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方各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乌浒
• 吴· 万震《南州异物志》: • 交广之界,民曰乌浒,东界广州之南,交 州之北。 • 恒出道间,伺候二州行旅,有单回辈者, 辄出击之,利得人食之,不贪其财货也。 出得人归家,合聚乡里,悬死人中,当四 面向坐,击铜鼓,歌舞饮酒,稍就,割食 之。
第三节 西南地区
• 一、南中地区的“大姓”和“夷帅” • 1、南中:今大渡河以南的四川西南、云南、 贵州地区。三国时期该地当蜀汉政权腹地 的巴、蜀之南,故名。
• 1、来源:源于秦汉前当地百越各支系之后。 华中与东南地区的越人,秦汉时期大部分 已完成汉化进程,但居住在山区或边缘地 区的越人,仍未汉化,东汉以后被称为 “山越”。 • 2、分布:湖南东部、江西、皖南、苏南、 浙江、福建、广东东北均有,浙江、皖南、 江西最盛。
东汉时期山越活动史迹
• 后汉书· 李忠传:忠以丹阳越俗不好学,嫁 娶礼仪,衰于中国,乃起为学校,习礼容, 春秋乡饮。郡中向慕之。 • 后汉书· 刘宠传: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 市井者。 • 后汉书· 度尚传:(抗徐为宣城长)悉移深 林远薮椎髻鸟语之人置于县下。 • 后汉书· 灵帝纪(建宁二年九月)丹阳山越 贼围太守陈夤,夤击破之。
• 南郡、夷陵、竟陵、沔阳、沅陵、清江、 襄阳、舂陵、汉东、安陆、永安、义阳、 九江、江夏诸郡,多杂蛮左,其与夏人杂 居者,则与诸华不别。其僻处山谷者,则 言语不通,嗜好居处全异,颇与巴、渝同 俗。
三、武陵蛮
• 蛮无徭役,强者又不供官税,结党连群, 动有数百千人,州郡力弱,则起为盗贼, 种类稍多,户口不可知也。所在多深险, 居武陵者有雄溪、褭溪、辰溪、酉溪、舞 溪,谓之五溪蛮。而宜都、天门、巴东、 建平、江北诸郡蛮,所居皆深山重阻,人 迹罕至焉。前世以来,屡为民患。
• 《华阳国志· 南中志》: • 亮收其俊杰,建宁爨习、朱提孟琰及获皆 为官属。
• 3、夷帅 • 西南夷在汉代遭打击之后,势力大损,长 期处于“无大王侯”的局面,声名大者不 多,地域偏远。见于文献者不多,唯越嶲 郡的高定元(《三国志》作“高定”)一 人。
二、蜀汉政权的南中政策
• 1、南中大姓为什么反叛? • 大姓已有自己独立的政治、经济利益,有 相当大的势力,是为其反叛之基础。 • 蜀汉政权的需索过急 • 东吴政权的插手挑拨 • 2、诸葛亮为什么出兵? • 稳定战略大后方 • 南中的资源仍未穷困的蜀汉所不可或缺
东吴对山越的政策
• 1、稳定后方 • 2、扩充兵员 • 3、增加生产人口
• 三国志· 吴书· 陆逊传: • 山寇旧恶,依阻深险。夫心腹未平பைடு நூலகம்难 以图远。可大部伍,取其精锐。 • 三国志· 吴书· 诸葛恪传: • 恪以丹杨山险,民多果劲,虽前发兵,徒 得外县平民而已,其余深远,莫能禽尽, 屡自求乞为官出之,三年可得甲士四万。
• 三国志· 吴书· 诸葛恪传: • 恪到府,乃移书四郡属城长吏,令各保其疆界, 明立部伍,其从化平民,悉令屯居。乃分内诸将, 罗兵幽阻,但缮籓篱,不与交锋,候其谷稼将熟, 辄纵兵芟刈,使无遗种。旧谷既尽,新田不收, 平民屯居,略无所入,於是山民饥穷,渐出降首。 恪乃复敕下曰:“山民去恶从化,皆当抚慰,徙 出外县,不得嫌疑,有所执拘。”臼阳长胡伉得 降民周遗,遗旧恶民,困迫暂出,内图叛逆,伉 缚送(言)府。恪以伉违教,遂斩以徇,以状表 上。民闻伉坐执人被戮,知官惟欲出之而已,於 是老幼相携而出,岁期,人数皆如本规。恪自领 万人,馀分给诸将。
• 2、大姓 • 来源:内地南迁进入南中地区的汉族豪族 之后,始于汉武帝时。 • 《后汉书· 南蛮西南夷传》:公孙述时,大 姓龙、傅、尹、董氏,与郡功曹谢暹保境 为汉。 • 三国时期除龙、傅、尹、董外,还有雍、 吕、李、孟、朱、爨等姓,势力均大。
• 《三国志· 蜀书· 吕凯传》: • 曩者,将军先君雍侯,造怨而封。
• 一、交、广二州的分治 • 汉武帝设置九郡:南海、苍梧、郁林、合 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属 交趾刺史部。 • 东吴别置广州,以南海、苍梧、郁林属焉, 而以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属交州。
二、俚人
• 吴· 万震《南州异物志》: • 广州南有贼曰俚,此贼在广州之南,苍梧、 郁林、合浦、宁浦、高凉五郡中央,地方 数千里。 • 往往别村各有长帅,无君主,恃在山险, 不用王。 • 唯知贪利…土俗不爱骨肉而贪宝货及牛犊, 若见贾人有财货及牛犊者,便以其子易之。 夫或鬻妇,兄亦卖弟。
五、溪人
• 《南史· 胡谐之传》: • 建元二年為給事中、驍騎將軍。上方欲奨 以貴族盛姻,以諧之家人語傒音不正,乃 遣宫内四五人往諧之家敎子女語。二年後, 帝問曰:“卿家人語音已正未?”諧之答 曰:“宮人少,臣家人,多非唯不能得正 音,遂使宮人頓成傒語。”帝大笑,徧向 朝臣説之。
第二节 岭南地区
• 《宋书· 夷蛮传》荆雍州蛮条: • 世祖大明中,建平蛮向光侯寇暴峡川,巴 东太守王济、荆州刺史硃修之遣军讨之, 光侯走清江。清江去巴东千余里。时巴东、 建平、宜都、天门四郡蛮为寇,诸郡民户 流散,百不存一。太宗、顺帝世尤甚,虽 遣攻伐,终不能禁,荆州为之虚敝。
• 《宋书· 夷蛮传》豫州蛮条: • 豫州蛮,廪君后也。盘瓠及廪君事,并具 前史。西阳有巴水、蕲水、希水、赤亭水、 西归水,谓之五水蛮,所在并深岨,种落 炽盛,历世为盗贼。北接淮、汝,南极江、 汉,地方数千里。
四、长沙蛮与“莫徭”
• 《梁书· 张缵传》: • 州界零陵、衡阳等郡,有莫徭蛮者,依山 险为居,历政不宾服,因此向化。
• 《隋书· 地理志下》: • 长沙郡又杂有夷蜒,名曰莫徭,自云其先 祖有功,常免徭役,故以为名。其男子但 著白布裈衫,更无巾裤;其女子青布衫、 班布裙,通无鞋屩。婚嫁用铁钴莽为聘财。 武陵、巴陵、零陵、桂阳、澧阳、衡山、 熙平皆同焉。其丧葬之节,颇同于诸左云。
• 《三国志· 李恢传》: • 赋出叟濮耕牛、金银、犀革,充继军资, 一时费用不乏。 • 《华阳国志· 南中志》: • (雍)闿使建宁孟获说夷叟曰:“官欲得 乌狗三百头,膺前尽黑;螨脑三斗;斲木 构三丈者三千枚,汝能得否?”夷人以为 然,皆从闿。
• 《三国志· 蜀志》卷1: • 孫權殺闗羽,取荆州,以璋為益州牧,駐 秭歸。璋卒,南中豪率雍闓據益州反,附 於吳權,復以璋子闡為益州刺史,處交益 界首。
• 《三国志· 蜀志》卷11: • 先是益州郡殺太守正昻,耆率雍闓恩信著 於南土,使命周旋,逺通孫權,乃以裔為 益州太守,徑往至郡,闓遂趑趄不賔,假 鬼教曰:“張府君如瓠壺,外雖澤而内實 麤,不足殺。”令縛與吳。
• • • • • • •
3、诸葛亮对南中的善后政策 总体政策:扶助大姓,压制夷帅。 具体: 高定一战被杀,孟获等则获得提拔任用 大兴屯田,以大姓为五部都尉 将土著民族降众配给大姓为部曲 “即其渠帅而用之”仅体现在最基层
• 《隋书· 地理志下》南郡、襄阳(雍州)二郡风俗: • 其死丧之纪,虽无被发袒踊,亦知号叫哭泣。始死,即出 尸于中庭,不留室内。敛毕,送到山中,以十三年为限。 先择吉日,改入小棺,谓之拾骨。拾骨必须女婿,蛮重女 婿,故以委之。拾骨者,除肉取骨,弃小取大。当葬之夕, 女婿或三数十人,集会于宗长之宅,著芒心接篱,名曰茅 绥。各执竹竿,长一丈许,上三四尺许,犹带枝叶。其行 伍前却,皆有节奏,歌吟叫呼,亦有章典。传云盘瓠初死, 置之于树,乃以竹木刺而下之,故相承至今,以为风俗。 隐讳其事,谓之刺北斗。既葬设祭,则亲疏咸哭,哭毕, 家人既至,但欢饮而归,无复祭哭也。其左人则又不同, 无衰服,不复魄。始死,置尸馆舍,邻里少年,各持弓箭, 绕尸而歌,以箭扣弓为节。其歌词说平生乐事,以到终卒, 大抵亦犹今之挽歌。歌数十阕,乃衣衾棺敛,送往山林, 别为庐舍,安置棺柩。亦有于村侧瘗之,待二三十丧,总 葬石窟。
三、内地王朝对南中的失控与南中的割据
• 1、两晋对南中的统治 • 2、爨氏对南中的统治
四、西南各族的发展
• 1、白蛮的形成 • 2、僚人及其北迁 • 3、北迁僚人的社会与文化
二、荆豫州蛮
• 《宋书· 夷蛮传》荆雍州蛮条: • 荆、雍州蛮,盘瓠之后也。分建种落,布在诸郡 县。荆州置南蛮,雍州置宁蛮校尉以领之。世祖 初,罢南蛮并大府,而宁蛮如故。蛮民顺附者, 一户输谷数斛,其余无杂调,而宋民赋役严苦, 贫者不复堪命,多逃亡入蛮。蛮无徭役,强者又 不供官税,结党连群,动有数百千人,州郡力弱, 则起为盗贼,种类稍多,户口不可知也。所在多 深险,居武陵者有雄溪、褭溪、辰溪、酉溪、舞 溪,谓之五溪蛮。而宜都、天门、巴东、建平、 江北诸郡蛮,所居皆深山重阻,人迹罕至焉。前 世以来,屡为民患。
本章教学要点一分地区叙述二王朝治边政策三民族迁徙与民族融合第一节华中与东南地区一山越1来源2分布3东汉时期山越4山越在东吴时期活跃的原因5东吴对山越的政策及其影响1来源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方各族
本章教学要点 一、分地区叙述 二、王朝治边政策 三、民族迁徙与民族融合
第一节 华中与东南地区
• • • • • • 一、山越 1、来源 2、分布 3、东汉时期山越 4、山越在东吴时期活跃的原因 5、东吴对山越的政策及其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