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学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六中2012年修学旅行报告
宏村
宏村是古黟桃花源
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
落,山水明秀,享有“中
国画里的乡村”之美称。
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和
谐共处,自然景观与人文
内涵交相辉映,是宏村区
别于其他民居建筑布局
的特色,成为当今世界历
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
宏村,古取宏广发达
之意,称为弘村,位于安
徽省黄山西南麓,距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
村落面积19.11公顷,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距今约有900年的历史。
宏村最早称为“弘村”,据《汪氏族谱》记载,当时因“扩而成太乙象,故而美曰弘村”,清乾隆年间更为宏村。
因其独特的历史建筑特色,于1999年12月和同属黟县的西递村一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3年7月,宏村被正式评为国家级4A景区,2003年12月被评为国家首批12个历史文化名村之一。
南宋绍兴年间,古宏村人为防火灌田,独运匠心开仿生学之先河,建造出堪称“中国一绝”的人工水系,围绕牛形做活了一篇水文章。
九曲十弯的水圳是“牛肠”,傍泉眼挖掘的“月沼”是“牛胃”,“南湖”是“牛肚”,“牛肠”两旁民居为“牛身”。
全村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承志堂“三雕”精湛,富丽堂皇,被誉为“民间故宫”。
着名景点还有:南湖风光、南湖书院、月沼春晓、牛肠水圳、双溪映碧、亭前大树、雷岗夕照、树人堂、明代祠堂乐叙堂等。
村周有闻名遐迩的雉山木雕楼、奇墅湖、塔川秋色、木坑竹海、万村明祠“爱敬堂”等景观。
屯溪老街
屯溪老街俗称
老街。
位于黄山市
府所在地屯溪区中
心,西起明建横江
石拱大桥--镇海桥,
东止牌坊碑记,全
长1273米,宽4.8--7
米。
以徽州古民居
建筑风格闻名。
保存完好,店铺鳞次栉比,房屋檐口挑出80--100厘米,可避雨遮阳。
这里全是马头墙、小青瓦、白粉墙;砖木结构的铺面,精巧玲珑的楼阁、镂刻精美的花纹图案,加上小门、大堂、天井、屋与屋之间的深窄小巷,错落别致,热闹繁华,显示了徽派建筑格局的古朴典雅,别有情趣。
为了适应旅游事业的发展,还在专辟的一段。
“古代街”上设有茶楼、酒肆、书场、墨庄,古趣盎然,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前来观光、购物。
屯溪老街作为唯一的“国家历史保护街区”,每年吸引了近600万的国内外游客,老街的建筑群不仅延袭了宋代风格,同时也继承了徽州民居的传统建筑风格,规划布局,具有鲜明的徽派建筑特色:白粉墻,小青瓦,鳞次栉比的马头墻,淡雅古朴;建筑内雕梁画栋,徽派建筑砖、石、木三雕特色展现得淋滩尽致。
街面建筑大都为前店后坊,前店后仓,前店后住的格局,呈现出江南城镇古老的风姿。
屯溪老街历史悠久。
历史上,屯溪是由新安江、横江、率水三江汇流之地的一个水埠码头发展起来的。
老街的西端即老大桥在桥头紧连的一段曲尺形街道,原名八家栈,就是老街的发祥地,也是屯溪的发祥地。
老街的形成和发展,与宋徽宗移都临安(即今日的杭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外出的徽商模仿宋城的建筑风格在家乡大兴土木,所以,老街被称为“宋城”。
元末明初,一位名叫程雄宗的徽商在老街兴造了47所店铺;清朝初期,老街发展到“镇长四里”;清末,屯溪茶商崛起,茶号林立,街道从八家栈不断延伸,形成老街的规模。
如今步入老街,依然宛如到了宋明朝代。
街道狭窄幽深,街上的路面是清一色的褐红色麻石板;街道两旁鳞次栉比的店铺叠致有序,全为砖木结构,粉墙黛瓦;窗棂门楣有砖雕木刻,技艺精湛;屋与屋之间是高高的马头墙,构成了徽派建筑群体美。
整条街道,蜿蜒伸展,首尾不能相望,街深莫测,是中国古代街衢的典型走向。
老街境内宽窄不一的巷弄,纵横交错,构成鱼骨架状,交通十分方便。
老街的店铺多为几进,狭窄幽深,但是内有天井采光。
整个建筑体现了典型宋明徽派的民居风格与特征,所以老街又被称为“宋街”。
花山谜窟
花山谜窟风景区坐落在安徽省黄山市境内屯溪区与歙县交界处,是黄山山脉的延伸部分,介于北纬29°44'~29°46'之间。
风景区东距上海、杭州、南京分别为446、240、373公里。
风景区位于黄山市中心城区(屯溪)篁墩至歙县雄村之间新安江两岸,是以新安江为纽带,连接花山、雄村两大景区,呈哑铃状形态的风景名胜区。
风景区距中心城区火车站12公里,距飞机场20公里,整体规划面积为81平方公里。
花山谜窟风景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它集青山、绿水、田园景致、千年谜窟、奇峰怪石、摩崖石刻、石窟、庙宇、古建筑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之大成,是一个内容丰富、品味高,适宜各层次游客观赏的综合景区。
景区以石窟特色为品牌,现以探明的石窟有36处,其宏大壮阔、玄妙奇巧的石窟景象在全国实为罕见,其规模之恢弘,气势之壮观,独具特色,国内罕见,令人叹为观止,堪称中华一绝。
至于这些洞窟源于何时?如何形成?数以百万方石料倒去了何处?如何开采和运输?至今仍是一个不解之谜。
2号石窟:
地下长廊(2号洞)此洞在半山腰,洞口呈虎口张开之势。
入洞后随坡下延,凉气浸淫花山谜窟
,回望洞口,早已雾气腾腾。
洞内有几十根石柱昂然挺立,组成长80米,宽1.5
米、高4米的地下长廊。
右侧这处有一方形洞口,入内方知廊中有廊。
其走向相同,但深度更深,足有百米,水呈翡翠绿色。
24号石窟:
二十四根柱(24号洞)洞门面山路而开,呈扁长方形,宽约50米,高约30米,进深莫侧,宽绰这大,气势恢宏。
6根石柱,均是三人合抱的方形大石柱,它们成两排阵势支撑窟顶。
如此四层,衍入地下,故有“二十四根”之名。
洞内有水,深不见底。
水中有红、黄、蓝、白、黑游鱼,其状多怪异。
35号石窟:
地下宫殿(35号石窟)口小洞大,有一段20米长的引洞。
走到引洞出口处,豁然花山谜窟
开朗,眼前空出一座惊人的地下宫殿,总面积有4000平方米。
26根周长约10米的异形石柱顶天六地,石柱周长有十几米粗,一派豪气、霸气、帝王之气。
环绕大殿有36间石房,最小者其面积仅2平方米;石房墙壁厚薄不一,最薄处仅10厘米厚。
这些石房三面封,仅临殿堂一侧有一形门洞,门洞仅容一人进出。
另一番感受。
殿堂边有深潭数口,水呈绿色,有神秘感,但清澈见底,经年不涸。
开洞之初,此处有千万只蝙蝠,人入此洞,惊飞蝙蝠,若黑风黑雨搅得天旋地转,故又名“蝙蝠厅”。
棠樾牌坊群
棠樾牌坊群位于歙县郑村镇棠樾村东大
道上。
共七座,明建三座,清建四座。
三座明
坊为鲍灿坊、慈孝里坊、鲍象贤尚书坊。
鲍灿
坊族表明弘治年间孝子鲍灿,坊阔9.55米,进
深3.55米,高8.86米,建于嘉靖年间,清乾
隆年间重修。
近楼的栏心板镌有精致的图案,
梢间横坊各刻三攒斗拱,搂刻通明,下有高浮
雕狮子滚球飘带纹饰的月梁。
四柱的嗓墩,安放在较高的台基上。
鲍家花园
鲍家花园,原为清乾隆、嘉庆年间著名徽商、盐法道员鲍启运的私家花园。
她是典型的古徽派园林与徽派鲍家花园
盆景相结合的中国私家园林精品,与苏州拙政园、留园、狮子林和无锡蠡园、梅园齐名,毁于清末太平天国战争。
现经修复重建,成为我国最大的私家园林和盆景观赏地。
现已正式申报非物质世界文化遗产及世界吉尼斯纪录。
花园占地近350亩,收藏盆景作品近万盆。
荟萃海内外盆景流派精华,广纳各方花草滕树之名贵,融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为一体,是景区内最具徽文化魅力景点。
鲍家花园系春秋名相"管鲍之交"鲍叔牙后裔;清乾隆、嘉庆年间著名徽商、盐法道员鲍启运的私家庄园。
与当时苏州拙政园、无锡蠡园并称“江南三大私家名园”。
部份受损于太平天国战乱,现已按原貌修旧如旧恢复之。
鲍家花园占地360余亩,收藏盆景作品近万盆。
荟萃海内外盆景流派之精华,广纳各方花草藤木之
名贵,融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于一体。
为当今中国最大、最美、最具特色徽商贵族庄园。
现已正式申报非物质世界遗产及世界"吉尼斯"记录,被誉为“东方园林之母”,盆景爱好者之“麦加”。
园内收藏的盆景精品更是世间稀有之珍奇,美的几乎让您感到窒息;美的令您心屡震撼,叹为观止。
深受高端名流、文人雅士之青睐,到此一游,终身无悔。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赞曰:“古风今尚在,新景更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