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舞蹈融入中学课间操创编的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xtensive Music Research 泛音乐研究藏族舞蹈融入中学课间操创编的探索
杨国花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一中学,甘肃 天祝 733200)
【摘要】大课间的开展直接关系到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创编优秀的课间操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且藏族舞蹈不仅以其大开大合的舞姿对加强学生身体素质大有裨益,而且还兼具了一定的美学价值,令课间操的观赏性得到显著提高。
可见,融藏族舞蹈于中学课间操创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藏族舞蹈;中学课间操;创编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一、藏族舞融入课间操的意义
(一)继承弘扬传统文化
藏族舞蹈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与财富。
而随着少数民族大杂居趋势的增强,藏族文化逐渐被汉化,乃至西方文化所同化。
这就导致部分藏区学生对特色文化知之甚少,藏族舞蹈中的民风民俗也恐面临断层。
尤其是在文化入倾背景下,更需要依赖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来应对,并在扬弃中使藏族文化发扬光大。
作为少数民族文化,藏族舞蹈长期以来在小众领域中传播,未能受到群众的广泛尊重与认知。
如果能够将课间操与藏族舞蹈动作有机结合,那么就可以实现藏族舞蹈的弘扬与传承。
一方面借助于中学生的练习,使藏族舞蹈的传承有了载体;另一方面适龄中学生基数较大,且热衷于新奇少见的文化形式,此举若能落到实处其传播效果也是可以预见的。
(二)有利于大课间开展
为响应阳光体育活动的号召,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受到各中学的高度重视。
尽管部分学校也十分注重理念和形式的创新,但均未能起到较显著的效果。
比如,部分学校选择以“眼保健操”来开展大课间,并非是毫无益处,但与鼓励学生走出教室的原则相违背。
具有藏族舞蹈特色的课间操,在创编上显然更有利于户外运动的开展,令学生走出教室享受运动的快乐。
不仅如此,以往课间操运动时间短、内容单一的问题长期存在,给中学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而藏族舞蹈不仅可以有效丰富课间操的形式,令运动更具趣味性;而且还强调了动作的协调统一,较传统体操更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藏族舞蹈与课间操的相容性
(一)集体性
课间操作为一种集体活动,十分注重整齐划一的效果。
在以往的动作创编中,很大程度上考虑了动作的对称性、协调性。
但美中不足的是,这项集体活动往往“形聚而神散”,学生各自重复同样的动作。
实际上造成了班级内互动不足,令课间操陷入了枯燥乏味的困境,从而逐渐流于形式。
藏族舞蹈则分为卓与谐两大类,尤以“谐”在组织形式上多为集体歌舞,因此流传度和影响范围更加广泛。
不仅如此,藏族舞蹈大多在节日、庆典表演,往往人数众多气势宏大。
并且通过队形的交替,来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
若能够将藏族舞蹈与课间操有机结合,则可以以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开展大课间操。
在极具藏族舞特色的体操中,不仅在具体动作上契合团队体育活动,而且通过队形变化也能树立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二)灵活性
课间操的出勤率一直以来都是老大难问题,学生的缺席令队伍队形走样。
尤其是冬季天气转凉,学生迟到、无故缺勤的现象更是屡禁不止。
而面对这一客观存在的现状,普通舞蹈通常在编排时就考虑了适宜人数,一旦人数发生变动则很难继续开展。
藏族舞蹈则不然,在该舞蹈源于古代人篝火庆祝,表达生活生产中的情感。
跳舞时男男女女手拉手伴唱共舞,往往组织形式较为灵活,不受具体人数的约束。
这就给藏族舞蹈融入课间操提供了天然的优势,能够减轻后期管理的压力。
此外,藏族舞蹈独有的节奏感和动作,也让学生在运动中步伐愈加有力。
在如此的感染力下,学生很容易互相激发情绪,从而忘记了运动造成的疲惫。
不过这就需要在动作创编时,充分考虑到学龄特点,并突出藏族舞蹈的精华动作。
(三)简单易学
中学生身体素质各有差异,对于课间操动作的记忆与还原程度参差不齐。
若创编时动作专业性过强,则学生在学习和训练中完成不了,也将对课间操活动的开展造成严重的阻碍,不仅使部分身体素质稍差的学生自尊心受打击,而且也影响了整体的训练风气。
只有简单易学的课间操动作,才能适应每一位同学活动的需求。
藏族舞蹈以其简单明快的动作,给中学课间操创编提供了便利。
在具体动作中,藏族舞大多为简单的上肢动作,还包含了大量原地旋转的动作,仅需体育教师若干次示范,学生就能牢牢记住,并且也具有组织开展的能力,而且中学生处于发育的重要阶段,学生大多有较强的活力。
藏族舞则以动态美著称,这也与初中生成长发育的特点符合。
在练习中就无需教师督促,学生自然更乐意参与其中。
三、藏族舞蹈融入课间操创编的措施
(一)精心编排动作
将藏族舞融入课间操的关键,在于实现舞蹈与体操的协调,既要对学生的艺术修养起到促进作用,也必须兼顾对身体素质的改善。
首先,应该整理藏族舞蹈素材,作为课间操动作创编的依据。
其中包括了藏族舞蹈表演视频、藏族民风民俗,令学生在具体动作中体会到民族舞蹈的魅力。
其次,创编必须满足课间操的锻炼效果。
在时间上不得低于4分钟,应与传统广播体操的运动时间持平,而且既要有适合男生活力和直率的动作,也需要包含部分优雅舒展的女性动作。
最后,课间操需要调动学生身体大部分肌
(下转第253页)
Academic Contending 学术争鸣
乐教育是中庸、可能和适当标准,这一点和孔子所提出的中庸之道是相似的。
亚氏乐教思想也非常重视音乐在儿童发展各个阶段的作用。
他把人从出生到21岁的教育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出生到七岁,应当通过体育课,开展身体的训练;第二阶段:7岁至14岁,对于情感的培养,在这一阶段,音乐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阶段:14岁至21岁,对于理智、智育进行培养。
在这三个阶段,音乐的教育和这些方面共同发展,共同促进儿童知、情、意的和谐发展。
笔者发现,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与孔子的还有一些差别,他更在意音乐对于性格、心灵的培养,通过音乐陶冶人的性情,走向一种自由的方向。
他很看重音乐的功用,认为是人们休息时的一种方式,不是因为必须的,而是因为它是自由和高贵的。
和谐发展离不开音乐,还能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提升审美,并且能帮助形成良好性格。
所以,在各年龄阶段都应学习音乐,学习音乐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音乐具有娱乐作用。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听音乐是高尚的享乐。
他把音乐列入教育课程,为的是让人们学会消遣闲暇”。
他进一步指出,“音乐是必须的,它可以使自由的人在闲暇中享受精神方面的乐趣,其高尚的原因就是因为它与美密切相关,它能令人心畅神怡。
和谐的乐调与人们心灵的和谐相契合,对人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结语
笔者通过三个部分对亚里士多德的音乐美学思想进行了探究。
首先是音乐中的“和谐”与“净化”。
通过查阅书籍,罗列出了一些亚里士多德的言论,从中可以发现,他的一些思想是非常有意义的,既总结了前人的观点,又有自己新的观点。
第二部分对音乐模仿进行了分析,发现亚里士多德将音乐视作以人为本,将人作为了音乐的中心。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艺术起源于人类模仿的天性,故此,一切艺术都是模仿。
第三部分是音乐的教育、审美、社会作用,其中也提到了音乐的社会作用。
总之,亚里士多德的音乐美育思想是非常有进步意义的。
在人们精神享受的过程中学习好的道德习惯,这种方式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西方美学家论美与美感[M].商务印书馆,1980.
[2]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M].商务印书馆,1961.
[3]W·塔塔科维兹著.古代美学(中译本)[M].上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4]何乾三.西方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论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5]修海林.古希腊音乐美学思想概述[J].音乐艺术, 1990(4):33-41.
[6]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79.
[7]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8]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群参与,达到强身健体与唤醒活力的目的。
因此在动作创编中,也需要体现出科学性和系统性。
比如在预备节中,就可以将藏族舞摆袖的动作融入,而在伸展运动就可以借助于掏甩袖、撩袖等动作来实现,包括整理运动,也与藏族舞踏颤、退踏步等动作相吻合。
(二)注重音乐选择
音乐是课间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掌握节奏与协调快慢有着重要的作用。
选择合理的课间操音乐,可以有效实现进度的整齐划一,并且在节奏中感受到律动美。
在选择时要符合藏族舞蹈的风格,且节奏清晰具有较强的美感。
笔者建议,音乐的选择一定要在深入了解课间操动作的基础上决定,如此才能使音乐与动作之间,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
抑或是首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藏族音乐,然后再契合音乐节奏、乐章的变化对动作进行适当的调整。
最后以往课间操的音乐较为单调,若能采用藏族音乐则能让学生觉得新奇。
清晰的节奏中也能激发学生“舞蹈”的冲动,逐渐令学生养成坚持出课间操的好习惯。
(三)强调量身定制
初中生年龄大多在12-15岁之间,他们的运动负荷大体在某个区间波动。
那么在动作的创编中,就需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
其一,要切实起到改善身体素质的目标。
那么在运动量、动作难易程度上就不宜是“花架子”,而应当酌情给学生以运动负荷。
其二,又需要考虑到文化课的开展。
课间操大多在第二节课后,若运动量太大则容易造成三四节课学生嗜睡的问题,显然也实非所愿。
不仅如此,初中生正是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骨关节及软组织均较为脆弱。
在课间操训练中还需要避免出现损伤,藏族舞蹈的融入在丰富动作的同时,需要适当扬弃,留下安全性较强的动作。
比如在部分跳跃动作、单脚支撑动作时,就需要令肢体更加平衡。
只有这样,才能放心在学生间大规模地推广普及,发挥课间操应用的教育功能。
四、结语
综上所述,藏族舞蹈融入中学课间操创编,在实现民族文化传承弘扬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大课间的开展效果。
且藏族舞蹈具有集体性、灵活性和动作简单的特点,在动作创编中也相对容易。
体育教师应静心编排动作,合理选择音乐并采取量身定做的方式,让民族舞真正在课间操中焕发活力,在教育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贺凡.藏族舞蹈的基本特征及创新[J].戏剧之家, 2014(12):130.
[2]尼玛欧珠.藏族民间舞动律特点与身心健康的作用分析[J].西藏科技,2014(4):22-23,42.
[3]田雅梅.浅谈“大课间”活动中民族舞蹈操的融入[J].学周刊,2014(17):200.
(上接第2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