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成株期萎蔫病因可能是三种病之一,仔细分辨后对症用药才见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辣椒成株期萎蔫病因可能是三种病之一,仔细分辨后对症用药
才见效
辣椒成株期经常会遇到植株萎蔫死亡的现象,而引起并导致这一症状发生的病害有三种,即辣椒枯萎病、辣椒根腐病和辣椒疫霉病。

虽然都是“萎蔫病”,但若仔细分辨症状并不完全相同,致病原因也不相同,而防治时所用药剂亦不尽相同。

诊断是何种病时,可在田间出现萎蔫症状时,将刚死亡的植株拔出来,观察根部和用刀剖开茎基部,诊断是属于哪一种病菌引起的。

症状表现不同
辣椒疫霉病又名黑胫病、黑脚杆。

病株主要是在茎基部产生黑色水渍状病斑,引起皮层软化腐烂,然后枝叶迅速凋萎。

但维管束不变色,仅皮层和韧皮部变色。

果实、叶片也可出现水渍状病斑。

图1 辣椒疫霉病茎基部变黑
辣椒根腐病主要在茎基部出现淡褐色至深褐色腐烂,表皮粗糙,极易剥离。

剖开根茎可见维管束变为褐色,但根部颜色正常。

最初中午枝叶萎蔫,早晚恢复,数天后整株枯死。

但维管束变色部分仅在植
株的中下部。

图2 辣椒根腐病茎基部维管素褐变,根部颜色正常
辣椒枯萎病植株茎秆表面颜色正常,但部分侧根和毛根变色。

剖开根茎可见维管束变成褐色。

最初只是中午萎蔫,早晚恢复,几天后全株枯死。

其与根腐病不同的是茎基部到顶部的维管束都变色,包括叶柄的维管束都变成褐色了。

图3 辣椒枯萎病维管素部分全都褐变
病原及越冬场所不尽相同
辣椒疫霉病的病原为鞭毛菌亚门辣椒疫霉属真菌,是一种低等真菌。

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

我省由于干旱,种子一般不带菌。

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

当棚温达到30℃、湿度85%以上时发病重。

辣椒根腐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腐皮镰刀菌真菌;辣椒枯萎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尖孢镰刀菌真菌,均属高等真菌,为典型的土传病害。

以分生孢子在土壤中存活可达5-7年。

在连作的情况下发病重。

辣椒根腐病病菌腐生性强,当茎秆受到害虫为害致伤时,病害发生严重。

以上三种病害在田间主要靠灌水传播。

防治时使用药剂不尽相同
三种病害病原不同,化学防治用药种类也不尽相同。

1、辣椒疫霉病主要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500倍、70%克露可湿性粉800倍、70%乙磷铝锰锌可湿性粉1000倍、60%安克锰锌可湿性粉1500倍喷灌。

也可用45%百菌清烟雾剂每亩250克熏烟。

2、辣椒根腐病主要用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800倍、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500倍灌根。

同时要注意防治地下害虫。

灌根每7-10天一次。

3、辣椒枯萎病病原与根腐病相近,用药也可相同。

此外也可用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1500倍,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灌根,连续灌2~3次。

以上药剂防治方法最好是全株喷药加灌根。

由于后两种为土传病害,在栽苗前最好进行药剂土壤处理或种植穴施药。

以上三种病害药剂防治必不可少,但最根本的是要采取综合的农业防治措施进行预防。

辣椒为深根型半干旱作物,一定要采用高垄覆膜栽培,垄高应达到20-25公分以上;生长期的灌水应坚持浅灌,任何时候灌水都不能超过垄面;深冬季节温室灌水要坚持晴天上午膜下暗沟灌。

有条件的应积极推广嫁接栽培。

实践证明,采用野生辣椒嫁接辣椒栽培,对这三种病害的防治效果都非常好,且增产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