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必修二 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分离定律的验证及显性的相对性 课件(44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时,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行为,三者遗传时,等位基因的行为 是一致的。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测交后代出现两种性状的现象属于性状分离。( × ) (2)相同环境下,基因型不同的个体表型可能相同。( √ ) (3)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的测交是提出假说的基础。( × ) (4)测交实验是为了验证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而设计的 实验。( √ ) (5)通过测交可以测定被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 √ ) (6)决定人类ABO血型的基因中,IA对i为不完全显性,A型血 的基因型有两种。( × )
_若__后__代__全__部__是__黑__毛__兔__,__则__丙__兔__是__纯__合__子__,__基__因__型__为__B_B_;__若____ _后__代__中__有__褐__毛__兔__出__现__,__则__丙__兔__是__杂__合__子__,__基__因__型__为__B_b___。 【解析】甲兔与丁兔交配的后代全部为黑毛兔,无性状分 离,即可断定黑毛(B)是显性性状,褐毛(b)是隐性性状。根据 甲和丁的子代无性状分离可知,甲兔是显性纯合子,基因型 为BB,丁兔是隐性个体,基因型为bb;而乙和丁交配的后代 中有褐毛兔,所以乙是杂合子,基因型为Bb。因为丙是雄 兔,而在甲、乙两雌兔中无隐性个体,不能用测交方法,所 以只能让丙与乙交配鉴别其基因型。如果交配后得到的子代
【解析】可以利用测交鉴别一只白兔是否为纯合子;小麦自 交可以自然进行,若为杂合子,子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很容 易鉴别,若测交需要人为操作,显然自交比测交方案更好; 由于纯合子自交能稳定遗传,杂合子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 所以利用连续自交的方式,使得杂合子比例逐渐减少,以提 高水稻品种的纯合度;要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利用不同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子一代表现出的亲本性状即为 显性性状。故选B。
1.完全显性 (1)概念: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与 ___显__性__亲__本___的表现完全一致的现象。 (2)实例:孟德尔研究的7对相对性状。
2.不完全显性 (1)概念: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表现为 ___双__亲__的__中__间__类__型_____的现象。
2.案例分析:豌豆花腋生和顶生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 基因B、b控制,下列是几组杂交实验结果。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组合__二____可判断出豌豆花腋Fra bibliotek和顶生的显隐性,其
中显性性状是__腋__生____(填“顶生”或“腋生”)。 (2)组合二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B__b__、__B__b__,其后代腋生 中杂合子比例为___2_/3___。 (3)组合三后代的腋生豌豆中杂合子占___1_0_0_%____。 【解析】(1)杂交组合二中,腋生×腋生→腋生、顶生,由此 推测腋生为显性性状,顶生为隐性性状。(2)杂交组合二中, 子代性状分离比约为3∶1,由此推测亲本的基因型均为Bb, 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1BB∶2Bb∶1bb,腋生中杂合子所占比 例为2/3。(3)组合三中子代表型比约为1∶1,由此推测亲本基 因型为bb×Bb,子代腋生豌豆全为杂合子。
(2)实例:金鱼草的花色遗传
3.共显性 (1)概念: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个体同时 表现出___双__亲_____的性状。
(2)实例:人类的ABO血型
小思考:完全显性时F2的性状分离比是3∶1,而不完全显性或共 显性时,F2的性状分离比不是3∶1,是不是不完全显性和共显性 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答案】三者均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分离定律研究的是形成配
2.家兔的褐毛与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B、b表示。 现有四只家兔,甲和乙为雌兔,丙和丁为雄兔。甲、乙、丙 兔为黑毛,丁兔为褐毛。已知:甲和丁交配,后代全部为黑 毛兔;乙和丁交配,后代中有褐毛兔。 (1)家兔毛色的显性性状是___黑__毛___。 (2)写出甲、乙、丁三只兔的基因型:甲:___B__B___、乙: __B__b__、丁:__b__b___。 (3)利用上述四只兔,通过交配实验来鉴别出丙兔的基因型。 方法是将丙兔与__乙____兔交配,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3.实验结果:测交后代开紫花和开白花,两者接近___1_∶__1___的 预期比例。证明了孟德尔遗传因子分离的假说是正确的,从 而肯定了分离定律。
4.分离定律的核心内容: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互相 ___独__立___、互不融合,在形成配子时彼此__分__离____,分别进 入不同的配子中,结果一半的配子带有等位基因中的一个, 另一半的配子带有等位基因中的另一个。
典例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和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
验方法依次是( C )
A.自交、杂交和测交
B.测交、自交和杂交
C.杂交、自交和测交
D.杂交、测交和自交
【解析】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依次用杂交和
自交的方法,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测交。
1.下列各项实验中应采取的最佳交配方法分别是( B ) ①鉴别一只白兔是否为纯合子 ②鉴别一株小麦是否为纯合 子 ③不断提高水稻品种的纯合度 ④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 显隐性关系 A.杂交、测交、自交、测交 B.测交、自交、自交、杂交 C.杂交、测交、自交、杂交 D.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小思考:测交时为什么用隐性纯合子与F1杂交?测交实验除测定 F1的基因组成外,能否测定其他个体的基因组成?
【答案】隐性纯合子与F1杂交,能使F1中各种基因控制的性状全 部表现出来,从而推知F1中含有的基因种类。测交实验最初是为 了测定F1的基因组成,后来经过推广,通过测交后代表现的性状 及性状分离比可以测定被测个体的基因组成。
精彩三年课程探究与巩固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
第一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孟德尔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总结出分离定律
第2课时 分离定律的验证及显性的相对性
1.实验方法:___测__交__法____,即将F1(Pp)与隐性纯合子进行杂交 2.实验原理
(1)F1可形成两种配子,即P型和p型配子,并且数目___相__等___ (2)隐性亲本只产生___p___型配子。 (3)测交后代的表型及其比例,可反映F1所产生的配子 __类__型____及其__比__例____。测交后代中应有一半数目的基因型 是__P_p___, 即开紫花,另一半数目的基因型是___p_p__,即开 白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