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9 论教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对比论证】,在生活中“无教养”的例子司空见惯,很多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是自己身上。作者直接将“无教养”的例子列举出来,可以让读者明白这些现象就是“无教养”的表现,让读者对“教养”有更明确的认识。然后再谈“有教养”就显得顺理成章,容易让读者接受。
研读共品2
【环节1:师友研读】
说一说下面两个句子画线词语的作用。
2.结合本文作者的观点,你觉得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环节2:教师归纳】
1.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做到了有教养呢?
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尊敬长辈和老师…
2.结合本文作者的观点,你觉得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诚信守约 和善亲切 尊重他人…
第五步
总结提高
【环节1: 师友总结】
这节课我学会(懂得)了 …
这节课我想对师傅(学友)说…
1.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2.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环节2:教师指导】
说一说下面两个句子画线词语的作用。
1.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明确: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处方”比喻让人们拥有教养的独特的方法,用语生动形象。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教养,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关于“教养”,中国古时《三字经》就提到了,指的是人从小就应该习得的一种规矩,待人接物处事时的一种敬重态度。今天我们学习利哈乔夫的《论教养》,进一步理解教养的核心内涵以及学习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注意:第2、3题请结合论证方法进行分析
【环节2:教师指导】
1.有无教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是否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2.作者列举了有教养的人的哪些表现?
不自吹自擂;珍惜别人的时间;重承诺; 稳重随和。【举例论证】
3.课文中5-10段先谈“无教养”的例子,11-12段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四部分:(18)总结全文,点明我们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第二步研读共品研源自共品1【环节1:师友研读】
1.有无教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2.作者列举了有教养的人的哪些表现?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课文中5-10段先谈“无教养”的例子,11-12段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环节2:教师释疑】
1.“优雅”和“有教养”是怎样的关系?
二者的本质是相同的,一个是从内心“尊重别人”,一个是“关照的态度”,其实都是“尊重”。教养是优雅的基础,优雅风度是教养的重要表现,一个人处处时时有教养,就会形成优雅的风度。
第四步
巩固拓展
【环节1: 师友练习】
1.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做到了有教养呢?
集体备课活页纸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节次
第周第节
课题
9论教养
课时
1
课型
自读课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
2.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揣摩重要词语的含义。
3.理解教养的内涵及教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揣摩重要词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教养的内涵及教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中心论点: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做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
3.给课文划分层次,理清作者思路。
第一部分:(1-3)开门见山,引入论题——良好的教养。
第二部分:(4-12)把有无教养的表现进行对比,指出教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
第三部分:(13-17)剖析优雅风度,指出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读读写写:
恪守(kè) 允诺(nuò)汲取(jí)扭捏(niē)箴言(zhēn)嚼(jiáo)尴尬(gān)涵养(hán)恕我直言(shù)絮絮叨叨(xù)大发雷霆(tíng) 疲惫不堪(kān)自吹自擂(lèi)矫揉造作(jiǎo)
2.朗读课文,注意本文的论点,论据,论证。
结合旁批,自由朗读课文,读完之后概括中心论点
温馨提示:请师友们从知识、学法、互助方面进行总结,师傅尽可能帮助学友总结全面。
【环节2: 教师提升】
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思路清晰,从讨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又运用了许多格言式的句子,论述充分,启发我们思考教养的真谛,自觉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第一步
交流感知
【环节1:师友检查】
1.了解作者,识记字音字形。
2.朗读课文,注意本文的论点,论据,论证。
3.给课文划分层次,理清作者思路。
【环节2:教师指导】
1.了解作者,识记字音字形。
作者名片:
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学者、作家、政治家、文艺理论家。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2.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明确:“一律”和“无论”强调了有教养的人从内心深处尊重别人,对人们的谦让和礼让是无条件的,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第三步
互助释疑
【环节1:师友解惑】
请师友互助解决疑惑,将师友解决不了的疑惑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研读共品2
【环节1:师友研读】
说一说下面两个句子画线词语的作用。
2.结合本文作者的观点,你觉得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环节2:教师归纳】
1.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做到了有教养呢?
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尊敬长辈和老师…
2.结合本文作者的观点,你觉得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诚信守约 和善亲切 尊重他人…
第五步
总结提高
【环节1: 师友总结】
这节课我学会(懂得)了 …
这节课我想对师傅(学友)说…
1.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2.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环节2:教师指导】
说一说下面两个句子画线词语的作用。
1.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明确: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处方”比喻让人们拥有教养的独特的方法,用语生动形象。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教养,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关于“教养”,中国古时《三字经》就提到了,指的是人从小就应该习得的一种规矩,待人接物处事时的一种敬重态度。今天我们学习利哈乔夫的《论教养》,进一步理解教养的核心内涵以及学习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注意:第2、3题请结合论证方法进行分析
【环节2:教师指导】
1.有无教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是否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2.作者列举了有教养的人的哪些表现?
不自吹自擂;珍惜别人的时间;重承诺; 稳重随和。【举例论证】
3.课文中5-10段先谈“无教养”的例子,11-12段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四部分:(18)总结全文,点明我们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第二步研读共品研源自共品1【环节1:师友研读】
1.有无教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2.作者列举了有教养的人的哪些表现?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课文中5-10段先谈“无教养”的例子,11-12段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环节2:教师释疑】
1.“优雅”和“有教养”是怎样的关系?
二者的本质是相同的,一个是从内心“尊重别人”,一个是“关照的态度”,其实都是“尊重”。教养是优雅的基础,优雅风度是教养的重要表现,一个人处处时时有教养,就会形成优雅的风度。
第四步
巩固拓展
【环节1: 师友练习】
1.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做到了有教养呢?
集体备课活页纸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节次
第周第节
课题
9论教养
课时
1
课型
自读课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
2.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揣摩重要词语的含义。
3.理解教养的内涵及教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揣摩重要词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教养的内涵及教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中心论点: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做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
3.给课文划分层次,理清作者思路。
第一部分:(1-3)开门见山,引入论题——良好的教养。
第二部分:(4-12)把有无教养的表现进行对比,指出教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
第三部分:(13-17)剖析优雅风度,指出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读读写写:
恪守(kè) 允诺(nuò)汲取(jí)扭捏(niē)箴言(zhēn)嚼(jiáo)尴尬(gān)涵养(hán)恕我直言(shù)絮絮叨叨(xù)大发雷霆(tíng) 疲惫不堪(kān)自吹自擂(lèi)矫揉造作(jiǎo)
2.朗读课文,注意本文的论点,论据,论证。
结合旁批,自由朗读课文,读完之后概括中心论点
温馨提示:请师友们从知识、学法、互助方面进行总结,师傅尽可能帮助学友总结全面。
【环节2: 教师提升】
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思路清晰,从讨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又运用了许多格言式的句子,论述充分,启发我们思考教养的真谛,自觉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第一步
交流感知
【环节1:师友检查】
1.了解作者,识记字音字形。
2.朗读课文,注意本文的论点,论据,论证。
3.给课文划分层次,理清作者思路。
【环节2:教师指导】
1.了解作者,识记字音字形。
作者名片:
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学者、作家、政治家、文艺理论家。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2.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明确:“一律”和“无论”强调了有教养的人从内心深处尊重别人,对人们的谦让和礼让是无条件的,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第三步
互助释疑
【环节1:师友解惑】
请师友互助解决疑惑,将师友解决不了的疑惑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