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早期探索和民族危机的加剧导学案(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整体感知】
【知识巩固】
1.本单元中近代化的早期探索指的哪两件事?分别探索的是哪两方面?
2.《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了什么狂潮,使得中国的民族危机加剧?
1895
1860
1894
1898
1900 1901年
签
订《
》
签订《
》
义和团运动
3.《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分别对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习题巩固】
1.下列人物中属于洋务派的是
A.曾国藩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2.“他们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
客观地看,他们能够从磐石般沉重、数千年积滞的传统营垒中突破而出,很不容易。
”“他们”的历史功绩是
A.创办近代工业 B.黄海海战壮烈殉国
C.矢志为变法献身 D.兴办大生纱厂
3.1877~1889年,英国太古、怡和,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与轮船招商局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最终旗昌公司破产,而太古、怡和公司不得不与招商局达成协议: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
这反映了洋务派创办的企业
A.完全无力与外国的企业抗衡 B.达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
C.完成了中国近代社会工业化 D.部分抵制了外国经济的侵略
4.李鸿章说:“台湾已是贵国的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却说:“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这段对话内容涉及的条约应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的》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课本的《时局图》形象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遭瓜分的内外局势。
德国(图中如肠虫状物)划分的“势力范围”是
A.山东 B.长城以北 C.福建 D.长江流域
6.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加强海防建设,北洋舰队成为清政府的海军主力。
北洋舰队的军事基地位于
A.上海 B.厦门 C.威海卫 D.福州
7.戊戌政变后,除下列哪项措施外,各项变法措施均随之被取缔?
A.奖励创造发明 B.改科举,废八股 C.取消旗人特权 D.设立京师大学堂
8.“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基于这一认识梁启超主张学习西方的
A.政治制度 B.科学技术 C.思想文化 D.生活方式
9.“甲午战败损失惨,洋务运动弊端显。
中国面临被瓜分,民族危机特空前。
”这首歌谣描写的是
A.《南京条约》的影响 B.戊戌变法的背景
C.洋务运动的背景 D.《辛丑条约》的影响
10.“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
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
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
”在读书人的呼吁下,皇帝“不甘作亡国之君”,实行变法,其具体措施有
A.废除科举制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创办福州船政局 D.颁布剪辫法令
11.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时期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一个缺口。
这主要说明戊戌变法
A.维护了封建统治 B.得不到群众支持
C.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D.传播了革命思想
12.太后、皇帝和侍从“穿着普通人的粗布衣服,以免被官员认出,惶惶然向西逃亡。
在长途的艰难流亡之后,10月23 日,朝廷在西安重建起来。
”这情形出现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13.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素养之一。
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火烧圆明园②割香港岛给英国
③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14.写实的民谣能够勾勒出一幅幅尘封的历史画面,常常唤醒人们的历史记忆。
义和团民谣“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
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义和团运动
A.盲目排外 B.斗争矛头是帝国主义
C.主张推翻清朝统治 D.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
15.1901年,有报纸刊登了一篇评论,愤怒地指出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该评论与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