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生理
什么是小儿支气管肺炎

什么是小儿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炎是婴幼儿以及儿童阶段多见的感染性疾病,同时也是导致儿童经常住院的主要原因。
小于两岁的儿童患病率较高一点,支气管肺炎又可称作小叶性肺炎,该病在冬春季节患病率最高,夏季患病率较低一点,但是有的地方夏天的患病率却更高。
支气管炎通常主要因为细菌、真菌以及病毒等病原引发,病毒和细菌也会形成混合感染。
病毒性肺炎主要以间质受累,细菌性肺炎常导致肺实质损害。
肺组织炎症促使呼吸道阻塞与呼吸膜变厚从而造成通气和换气阻碍,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气喘以及发热,同时伴有口周和手指以及脚趾发绀、肺部细湿啰音。
一、病因好发要素婴幼儿期间很容易出现肺炎,这是因为呼吸系统生理解剖上的特征,例如粘液分泌过少、支气管管腔狭窄、肺弹力发育不良、纤毛运动不强、肺泡数不多、血管容易充血、肺含气量变少等。
该年龄时期的婴幼儿因为自身免疫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善,容易出现传染病、佝偻病、营养不足等疾病,同时该潜在要素不仅会让婴幼儿十分容易出现肺炎,并且患病也很严重。
小于1岁的婴幼儿免疫力更差,再加上肺炎很容易扩散,以及融合于两肺,年龄稍大一点的幼儿,身体素质增强,身体反应性略成熟,局限感染能力变强,肺炎通常会发生很大的病灶,例如限制于一叶,则是大叶肺炎。
病原菌一般只要能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都会导致支气管肺炎,通常主要以病毒和细菌两种,其中最常见的包含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
通常支气管肺炎多数情况下都是因为肺炎链球菌导致的,流感杆菌、葡萄球菌、肺炎杆菌等并不多见。
近几年肺炎支原体、流感嗜血杆菌以及衣原体呈增长趋势,病原体经常都是通过呼吸道入侵,少量通过血行入肺。
临床表现一般肺炎一般肺炎的病症主要为发热、咳嗽、气喘、肺部细湿啰音,典型的临床表现如下:1、全身症状发病缓慢或是急促,急促发病症状为呕吐、发热以及憋喘等。
患病前几天则伴随上呼吸道感染病症,同时有不规则的发热情况。
体温一般在38°C左右,最高能达40°C,有的新生儿不会出现体温上升或是发热症状,体质较弱的婴幼儿发病多数都迟缓,同时咳嗽和肺部病症不明显,多见呕吐、呼吸阻碍等,腋温在38°C左右,特别是胸壁吸气性凹陷以及呼吸变快,则应给予重视,此为病情严重表现。
小儿支气管肺炎试题

小儿支气管肺炎试题1、婴幼儿时期易患的肺炎是() [单选题]A、大叶性肺炎B、支气管肺炎(正确答案)C、间质性肺炎D、干酪性肺炎E、支原体肺炎2、支气管肺炎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 [单选题]A、病原体侵入B、高碳酸血症C、毒素作用D、低氧血症E、肺动脉高压(正确答案)3、小儿肺部感染易引起肺间质性炎症是因为() [单选题]A、呼吸中枢不健全B、肺血管丰富,间质发育旺盛(正确答案)C、下呼吸道口径小,纤毛运动差D、呼吸肌不发达E、血IgM及IgG含量少4、肺炎的心力衰竭常以什么衰竭为主() [单选题]A、右心衰竭(正确答案)B、左心衰竭C、全心衰竭D、末梢循环衰竭E、以上都不是5、肺炎并发脓胸的常见病原体是:() [单选题]A、肺炎双球菌B、大肠杆菌C、溶血性链球菌D、金黄色葡萄球菌(正确答案)E、绿脓杆菌6、小儿肺炎引起全身各系统病理变化的关键是() [单选题]A、病原体的侵入B、组织破坏C、机体免疫功能低下D、毒素作用E、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正确答案)7、以下哪项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临床特点() [单选题]A、起病缓慢B、多为低热C、肺部体征出现较晚D、较易发展成脓胸、脓气胸、肺大泡(正确答案)E、氨苄青霉素特效8、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患儿,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应优先考虑下列哪项情况()[单选题]A、高热B、酸中毒C、心力衰竭D、脓气胸(正确答案)E、肺炎加重9、婴儿病毒性肺炎临床症状最重的是() [单选题]A、鼻病毒肺炎B、副流感病毒肺炎C、腺病毒肺炎(正确答案)D、合胞病毒肺炎E、肠道病毒肺炎10、关于肺炎分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单选题]A、按病理分类可分为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及间质性肺炎B、急性肺炎为病程小于1个月C、慢性肺炎为病程大于3个月D、按临床表现典型与否可分为典型性肺炎和SARS(正确答案)E、新生儿患肺炎称之为新生儿肺炎11、小儿肺炎应用抗生素治疗,一般停药时间为:() [单选题]A、体温正常,咳嗽消失B、体温正常后5~7天,症状消失C、体温正常后5~7天,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后3天(正确答案)D、体温正常后2周,肺部体征消失E、体温正常后3~4天,症状消失12、肺炎患儿鼻前庭导管给氧,氧流量和氧浓度的选择是() [单选题]A、氧流量~1L/min,氧浓度<40%(正确答案)B、氧流量2~4L/min,氧浓度<60%C、氧流量5~6L/min,氧浓度<70%D、氧流量7~8L/min,氧浓度<80%E、氧流量9~10L/min,氧浓度<90%13、肺炎合并心衰不能进食时每日的补液量为() [单选题]A、60~80ml/(kg·d)(正确答案)d)d) B、>80ml/(kg·d)C、严格限制,越少越好D、100~120 ml/(kg·d)E、120~150 ml/(kg·d)14、支原体肺炎,X线的特点主要是() [单选题]A、内中带,中下野,小点片状阴影B、大小不等片状阴影,融合成大病灶C、肺纹理增强及肺气肿D、肺下部呈去雾状浸润影,有游走性(正确答案)15、4个月患儿,低热,咳嗽,呼吸急促,呼气延长,双肺可闻及大量哮鸣音及中小水泡音,应诊断为() [单选题]A.支气管肺炎B.急性支气管肺炎C.腺病毒肺炎D.毛细支气管炎(正确答案)E.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16、支气管肺炎是儿童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主要的病变部位是:() [单选题]A. 气管B. 支气管C. 肺泡及肺间质(正确答案)D. 细支气管E. 肺门淋巴结17、下列哪项不是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 [单选题]A. 发热B. 咳嗽C. 气促D. 腹泻(正确答案)E. 肺部固定中细湿啰音18、支气管肺炎的病原体中,最常见的是:() [单选题]A. 肺炎链球菌(正确答案)B. 支原体C. 呼吸道合胞病毒D. 流感嗜血杆菌E. 金黄色葡萄球菌19、在支气管肺炎的治疗原则中,以下哪项是首要的() [单选题]A. 对症治疗B. 病原治疗(正确答案)C. 支持治疗D. 预防并发症E. 激素治疗20、下列哪项是评估小儿支气管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单选题]A. 发热程度B. 咳嗽频率C. 肺部啰音多少D. 有无呼吸困难及缺氧表现(正确答案)E. 白细胞计数21、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特点有哪些() [单选题]A.发热B.咳嗽C.气促D.呼吸困难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22、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单选题]A.改善呼吸功能B.保持呼吸道通畅C.维持正常体温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23、非典型性肺炎包括哪些() [单选题]A.支原体肺炎B.衣原体肺炎C.军团菌肺炎D.病毒性肺炎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24、肺炎按病理分类可分为哪几类() [单选题]A.支气管肺炎B.大叶性肺炎C.间质性肺炎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25、肺炎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禁忌症是() [单选题]A.中毒症状明显B. 合并水痘(正确答案)C.严重喘憋D.中毒性脑病E.感染性休克。
《支气管肺炎讲稿》

《支气管肺炎讲稿》一、概述(一)上一节课程中我们已经简单的讲述了肺炎的分类。
同学们还记得肺炎按照病理类型分类的话分为哪几类。
对了,它分为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和间质性肺炎。
在我国,肺炎占儿科住院患者24.5%~65.2%;5岁以下儿童每年105万死亡病例中,死于肺炎者占30万为此年龄组儿童第一位死因。
根据国内16个单位的儿科统计,22504例肺炎住院病例中支气管肺炎占93.7%,多见于婴幼儿。
由此可见肺炎是儿科的常见多发病,其中支气管肺炎的发病率尤其高。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支气管肺炎,bronchenumonia。
该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及气候骤变时,有些华南地区反而在夏天发病较多。
室内居住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污浊、致病性微生物较多,容易发生肺炎。
支气管肺炎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
(二)易感因素:1、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小儿气管和支气管管腔相对狭小,软骨柔软。
婴幼儿毛细支气管无软骨,平滑肌发育不完善,粘膜柔嫩,血管丰富,粘液腺发育不良,分泌粘液不足而较干燥,粘膜纤毛运动差,清除吸入的微生物等作用不足。
因此,不仅易感染,而且易引起呼吸道狭窄与阻塞。
儿童气管位置较成人高,由于右侧支气管较直,似由气管直接延伸,左侧支气管则自气管侧方分出,故支气管异物多见于右段不张或肺气肿。
小儿肺组织发育尚未完善,弹力组织发育较差,肺泡数量少,气体交换面积不足,但间质发育良好,血管组织丰富,毛细血管与淋巴组织间隙较成人为宽,造成含气量少而含血多,故易于感染。
炎症时也易蔓延,小儿胸廓较短小,其前后径约与横径相等,呈圆桶状。
肋骨处于水平位,与脊柱几乎成直角。
膈肌位置较高,使心脏呈横位,胸腔狭小,但肺脏相对较大,几乎充满胸廓;加上胸部呼吸肌不发达,主要靠膈肌呼吸,易受腹胀等因素影响,肺的扩张受到限制不能充分地进行气体交换,使小儿的呼吸在生理和病理方面经常处于不利的地位。
2、免疫功能。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
二、病因1、病原体:细菌:以肺炎链球菌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等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以及某些柯萨基病毒等支原体、衣原体2、诱因气候突变、护理不当、通风不良某些疾病因素(先天性心脏病、佝偻病、营养不良、低出生体重儿、免疫缺陷者)3、感染途径。
202X年慢性支气管炎-肺炎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3.管壁充血、水肿、 大量慢性炎细胞浸润, 纤维组织增生。
4.平滑肌束、弹力(tánlì) 纤维断裂,软骨变性, 萎缩。
第十三页,共七十二页。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5.晚期
病变向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及管壁周围 (zhōuwéi)组织扩展,形成细支气管周围(zhōuwéi)炎; 管壁增厚管腔闭塞
肺叶(fèiyè)肿大、色暗红、质实变如肝
第二十八页,共七十二页。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镜下观:肺泡壁毛细血管(máo xì xuè ɡuǎn)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充 满大量 红细胞,一定量的纤维素、中性粒细胞。
肺泡(fèipào)壁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充血,肺泡(fèipào)腔充满大量纤维素和红细胞及少量白 细胞 ,纤维素连接成网穿过肺泡(fèipào)间孔与相临肺泡(fèipào)中纤维素相连
血、水肿及中性粒细胞浸润;
肺泡腔内充满中性粒细胞,单
核细胞,纤维蛋白;可见代偿(dà i
肉眼:质地变软,切面颗粒状外观渐消失,可涌出脓
样混浊液体。
第三十七页,共七十二页。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消散 期
(xiāosàn)
第三十八页,共七十二页。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临床表现
患者各种症状逐渐(zhú jiàn)消失,听诊可有少量湿性 罗音,X线病变处显示稀薄的云雾状阴影。
以上各期之间并无明显界限。抗生素应用使临床症状 (zhè ngzhuà ng)和体征常不典型。
红色(hóngsè)肝样变期
第三十二页,共七十二页。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3. 灰色肝样变期 病变肺叶仍肿大、充血消退,颜色(yánsè)由红色
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生理变化与治疗原则

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生理变化与治疗原则支气管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
本文将深入探讨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生理变化以及治疗原则。
一、病理生理变化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生理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患者体内,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引发炎症反应。
感染产生的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和趋化因子的释放导致支气管壁的炎症反应,进一步导致黏液分泌增多、支气管壁水肿和粘连。
这些炎症反应造成了支气管通气受限和黏液排出困难。
其次,炎症反应会导致支气管壁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引起渗出物的积聚在支气管腔中。
这使得支气管腔内黏液增多、黏稠度增加,进一步堵塞了气道。
另外,炎症反应还会引起肺组织的炎性浸润和病理性改变,如肺泡壁的破坏和肺组织的纤维化。
此外,炎症还会导致肺组织血管痉挛和肺动脉高压,加重了肺功能的受损。
最后,支气管肺炎还可能导致其他并发症,如胸膜炎、肺脓肿和呼吸衰竭等。
二、治疗原则针对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生理变化,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首先,抗感染治疗是治疗支气管肺炎的基石。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在选择抗生素时,应充分考虑病原菌的耐药性和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并按照规定的用药剂量和疗程进行治疗。
若病情复杂或不明确病原体时,可以进行痰培养和其他相关检查,以指导治疗。
其次,对于黏液的排出困难和支气管通气受限的情况,可以采取物理治疗手段,如胸部物理治疗和气道清洁等。
胸部物理治疗包括体位引流、震颤和振荡等,可以有效改善黏液排出和气道通畅度。
气道清洁主要通过吸痰来清理支气管内的分泌物,促进呼吸道的通畅。
另外,对于疼痛和发热等症状,可以使用适当的对症治疗措施,如非甾体抗炎药和退热药等。
这些药物可以缓解患者的不适感,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对于高危人群和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支持治疗,如充分补液、氧疗和机械通气等。
这些治疗手段可以保证患者的氧供和营养需求,减轻肺功能的负担。
最后,在治疗支气管肺炎的过程中,患者应保持充分的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以减少体力消耗和呼吸困难。
支气管肺炎的病理变化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

支气管肺炎的病理变化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它主要通过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
本文将探讨支气管肺炎引起的病理变化以及它对肺功能的影响。
一、病理变化支气管肺炎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和肺泡的炎症反应,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病理变化。
1. 支气管病变: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是支气管肺炎的典型表现。
炎症刺激会导致支气管黏液的分泌增加,导致支气管阻塞和狭窄。
此外,炎症反应还会导致支气管壁增厚,进一步影响气道通畅度。
2. 肺组织病变:支气管炎症可以通过支气管壁向肺泡蔓延,引起肺泡炎症。
肺泡炎症主要表现为肺泡腔内渗出物的积聚,其中包括炎症细胞、纤维蛋白和血浆蛋白等。
这些渗出物会附着在肺泡壁上,形成肺泡壁的增厚和破坏,从而影响气体交换功能。
3. 肺实质病变:在严重的支气管肺炎患者中,肺组织的病理变化还可扩展到肺实质。
这时,炎症反应会引起肺实质的损伤和坏死,形成多个小的肺脓肿。
肺脓肿的形成会进一步加重肺功能的损害。
二、对肺功能的影响支气管肺炎的病理变化对肺功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1. 呼吸道阻塞:支气管黏膜炎症和分泌物的增加导致气道的狭窄和阻塞,影响气体的正常通过。
这会导致呼吸道阻力增加,使得患者需要更多的力气才能呼出同样的气体量。
2. 氧合功能下降:由于肺泡壁破坏和肺泡内渗出物的积聚,肺泡的有效表面积减少,影响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这导致肺气体的弥散功能下降,患者容易出现低氧血症的症状,如呼吸急促、气短等。
3. 肺功能受限:严重的支气管肺炎可导致肺脓肿和肺实质的坏死,从而引起肺容积的减少,肺弹性减弱和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肺功能受限,影响患者的呼吸机械性能和功能残气量。
4. 免疫损伤:支气管肺炎引起的炎症反应可能对肺部的免疫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长期慢性的支气管肺炎病变可导致肺部的结构重塑和纤维化,使得肺部更容易受到感染,进一步削弱免疫功能。
支气管肺炎的病因与病程发展的医学研究进展

支气管肺炎的病因与病程发展的医学研究进展支气管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其病因和病程发展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从成因、病理生理以及治疗等方面综述支气管肺炎的最新研究进展。
一、成因1.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是支气管肺炎的主要成因之一。
常见的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
这些病原体通过空气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侵入呼吸道引起炎症反应。
2.病毒感染病毒感染也是支气管肺炎的常见成因之一。
例如,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可以引起呼吸道感染并导致支气管炎症。
病毒感染能够破坏上皮细胞,并降低呼吸道的清除功能,从而为细菌感染提供了条件。
3.其他因素除了细菌和病毒感染,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支气管肺炎的发生。
例如,长期吸烟可导致呼吸道黏膜的损伤,提高感染的风险。
此外,空气污染、饮食习惯和室内湿度等环境因素也可能与支气管肺炎的发生相关。
二、病理生理1.炎症反应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生理过程主要包括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感染后,病原体侵入呼吸道后会引起炎症反应,包括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及炎性细胞浸润等。
炎症反应会导致支气管黏膜水肿、黏液过多以及气道痉挛等症状。
2.肺组织损伤长期的炎症反应和感染会导致肺组织的损伤。
例如,细菌感染会激活免疫细胞释放炎性因子,导致肺泡壁破坏和肺泡腔积液。
肺组织损伤会引起呼吸功能减退以及肺功能不全。
三、治疗进展1.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是支气管肺炎治疗的基石。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体耐药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不恰当使用。
2.支持治疗除了抗生素治疗外,支持治疗也是支气管肺炎患者管理的重要手段。
包括充足的休息、补充液体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辅助通气和物理治疗等。
3.预防措施预防是支气管肺炎的关键。
定期接种相关疫苗,如肺炎链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等,可以有效降低发病率。
此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和避免空气污染等,也能够预防支气管肺炎的发生。
支气管肺炎的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

支气管肺炎的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支气管肺炎(Pneumonia)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主要发生在支气管和肺实质之间。
它的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涵盖支气管肺炎的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相关内容。
一、病因学支气管肺炎可由多种不同的病原体引起,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其中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细菌,尤其是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
1. 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是引起支气管肺炎的最常见原因。
病原菌通过空气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进入呼吸道后繁殖并引起炎症反应。
常见的细菌感染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2. 病毒感染病毒感染也是支气管肺炎的常见原因之一。
病毒通过呼吸道黏膜传播,并感染上呼吸道的细胞,引起炎症反应。
常见的病毒感染病原体包括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等。
3. 真菌和寄生虫感染尽管相对较少,但真菌和寄生虫感染也可以引起支气管肺炎。
常见的真菌感染病原体包括白色念珠菌、组织胞浆菌等。
而寄生虫感染病原体则主要包括肺吸虫等。
二、病理生理学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生理学主要包括发病机制、炎症反应和病变过程。
1. 发病机制支气管肺炎的发病机制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病原体进入呼吸道后,通过黏附在上皮细胞上或侵入上皮细胞内引起感染,并产生毒素和代谢产物,刺激炎症反应。
2. 炎症反应支气管肺炎的特点是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
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刺激呼吸道黏膜和肺组织,导致局部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血浆和炎性细胞渗出到肺间质和支气管腔内。
炎症细胞的释放物,如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引起肺组织损伤与功能紊乱。
3. 病变过程支气管肺炎的病变过程包括充血期、纤维样渗出期和修复期。
在充血期,炎症引起血管扩张和充血,并导致局部水肿。
纤维样渗出期,炎性细胞和渗出物聚集在支气管腔和肺泡内,形成渗出物和纤维血栓。
修复期,病变组织逐渐恢复正常结构和功能,但部分病例可能出现纤维化和肺不张。
支气管肺炎的病理变化和影响因素

支气管肺炎的病理变化和影响因素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主要累及支气管和肺组织。
本文将从病理变化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来探讨支气管肺炎的相关知识。
一、支气管肺炎的病理变化支气管肺炎的病理变化包括炎症反应、支气管和肺组织损伤、肺泡内渗出物积聚等。
1. 炎症反应:支气管肺炎的发生首先是由于病原体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主要包括炎性细胞浸润和炎性介质释放。
炎性细胞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会在感染部位大量聚集,释放促炎物质,引发炎症反应。
2. 支气管和肺组织损伤: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会导致支气管和肺组织的损伤。
病原体和炎症介质的作用下,支气管黏膜出现糜烂、溃疡,支气管上皮细胞脱落。
同时,炎症反应会引起局部的水肿、出血和坏死,严重时可形成脓肿和空洞。
3. 肺泡内渗出物积聚:支气管肺炎时,感染和炎症反应导致肺泡内渗出物的积聚。
渗出物主要由炎性细胞、纤维蛋白、水分和坏死细胞等组成,会阻塞肺泡,影响氧气的交换。
二、支气管肺炎的影响因素支气管肺炎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病原体、机体免疫防御力、生活环境等。
1. 病原体:细菌和病毒是最常见的支气管肺炎病原体。
常见的细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
不同病原体引起的支气管肺炎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
2. 机体免疫防御力:机体的免疫功能对支气管肺炎的发生和严重程度起着重要作用。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免疫系统疾病患者等更容易受到感染。
3. 生活环境:生活环境也是支气管肺炎发生的影响因素之一。
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下,如空气污染严重、居住条件差等,会增加支气管肺炎的发病率。
4. 其他因素:个人卫生习惯、吸烟、长期吸入有害气体等也可能影响支气管肺炎的发生。
总结:支气管肺炎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炎症反应、支气管和肺组织损伤以及肺泡内渗出物积聚。
其发生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病原体、免疫功能、生活环境等都与其密切相关。
支气管肺炎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特点

支气管肺炎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特点支气管肺炎,是指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疾病。
它通常发生在支气管和肺组织,导致炎症反应和病理生理改变。
本文将探讨支气管肺炎的发病机制以及其病理生理特点。
发病机制1. 感染性因素:支气管肺炎是由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引起的。
常见致病微生物包括肺炎链球菌、嗜肺军团菌、流感病毒等。
这些病原体通过空气传播或经口进入呼吸道,在支气管和肺组织中定植和繁殖,引发炎症反应。
2. 感染的侵袭与清除:感染开始后,病原体进入支气管和肺组织,激活免疫系统和炎症反应。
宿主细胞通过吞噬细菌或释放抗微生物物质(如白细胞介素和巨噬细胞趋化因子等)来清除感染。
3. 炎症反应:感染导致的炎症反应是支气管肺炎的主要特征之一。
炎症反应包括炎性介质的释放、血管扩张、渗出物的积聚等。
这些炎症介质引起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导致血浆蛋白渗出到肺泡腔和支气管腔,产生痰液。
4. 肺泡水肿:炎症反应和病原体毒素的作用,导致肺泡壁出现水肿。
肺泡水肿可以增加肺泡腔内液体的积聚,限制气体交换,从而导致呼吸困难。
5. 粘液团积:感染引起粘液过度分泌,特别是在支气管和肺组织中,导致黏稠的痰液堵塞气道。
这使得气道通气困难,增加炎症损伤和细菌滋生的风险。
病理生理特点1. 支气管痉挛:支气管肺炎可引起支气管痉挛,导致气道狭窄和呼吸困难。
痉挛是由感染和炎症反应释放的炎症介质引起的,如组胺、白细胞介素等。
2. 肺组织破坏:感染和炎症引起肺组织破坏,包括支气管和肺泡壁的炎性细胞浸润和坏死。
这种破坏降低了肺组织的弹性,影响肺的功能,导致肺活量减少和呼吸功能障碍。
3. 肺泡炎症:肺泡炎症是支气管肺炎的主要表现之一。
炎性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和病原体在肺泡内积聚,导致肺泡腔的感染和炎症反应。
4. 肺动脉压力升高:炎症反应和肺泡炎症导致肺血管舒缩失衡,使肺动脉压力升高。
这增加了右心负荷,导致右心室的扩大和心力衰竭的发生。
总结:支气管肺炎的发病机制包括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并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和炎症反应引起病理生理改变。
支气管肺炎 ppt课件

ppt课件
43
1、一般治疗
• 室内空气要流通 • 温度18-20℃ • 湿度60%为宜 • 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 • 经常变换体位 • 注意隔离 • 水和电解质的补充
ppt课件
44
2、抗感染治疗:抗菌药物治疗
1、选择抗菌药物的原则:
①有效和安全是选择抗菌药物的首要原则。
②使用前做细菌培养和药敏,未获结果前根据经验选择。
3、用药时间:体温正常后5-7天,症状消失后3天停药。
支原体肺炎2-3周。
葡萄球菌肺炎在体温正常后2-3周停药,一般总疗程
≥6周
ppt课件
45
2、抗感染治疗:抗病毒治疗
• 利巴韦林:口服、静脉,抑制多DNA,RNA病毒 • α-干扰素:5-7天1疗程,可雾化 • 磷酸奥司他韦:适于流感病毒 • 中药制剂:
3月 • 慢性肺炎(Chronic Pneumonia):>3月
ppt课件
10
病情分类
• 轻症肺炎(mild pneumonia): 呼吸系统症状
• 重症肺炎(severe pneumonia): 呼吸衰竭 心力衰竭 缺氧中毒性脑病 缺氧中毒性肠麻痹 酸碱平衡失调、水电解质紊乱 全身中毒症状
ppt课件
ppt课件
29
神经系统—缺氧中毒性脑病
• 1、烦躁、嗜睡、眼球上窜、凝视 • 2、球结膜水肿、前囟隆起 • 3、昏睡、昏迷、惊厥 • 4、瞳孔改变: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 • 5、呼吸节律不整,呼吸心跳解离(有心跳无呼吸) • 6、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只有压力增高
ppt课件
30
消化系统
• 中毒性肠麻痹:频繁呕吐、严重腹胀、 呼吸困难加重,听诊肠鸣音消失
11
按临床表现典型与否分类
2024版《支气管肺炎》PPT课件

《支气管肺炎》PPT课件CONTENTS•支气管肺炎概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康复期管理与生活调整建议•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支气管肺炎概述01定义与发病原因定义支气管肺炎是一种由细菌、病毒或支原体等感染引起的支气管和肺部炎症。
发病原因主要包括病原体感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免疫力下降、环境因素(如吸烟、空气污染)等。
支气管肺炎是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尤其在儿童和老年人中更为常见。
该病全年均可发生,但在冬季和春季为高发季节。
病原体可通过飞沫传播,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但不同病原体的传染力有所差异。
发病率季节性传染性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分型临床表现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
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分型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支气管肺炎和慢性支气管肺炎;根据病原体可分为细菌性、病毒性、支原体性等类型。
诊断与鉴别诊断02诊断依据及标准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症状出现时间、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
体征检查观察患者呼吸频率、深度、节律,听诊肺部呼吸音,检查有无发热、咳嗽等症状。
影像学表现X线或CT检查显示肺部炎症浸润影,呈支气管分布,可伴有肺气肿或肺不张。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升高,病原学检查可明确病原体类型。
支气管哮喘多在儿童或青少年期起病,以发作性喘息为特征,发作时两肺布满哮鸣音,常有家庭或个人过敏史。
急性支气管炎以咳嗽为主要症状,肺部体征不明显,X 线检查无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
肺结核多有全身中毒症状,如午后低热、盗汗、疲乏无力等,X 线胸片见病变多在肺尖或锁骨上下,密度不匀,消散缓慢,且可形成空洞或肺内播散。
鉴别诊断方法0102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升高,提示细菌感染。
C反应蛋白(CRP)和…通常升高,反映炎症活动程度。
病原学检查通过痰培养、血培养等方法明确病原体类型,指导抗生素使用。
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生理学变化与临床应用

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生理学变化与临床应用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
本文将介绍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和临床应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病理生理学变化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生理学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细菌侵袭: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进入呼吸道并侵袭肺组织,引发炎症反应。
2. 支气管黏膜炎症: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导致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黏液分泌增加,破坏了自净能力。
3. 肺泡炎症:感染逐渐向下呈现,蔓延至肺泡,导致炎症反应进一步加剧,肺泡充血、出血,病理分泌物增加。
4. 肺组织实变:肺泡内炎症反应引发渗出物聚集,使肺组织发生实变,肺组织弹性减弱。
5. 肺纤维化:严重的支气管肺炎可引发肺组织纤维化,导致肺功能损害。
二、临床应用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临床应用的几个方面:1. 临床表现:了解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生理学变化有助于识别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咳嗽、咳痰、发热等。
同时,明确病程和病情变化,有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影像学检查:病理生理学变化在影像学检查上的表现有助于支气管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例如,X线胸片和CT扫描可显示肺叶实变、渗出灶和纤维化等病理特征。
3. 实验室检查:了解病理生理学变化可指导支气管肺炎的实验室检查。
痰液培养和血常规可确定病原体类型,并了解感染的严重程度。
4. 治疗策略:根据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生理学变化,临床医生可以选择适当的治疗策略。
如抗生素对炎症的控制、辅助通气和呼吸康复等对恢复肺功能至关重要。
5. 预防和控制:了解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生理学变化有助于指导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制定。
如加强个人卫生、提高免疫力、合理使用抗生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疫苗接种等。
结论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对于临床医生和患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病理生理学变化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准确诊断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也提醒患者重视预防和控制。
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生理学变化与炎症机制

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生理学变化与炎症机制支气管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其病理生理学变化与炎症机制与疾病发展密切相关。
本文将对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生理学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炎症机制进行探讨。
一、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生理学变化支气管肺炎主要包括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两种类型。
在病理生理学上,急性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支气管黏膜的充血、水肿和黏液过度分泌;而肺炎则进一步引起小叶的炎性渗出和浸润。
1. 支气管黏膜的充血、水肿和黏液过度分泌支气管黏膜的充血是由于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炎性细胞的浸润导致局部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
充血的黏膜增厚使得支气管腔狭窄,呼吸道阻力增加,导致呼吸困难。
同时,水肿和黏液过度分泌使得黏液堆积在支气管内,进一步加重症状。
2. 小叶的炎性渗出和浸润当病原体侵入肺部时,引起充血、水肿和炎性细胞渗出,导致肺泡壁的破坏和渗漏。
充血和水肿使得小叶的结构受损,肺泡内充满炎性渗出物和细胞碎片。
炎性细胞的浸润进一步加剧了炎症反应,导致肺组织的广泛破坏。
二、支气管肺炎的炎症机制支气管肺炎的发展与炎症机制密切相关,炎症反应是机体抵御感染的重要防御机制。
炎症反应的发生涉及多种细胞和分子的相互作用。
1. 炎症介质的释放当病原体侵入呼吸道时,炎症介质开始释放。
主要的炎症介质包括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8等。
这些介质的释放引起血管扩张、黏膜充血和渗出,以及炎性细胞的趋化和活化。
2. 炎症细胞的参与炎性细胞在支气管肺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主要的炎症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
这些细胞通过趋化作用、吞噬和产生炎性介质等方式,参与感染源的清除和组织修复。
3. 免疫系统的激活支气管肺炎的炎症机制涉及到机体的免疫系统。
病原体的侵入激活了机体的免疫细胞,包括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
免疫细胞通过产生抗体、吞噬病原体和激活免疫炎症反应等方式,协同抵御感染。
总结: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生理学变化与炎症机制密切相关。
支气管肺炎综述

支气管肺炎综述支气管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由感染引起。
它主要影响支气管和肺部,导致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症状。
本文将对支气管肺炎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病因支气管肺炎的病因主要是细菌感染,特别是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等。
此外,病毒感染,如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也是支气管肺炎的常见病因。
其他因素如病毒感染后的细菌二次感染、化学物质和环境因素的刺激等也可引起该疾病的发生。
二、病理生理支气管肺炎的主要病理改变为支气管黏膜和肺泡上皮细胞的炎症反应。
炎症引起黏液的分泌增加,支气管黏膜水肿,并导致支气管腔狭窄。
炎症还可引起肺组织的充血、水肿和纤维化。
这些病理改变会使气道通畅度降低,影响氧气的交换,导致呼吸困难和其他症状的出现。
三、临床表现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咳嗽、咳痰、胸痛、发热和呼吸困难。
咳嗽是最常见的症状,咳痰则常常是黄痰或有脓血。
较重的病例可能表现为发热、乏力、食欲不振和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
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常常症状较轻,可能仅表现为亚急性咳嗽和咳痰。
四、诊断诊断支气管肺炎需要综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胸部X线检查、痰培养和血常规等。
胸部X线检查可以显示肺部的炎症和阻塞情况。
痰培养可以确定病原菌,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血常规则可提供炎症指标和细菌感染的指示性信息。
五、治疗治疗支气管肺炎的主要方法是使用合适的抗生素。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情况,可以选择口服或静脉注射的给药途径。
同时,对于严重的病例,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并给予氧气疗法。
除了抗生素治疗,支气管肺炎的辅助治疗也很重要。
如保持充分的休息、充足的水分摄入、合理的营养补充和免疫增强等。
对于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可以使用镇咳、祛痰和止痛药物进行缓解。
同时,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
定期接种相关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感染源等都能减少支气管肺炎的发病率。
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生理学变化与症状表现的关系

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生理学变化与症状表现的关系支气管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其病理生理学变化与症状表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详细探讨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生理学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疾病的症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一、病理生理学变化1. 细菌感染:支气管肺炎主要由细菌引起,常见的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这些细菌感染会引起支气管粘膜的炎症,导致支气管通畅度下降,痰液的排出受阻。
2. 粘液分泌增多:受炎症刺激,支气管粘膜会产生过多的粘液。
粘液的过度分泌会加重支气管的堵塞,并降低防御机制,使得呼吸道更容易被细菌感染。
3. 黏液携带的细菌:由于粘液分泌增多,细菌会通过黏液进一步侵入肺部,导致炎症的扩散,从而加重支气管肺炎的病情。
4. 肺组织炎症:感染的扩散会引起肺组织的炎症反应,包括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等。
这些炎症反应会导致肺部的充血和水肿,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呼吸困难。
二、症状表现1. 咳嗽:支气管肺炎的典型症状之一是持续的咳嗽,伴有痰液的咳出。
咳嗽是机体排除炎症病原体和粘液的一种防御方式。
2. 咳痰:痰液的咳出是支气管肺炎的主要症状,痰液通常呈黄绿色,粘稠而易咳出。
痰液中含有细菌和白细胞,对于炎症的程度及病原体的种类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3. 呼吸困难:肺部炎症会导致肺组织的充血和水肿,造成支气管通气受阻,使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严重的呼吸困难可能需要辅助通气或使用呼吸机。
4. 发热:细菌感染引起的支气管肺炎常伴有发热,体温可达到38摄氏度以上。
发热是机体对抗感染的一种免疫反应。
5. 胸痛:病原体侵袭导致肺叶或肺段的炎症,病人会出现胸痛的不适感。
6. 乏力:支气管肺炎会引起机体免疫反应,消耗大量能量,使患者出现乏力、倦怠的症状。
7. 嗜睡与意识模糊:部分患者出现嗜睡、意识模糊等症状,这可能与水电解负平衡或中毒有关。
三、病理生理学变化与症状表现的关系1. 细菌感染和黏液分泌增多导致痰液的咳出和咳嗽,痰液中的细菌和白细胞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形成恶性循环。
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生理学变化与发展趋势

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生理学变化与发展趋势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主要指的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肺泡、细支气管和支气管壁的炎症,病理生理学变化与发展趋势是了解这一疾病的重要方面。
一、病理生理学变化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生理学变化主要涉及炎性细胞浸润、肺泡炎症、纤维化和肺组织受损等方面。
1. 炎性细胞浸润:在感染初期,炎症反应引起炎性细胞(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聚集和浸润到受感染的肺部组织,导致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的释放。
2. 肺泡炎症:细菌感染引起细胞炎症后,肺泡和细支气管出现炎症反应,程度不一。
病原体侵袭导致肺泡充满浆液和炎症细胞,使气体交换受到限制。
3. 纤维化:长期、慢性支气管肺炎会导致纤维化的发生。
炎症反应持续,会形成纤维组织,增加肺部的硬度,损害肺功能。
4. 肺组织受损:细菌感染会导致肺泡壁受损,进而使气体交换的表面积减小。
随着炎症反应的发展,肺组织破坏程度加剧,细支气管和支气管壁出现溃疡和坏死。
二、发展趋势支气管肺炎的发展趋势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人群易感性、病原体种类和抗菌药物的应用等。
1. 人群易感性:支气管肺炎主要影响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个体。
特别是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容易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呼吸衰竭。
2. 病原体种类:病原体种类的改变也影响支气管肺炎的发展趋势。
在过去,肺炎球菌是其主要致病菌,但随着抗生素的使用和疫苗的普及,其他细菌(如变形杆菌和链球菌)和病毒(如流感病毒)的感染也逐渐增加。
3. 抗菌药物的应用: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导致某些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抗药性增强,这给支气管肺炎的治疗带来挑战。
耐药菌株的出现使得疾病的治疗不再简单,需要更加准确的抗菌药物选择和合理的用药方案。
4. 预防措施的普及:支气管肺炎的预防措施的普及能够明显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因此,对病原体进行有效的疫苗设计和应用,加强公众对支气管肺炎的认识和预防知识的宣传,都对控制和预防该疾病有积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射性引起呼吸加深加快。(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 、氢离子浓度↑时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引起呼吸 深快及循环系统的变化。待后叙) ❖ 起氧作含用量的降是低P,a但O分2并压非正血常氧,含不量能。刺(激如外贫周血化或学C感O中受毒器,)血 ❖ (注意:缺氧对呼吸中枢的主要作用是抑制,PaO2低于 30mmHg时,抑制作用占主导。)
中段:相当于PaO2在40~60mmHg范围,是Hb释放的部分(线粒体中 的氧分压为6~40mmHg)意义:曲线陡峭,SaO2随PaO2变化大,有 利于Hb释放氧供组织利用。
HO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下段:PaO2小于40mmHg,表示Hb与氧离解的部分。反应氧的储备代 偿能力。正常情况下,这部分氧不会释放。而当机体缺氧时,组织中的 氧分压极度降低,这部分氧就可以代偿性释放,供组织利用。
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生理
恩施州中心医院儿一科胡绘平
支气管肺炎的概念:
❖ 累及支气管壁和肺泡的炎症,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 2岁以内儿童多发, 病原体最常见为细菌和病毒,其他如 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早期X线肺纹理增强,透光度减低 ,后两肺下野、中内带大小不等的点状或小斑片状阴影, 甚至波及节段。
❖ 诊断:发热、咳嗽、呼吸急促,肺部听诊中、细湿罗音或 X线有肺炎的改变。
病理生理改变图
HO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1、呼吸功能不全
❖ 通气及换气功能障碍→氧入肺泡及弥散入血障碍+二氧化
碳排出障碍。(肺通气:肺将气体自外界吸入肺内,并将 已经交换的气体自肺泡呼出。肺换气:肺泡内的气体与流 经肺脏的血液内的气体进行交换。) ❖ 动脉血氧分压及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低氧血症。(氧分 压:溶解状态的氧所产生的压力,90-100mmHg。血氧饱 和度:氧合Hb占总Hb的百分比,95-98%, PaO2150mmHg时SaO2100%)
HO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解释心率增快原因:(了解内容,可略)
❖ 发绀:毛细血管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浓度超过5g/dl,皮肤 粘膜呈青紫色,称为发绀。(正常毛细血管中脱氧为2.6 ,发绀时SaO2<85%)
HO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氧离(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将SaO2随PaO2值
变化的情况绘制成曲线,即氧离曲线,呈“S”型,可分为 上、中、下三段。(氧离曲线为了解内容,可略)
发绀的解释(了解内容,可略)
❖ 发绀多为缺氧的表现。 ❖ 缺氧但无发绀:单纯贫血时,患者皮肤、粘膜呈苍白色;
CO中毒时,病人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O2与Hb的亲和 性增高时,皮肤、粘膜呈鲜红色;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患者 ,皮肤、粘膜呈棕褐色(咖啡色)或类似发绀的颜色大多 数血液性缺氧的患者可无发绀。 ❖ 发绀但无缺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有发绀但无缺氧。
HO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呼吸功能不全早期:
❖ 仅有缺氧,无明显二氧化碳潴留,心率及呼吸增快→每分 通气量↑→改善通气血流比。
HO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解释呼吸增快原理(了解内容,可略):
HO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支气管肺炎的病理:
❖ 肺组织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为主。 ❖ 肺泡内充满渗出物,经肺泡壁通道向周围组织蔓延,呈点
片状炎症病灶。当病灶融合成片,可累及多个肺小叶或更 广泛。 ❖ 当小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发生炎症时,可导致管腔部分或 完全阻塞而引起肺气肿或肺不张。
HO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影响因素:[H+]、2,3-DPG→Hb与O2的亲和力↓→ODC右移→供O2↑ 2、以上四项↓→Hb与O2的亲和力↑→ODC左移→供O2↓
2,3-DPG是红细胞中主要的含磷化合物,它是在红细胞内糖酵解旁路中产生的。 HONGXI其N C他OM:MU血NIC红ATIO蛋N T白ECH自NO身LOG性IES质CO.:, LTD胎. 儿期亲和力高;CO中毒妨碍结合,妨碍解离。
HO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上段:相当于氧分压在60~100mmHg范围,较平坦。可认为是Hb与氧 结合的部分。意义:此段较为平坦,说明血氧分压对SaO2影响不大。 如:100mmHg-97.4%;70mmHg-94%;60mmHg-90%;只要 PaO2不低于60,氧饱和度就在90%以上,血液仍可以携带足够的氧, 不会引起缺氧。 HO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HO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50:是指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50%时的血氧分压,可以反映Hb与O2的 亲和力。正常为26-27mmHg(3.47-3.6kPa)。P50增大,氧离曲线右移 ,表示Hb与O2的亲和力小,P50减小,氧离曲线左移,说明亲和力大。
HO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生理
❖ 主要变化是由于支气管、肺泡炎症引起通气和换气障碍, 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从而造成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 变。
HO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