活在旧中国的一个产业工人,她和19世纪20年代“五四”退潮后的许多青年一样,都处于思想上苦闷彷徨中。
(2)小说中的荷姑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以“我”的心理活动描写结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34分)
4. (14分)(2016·盐城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给季弟书
魏禧
辛卯月日,客粤二旬。
每念吾弟介然不苟,颇以远大相期,圣人所谓“刚毅木讷”,庶几近之;但刚为美德,吾弟却于此成一“疏”字,生一“褊”字,又渐流一“傲”字。
往时我之督弟甚严,近五六年,见弟立志操行,颇成片段。
每欲长养吾弟一段勃然挺然之气,不忍过为折抑,又我每有优柔姑息之病,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凡细故偶失,多为姑容,使弟不生疑忌,矢直无讳。
坐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
然我此等即是姑息,欲归为弟畅言。
弟与人执事,亦颇竭忠,每乏周详之虑;临事时患难险阻都所不避,而不能为先事之计,以为大节无损。
诸细行杂务,不留心无大害,然因此失事误人,因以失己者多有之。
此则所谓疏也。
疾恶如仇,辄形辞色;亲友有过,谏而不听,遂薄其人;人轻己者,拂然去之;行有纤毫不遂其志,则抑郁愤闷不能终朝。
此诚褊衷,不可不化。
其人庸流也,则以庸流轻之;其人下流也,则以下流绝之;岸然之气,不肯稍为人屈。
遂因而不屑一世,凌铄侪辈。
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
夫疏则败事,褊则邻于刻薄,傲则绝物而终为物绝:三者皆刚德之害。
然皆自刚出之,倘能增美去害,则于古今人中当自造一诣矣。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先儒以为“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吾弟之事父兄多恭谨,然婉容愉色抑何少也!岂其无乐爱耶?盖无学问以化其刚,岸然之气,欲下之而不能下也。
弟行勉之矣!
(选自《魏叔子文集》)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每念吾弟介然不苟介:耿直
B . 坐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坐:因为
C . 谏而不听,遂薄其人薄:接近
D . 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婉:和顺
(2)
下列划线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 颇以远大相期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
B . 往时我之督弟甚严句读之不知
C . 欲归为弟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
D . 岂其无乐爱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
②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
(4)
在给弟弟的这封信中,作者认为与人相处应遵循哪几条准则?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5. (10分) (2017高二下·石嘴山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下列小题。
长相思雨
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
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
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1)
“空阶滴到明”,请简析“空”字的表达作用。
(2)
题目为“雨”,但通篇不出“雨”字,“雨”却贯穿全篇,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6. (10分) (2015高二上·长春期中)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渔舟唱晚,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
《滕王阁序》
②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
________,觉今是而昨非。
……________,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________。
《归去来兮辞》
③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__,朝不虑夕。
《陈情表》
④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
《逍遥游》
三、语言文字应用 (共5题;共20分)
7. (3分)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京剧梅派传人台湾表演艺术家魏海敏先生说,传承梅派艺术的同时,也要传承梅派创新的精神,京剧的发展不可固步自封。
B . 社会舆论对名人有求全责备心理,是因为名人常常充当着精神领袖的角色,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C . 老刘兴趣广泛,喜欢棋牌运动,擅长打篮球,能欣赏通俗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D . 齐白石先生始终以一颗纯真的心,沉浸在艺术的体验之中,他笔下的青虾、鲇鱼、斗鸡、蟋蟀等都栩栩如生,如跃纸上。
E . 当前的网络直播市场给人的一个直观感受就是鱼龙混杂,一方面直播平台中教唆犯罪等违法违规内容并
不少见,另一方面侵权问题也屡屡被诟病。
8. (2分) (2018高二上·淮北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 .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B . 成功者在设定想要达到的每一个目标时,总是要先找出设定这些目标的理由来说服自己。
C . 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D . 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
9. (2分) (2015高二上·大同期中)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甲居藏寨的人们将寨子依山势而建,寨房碉楼,遍布整座大山,有的甚至伫立在悬崖边,。
,,,,,古时是战事上的防御设施。
①造型奇异,色彩绚丽②寨房顶端总有尖尖的四角
③外形平直刚硬④在如此险要的位置建造,令人惊叹
⑤外缘则环绕着黄黑白三钟色带⑥碉堡则像一只只高耸的烟囱
A . ④②⑥⑤①③
B . ①②⑥⑤③④
C . ④②⑤①⑥③
D . ①②⑤⑥③④
10. (3分)(2016·嘉峪关模拟)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人的餐具主要是用竹子、木头制造的,是植物性的,________,如大米、玉米、小麦和小米等,所以对这些食物的味道影响不大。
而且,由于是素食,氨基酸尤其是谷氨酸不多,香味也不大,所以对食物的味道影响不大。
但西方人吃动物性食物较多,________,如此才能操控、驾驭食物,如切割动物性食物。
而且,由于动物性食物的
谷氨酸较多,吃起来比较香, ________,因此用金属筷子、刀叉吃饭,会让人感到食物更咸、味道更浓。
11. (10分)(2017·葫芦岛模拟) 根据漫画《有手机之前和之后的生活》,按要求答题。
(1)
简要描述画面的内容并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第二幅漫画的内容。
(2)
看了这幅漫画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四、写作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5高二上·祁县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知乎”网站上有一个关于“努力”的讨论,很多网友认为,大家都知道懒惰是不对的,也知道努力就可以进步,问题的关键在于——既然知道懒惰不对,努力可以进步,人为什么还是会不努力呢?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
二、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34分)
4-1、
4-3、
4-4、
5-1、
5-2、
6-1、
三、语言文字应用 (共5题;共20分) 7-1、
9-1、
10-1、
11-1、
11-2、
四、写作 (共1题;共5分)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