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堂讲义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素材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春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堂讲义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边素材新⼈教版
4.9法律在我们⾝边
⼀、法律的产⽣和含义
1. 产⽣:法律是统治阶级创制的。
在原始社会中,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族,⼈类⽤风俗和习惯约束⾃⼰的⾏为。
随着⽣产⼒的发展,私有制产⽣,阶级出现,于是作为统治阶级的国家就逐渐形成了,作为国家实现其职能的⼿段和⼯具的法律也就相伴⽽⽣了。
2. 含义: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曲直、处理⽭盾和纠纷的标尺。
⽐如《宪法》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具有最⾼的法律效⼒。
⼆、法治的含义、重要性和要求
实例:我国政府推进法治建设的举措很多,⽐如:修改⾷品安全法,加⼤对⾷品安全违法⾏为的处罚⼒度,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修改了环境保护法,进⼀步加⼤对违法⾏为的处罚⼒度,保护我国的环境。
分析:我国正在⼤⼒推进法治建设,法治建设,⼈⼈受益。
1. 含义: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上。
2. 要求:任何组织和个⼈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3. 重要性:法治是⼈们共同的⽣活⽅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三、依法治国的总⽬标及意义
放⼊⼀个视频
1. 总⽬标:党的⼗⼋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标,即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 意义: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治理国家的基本⽅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四、法律的特征
实例:在我国,制定法律的权⼒属于全国⼈⼤及其常委会。
法律的制定过程包括法律案的提出、审议、表决和公布四个环节。
法律案经全国⼈⼤及其常委会通过后,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实施。
分析:从法律的来源上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它体现了国家的意志,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与道德等其他⾏为规范是不会的。
1. 法律具有国家意志性,由国家经过⼀定的法律程序制定或认可。
⽽道德不是由国家制定的,是在社会⽣活中⾃然形成的。
实例:某某市长为某公司项⽬审批、费⽤减免等⽅⾯谋取利益,收受贿赂共计198万元。
依照《中华⼈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没收个⼈全部财产。
分析:法律⾯前⼈⼈平等,某某市长并没有因为是⾼官⽽享有特权,说明法律对全体成员都具有普遍约束⼒,依照《中华⼈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被判刑,说明我们是个法治国家,有法可依。
2. 法律由国家强制⼒保证实施。
法律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规定⼈们的权利和义务,为了制裁违法犯罪⾏为,确保⼈们享有的权利得以充分实现,应尽的法定义务得以切实履⾏,法律的实施必须以强⼤的国家⼒量作后盾,⽽其他⾏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教育和⾏政等⼒量保证实施。
这也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3.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
在法治社会⾥,所有公民在法律⾯前⼀律平等,任何⼈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义务;任何⼈不论职务⾼低、功劳⼤⼩,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五、法律的作⽤
实例:为有效改善全市环境质量,严厉整治环境违法⾏为,据报道,2020年8⽉份,全市环境监察部门检查企业总数超过1万
家,其中被依法责令停产、关闭的企业563家。
分析:本案例体现了法律的保护作⽤,法律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1. 法律保护着我们的⽣活。
法律对⽣活加以规范和调整,调节着社会关系,服务并指导⼈们的⽣活。
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实例:我国旅游法规定,旅游者应当遵守旅游⽂明⾏为规范。
对于刻划、涂污或者以其他⽅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物、名胜古迹的⾏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警告或者⼆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以上⼗⽇以下拘留,并处⼆百元以五百元以下罚款。
分析: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法律规定了权利和义务。
2. 法律规定了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和履⾏的义务,为我们评判、预测⾃⼰和他⼈的⾏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向善。
实例:七年级学⽣⼩云的⽗亲买了⼀辆中巴,从事客运⽣意,为了节省开⽀,⼩云的⽗亲让⼩云辍学,帮他售票,学校得知此事后,与同社区、镇政府⼯作⼈员,多次做⼩云⽗亲的思想⼯作,但是⼩云的⽗亲就是不同意,最后⼩云找到律师,问题解决了,⼩云⼜重新回到了学校。
分析:⽗亲不让⼩云上学,侵犯了⼩云受教育的权利,⼩云懂得⽤法律来保护⾃⼰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是我们的保护神,我们要学法、知法、⽤法。
3. 法律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在社会⽣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受到法律的保护。
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保护神。
典例精讲
例题1我们出⽣之后,爸爸妈妈要给我们起名字、落户⼝;在成长过程中,⽗母和长辈对我们有监护权,对我们的⽣命健康负有重要责任。
这些都要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进⾏。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法律伴随我们⼀⽣②法律服务于我们的⽣活
③我们的⽣活需要法律的规范④只有法律能规范我们的⽣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思路分析:调节社会关系、规范⽣活的社会规范不仅仅有法律,还有道德、风俗、习惯、纪律、规章、亲情、友情等。
答案:A
例题2 下列对于法律的相关理解错误的是()
A. 国家产⽣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B. 法律是判断是⾮曲直、处理⽭盾和纠纷的标尺
C. 法治要求任何组织和个⼈都要服从法律
D. 法律靠⼈们⾃觉⾃愿遵守
思路分析:原始社会没有法律,⼈类⽤习惯来约束⾃⼰的⾏为,这些习惯靠⼈们⾃觉⾃愿遵守。
随着⼈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曲直、处理⽭盾和纠纷的标尺,法治要求任何组织和个⼈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法律由国家强制⼒保证实施。
答案:D
例题3我国法律对公民的⼀些⾏为进⾏了禁⽌性的规定,也就是不允许公民做某些事情,或者不能以某种⽅式做事情。
这体现的是法律的()
A. 规范作⽤
B. 保护作⽤
C. 教育作⽤
D. 惩戒作⽤
思路分析:利⽤法律维护公民权利体现的是法律的保护作⽤,法律虽然有教育作⽤和惩戒作⽤,但它们与本题材料⽆关。
答案:B
例题4温州市第⼗⼆届⼈⼤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温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管理条例》,⾃2020年3⽉1⽇起施⾏。
作为温州市⾸次地⽅性法规,该条例的通过说明()
A. 法律⽐道德更重要
B. 政府要加强⽴法⼯作,提⾼⽴法质量
C. 依法治市迈出坚实⼀步
D. 地⽅性法规就是国家的法律
思路分析:温州市⾸部地⽅性法规的通过说明温州市坚持依法治市取得成果,C符合题意;A错误且不符合题意;B错误,⽴法是国家权⼒机关的职责,政府属于⾏政机关,⽆权⽴法;我国的法律不只是地⽅性法规,宪法具有最⾼法律效⼒,D错误。
答案:C
例题5观察漫画,回答问题
(1)漫画说明了什么?
(2)漫画中的做法有何现实意义?
思路分析:第(1)问能够根据漫画回答出法治的主题即可;第(2)问围绕依法治国的意义回答。
答案:(1)漫画说明要依法治国,禁⽌⽤权⼒、⼈治代替或者⼲扰法治。
(2)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知识框架
我
们
的
⽣活
离
不开法律⽣活需要法律
法律保障⽣活
法律
依法治国
产⽣
法治
含义
重要性、要求
国家强制⼒
特征
作⽤规定权利和义务普遍约束⼒
维护合法权益
国家意志性
保护⽣活
总⽬标
意义
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