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煤炭行业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上篇:行业分析提要 (1)
I行业进入/退出定性趋势预测 (1)
II行业进入/退出指标分析 (3)
一、行业平均利润率分析 (3)
二、行业规模分析 (3)
三、行业集中度分析 (3)
四、行业效率分析 (4)
五、盈利能力分析 (4)
六、营运能力分析 (4)
七、偿债能力分析 (4)
八、发展能力分析 (5)
九、成本结构分析 (5)
十、贷款建议 (7)
III行业风险揭示、政策分析及负面信息 (8)
一、风险揭示 (8)
二、政策分析 (8)
三、负面信息 (9)
IV行业动态跟踪分析评价 (11)
一、行业运行情况 (11)
二、行业强势、弱势、机会与风险(SWOT) (11)
三、行业经济运行指标 (12)
V龙头/重点联系企业分析 (13)
一、龙头/重点联系企业财务指标 (13)
二、企业在全国各地的分布 (13)
VI资本市场及同业动态 (17)
资本市场 (17)
下篇:行业分析说明 (18)
I行业分析 (18)
一、行业运行分析 (18)
二、行业政策分析 (21)
三、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 (23)
四、上下游行业影响 (25)
五、国际市场情况 (37)
六、行业发展趋势 (39)
II企业分析 (44)
一、企业整体情况分析 (44)
二、主要企业分析 (44)
III市场产品分析 (45)
一、主要产品市场情况 (45)
二、主要产品生产情况 (47)
三、主要产品价格变动趋势 (53)
四、主要产品库存情况 (54)
IV区域分析 (55)
一、河南煤炭产量创历史新高 (55)
二、湖北积极组织煤源力保电煤供应 (55)
三、新疆四季度煤炭产销情况 (56)
四、重庆四季度煤炭产销情况 (56)
五、广东四季度煤炭产销情况 (56)
六、黑龙江煤炭产销再攀新高 (57)
V四季度煤炭市场分析 (58)
一、十一月份煤炭市场综述 (58)
二、全国煤炭供需矛盾剖析 (62)
三、应该建立煤炭市场的综合调控机制 (67)
四、我国多种因素作用煤炭再次烧旺 (68)
五、需求旺盛拉动煤炭公司 (69)
六、煤炭行业:打造四季度市场热点 (72)
VI四季度煤炭企业分析 (77)
一、神华集团将成为我国首个煤炭产量破亿吨的企业 (77)
二、阜矿集团完成商品煤1000万吨 (77)
三、包头市与神华集团拟合作开发白彦花煤电项目 (78)
四、浙江与三煤炭集团建立中长期合作关系 (78)
五、东方港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300万吨大关 (80)
六、我国最大动力煤集团成立 (80)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煤炭
上篇:行业分析提要1
I行业进入/退出定性趋势预测
1本报告如无特殊说明数据均根据统计局2003年1~11月份数据整理计算而得,
单位如无特殊说明均为万元人民币,数据来源均为统计局。

- 1 -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煤炭
企业指标参考2
2该项指标根据统计局2002年末全国18万家工业企业统计数据计算整理而的,仅
供参考。

自然排序法三个值分别为序列中分别处1/4、2/4、3/4位置企业数值;
算术平均法分别为所有企业平均水平、平均线上所有企业平均水平、平均线下所
有企业水平。

- 2 -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煤炭
II行业进入/退出指标分析
一、行业平均利润率分析
二、行业规模分析
(一)本行业与整个工业之间的规模总量比较
(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与整个行业之间的规模总量比较
三、行业集中度分析
- 3 -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煤炭
四、行业效率分析
单位:元
五、盈利能力分析
六、营运能力分析
七、偿债能力分析
- 4 -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煤炭
*为同期业内主要上市公司平均数值;
**为2001年财政部企业效绩评价平均水平数值。

八、发展能力分析
九、成本结构分析
(一)成本费用结构比例
图1
- 5 -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煤炭
(二)去年同期成本费用结构比例
图2
(三)成本费用变动情况
(四)本期成本——销售收入——利润比例关系分析
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实现利润,目标利润的实现是由成本费用(包括销售成本、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收入等指标来保证
的。

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变动分析,可以发掘出该行业有哪些潜力可以挖
掘,明了该行业的市场竞争、抵御风险能力,据以拟定出下阶段的目标
方案。

1、成本——销售收入——利润比较
- 6 -
2、成本——销售收入——利润比例关系
十、贷款建议
III行业风险揭示、政策分析及负面信息一、风险揭示
煤炭行业和电力行业之间仍然存在很大的矛盾,国家提出很多限制电煤价格的的指令,但是由于电价不涨,导致电力成本增加,而煤炭企业将会出现亏损,所以一直以来这一矛盾,造成了这两个行业的投资风险。

另外,部分煤炭企业以及很多港口,如天津港、秦皇岛港等等,出现库存减少的情况。

将会遏制出口,销售额将会受到影响。

二、政策分析
(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解决电煤问题有建议
为解决电煤供应问题,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日前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建议。

一是建议加强电煤价格协调,从根本上:解决电煤供应问题;
二是建议积极调整煤炭运量。

铁路交通部门要加强运输管理,优化运输结构。

妥善处理客运、煤炭运输和其他物资运输的关系。

三是建议大力整顿煤炭市场经营秩序。

要强化合同管理,鼓励平等竞争行为,努力推进电煤价格市场化进程。

四是加大煤矿建设投资。

要继续加大对现有矿井的安全资金投入,继续改善煤矿安全生产条件,为煤矿安全生产创造必要条件,稳定煤矿
现有生产能力。

煤矿企业要调整生产作业计划,合理安排矿井检修,矿井节假日常规检修要错开冬季用煤高峰,保证“两节”期间的煤炭供应。

(二)煤炭出口退税率从明年起调低
自2004年1月1日起,煤炭出口退税率将由现行的13%调整为ll%,焦炭或半焦炭出口退税率将由现行的15%调整为5%,炼焦煤出口退税串将由13%调低到5%。

10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对现行也口退税机制进行改革。

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调整出口货物退税率的通知》,对现行出口货物增值税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

据了解,调整后的出口退税率为17%、13%。

11%、8%、5%五档,按现行出口结构,出口退税率的平均水平降低了3个百分点左右。

《关于调整出口货物退税率的通知》说,除有关款项规定的货物外,凡现行出口退税率为17%和15%的货物,其出口退税率一律调低到13%;凡现行征税率和退税率均为13%的货物,其出口退税率一律调低到11%。

国家对于出口退税率调低,对于煤炭出口将会有一些影响,应该是今年港口库存逐步减少的原因之一。

三、负面信息
部分企业因为销售不利,出现销售萎缩的情况,造成了煤炭库存增
加。

近几个月,我国主要港口煤炭库存持续下降,煤炭出口继续萎缩。

进入11月份之后,秦皇岛港煤炭库存持续下降,目前已降至今年以来的最低点。

到11月末,全港煤炭库存总量从上月末的275万吨跌至226万吨,至12月8日继续降至203.4万吨,其中内贸煤炭库存仅137.7万吨,如果将煤炭库存总量均摊到70多个煤炭品种上,每个煤种的库存不足2万吨。

因为没有煤可供装船,秦皇岛港市场煤的交易已没有办法进行。

与秦皇岛港情况基本相同,目前天津港、京唐港等煤炭中转港库存总量也在超低水平徘徊。

IV行业动态跟踪分析评价一、行业运行情况
二、行业强势、弱势、机会与风险(SWOT)
三、行业经济运行指标3
3说明:带*数据为根据协会数据计算整理而得。

V龙头/重点联系企业分析
一、龙头/重点联系企业财务指标
业内按销售收入排名前十位企业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千元/人
二、企业在全国各地的分布
(一)大型企业
(二)中型企业
(三)小型企业
(四)亏损企业占所有企业的比例
VI资本市场及同业动态
资本市场
国家开发银行授信220亿元支持中煤能源集团发展
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近日在京签署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

开发银行向中煤能源集团公司提供授信额度220亿元,满足其今后四年的融资需求。

中煤能源集团公司是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现煤炭生产能力4900万吨,发电装机容量62.4万千瓦,境内外总资产365亿元。

为落实中央关于建设“大型煤炭生产基地”的方针,建成国际化大型能源企业集团,这家公司正着力完善煤炭生产和贸易、煤焦化、煤电铝、煤矿机械装备、科研设计、工程施工、煤层气、咨询服务业八大业务板块,积极开展与国内重点煤炭、电力、运输企业多种方式的合作。

根据协议,国家开发银行将发挥资金规模大、期限长、资金来源稳定和准主权级国家信用的优势,积极支持中煤能源集团公司的业务发展战略,为其重大项目和重大技术改造工程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和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下篇:行业分析说明
I行业分析
一、行业运行分析
(一)原煤产量持续增长煤炭库存基本稳定
截至目前,我国原煤产量仍保持较快的增长幅度,煤炭库存受煤炭热销影响不大,基本保持稳定。

1月1日至12月21日,全国原煤产量完成151843.5万吨,同比增长26172万吨,增长20.8%。

其中,国有重点煤矿完成78217.8万吨,同比增加10379.3万吨,增长15.3%。

12月1日至21日,国有重点煤矿原煤产量完成4137万吨,铜币增加188.4万吨,增长4.8%。

六大地区国有重点煤矿中,东北地区减产,其他地区都增产。

在有国有重点煤矿的22省区中,15个省区同比增产,7个省区同比减产。

从今年前10个月,45个安全生产重点监察煤矿产区产销存情况看,这些重点矿区的原煤产量共完成33145.5万吨,同比增加3456.1万吨;有38个矿区增产,占矿区总数的84.4%。

1月至10月,45个安全生产重点矿区总销量完成30130.3万吨,同比增加2443.3万吨,增长8.8%,有37个矿区增销,占矿区总数的82.2%。

10月末,45个安全生产重点矿区煤炭库存达1015.4万吨,比年初增加了46.4万吨,有23个矿区库存比年初增加,占矿区总数的51.1%。

以原煤产量增幅在10%以上的22个矿区综合情况来看,有11个矿区由于煤炭销量增幅较大,致使煤炭库存下降较多;另有11个矿区,其中,阜新、辽源、淮南、丰城、韩城、乌鲁木齐、包头9个矿区虽然煤炭销量增幅也在10%以上,但库存仍比去年年初增加,阳泉、大雁、七台河、水城4个矿区因煤炭销量不大或下降,致使煤炭库存上升。

(二)我国主要港口煤炭库存持续下降
近几个月,我国主要港口煤炭库存持续下降,煤炭出口继续萎缩。

进入11月份之后,秦皇岛港煤炭库存持续下降,目前已降至今年以来的最低点。

到11月末,全港煤炭库存总量从上月末的275万吨跌至226万吨,至12月8日继续降至203.4万吨,其中内贸煤炭库存仅137.7万吨,如果将煤炭库存总量均摊到70多个煤炭品种上,每个煤种的库存不足2万吨。

因为没有煤可供装船,秦皇岛港市场煤的交易已没有办法进行。

与秦皇岛港情况基本相同,目前天津港、京唐港等煤炭中转港库存总量也在超低水平徘徊。

另据统计,进入四季度以来我国煤炭出口继续萎缩。

10月份全国煤炭出口676.72万吨,同比减少17.86万吨,下降2.57%。

1~10月份,全国煤炭出口7863.1万吨,增长10.2%,比1~9月份11.6%的增速下降1.4个百分点,是自7月份以来连续第四个月下降.预计11月份将继续下挫,年内煤炭出口两位数的增长速度难保。

(三)12月“煤荒”加剧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指出,进入11月份后,随着冬季用煤高
峰期的到来,在全国各地煤矿接连不断的停产整顿,煤炭市场资源紧张的局面逐渐扩大。

据统计,全国流通环节煤炭价格指数11月份总水平比10月份上升了0.38%,同比上涨了5.44个百分点。

1—11月份累计。

L匕去年同期增长2.24%,比年初增长了2%。

需求增加、电煤紧缺、运力不足将是12月份煤炭市场的主要特点,再加上各地严查公路超载行动,12月份煤炭市场供需会进一步偏紧,价格还会有一定幅度的上涨。

(四)煤炭供应历史及现状
2002年国有煤矿2182处,生产能力8.36亿吨/年,原煤产量9.75亿吨。

其中:国有重点煤矿570处,生产能力6.05亿吨/年,产量6.55亿吨,茌建煤矿和已注销生产能力煤矿原煤产量0.57亿吨;国有地方煤矿1612处(3万吨以上),生产能力2.31亿吨,原煤产量2.42亿吨,在建煤矿和已注销生产能力煤矿原煤产量为0.21亿吨。

2002午全国乡镇煤矿分析产量4.65亿吨。

多数乡镇煤矿规模很小,技术水平低,开采方式落后,安全条件差,没有稳定的生产能力。

我国煤炭供求关系由上世纪胁年代以前的供不应求,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初的供求缓和,进一步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严重供过于求,本世纪初开始转向供求基本平衡。

上世纪80年代,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石油开发速度相对减慢,煤炭需求迅速增加,煤炭供应更加紧张。

特别是乡镇煤矿发展迅猛,1985午全国煤炭产量达到8.72亿吨,“六五”期间年均增速达7.06%,
其中,乡镇煤矿产量年均增速达20.049%。

由于上世纪80年代煤炭产量的迅速提高,到上世纪90年代初煤炭供应开始缓和,中后期严重过剩。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别中期,国有重点和国有地方煤矿产量增长很少,而乡镇煤矿却在1993年在煤价放开的刺激下,大幅增产。

1995年和1996年煤炭市场出现了短时的产销转旺现象。

1997年在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及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煤炭市场出现严重疲软,煤炭生产能力过剩,1997年到1999年煤炭产量连续三年下降。

在煤炭消费增长和关井压产的作用下,从2000年下半年起煤炭市场出现好转迹象,2001年以来转向供求基本平衡。

到2002年,煤炭产量创出历史最高,煤炭价格恢复到1997年水平,年末煤炭库存处于低位水平。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煤炭供应呈现以下特点:
1.一是煤炭供应从计划分配转向由市场决定,由长期短缺转向满
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

2.二是煤炭供应结构逐步优化,大中型煤矿产量比例逐步提高,
小煤矿产量比例下降。

3.三是煤炭供应布局变化由资源、市场和运输决定。

4.四是商品煤质量不断提高。

二、行业政策分析
(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解决电煤问题有建议
为解决电煤供应问题,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日前向有关部门提出了
建议。

一是建议加强电煤价格协调,从根本上:解决电煤供应问题;
二是建议积极调整煤炭运量。

铁路交通部门要加强运输管理,优化运输结构。

妥善处理客运、煤炭运输和其他物资运输的关系。

三是建议大力整顿煤炭市场经营秩序。

要强化合同管理,鼓励平等竞争行为,努力推进电煤价格市场化进程。

四是加大煤矿建设投资。

要继续加大对现有矿井的安全资金投入,继续改善煤矿安全生产条件,为煤矿安全生产创造必要条件,稳定煤矿现有生产能力。

煤矿企业要调整生产作业计划,合理安排矿井检修,矿井节假日常规检修要错开冬季用煤高峰,保证“两节”期间的煤炭供应。

(二)煤炭出口退税率从明年起调低
自2004年1月1日起,煤炭出口退税率将由现行的13%调整为ll%,焦炭或半焦炭出口退税率将由现行的15%调整为5%,炼焦煤出口退税串将由13%调低到5%。

10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对现行也口退税机制进行改革。

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调整出口货物退税率的通知》,对现行出口货物增值税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

据了解,调整后的出口退税率为17%、13%。

11%、8%、5%五档,按现行出口结构,出口退税率的平均水平降低了3个百分点左右。

《关于调整出口货物退税率的通知》说,除有关款项规定的货物外,凡现行出口退税率为17%和15%的货物,其出口退税率一律调低到13%;凡现行征税率和退税率均为13%的货物,其出口退税率一律调低到11%。

国家对于出口退税率调低,对于煤炭出口将会有一些影响,应该是今年港口库存逐步减少的原因之一。

三、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
(一)“无人采煤”技术在江西新余试用
一种无须工人下井的煤炭开采新技术日前在江西新余市试用,并取得初步成功。

据介绍,这种无人采煤法可以减少大量投资和环境污染,可以避免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这种名为“钻孔水力采煤法”的新技术,是由国土资源部勘探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曾细平经两年多的研究和实验发明的,目前已向国家申请专利。

这个办法综合运用了定向钻孔技术、高压水射流的切割破碎特性以及气举提升原理,将埋在地下的煤炭变成泥浆状,再将煤泥“抽”上地面,无需开掘巷道和人员下井,可避免瓦斯爆炸、冒顶和透水而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并可减少大量投资和环境污染,此法适合埋在1200米以内粉状煤炭的开采。

(二)投资上百亿实现“煤变油”
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和布连乡眼下发生着一件令人瞩目的大事,我国目前最大的“煤变油”项目正在这里建设。

“煤变油”科学上称为煤炭的液化,是指以煤炭为原料制取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的技术。

今后五到十年,我国将以内蒙古、陕西、山西和云南为基地,加快推进“煤变油”战略,以减少对国际市场石油产品的依赖,缓解燃煤引起的环境污染。

我国投资上百亿元引进美国技术建设的这座“煤变油”企业,将年转化百万吨以上的石油。

(三)水煤浆应用技术在沈阳开始推广
一项新型节能环保燃烧技术——水煤浆技术近日在沈阳开始推广。

技术推广方表示,该技术可望广泛应用于工业企业、机关、学校、部队、住宅小区供暖以及工业锅炉等方面,能够减轻城市大气污染。

这项技术的推广方沈阳市三鼎节能技术有限公司,目前已在浑南新区建成总投资8500万元的水煤浆示范和推广基地,基地水煤浆产能为10万吨。

据三鼎公司总经理杨凯介绍,水煤浆是一种清洁燃料,又称为液态煤炭新能源,以65%-70%的煤为主要成分。

与普通燃油、燃煤锅炉相比,水煤浆具有节能、环保、经济的优势。

有关科研报告显示,煤的燃烧率为60%-70%,而水煤浆为98%;燃煤的排放量为30%,所排放的灰渣含灰量高达13.7%,而水煤浆的两项指标分别为2%和0.59%。

按照每吨水煤浆450元的价格,产生同样热量燃烧水煤浆比燃煤花费稍低,比燃油(重油)降低70%。

据了解,目前该技术已在青岛、北京等地推广,效果良好。

四、上下游行业影响
煤炭一涨价电业就拉闸价格之争诱发电力告急
(一)五大电网在拉闸,16个省在缺电
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消息——我国缺电省份队伍继续扩大,16个省首季便出现了拉闸限电的情况,而五大电网拉限电也在所难免,供电紧张形势仍将持续,更是让人们首先发愁这个缺电的夏天怎么熬。

与此同时,引发了电与煤的电煤的价格争战。

不少电厂反映,由于电煤供应短缺,发电机组无米下锅,只好饥一顿饱一顿,发电能力大大受限。

(二)电厂无煤发电的原因
今年全国煤炭产量增幅达到13%,比去年同期超产2500多万吨。

发电用煤供应紧张并不是因为煤炭产量不足。

拉闸限电,缺煤不是理由。

作为煤炭市场晴雨表的秦皇岛港,港存320万吨以上就暴满。

即使在合同未定之时,煤企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向电厂供煤,而且国家计划电煤这一块也仅占电厂需用煤的一部分,每年电厂还是有一大部分电煤要靠从市场上买。

不是电煤供应不足而造成电力供应紧张。

从电厂每月报表上的煤炭
库存量看,电力直供电网的煤炭库存量保持合理稳定的增长。

从库存可用天数看,电力直供电网电煤也不存在等煤发电的问题。

从合同到货率看,煤炭企业供货量在去年的基础上不降反增。

今年电厂煤炭供应良好情况表明,根本不是煤矿停止供应煤炭导致电厂拉闸限电。

(三)电煤存在半计划半市场的冲突
煤电之争其实又是一场计划与市场的冲突。

电煤市场长期存在的半计划半市场机制,就是争端的源起。

早在1993年煤炭价格放开,但在电煤这一块却留了个尾巴。

在将近11年的时间里,电煤市场一直存在着市场电煤合同和国家重点电煤合同两种形式,用煤企业按照国家计划与煤炭企业签订合同。

在煤炭行业每年为电力行业提供的6.5亿吨电煤中,有2.5亿吨属于“国家指导计划”,其余为市场采购。

但是,从2001年开始,国家取消了发电用煤指导价,但又保留了国家指导计划。

双方的争执正是集中在国家计划内的价格上,而市场采购部分则基本随行就市。

电煤半计划半市场,而电价却是国家定价,始终是计划。

钢铁行业随着煤炭价格的上涨,产品价格也可以上涨,但是作为电力行业,电价是国家恒定的,是死的。

煤炭价格上涨,电价却不能浮动。

按理论上说,煤和电价格应该是联系的,煤价格放开,电价格也应该放开,如果电价不放开,那么发电企业就没办法进行竞争,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都应该放开。

电力价格没有市场化其实已经成了其行业自保的一个有力的筹码。

当煤炭市场疲软时,电力部门会说,国家放开了煤炭采购市场,谁的便
宜当然就买谁的;当煤炭市场价格走强时,电力部门又会说,煤炭市场放开了,而电力市场没有放开,拉闸限电是由于煤炭货源不足,煤炭涨价所致,并且以此要挟政府予以调停。

与电价相比,现在煤价的上涨只不过是一种恢复性上升。

2000年以来,非电煤的煤炭市场价格稳步增长,尤其是冶金、化工等行业的煤炭供给价格变化比较明显,但计划内电煤价格却仍因循着计划经济的轨道。

从1997年到2003年,煤炭企业销售成本从111.28元/吨至139.27元/吨变化不等,而此间电煤销售单价在120.93元/吨到137元/吨之间。

7年间,销售一吨电煤的平均销售毛利只有6元/吨。

其中1998年还是亏本销售,每销售一吨电煤亏损6元。

我国煤炭价格与电力价格相比偏低还可以从电煤在电力价格中的比例关系中得到印证,2002年,美国的终端售电单价为7.02美分/kWh,而电煤的平均到厂成本是3.57美分/kWh,售电单价是电煤单价的1.97倍。

而同期,我国的终端售电单价是59分/kwh,电煤平均到厂成本约为12分/kwh,售电单价是电煤单价的4.9倍,远高于美国的1.97倍水平。

电力行业在煤炭采购上存在着垄断行为,违背了市场交易原则。

自1998年撤消煤炭部后,煤炭企业全部下放到地方,进入市场3万多个煤炭企业自行销售,形成了高度分散的行业内竞争局面。

电力行业方面,虽然组建了5个发电集团,但这些集团的电煤采购合同都得由中能电力工业燃料公司统一审核、协调价格、统一盖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