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的问题,做问题的有心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烃、芳香烃等。 (2) 酒精是属于醇类物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酒,酒精
溶于水吗? 学生:溶于水 教师:含有 -OH 的醇类物质溶于水吗? 学生:溶 (3) 福尔马林是什么? 学生:35%-40% 的甲醛水溶液,可以拿来浸生物标本 教师:含有 -CHO 的醛类物质溶于水吗? 学生:溶 (4) 我们家里用的醋,里面有什么酸? 学生:醋里面有乙酸 教师:像乙酸一类的羧酸溶于水吗? 学生:溶 (5) 我们生活中吃的豆油、山茶油、猪油这一些酯类物质经
神州教育
关注学生的问题,做问题的有心人
李双玲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第一中学
摘要:教师要关注学生课堂突发问题,关注学生课后提的 问题,关注学生练习中的常错问题。从三个关注出发了解、分 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思自己教学上的不足和漏洞,帮助 学生解决问题,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做一个问题的有心人, 做一个“用心”的教师。
常可以在菜汤里看到,教师:它们溶于水吗? 学生:不溶 教师:那么含有酯基的酯类物质溶于水吗? 学生:不溶 学生讨论:高级脂肪酸在水中的溶解性? 学生总结:以酒精为代表的醇类物质,以甲醛为代表的醛
类物质,以乙酸为代表的羧酸,都溶于水,以汽油为代表的烃 类,以油酯为代表的酯类均不溶于水。
结合高级脂肪酸的溶解性,学生再总结、归纳:以酒精为 代表的醇类物质,以甲醛为代表的醛类物质,以乙酸为代表的 羧酸,在水中的溶解度还与碳原子数有关,随着碳原子数的逐 渐递增,溶解性对应逐渐递减。
关键词:学生问题;关注;反思;用心;教学
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是 学习的主体,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是决定教学活动的关键。教 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问题,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才能做到 有的放矢,才能使教师的教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
一、关注学生课堂突发问题 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完整的、鲜活的个 体,教学中学生的行为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的设计意图进行。 课堂教学既是预设的,又是动态生成的、丰富多变的,再好的 预设与课堂实施之间都必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案例 1:在《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课堂教学中,有个学 生突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电子是从锌极经导线流入铜极, 那电子会不会通过硫酸溶液流入铜极呢? 电子是微观的粒子,电子怎么流?学生看不见,摸不着。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中,电解质溶液是能够导电的。那么, 溶液会不会起到传递电子的作用呢?当时,讲堂桌上刚好有为 《活动与探究》准备的演示实验,于是我就把铜片和锌片插入稀 硫酸中。 教师:请大家观察并描述我们这个演示实验的现象? 学 生: 可 以 观 察 到 锌 片 表 面 冒 气 泡, 而 铜 片 表 面 没 有 气泡。 教师:假如锌失去的电子能通过溶液流向铜电极 ( 图 2), 那么我们还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还会看到铜片上冒气泡。 教师:事实铜片上不冒气泡,这说明什么? 学生总结:电子不能通过溶液传递到铜电极,而是通过导 线流向铜电极。 面对学生提出的课堂突发问题,我们要善于捕捉与把握, 促使其成为有意义的教学资源,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美丽的风 景线。 二、关注学生课后提的问题 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阐述认知结构在教学过程中的作 用时说:“假如让我们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 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 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 教学。” 案例 2:在《有机化学基础》的学习中,课后有学生反映 容易遗忘或混淆几类有机物在水中的溶解性。怎样帮助学生轻 松记忆呢?对!依托生活,创设情境,在学生已有认识经验的 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于是,我设置了以下问题: (1) 汽油和煤油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学生:烃 教师:在生活中你们体会到的汽油和煤油溶于水吗? 学生:不溶 教师:那么依此类推,CxHy 烃类物质溶于水吗?我们学 过符合 CxHy 结构的有机物有哪些? 学 生: 烃 类 物 质 不 溶 于 水, 烃 类 物 质 有 烷 烃、 烯 烃、 炔
18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关注学生练习中的常错问题 练习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的重要途径,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它能及时反馈课 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 案例 3:酯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重要反应,酯化反应方 程式的书写是必考内容。在作业批改过程中,我发现多数错误 是产物水忘记写。为什么学生在书写酯化方程式时容易漏写产 物水?怎样才能避免这种错误?思考分析之后,发现学生忘记 写水的原因是:在书写方程式时,他们习惯先写结构复杂的产 物酯。人们的关注点往往比较容易集中在复杂的事物上,而忽 略一些简单的、细节的东西,这才是学生经常漏写水的原因。 关注学生的常犯错误,走进学生的问题,将这些了解与认 识、感受与思考及时进行分析、总结和记录,不但能为今后的 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而且也有利于弥补教学中的不足,完善 自己的教学,发展自我。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一个个会思考,有差异的活生生的 个体。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应“细心”关注学生的 问题,“留心”学生的错误,“用心”教学。让我们共同关注学 生的问题,做个问题的有心人,全心体验学生心灵,静心体验 成为一名教育者的成功和快乐。 参考文献: [1] 曲雪梅,刘成坤 . 新课程下青年教师课堂教学需要“过 五关”[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第 10 期:第 8 页 - 第 10 页 . [2] 赵虎林 . 在反思中前行 [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 第 11 期:第 34 页 - 第 35 页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